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算账经营
icon
搜索文档
白银有色:以 “算账经营” 破局 打响转型突围战
全景网· 2025-07-17 14:10
战略转型与经营理念 - 公司在原材料供应紧张、市场价格波动的背景下启动以"算账经营"理念为指导的战略转型,推动"购产运销"一体化高效运行 [1] - 实施"一本账经营"管理和全流程精细化核算,在铜冶炼系统等主体生产厂矿中成效显著 [1] - 铜冶炼系统以增产增效为主线,引导员工从关注产量转向全面关注成本、能耗和关键指标 [1] 生产管理与成本控制 - 从厂级到一线班组全面铺开"算账"工作,厂里算大账、细账、长远账和成本收入账,测算最优生产组织方式 [1] - 车间深入算账以优化工艺、研究成本,班组细致算账以控制消耗、研究指标 [1] - 建立"日统计、周通报、月分析"机制,细化落实数十项新增指标,及时识别生产与预算偏差并制定应对措施 [1] 预算与考核体系 - 铜冶炼系统构建"指标—责任—考核"三位一体管理体系,修订完善近200条车间级考核细则 [2] - 每个岗位都有经营指标考核,营造全员参与成本管控的氛围 [2] - 基层班组完善中长期激励模式,新增不同项目贡献分数,激发员工降本增效积极性 [2] 智能化建设 - 2025年是铜冶炼系统智能化工厂建设承前启后的一年,电铜库智能化改造项目即将实现机械臂和自动无人天车主导生产 [2] - 阴极铜产品出库装车全流程自动化,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2] 跨部门协作与采购优化 - 生产部门人员深度参与原料采购到合同订立环节,保障原料品质的同时降低采购成本 [1] - 多部门协同关键信息共享,推动各环节高效运转 [1]
太钢不锈(000825) - 000825太钢不锈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1
2025-05-21 18:40
公司经营成果 - 深化算账经营,建立全员化、多视角、精益化、全流程算账体系,完善工作流程形成闭环,深化整合协同降低成本,炼钢工序全面盈利 [2] - 推进产品经营,加强团队建设,围绕 QCDVS 成立工厂经营团队,加大差异化产品开发,提升直供和出口比例,部分产品通过认证并首次供货 [3] - 推进精益运营,优化产线分工定位,关停落后产线,加强“双基”管理,试制全球最大单重宽幅镍基合金热卷 [4] - 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产品和技术创新,聚焦重点难题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新申请专利 498 件,发明专利占比 83.13%,多项产品全球或国内首发 [4] 公司基本情况 - 1997 年 10 月由太钢集团独家发起、公开募集设立,1998 年 6 月在深交所上市,2006 年 6 月收购太钢集团钢铁主业资产,2020 年 12 月实控人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 [6] - 形成年产 1456 万吨钢、612 万吨不锈钢的生产规模,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和创新平台,有 800 多项核心和专有技术,参与超 70%不锈钢板带类产品标准制定 [6] - 以“支撑先进制造、创造美好生活”为使命,“成为全球不锈钢业引领者”为愿景,未来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为发展方向 [6] 公司环保工作 - 累计投资 30 多亿实施 50 多个环保、低碳项目,率先省内全流程超低排放,2020 年成全国首批环保 A 级绩效钢铁企业 [7] - 有组织排放治理涵盖多工序多项重点工程,烧结机头烟气处理工艺世界首创 [7] - 无组织排放控制对原料场、物料输送、粉状物料储存运输、渣场及车间进行治理 [7] - 大宗物料产品清洁运输比例超 80%,采用多种复合型清洁运输方式 [7] - 优化能源结构,年均绿电采购超 2 亿度,光伏装机总量 15.86MW,年发电量 1500 万 kWh [8] - 推进能效提升,实施多项技术改造工程,主要工序能耗达标杆水平,2024 年获评“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工序/设备” [8] - 2025 年预计投入 1.8 亿对设备升级改造 [8] 公司 ESG 管理 - 董事会下设战略、ESG 与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化 ESG 事项管理 [8] - 培育 ESG 文化,加强理念宣贯与认识 [8] - 完善 ESG 披露框架,扩大参考准则范围,多渠道展示工作成绩 [8] - 响应 ESG 评级,对标找差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8] 行业与公司展望 - 钢铁行业进入减量调结构下行周期,供强需弱、低价格、低效益状态将持续,不锈钢行业竞争更严峻 [9] - 高品质钢材尤其是不锈钢有较大市场增长空间,公司机遇与挑战并存 [9]
鞍钢股份(000898) - 2025年5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0 16:40
公司一季度经营情况 - 面对钢材市场弱势震荡下跌形势,公司努力开拓市场,调品增效、深挖潜力,销售利润率好转,钢铁单元各单位大幅减亏,产线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增强 [2] - 践行“算账经营”理念,全流程吨钢成本比上年降低102元,吨钢外购能源成本比上年降低10%,生铁成本比上年降低12%,采购端吨钢资材消耗成本持续降低 [2] - 2025年1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5.54亿元,同比增长66.55% [2] 公司资本开支计划 - 2025年,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及对外投资拟投入资金31.60亿元,资金通过自有资金、银行借款及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 [2] - 固定资产投资用于技改项目、设备大修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2] 公司原材料采购情况 - 铁精矿采购主要来自鞍钢集团自有铁矿及进口,鞍钢集团自有铁矿采购占比高于进口铁矿,进口铁精矿以长协矿为基础,以海漂和现货为补充 [2] - 煤炭外购以国内资源为主,进口资源为辅,与大型国有重点煤矿战略合作,对优质地方煤企直接采购,进口煤采取长协 + 择机模式补充资源 [2] 公司出口情况 - 出口销售策略以调品稳量为主,按“效益优先”原则动态调整出口资源配置,针对不同海外市场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 [2] - 出口产品以冷轧及涂镀产品、热轧产品、厚板产品等为主 [2] - 根据内外贸市场需求变化动态调整出口资源配置,优化出口品种结构,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2] - 做好反倾销等贸易案件应诉,争取正当利益,优化出口流向,保障出口规模稳定 [2][3]
鞍钢股份(000898) - 2025年5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2025-05-20 16:38
公司经营情况 - 2025年1季度面对钢材市场下跌形势,公司开拓市场、调品增效,销售利润率好转,钢铁单元减亏,产线效率和竞争力增强 [2] - 2025年1季度全流程吨钢成本比上年降低102元,吨钢外购能源成本比上年降低10%,生铁成本比上年降低12% [2] - 2025年1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5.54亿元,同比增长66.55% [2] 资本开支计划 - 2025年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及对外投资拟投入31.60亿元,资金通过自有、借款及发债筹集,用于技改、设备大修及信息化建设 [2] 原材料采购情况 - 铁精矿采购主要来自鞍钢集团自有铁矿及进口,自有铁矿采购占比高于进口,进口以长协矿为基础,海漂和现货补充 [2] - 煤炭外购以国内资源为主,进口为辅,与大型国有煤矿合作,对地方煤企直接采购,进口煤采取长协 + 择机模式 [2] 研发投入情况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39.7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78%,同比增加1.31个百分点 [2] 核心竞争力 品牌优势 - 公司历史悠久,造船及海工钢等产品行业领先,铁路用钢轨等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2][3] 钢材产品优势 - 公司拥有系列“拳头”钢铁精品,铁路机车车辆用钢等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家电用钢冷轧产品位居行业前列 [3] 科技创新优势 - 公司拥有先进工艺技术,掌控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工作在冶金行业第一梯队,专利创新指数在中国钢企排第三,2家单位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3] 数字化发展优势 - 公司入选工信部“数字领航”企业名单,相关项目入选典型案例和试点示范项目,关键工序数控化率92.4% [3] 绿色低碳发展优势 - 公司依托鞍钢集团路线图细化低碳工艺路径,形成全链条低碳竞争力 [3] 铁矿资源保障优势 - 鞍山区域铁矿资源丰富,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国内掌握88亿吨铁矿资源量,有2.8亿吨/年采剥、6500万吨/年选矿、2200万吨铁精矿生产能力,海外有年产800万吨卡拉拉铁矿基地及国际贸易能力 [3]
鞍钢股份(000898) - 2025年5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0 16:34
公司经营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努力开拓市场,销售利润率好转,钢铁单元各单位大幅减亏,产线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增强 [2] - 全流程吨钢成本比上年降低102元,吨钢外购能源成本比上年降低10%,生铁成本比上年降低12%,吨钢资材消耗成本持续降低 [2]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5.54亿元,同比增长66.55% [2] 双碳工作推进情况 - 完善双碳工作推进体系,优化组织架构、职责、运作方式及管理业务流程 [2] - 2024年实施43项重点低碳工程项目,支出总额4.57亿元 [2] - 鲅鱼圈分公司135MW超临界和朝阳钢铁100MW亚临界发电机组一次并网发电成功,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效率提升 [2] - 鲅鱼圈分公司焦炉煤气制LNG联产氢气项目投产,2024年连续运行5个月减碳16.8万吨 [2] - 智慧炼铁大数据应用平台上线运行,助力降低高炉燃料比 [2] - 2024年氢冶金中试项目取得新突破,鲅鱼圈万吨级流化床氢气直接还原铁中试装置完成建设和热试,生产出直接还原铁产品 [2] - 2024年绿电交易15.88亿千瓦时,较上年增加7.74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41.5万吨 [2] - 推进高炉 - 转炉大废钢比 + 绿电工艺,低碳排放钢稳定生产,供应降碳30%汽车钢产品 [2] - 2024年完成汽车钢用热轧、镀锌等五个重点低碳排放钢产品碳足迹评价和第三方认证 [2] - 完成核电用钢、船板用钢生命周期评估和厚钢板产品环境产品声明发布 [2] - 热轧卷产品碳效等级认定达E级,入选第一批中国低排放钢大类产品 [3] - 完成热轧、镀锌、硅钢等出口产品碳排放评价,在线产品碳智慧管理平台放行实施 [3] 研发投入情况 - 2024年研发投入39.7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78%,同比增加1.31个百分点 [3] 资本开支计划 - 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对外投资拟投入31.60亿元,资金通过自有资金、银行借款及发行债券筹集,用于技改、设备大修及信息化建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