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场
icon
搜索文档
龙湖集团(00960):开发承压筑底,经营稳健护航
华泰证券· 2025-09-02 18:5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13 86港元[1] 核心观点 - 经营性业务成为核心利润重要支撑 展现出较强韧性 为整体业绩提供稳定基本盘[1] - 地产开发业务仍处于调整阶段 利润下滑主因开发业务所致[1] - 负债规模持续压降 融资成本与结构优化 现金流稳定性或将进一步增强[1][4] 业绩表现 - 25H1收入588亿元 同比增长25%[1] - 核心净利润14亿元 同比下降71% 归母净利润32亿元 同比下降45%[1] - 经营性业务收入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至23%[2] 经营性业务 - 商业业务:商场销售额同店同比增长3% 剔除新能源汽车后同店同比增长6% 整体出租率提升1个百分点至97% 租金收入55亿元 同比增长5%[2] - 长租公寓:租金收入12亿元 同比下降5% 已开业房间12 7万间 期末出租率95 6%[2] - 物管业务:收入55亿元 同比下降5% 在管面积4亿平方米 外拓项目占比超60%[2] - 计划下半年新开业商场10座(含轻资产)[2] 开发业务 - 结转收入455亿元 同比增长35% 但结转毛利率下降7 2个百分点至0 2%[3] - 权益销售金额245亿元 同比下降30% 权益拿地金额15亿元 同比下降71%[3] - 权益拿地强度下降8 8个百分点至6%[3] - 期末权益土储2113万平方米 对应未售土储货值超2000亿元 一二线城市占比70%[3] - 25H2预计可售货值1200亿元[3] - 期末已售未结资源规模1059亿元[3] 负债与融资 - 有息负债1698亿元 环比下降9% 短债占比下降2 1个百分点至15 1%[4] - 现金短债比提升0 11至1 74倍[4] - 净增299亿元低成本长年期经营性物业贷[4] - 平均融资成本下降42个基点至3 58% 平均借贷年期增加0 68年至10 95年[4] - 49%的有息负债到期时间在五年以上[4] - 已全额兑付101亿元境内债及35亿元中债增信债券[4] - 管理层预计年底有息负债总额有望降至1450亿元[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调整25-27年EPS至0 83 0 93 1 06元(前值0 97 0 98 1 08元)[5] - 25E BPS为23 62元[5] - 参考可比公司平均25E PB为0 67倍 给予合理估值0 53倍25E PB[5] - 预计25年营业收入1090 04亿元 同比下降14 49%[11] - 预计25年归母净利润58 30亿元 同比下降43 95%[11] - 预计25年毛利率13 17% ROE 3 57%[27]
中金:维持龙湖集团(00960)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11.5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11:07
核心观点 - 中金维持龙湖集团跑赢行业评级及11.5港元目标价 对应0.46倍2025年目标P/B和9%上行空间 [1] - 公司财务安全性持续夯实 债务结构优化及现金流改善显著 [2][4] - 运营及服务业务贡献稳定利润 预计2026年租金收入增速正常化 [3][5] 财务表现 - 1H25收入同比增长25%至587.5亿元 归母核心净利润13.8亿元符合预期 [1] - 中期每股派息0.07元 派息比率小幅提升至34.2% [1] - 1H25经营性现金净流入超20亿元 预计全年净流入约100亿元 [4] 债务结构优化 - 有息负债较2024年末压降65亿元至1698亿元 净负债率降至51.2% [2] - 经营性物业贷及长租贷较2024年末提升100亿元至930亿元 占比达55% [2] - 融资成本降至3.58% 平均借贷年期提升至10.95年 [2] - 预计2025年末有息负债再降200亿元至1450亿元 经营性物业贷占比超1000亿元 [4] 业务运营 - 1H25运营业务收入同比增2.5%至70.1亿元 其中购物中心零售额同比增17%至402亿元 [3] - 租金收入同比增5%至55.0亿元 受重点项目装修改造影响 [3] - 服务业务收入基本持平于62.6亿元 在管面积约4亿平米 [3] - 运营及服务业务合计贡献核心净利润约40亿元 [3] 发展前景 - 2025年下半年计划开业10座商场(7座重资产+3座轻资产) [5] - 2026年起商场租金收入增速有望正常化 重点调改项目将释放租金贡献 [5] - 运营及服务业务持续作为现金流及核心净利润压舱石 [5]
龙湖集团(00960.HK):降杠杆、优结构有序推进 开发结算利润率承压
格隆汇· 2025-08-31 18:55
核心业绩表现 - 1H25收入同比增长25%至587.5亿元 主要受开发结算规模提升驱动 [1] - 归母核心净利润同比下降70.9%至13.8亿元 符合市场预期 [1] - 中期每股派息0.07元 派息比率小幅提升至34.2% [1] 债务结构与融资成本 - 有息负债较2024年末压降65亿元至1,698亿元 [1] - 净负债率和扣预负债率分别下降0.5ppt和1.2ppt至51.2%和56.1% [1] - 经营性物业贷及长租贷较2024年末提升100亿元至930亿元 占比达55% [1] - 融资成本降至3.58% 平均借贷年期提升至10.95年 [1] 运营与服务业务 - 运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至70.1亿元 其中购物中心零售额增17%至402亿元 [2] - 租金收入同比增长5%至55.0亿元 受重点项目装修改造影响 [2] - 服务业务收入基本持平于62.6亿元 在管面积约4亿平米 [2] - 运营及服务业务合计贡献核心净利润约40亿元 [2] 开发业务表现 - 开发结算收入同比增长35%至455亿元 [2] - 结算毛利率约0.2% 显著低于1H24的7.4%和2024全年的6.1% [2] 未来战略方向 - 预计2025年末有息负债再降200亿元至1,450亿元 其中约1,000亿元为经营性物业贷及长租贷 [2] - 信用融资占比继续压降 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全年预计达100亿元 [2] - 2026年起商场租金收入增速有望正常化 下半年计划开业10座商场(7座重资产+3座轻资产) [3]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年核心净利润预测45%至21.79亿元(同比-69%) [3] - 下调2026年核心净利润预测51%至22.96亿元(同比+5%) [3] - 维持目标价11.5港元 对应0.46倍2025年P/B和9%上行空间 [3]
华润置地(01109):业绩小降,拿地积极,商业稳增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8 13:2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华润置地现价对应2025年预测市盈率7.7倍 24年股息率4.7% [2][5]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核心净利润同比下降6.6%至100亿元 但经常性业务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9.6%至60亿元 贡献占比达60% [5] - 拿地策略积极 上半年拿地金额同比大增75%至447亿元 拿地/销售金额比达41% 主要聚焦上海杭州等核心城市 [5] - 商业运营表现稳健 购物中心零售额同比增长20.2%至1,101亿元 其中非重奢零售额增长24.9% [5] - 财务保持绿档 净负债率仅39.6% 融资成本降至2.79%创历史新低 现金短债比1.9倍 [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49亿元 同比增长19.9% 归母净利润119亿元 同比增长16.2% [5] - 毛利率24.0% 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 地产结算毛利率15.6% 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 [5] - 三费费率6.6% 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其中销售费率和管理费率分别下降0.6和0.2个百分点 [5]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8/260/266亿元 同比增长0.8%/0.8%/2.5% [4][5] 销售与土地储备 - 2025年上半年销售金额1,103亿元 同比下降11.5% 销售面积412万平 同比下降20.9% [5] - 期末开发销售型土储4,119万平 一二线城市占比70% 投资性物业土储776万平 购物中心占比66% [5] - 2025年下半年可售货值3,894亿元 其中88%位于一二线高能级城市 住宅产品占比72% [5] 商业运营 - 购物中心零售额1,101亿元 同店增长9.4% 租管费收入104亿元 同比增长9.9% [5] - 出租率97.3% 较2024年末提升0.2个百分点 毛利率78.4% 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5] - 投资性物业(含酒店)总收入121亿元 同比增长5.5% 其中酒店收入8.7亿元 同比下降16.3% [5] 财务稳健性 - 剔除预收账款后负债率56.1% 有息负债2,813亿元 同比增长15.2% [5] - 期末合同负债2,134亿元 同比下降25.5% 覆盖2024年地产结算收入0.9倍 [5] - 已售未结金额2,514亿元 同比下降21.8% 覆盖2024年地产结算金额1.1倍 [5]
大摩:降恒基地产(00012)盈测 目标价下调至30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3:55
目标价调整 - 摩根士丹利将恒基地产目标价从31港元下调至30港元 基于每股资产净值折让约50% [1] 香港房地产市场展望 - 预期香港住宅楼价今年持平 写字楼及商场租金或同比下滑5% [1] - 香港楼价可能见底 恒基地产将成为楼价趋稳及市场情绪改善的主要受益者 [1] - 公司可能受惠于美联储即将减息 [1] 盈利预测调整 - 将2025至2027财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8% 反映中期业绩逊预期 [1] - 调整基于物业发展项目最新预售情况及完工时间表 [1] - 考虑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及出租率最新预期 [1] - 纳入集团收回农地进展因素 [1] 股息预测维持 - 维持2025至2027财年股息预测为每股1.8港元不变 [1] - 预期稳定租金收入支持股息分派 [1] - 香港中华煤气股息收入提供支撑 [1] - 农地收回步伐加快将贡献现金流 [1] - 下半年住宅销售改善预期增强分红能力 [1] - 主要股东支持保障股息稳定性 [1]
越秀房产基金成立专班 打响出租率保卫战
经济观察报· 2025-08-17 15:07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公司收入总额9.66亿元,同比减少6.6%,已连续第二年下降 [1] - 除税后净亏损3.37亿元,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1] - 写字楼收入5.32亿元,占比55%,较去年同期减少5017.9万元 [1] - 酒店公寓收入2.5亿元,占比26% [1] - 专业市场与零售商场收入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1]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办公市场交易主要源于企业降本增效,表现为以大换小、从市区向近郊或远郊搬迁 [1] - 写字楼办公持续承压,企业扩张保守趋势延续 [1] - 零售商场和服装专业市场受消费疲弱影响,商户经营压力增加 [1] - 高端酒店公寓面临消费降级冲击,房价下调 [1] 公司应对策略 - 针对每个项目制定策略、成立专班,优先稳定出租率 [2] - 推出带装修单元、中小户型单元,与优质客户提前续租 [2] - 上半年整体出租率保持在82%以上 [2] -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写字楼续租率达70%,精装修单元去化率接近九成,去化周期约19天 [2]
九龙仓集团(00004.HK)上半年基础净盈利增3%至20.35亿港元 中期股息每股0.2港元
格隆汇· 2025-08-12 13:04
中期业绩概览 - 2025年上半年基础净盈利增加3%至20 35亿港元,主要因利息支出和税项减少 [1] - 计入11 8亿港元投资物业重估减值净额后,股东应占盈利为5 35亿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26 37亿港元) [1] - 宣布派发每股0 20港元中期股息,总额6 11亿港元,将于2025年9月16日派付 [1] 收入与盈利结构 - 集团总收入下降19%至56 69亿港元,营业盈利减少14%至26 57亿港元 [2] - 投资物业收入下降4%至22 81亿港元,营业盈利减少6%至14 84亿港元,因商场和写字楼租金疲软 [2] - 发展物业收入暴跌64%至7 39亿港元,营业盈利锐减82%至7100万港元,香港仅确认山顶道洋房销售额,内地存货去化缓慢 [2] 分业务表现 - 酒店收入增长7%至3 12亿港元,但录得营业亏损1100万港元,主因长沙新开业柏悦酒店及玛珂酒店业务扩展 [2] - 物流收入微增0 76亿港元至10 76亿港元,营业盈利上升11%至1 37亿港元,受益于内地吞吐量增长及现代货箱码头优化货物组合 [2] - 投资业务营业盈利下滑2%至10亿港元,因股息收入减少 [2] 资产估值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投资物业独立估值产生11 8亿港元未变现重估减值净额(2024年为4 81亿港元),已计入综合收益表 [2]
大酒店(00045) - 未经审核营运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
2025-08-06 12:07
酒店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大中华地区半岛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2448港元,2024年同期2447港元[3] - 2025年第二季欧洲半岛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7838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22.16%[3] - 2025年第二季美国半岛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5415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12.79%[3] - 2025年第二季其他亚洲地区半岛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2821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27.28%[3] - 2025年第二季大中华地区半岛酒店平均房租3883港元,2024年同期4366港元[3] - 2025年第二季欧洲半岛酒店平均房租12549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3.82%[3] - 2025年第二季美国半岛酒店平均房租7534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8.01%[3] - 2025年第二季其他亚洲地区半岛酒店平均房租4608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11.09%[3] 住宅出租业绩 - 2025年第二季住宅出租物业每平方呎每月平均租金47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4.44%[4] - 2025年第二季住宅出租物业出租率97%,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7.78%[4]
信和置业“新掌门”黄永光上任 营收利润“三连降”待破局
新京报· 2025-08-06 10:45
公司治理与接班人交棒 - 黄志祥退任公司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 黄永光继任公司主席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主席 生效日期为2025年8月31日 [1] - 黄永光为黄志祥长子 黄廷方长孙 此次主席更替意味着公司正式进入第三代掌舵时代 [1] - 黄永光自2003年加入公司 2005年出任执行董事 2017年晋升副主席 并兼任尖沙咀置业及信和酒店执行董事及副主席 显示家族早有培养计划 [3] 公司业务与发展历程 - 公司由黄廷方创立 旗下尖沙咀置业1972年在香港上市 信和置业1981年正式登陆港交所 逐步发展成为香港主要地产开发商之一 [2] - 核心业务为发展物业作销售及投资 物业种类包括住宅、写字楼、工业大厦及商场 业务遍及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及悉尼 [2] - 黄志祥1991年接棒 执掌三十余年间公司开发诸多标志性项目 奠定在香港房地产市场地位 [2]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2024年财年营业额87.65亿港元 相比2023年118.81亿港元下降26.2% 连续第三年下滑 [6] - 2024年基础营运纯利51.71亿港元 相比2023年60.88亿港元下降15.1% 连续三年下滑 [6]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44.02亿港元 相比2023年58.49亿港元下降24.7% [6] - 2024年中期收入38.54亿港元 同比下降21.7% 期内溢利18.17亿港元 同比下降30.9% [6] - 2024年毛利率39.03% 较2021年55.14%下降16.11个百分点 [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公司拥有现金及银行存款476.79亿港元 净现金458.80亿港元 [7] 行业背景与挑战 - 香港楼市受经济增长放缓、利率上升及政策调控影响 公司面临销售放缓、营收盈利下滑等挑战 [6] - 香港老牌地产商纷纷完成权力过渡 恒基兆业2019年李兆基退任 恒隆集团2024年初陈启宗卸任 反映行业家族主导的治理结构 [3] - 行业传承注重稳健经营而非激进变革 "守成"始终是传承的核心关键词 [4]
HANG LUNG GROUP(00010) - 2025 H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30 17: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核心业务租赁业务仍下降3%,预计下半年情况会好转 [8] - 因物业销售减少、酒店业务和销售业务占比33%,整体业务占比6%,核心租赁业务占比94%,HLP和HLG宣布相同股息 [9][10] - 人民币贬值1.4%,中国大陆租赁收入按人民币计算下降1%,按港币计算下降2%,香港下降4% [10] - HLP净负债率为33.5%,较12月仅增长0.1%;融资成本资本化前总融资成本下降7%,平均借款成本约3.9%,较去年全年下降约40个基点,较去年下半年下降50个基点 [35][36][3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租赁业务 - 中国大陆租赁收入2025年上半年较2024年的-4%改善至-1%,零售业务持平(2024年为-3%),写字楼业务仍严峻,服务式公寓因项目调整数据不显著 [12] - 香港零售业务上半年均下降7%,写字楼业务从-8%显著改善至-1%,住宅及服务式公寓租赁增长11%,整体从-8%改善至-4% [30][31][32] - 新租赁协议增长36%,首进城市品牌数量较2024年增加57%,续约和新租约整体增长12% [18][19][22] 物业销售业务 - 香港上半年Aperture售出19套、武汉住宅1套,去年同期Aperture售出120套、紫排屋1套;中国大陆上半年武汉售出1套,未来两个月将推出无锡住宅项目 [34][3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大陆零售市场,销售情况逐步改善,从2024年的-18%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平均-4%,二季度从-7%改善至-1%;部分商场表现受新竞争对手开业等因素影响 [14][15] - 香港市场零售业务有待改善,写字楼和住宅及服务式公寓租赁有积极变化 [30][31][3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战略方向 - 持续升级中国大陆零售业务组合,通过活动、租户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提升竞争力,推出全国性计划 [17] - 优化香港业务优惠策略,注重客户忠诚度培养 [26][27] - 推进多个项目建设和运营,如西湖66、无锡项目、中心66二期等 [42][43][56] - 考虑采用混合模式拓展零售业务,寻找有需求和协同效应的机会 [64][65] 行业竞争 - 中国大陆零售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商场受新竞争对手开业、品牌调整等影响;公司通过提升商场差异化、引入新品牌、提供税务退款服务等提升竞争力 [15][17][23] - 香港市场面临写字楼供应充足、零售市场竞争等挑战,公司努力平衡各业务板块以提升业绩 [32][3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对公司业绩表现谨慎乐观,认为市场稳定性正在增强,希望后续能有一定提升 [5][6] - 中国大陆租赁业务有改善趋势,但仍需努力恢复正增长;香港市场情况复杂,需寻找最佳平衡点 [8][32][3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80%的中国大陆项目由可再生能源供电,原比例为50%,不仅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节省成本 [41] - 公司致力于净零排放,发布相关文件并持续推进该进程 [42]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是否会采用类似杭州项目的模式拓展上海和无锡等已有业务城市的零售业务,以及如何看待中国大陆租户销售趋势 - 公司会在有需求、有协同效应和整体优势的情况下采用该模式拓展业务;预计下半年租户销售有机会从-7%改善至-1%,三季度和四季度有望实现温和增长 [64][65][66] 问题2: 二季度业绩改善的原因,7月零售销售情况,全年股息是否持平,以及对发行可转换债券的看法 - 业绩改善原因包括公司自身努力(如 occupancy 和 traffic 改善)和外部因素(如股市改善、房地产市场情绪稳定、日本业务下滑导致部分消费回流等);7月情况好于去年,但未明确是否实现正增长;若一切按计划进行,公司无意削减股息;目前CFO对发行可转换债券持谨慎态度 [70][71][77] 问题3: 沈阳、论坛66和武汉中心转型进展及预期成果时间 - 公司正在努力改善业务,如调整租户组合、提升 traffic 和 sales 等;预计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恢复正常,团队会专注投入并提供支持,公司有成功扭转商场业绩的经验 [79][81][85] 问题4: 是否会恢复纯现金股息,取消奢侈品和非奢侈品分类的原因及对奢侈品租户留存的影响,以及租户愿意支付更高基础租金的驱动因素和对正向租金调整的预期 - 西湖66商场预计明年上半年开业,之后有可能停止股票股息安排;取消分类是为了更客观反映客户行为,不强调奢侈品和非奢侈品的二元分类,并非忽视奢侈品业务;10个商场中有7个实现正向租金调整,基础租金增加可抵消销售租金下降,若销售回升,正向租金调整前景更乐观 [88][90][101] 问题5: 整体资本支出指引,西湖66扩张是否会显著增加资本支出 - 今年整体资本支出约49亿港元,明年降至约30亿港元并持续下降;资产轻项目资本支出不显著,具体情况因项目而异 [108] 问题6: 武汉项目重置计划,杭州项目扩张的意图,对当前净负债率的看法,以及处置 Summit 的节奏和优先级 - 杭州项目扩张既因有信心且需要更多空间,也为提升项目的连通性、规模和竞争力;公司认为可承受略高的净负债率,目前会保持在35%以下;处置 Summit 会优先考虑利润率 [115][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