泡沫

搜索文档
孟晓苏:日本楼市崩盘与二十年低迷,政策失误与舆情失控的历史教训
凤凰网财经· 2025-07-11 20:50
01 舆论共识与政策转向的背景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企业凭借大幅升值的日元去美国收购不动产,日本国内房价猛涨, 泡沫急剧扩大,日本房地产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狂热状态,催生了一场巨大的资产泡沫。那时报纸 杂志充斥着"日本第一"、"买下美国"等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报道,进一步强化了民众对经济实力的 过度自信,银行甚至接受土地作为唯一抵押品无限制放贷。198 9年日本三菱地所斥资收购纽约洛 克菲勒中心的交易,被欧美媒体渲染为"日本威胁论"的象征,而在日本国内则被吹捧为国家崛起的 标志。这种舆论环境使任何质疑泡沫风险的声音都被边缘化,一度形成了全社会对房地产投机行为 的集体盲从。 1990年美国进入房地产周期性衰退,房价急剧下跌,到美国购买不动产的日本企业都折损了一半以 上,同时造成日本国内地价与房价下跌。这又在日本社会催生了谴责"房地产泡沫"的呼声。在社会 共识的急剧转向中,日本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舆论将房地产业描述为"吞噬实体经济的癌变 组织"。主流报刊如《朝日新闻》则带头批判房地产"抽干了制造业的血液",将"产业空心化"归咎 于房地产。社会活动家甚至发起"反不动产运动",称炒房者为"国贼",要求 ...
再回硅谷:落幕与重生
虎嗅· 2025-07-11 14:41
5年9个月前,我告别硅谷。 那时,中美科技脱钩严冬初露锋芒:海外据点在硅谷立足不稳,中资基金大幅撤退,301法案精准阻 击。硅谷依然是硅谷,孵化器灯火通明,投资人奔走如织。而我,也试图在东西之间找寻自己的坐标。 去年冬天,在北京寒冷而炽热的一间办公室,我突然又"听见了"硅谷——不是新闻、不是公告,是一种 被时间打磨的召唤,也是重新寻找的答案。 离开与归来,我写在了《5年9个月,再回硅谷:起初纪年》里。今天的这篇,是我回到硅谷后的记录, 是一个创投观察者的再定位,也是一位曾经的参与者,对时代叙事变迁的个人备忘。 于是再回硅谷,见证落幕与告别,看到重生与希望,感悟创新与未来。 是以为纪。 一、旧时代的终章:脱钩与解体 无需否认,中美科技跨境的叙事早就结束了。 6月的下午,我在盛名一时的硅谷中关村创新中心门口看着落寞的广告牌。7年前,那里车水马龙,人声 鼎沸。大领导到来时,中国背景的政府,央企,风投,机构,创业公司们将门厅挤得水泄不通。平时的 孵化器也是灯火通明。 如今那里门可罗雀,停车场空无一人,只剩待租招牌在风中孤单伫立。 几公里之外,是当年深圳花大价钱投入的硅谷创新中心,哪怕地处如日中天的英伟达斜对面,它也难 ...
医药行业观点更新&来凯医药深度汇报
2025-07-11 09:13
医药行业观点更新&来凯医药深度汇报 20250709 莱凯医药 L1A102 在激活素受体通路上选择性更强,安全性更优,可皮 下给药。一期临床数据显示安全性良好,多剂量递增研究正在进行中, 预计 2023 年三季度读出数据(注:原文时间,需更新)。 AKT 抑制剂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AZ 公司的 Kapi 已获 FDA 批准上 市,2024 年销售额达 4.3 亿美元。莱凯医药的 AKT 抑制剂正进行乳腺 癌三期临床,计划明年上半年申报上市,早期数据显示 PFS 与 AZ 数据 相当。 创新药泡沫化问题以及中国与美国 FDA 之间的差距如何影响未来发展? 创新药目前尚未达到真正泡沫化阶段,与几年前中国疫苗产业相比仍有较大差 距。此外,中国临床及研发效益不断提升,但与美国 FDA 之间仍未完全接轨, 这意味着中国创新药改革仍有空间和余地。临床前研发效率提升空间依然存在, 美国市场对中国产品认可度和开放程度也支撑了创新药发展的底层逻辑。因此, 布局创新药仍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摘要 创新药市场情绪回暖,下半年 BD 事件或将增多,与 2018 年医药行业 景气度回升相似,中国创新药和药政改革成果逐步显现,但尚未达 ...
当海外名校硕士成为“新本科”:你还需要这张文凭吗?
虎嗅APP· 2025-07-10 18:3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作者:林骏杰、钟立晨,题图来自:AI生 成 曾几何时,"海外名校硕士"是通往精英阶层的黄金门票,也是打工人阶层跃升的理想途径。但在今天 的就业市场,这张曾经闪闪发光的文凭,正悄然贬值。 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开始反思:读一个硕士,尤其是"水硕",真的还值得吗? 所谓"水硕",通常指那些入学和毕业极为容易、学制短、含金量低的硕士项目。这类项目在国内外高 校中并非个例,尤其在海外一些高校呈产业化趋势,留学中介正是利用这些"易录取、好毕业、学制 短、价格低"的卖点,推出一条龙服务,甚至代写作业和论文,帮助学生快速拿到学位。这些速成项 目被网友戏称为典型的"水硕"。 在英国等英联邦国家,一年制授课型硕士本有其历史合理性,但高等教育市场化后,一些课程被压缩 得极为紧凑。课程结构上,这类项目往往以授课为主、缺少实践环节。 例如,有报道指出曼彻斯特大学某传媒学硕士项目的核心课程每周仅有两小时讲座,引发了课程"注 水"的质疑。甚至有个别海外院校专门开设了针对中国学生的"定制班",中国学生比例高达90%,形 成文化孤岛,进一步降低了真实跨文化学习的机会。 这 ...
我们为何集体误判了Manus:AI泡沫,才刚开始破裂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7-09 20:31
以下文章来源于纵所周知101 ,作者纵所周知 101 纵所周知101 . 每一个与 AI 协作方式,都值得纵所周知。 作者 | 纵所周知101 来源 | 纵所周知101 导语: "谁愿意为此付费,为什么?"先验证需求,再优化技术。 深夜12点,朋友圈又炸了。 从爆火到裁员,只用了4个月。这是必然。 我为什么没"蹭"那波流量? 3月7日,当整个科技媒体都在为Manus写赞歌的时候,我选择了另一条路。 不是因为我清高, 说实话,在全网都在为Manus叫好的时候,我选择唱反调是需要勇气的。 毕竟,谁也不想当那个"扫兴的人"。 这次不是因为新的AI突破,而是因为一条裁员新闻——那个4个月前让整个科技圈彻夜不眠的Manus,正在"优化"员工。还记 得3月6日那个不眠之夜吗?整个科技圈都为Manus疯狂,邀请码炒到5万元,200万人排队等候。所有人都在狂欢,说这是"AI Agent的GPT时刻"。 而我,写了一篇文章,泼了一盆冷水。 当时有人说我酸葡萄心理,有人说我不懂技术趋势。现在回头看,那篇文章里的疑问,都在今天得到了印证。 但我看到了一些让我不安的东西: 「没有用到有效内测码,对于没有亲自用过的产品,没有判断依据。 ...
日本这次跟美国谈关税,为何如此硬气?
搜狐财经· 2025-07-09 02:16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一次日本还挺硬气的。就在关税这个问题上,一直在跟美国拉扯。现在,美国已经给日本发了信,说:如果你不答应我25%的关税,或 者你敢报复我,你到时候报复我多少,我就加你多少。日本今天已经发了强烈的谴责。 这段时间,日本跟美国之间一直在谈这个关税,但一直没有谈拢。按照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中,日本应该会迅速光速滑轨才行。但最终,越南嫌贵了?日本没 有贵,日本一直在跟美国拉扯,一直在跟美国拉锯战。那么日本为什么这一次突然这么硬气了呢? 发展起来之后,到了70年代的时候,石油危机让日本汽车省油这个特点在全世界大放光彩。日本汽车就迅速在全世界发展起来,带动了整个日本的经济发 展,也带动了日本本土工业的发展。到了80年代的时候,日本是百花齐放,汽车、电器这些东西在全世界都非常受欢迎。这个时候就把美国品牌打得满地找 牙。当时日本的经济是直追美国,日本的股市、楼市是全面爆发式的发展。我记得日本楼市在最巅峰的时候,当时的楼价,东京的楼价应该是200多万人民 币一平方米。那是什么时代?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200万一平方米。股市当时日经指数是一度突破了37,000多点,这个最高点直到去年才被打破。 其实,日本是有前 ...
竞逐AI 硅谷抢人
搜狐财经· 2025-07-08 22:59
随着硅谷的AI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各科技巨头间的"抢人大战"愈演愈烈。在挖走OpenAI团队后,Meta又斥巨资 挖来了苹果的AI王牌。报道称,为了吸引他加入,Meta提供了高达数千万美元的年薪。据悉,目前全球顶尖AI专 家不到1000人。但越来越多的天价薪酬挖人事件不免让人担忧,到底是技术红利,还是烧钱的泡沫? 四处抢人 7月8日,多家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著名华人工程师庞若鸣(Ruoming Pang)即将 离职加入Meta,Meta为他开出了每年数千万美元的薪酬方案。此外,庞若鸣的副手,已入职苹果八年的Tom Gunter已经于上个月离职,多名核心成员也开始接洽Meta。 2021年,庞若鸣从Alphabet加入苹果。作为苹果基础模型团队的负责人,其带领着近百名工程师,支持苹果AI和 下一代Siri的大模型研发工作。以庞若鸣为核心的人才相继离开,无疑会让苹果自研模型团队再次经历震荡,苹果 方面连夜任命了Zhifeng Chen接管苹果基础模型团队,并将团队拆解为多层汇报制,王崇、王子睿等华人经理被 推至一线。 与苹果同样手忙脚乱的,还有OpenAI。过去两周,Scale AI创始 ...
与高盛唱反调!德银:铂金基本面强势将持续到明年
华尔街见闻· 2025-07-08 18:44
铂金基本面分析 - 德银认为铂金基本面强势将持续至2026年 主要基于连续四年的供应赤字和结构性需求支撑 [1] - 自2023年以来铂金出现显著短缺 到2024年将进入第四个供应赤字年份 为价格提供坚实支撑 [2] - 持续基本面短缺最终会体现在价格上 但具体时机难以确定 [3] 需求端分析 - 汽车催化剂领域需求保持旺盛 维持在2018-2022年高位水平 [4]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销售表现优于纯电动车(BEVs) 可能减缓铂族金属催化剂需求下降速度 [4] - 黄金转向铂金的珠宝制造替代趋势增强 铂金租赁利率上涨被视为物理短缺迹象 [5] - 中国买家占全球新增产量60% 但50%进口由价格敏感的珠宝和投资需求驱动 形成天然价格上限 [9] 价格预测分歧 - 德银预测2026年铂金价格可能达1550美元/盎司 较基础预测1400美元有上行空间 [6] - 高盛认为当前1280美元/盎司价格主要由投机和ETF需求推动 回调风险显著 [8] 供应端评估 - 高盛预计全球供应将保持稳定或适度增长 除非南非电力限制重现 [10] - 南非占全球产量70% 主要矿商指引显示2025年供应将增长12% [10] - 德银指出第一季度疲弱受暴雨影响 但矿商维持全年指引 行业利润成本比将从10%提升至15% [10] 汽车行业分歧 - 高盛认为电动车普及导致燃油车催化剂需求结构性下滑 中国燃油车规模已达峰值 [10] - 德银强调PHEV优异表现可能缓解需求损失 汽车催化器需求仍保持高位 [4][10]
与高盛唱反调!德银:铂金基本面强势将持续到明年
华尔街见闻· 2025-07-08 15:33
铂金基本面分析 - 德银认为铂金基本面强势将持续至2026年 主要由于连续四年的供应赤字和结构性需求支撑 [1] - 自2023年以来铂金出现显著短缺 到明年将进入第四个供应赤字年份 [1] - 德银预计2026年铂金价格可能达到1550美元/盎司 相比基础预测的1400美元/盎司还有上涨空间 [2] 需求端分析 - 与2018-2022年水平相比 铂金在汽车催化剂领域需求依然旺盛 [2]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表现优于纯电动汽车 可能减缓铂族金属催化剂需求下降速度 [2] - 高盛强调汽车行业需求面临结构性下滑 中国燃油车规模已达峰值 将压制铂金汽车催化剂需求 [6] - 中国占全球新增铂金产量约60% 其50%进口由价格敏感的珠宝和投资需求驱动 [5] 供应端分析 - 南非占全球铂金产量70% 主要矿商指引显示2025年铂族金属供应将适度增长12% [6] - 德银指出第一季度疲弱表现可能是暂时的 2月份暴雨影响产出但矿商维持全年指引 [8] - 矿商全行业利润成本比将从10%提升至15% [8] 价格驱动因素 - 高盛认为当前铂金价格上涨主要受投机和ETF需求推动 而非基本面改善 [5] - 黄金转向铂金的珠宝制造替代品趋势得到支持 [7] - 铂金租赁利率上涨被视为物理短缺迹象 [7] - 连续几年赤字可能已侵蚀工业库存 导致需要补充库存 [7]
美股三大指数下跌 特斯拉大跌超6%
凤凰网财经· 2025-07-07 22:51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道指跌0.48% 纳指跌0.62% 标普500跌0.47% [1] - 中概股表现分化 哔哩哔哩涨超6% 携程涨超5% 百度知乎涨超4% 理想汽车涨超3% [1] - 部分中概股下跌 斗鱼小鹏汽车跌超4% 蔚来跌超2% [1] - 特斯拉大跌超6% 因马斯克宣布"美国党"成立 [1][3] 美国政治经济动态 - 特朗普预告将公布各国关税信函 拟8月1日起对部分国家商品实施最高70%关税 [2] - 特朗普回应马斯克成立"美国党" 称其"荒谬" [3] - 美银首席策略师警告美国政府七年后将"背债"超50万亿美元 称当前政策制造"大而美"泡沫 [5] 美股IPO市场 - 今年美股IPO融资额同比增77% 新股首日股价翻番情况创2021年以来新高 [4] - 分析师警示IPO首日表现无法保证后续走势 市场复苏仍存疑问 [4] 公司动态 - 特斯拉投资者对马斯克持续涉足政坛感到疲惫 分析师警告此举令投资者精疲力竭 [6] - 罗素3000指数中858家未盈利公司上半年平均涨幅达36% 表现优于盈利公司 [7] - 自4月8日以来14家涨幅超200%的公司中有10家未实现盈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