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业务

搜索文档
房企中报观察:盈利持续承压,经营性业务成增长盘、存量时代新模式隐现
搜狐财经· 2025-09-10 19:22
行业盈利现状与转型背景 - 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房企上半年盈利压力扩大 亏损者占绝大多数[2] - 部分依托经营性业务的企业如龙湖、华润保持正向盈利 体现行业转型态势[2] - 城市发展模式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中央会议明确系统性变化[2] 房企转型方向与路径 - 转型聚焦三个方向:强化持有型物业、布局轻资产业务、拓展传统开发外新业务[2] - 开发业务对应增量市场 经营性业务对应存量市场 形成双轨发展模式[2] - 参考国际经验 日本三井不动产在泡沫破裂后通过租赁收入稳定现金流(1997年租赁利润586亿日元覆盖销售业务亏损781亿日元)[4] 领先企业业务成效 - 龙湖经营性业务收入132.7亿元创历史新高 核心净利约40亿元[5] - 商业投资航道租金收入55亿元(增长4.9%) 商场出租率97%[5] - 资产管理航道收入15.1亿元 冠寓出租率95.6%[5] - 龙湖智创生活在管面积4亿平方米 收入55.3亿元[5] - 华润经常性业务核心净利润60.2亿元 利润贡献占比60.2%[6] - 华润经常性收入205.6亿元 推动向城市投资开发运营商转变[6] 具体业务布局与创新 - 龙湖形成"基本盘+增长盘+创新盘"路径:债务结构/现金流为基础 运营服务为增长极 生态化与智能化创新为未来空间[6] - 推出集成式APP连接购新房/租好房/商业场景 试水AI应用并通过千丁数科对外输出[9] - 华润以大资管模式为核心战略 招商蛇口资产运营收入36.6亿元(同比上涨4.1%) 新入市13个项目[8] - 保利发展打造商业与物业新增长线 推出"时光系"商业产品线[8] 行业趋势与模式验证 - 中指研究院指出房企需聚焦代建/综合运营服务等赛道转型升级[8] - 学者建议从投资驱动转为运营驱动 从开发创收转向服务增收[8] - 穆迪认为经常性收入提升盈利稳定性与财务韧性 华润与龙湖表现优于同业[9] - 经营性业务帮助企业完成利润结构与盈利模式切换 提供可借鉴的新发展模式[7][9]
头部房企转型迈入新阶段 加速布局经营性业务
证券日报· 2025-09-06 10:48
行业整体表现 - 286家上市房企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5万亿元 累计实现净利润851.77亿元 其中89家亏损 亏损总额达1912亿元 [2] - 行业利润承压关键原因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显著下降 毛利率处于低位 以及为加速回款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2] - 头部房企作为行业风向标 其经营动向为行业转型提供重要参照 [1] 好房子战略转型 - 绿城中国存货减值集中在2021年获取项目 近两年新获取项目质量提升 上半年新增907亿元货值 新拓项目平均净利率较为理想 [2] - 越秀地产上半年销售均价逆势上涨至42100元/平方米 约为行业均值的2.5倍 实现销售额正增长 [3] - 龙湖集团在重庆两江御湖境项目三个月续销接近20亿元 北京观萃项目上半年成交套数位列昌平区第一 [3] - 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改善性需求非常强劲 产品力迭代与品质提升成为行业普遍共识 [3][4] 经营性业务发展 - 华润置地上半年经常性收入205.6亿元 占总营收21.7% 贡献核心净利润60.2亿元 经常性业务利润占比超过一半 经营性不动产业务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至72.9% [5] - 龙湖集团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132.7亿元创历史新高 实现核心利润40亿元 [6] - 越秀地产商业板块当前占比10% 未来比重将加大 物业板块满意度提升 康养板块入住率加快爬坡 [6] - 保利发展旗下物业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92亿元 归母净利润8.91亿元 [6] 融资与债务管理 - 2025年下半年行业偿债规模达5301亿元 其中第三季度为偿债高峰约1579亿元 [8] - 绿城中国现金短债比达2.9倍创历史新高 货币资金总额668亿元 其中可用资金395亿元 平均融资成本从3.6%降至3.4% [9] - 龙湖集团有息负债过去三年下降400亿元 预计年底再降200亿元 境内信用债余额将仅剩68亿元 [10] - 经营性物业贷成为重要融资工具 龙湖集团新增约百亿元经营性物业贷 平均融资成本保持3.58% 平均合同借贷年期延长至10.95年 [9] 融资市场新动态 - 绿城中国发行1.5亿美元优先票据 新城发展成功发行3亿美元境外债 成为近三年来首家重启境外融资的民营房企 [10] - 中国海外发展提交首单消费基础设施REIT申报 拟将购物中心项目以公募REITs形式分拆上市 预计募资13.55亿元 [6] - 融资环境改善使优质房企在信用修复和现金流稳定性方面优势突出 [10]
龙湖集团(00960):开发承压筑底,经营稳健护航
华泰证券· 2025-09-02 18:5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13 86港元[1] 核心观点 - 经营性业务成为核心利润重要支撑 展现出较强韧性 为整体业绩提供稳定基本盘[1] - 地产开发业务仍处于调整阶段 利润下滑主因开发业务所致[1] - 负债规模持续压降 融资成本与结构优化 现金流稳定性或将进一步增强[1][4] 业绩表现 - 25H1收入588亿元 同比增长25%[1] - 核心净利润14亿元 同比下降71% 归母净利润32亿元 同比下降45%[1] - 经营性业务收入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至23%[2] 经营性业务 - 商业业务:商场销售额同店同比增长3% 剔除新能源汽车后同店同比增长6% 整体出租率提升1个百分点至97% 租金收入55亿元 同比增长5%[2] - 长租公寓:租金收入12亿元 同比下降5% 已开业房间12 7万间 期末出租率95 6%[2] - 物管业务:收入55亿元 同比下降5% 在管面积4亿平方米 外拓项目占比超60%[2] - 计划下半年新开业商场10座(含轻资产)[2] 开发业务 - 结转收入455亿元 同比增长35% 但结转毛利率下降7 2个百分点至0 2%[3] - 权益销售金额245亿元 同比下降30% 权益拿地金额15亿元 同比下降71%[3] - 权益拿地强度下降8 8个百分点至6%[3] - 期末权益土储2113万平方米 对应未售土储货值超2000亿元 一二线城市占比70%[3] - 25H2预计可售货值1200亿元[3] - 期末已售未结资源规模1059亿元[3] 负债与融资 - 有息负债1698亿元 环比下降9% 短债占比下降2 1个百分点至15 1%[4] - 现金短债比提升0 11至1 74倍[4] - 净增299亿元低成本长年期经营性物业贷[4] - 平均融资成本下降42个基点至3 58% 平均借贷年期增加0 68年至10 95年[4] - 49%的有息负债到期时间在五年以上[4] - 已全额兑付101亿元境内债及35亿元中债增信债券[4] - 管理层预计年底有息负债总额有望降至1450亿元[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调整25-27年EPS至0 83 0 93 1 06元(前值0 97 0 98 1 08元)[5] - 25E BPS为23 62元[5] - 参考可比公司平均25E PB为0 67倍 给予合理估值0 53倍25E PB[5] - 预计25年营业收入1090 04亿元 同比下降14 49%[11] - 预计25年归母净利润58 30亿元 同比下降43 95%[11] - 预计25年毛利率13 17% ROE 3 57%[27]
龙湖上半年营收587.5亿,同比增25%,即将度过偿债高峰
36氪· 2025-08-30 10:1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87.5亿元 同比增长25% 其中开发业务营业额454.8亿元 经营性业务收入132.7亿元 同比增长1.3% [1] - 核心权益后净利润约13.8亿元 运营业务毛利率77.7% 服务业务毛利率约30% 成为利润主要贡献来源 [1] - 合同销售额350.1亿元 销售总建筑面积261.4万平方米 一二线城市销售占比约90% [8] 业务结构转型 - 经营性收入占比从2022年不足10%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2.6% [3] - 商业投资与资产管理业务贡献收入70.1亿元 同比增长2.5% 其中商业占比78.5% 资产管理占比21.5% [3] - 物业管理在管项目约2200个 在管面积约4亿平方米 上半年收入55.3亿元 [5] - 资管航道租金收入12.4亿元 冠寓开业房源12.7万间 期末出租率95.6% [5] - 智慧营造品牌"龙湖龙智造"实现代建销售额84亿元 交付面积122万平方米 收入超7亿元 同比增长超60% [5] 商业运营表现 - 在营89座商场(含75座重资产及14座轻资产) 上半年出租率96.8% 租金收入55亿元 [4] - 下半年计划新开10座商场(7座重资产+3座轻资产) 2026-2027年计划每年新增约10座天街 [4][5] - 累计投资超千亿元培育商业投资等运营业务 完成开发与经营并重的业务结构调整 [3] 财务优化与债务管理 - 有息负债较2024年底压降65.3亿元 期末总额1698亿元 过去三年累计压降约400亿元 [7] - 平均融资成本年利率3.58% 平均合同借贷年期10.95年 均创历史纪录 [7] - 银行融资占比达87% 境内贷款占比76% 境外信用贷款占比11% [7] - 2025年内无到期债券 年底剩余95亿港币银团债务已提前偿还11亿元 [7] - 2026年偿债总额200余亿元 2027年约200亿元 偿债压力将从2026年开始大幅下降 [7] 土地储备与投资策略 - 总土储2840万平方米 权益土储2113万平方米 期末未售货值超2000亿元 [10] - 上半年新增土地储备24.9万平方米 新增货值约50亿元 集中在长三角及西部地区 [9] - 坚持审慎拿地策略 聚焦高能级城市 优先保证财务安全与债务安全 [10] - 期初现房存货压降超80亿元 盘活项目11个 积极推动存量资产去化 [10] 行业定位与发展展望 - 销售业绩在行业内排名第12位 民营房企中排名第二 [9] - 通过"开发+经营"双业务模式构建抗风险能力 适应地产下行周期 [1][3] - 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改善需求强劲 看好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韧性 [10]
龙湖(00960)披露中期业绩预告,非开发业务强化业绩韧性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22:30
核心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核心溢利同比下降约70% 主要由于房地产行业下行导致地产开发业务结算毛利率下降[1] - 公司仍是行业为数不多保持正向盈利的企业 经营性业务盈利表现抵消了开发业务盈利压力[1][2] 经营性业务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末 公司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至164.7亿元(含税) 其中运营业务收入87.6亿元 服务业务收入77.1亿元[2] - 运营业务及服务业务保持增长 持续为集团贡献稳定利润 非开发业务持续贡献稳定现金流[2] - 全集团含资本性支出的经营性现金流为正[2] 财务与债务状况 - 公司主动压降负债规模 优化债务结构 负债规模稳步压降[1][2] - 公司坚定履行所有债务的提前或按时兑付 2025年年内到期的境内信用债已全部偿还完毕[2] - 净负债率保持稳定 资产负债表继续保持弹性[2] 行业环境 - 行业深度调整背景下 74家房企中有46家预计2025年上半年出现亏损 占比超过六成[1] - 尽管流动性风险有所缓解 但由于地产开发利润率下滑 中国开发商上半年业绩继续令人失望[1] - 不断增长的经营性收入提升了开发商的盈利稳定性和财务韧性[2] 未来展望 - 公司聚焦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力和服务力提升 积极推动开发业务存货去化以及运营业务、服务业务的稳步增长[3] - 公司以正向经营性现金流推动各航道业务的可持续发展[3] - 保留现金流和去库存策略有助于降低债务 预计2026年初可能重启土地投资 新项目将加快地产开发业务利润率修复进程[3]
龙湖集团:2024年经营性业务贡献21%收入,成为重要安全垫
36氪· 2025-03-28 21:17
文章核心观点 - 龙湖集团2024年度业绩发布,运营及服务业务表现亮眼,财务状况稳健,公司有能力履行债务兑付,未来将聚焦重点城市,优化业务结构并提升各业务竞争力 [1][4][5] 业绩概况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74.7亿元,净利润104亿元 [1] - 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267.1亿元,同比增长7.4%,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21%,毛利润约占总毛利70% [1] - 净负债率降至51.7%,在手现金494.2亿元,期末现金短债倍数为1.63倍 [1] - 2024年合同销售额1011.2亿元,销售总建筑面积712.4万平方米,并表回款率超100%,开发业务销售额在19个城市入围当地前十 [4] 股息派发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1元,全年合计派发股息每股0.32元,派息率约30% [3] 业务规划 - 计划到2028年实现开发业务、运营及服务收入各占一半的收入结构,未来仍聚焦重点一二线城市 [4] - 2025年准备超1600亿可售货源,超80%布局在一二线城市,攻坚存货去化,优化存储结构,择优拿地,弹性供货 [5] 土地储备 - 2024年新增收购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权益面积39万平方米,平均权益收购成本每平方米13285元 [6] - 西部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华南地区及华中地区新增面积分别占比39.4%、34.7%、13.7%、8.8%及3.4% [6] 运营业务 整体情况 - 2024年运营业务不含税租金收入135.2亿元,较上年增长4.5%,商场、长租公寓、其他收入占比分别为78.8%、19.6%和1.6% [8] - 运营及服务业务经营性收入总额267.1亿元,覆盖股息和利息倍数提升到2.39倍,运营毛利率75.0% [9] 商业 - 2024年商业租金收入109.8亿元,同比增长7%,营业额超730亿元,同比增长16%,日均客流超320万人次/天,同比增长25% [10] - 已开项目覆盖23个重点城市,2024年末出租率97%,2025年计划新增开业11个全新购物中心 [11] - 预计今年收入增长10%以上 [12] 资管 - 2024年龙智资管收入31.8亿元,利润约7.7亿元,连续两年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13] - 冠寓租金收入同比增长4%至26.5亿,已开业房源规模12.4万间,期末出租率95.3% [14] - 构建全周期、全业态资产管理能力,资产管理规模近300亿元 [14] 物业管理 - 2024年龙湖智创生活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8%,毛利率保持30%以上,服务超325万户业主,在管项目超2200个,在管面积超4亿平方米 [15] - 看好物业管理赛道,信心来自大客户战略和“一个龙湖”战略,考虑跟随大客户出海,在管面积外拓占比超60% [16][18] 智慧营造 - 2024年龙湖龙智造业务营收12.1亿元,盈利3亿以上,代建项目全年销售达106亿元 [19] - 应对行业低增长和价格战,通过能力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与长租等业务形成一体化服务能力 [20] - 新签代建项目中非住宅业态占比达50%,新增央国企及政府类代建项目建筑面积555万平方米,占比新拓项目69.4%,累计代建项目150个,总建筑面积超2400万平方米,位居行业TOP10 [20] 商业运营策略 - 推动商业战略落地,实行一店一策、高能级项目头部引领战略,与合作品牌推出业绩倍增计划 [22] - 推动项目招商调整和改造升级,投入资源改造存量项目 [22] - 做精细化运营管理,生产“好内容”,增强商场与消费者粘性 [22] - 高质量兑现新项目开业,2024年新增开业11座天街,践行网格化布局 [22] 债务结构调整 - 2024年经营性物业贷净增299亿,总量达约800亿元,预计2025年达900亿元,减少信用债占比 [23] - 2024年底综合借贷1763.2亿元,比高峰期降低超300亿元,经营性物业贷和长租贷占比接近50%,公开市场直接融资占比降至17% [23] - 2024年压降有息负债约163亿,平均融资成本降至年利率4%,平均合同借贷年期为10.27年,安全渡过偿债高峰,2025年后境内信用债和境外美元债占比将进一步下降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