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龙智造

搜索文档
地产诞生了“新物种”
华尔街见闻· 2025-09-04 16:03
行业转型趋势 - 房地产行业评判标准从规模、土储和杠杆转向经营性现金流、未来盈利能力与新业务成长性 [2] - 行业处于艰难探底阶段 大面积亏损仍是主流 [3] - 行业需从重资产开发商向能力驱动服务商转型 重构商业模式与增长逻辑 [3][4] 龙湖集团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期实现正向盈利 含资本性支出的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超20亿元 [3] - 龙湖龙智造业务上半年营收达7.0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65% [3][6] - 代建项目实现销售额84亿元 多个项目在当地市场热销 [6] 龙湖龙智造业务模式 - 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城市营造解决方案" 包含五大产品服务 [4] - 采用轻资产服务模式 不直接承担土地和主要投资风险 [4] - 新增代建项目62个 新增建筑面积852万平方米 规模居行业第一梯队 [6] 客户结构与项目案例 - 央国企及政府类代建项目建筑面积占比达63.3% [6] - 成都西璟台项目通过"共益债+代建"模式 4个月内实现实景开放 连续4个月蝉联区域销售冠军 [6][7] - 为行业处置存量不良资产探索出新路径 [7] 科技赋能实践 - 运用BIM和VR技术使上海陆家嘴金穗大厦项目设计时间缩短50% 实景复原率超95% [8] - AI巡检系统自动识别施工隐患 AI冷站智控技术实现单方能耗降低30% 已在60余个项目应用 [8] - 科技驱动业务成为地产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体现 [3][8] 价值重构与行业启示 - 为委托方实现降本增效与价值提升 为购房者提供品质可靠的好房子 [9] - 成功为蚂蚁集团打造零碳建筑总部基地 为小米集团建造总部公寓 [9] - 证明房地产企业能力可超越传统开发边界 在城市营造服务领域找到新增长点 [9][11]
龙湖陈序平:代建不参与非理性报价,代建的生意逻辑是产品价值创造
国际金融报· 2025-08-31 21:42
行业竞争态势 - 代建行业竞争激烈 代建费率在1%至2%之间的项目占比达42.7% [2] - 部分企业出现不合理和非理性的报价行为 [2] 公司战略定位 - 龙湖龙智造拒绝参与非理性报价 强调产品价值创造是核心商业逻辑 [2] - 公司通过操盘能力、数字化能力及品牌口碑为委托方创造价值 [2] 业务发展成果 - 龙湖龙智造航道于2022年成立 2023年开始对外输出 [2] - 累计承接项目接近80个 上半年操盘签约额超80亿元 [2] - 项目操盘兑现成功率表现优异 [2]
龙湖半年“交卷”:经营性收入创新高,年内无到期债券偿还
新京报· 2025-08-30 18:28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地产开发合同销售金额350.1亿元 [1]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4%至587.5亿元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32.2亿元 [1] - 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132.7亿元创历史新高 占营业收入比重22.6% [2] - 经营性业务毛利率超过50% 成为利润主要贡献源 [3] 业务板块详情 - 运营业务不含税租金收入70.1亿元 同比增长2.5% [2] - 商业投资航道租金收入55.0亿元 同比增长4.9% 出租率97% [2] - 资产管理航道收入15.1亿元 冠寓长租公寓开业12.7万间 整体出租率95.6% 租金收入12.4亿元 [2] - 服务业务不含税收入62.6亿元 [2] - 物业管理总收入55.3亿元 管理项目约2200个 在管面积约4亿平方米 外拓占比约60% [3] - 代建业务营业收入7.0亿元 同比增长65% 新增代建面积852万平方米 代建销售额84亿元 交付面积122万平方米 [3] 财务健康状况 - 综合借贷总额1698亿元 较上年末下降65.3亿元 [3] - 在手现金446.7亿元 [3] - 净负债率51.2% 现金短债倍数1.74倍 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56.1% 保持"三道红线"绿档 [3] - 平均融资成本降至3.58% 平均合同借贷年期延长至10.95年 [3] - 年内累计兑付债券本息约145亿元 已无到期债券 [3] - 预计2026年偿还约200亿元 未来每年减少约100亿元 目标稳定在1000亿元左右 [4] 战略转型成果 - 三年半时间降低有息负债600亿元 其中今年底计划再降200亿元 [4] - 通过经营性现金流压降负债及经营性物业贷置换信用债两大战略实现债务优化 [4] - 运营及服务业务构成的"1+4航道"模式成为业绩增长稳压器 [3]
龙湖上半年营收587.5亿,同比增25%,即将度过偿债高峰
36氪· 2025-08-30 10:1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87.5亿元 同比增长25% 其中开发业务营业额454.8亿元 经营性业务收入132.7亿元 同比增长1.3% [1] - 核心权益后净利润约13.8亿元 运营业务毛利率77.7% 服务业务毛利率约30% 成为利润主要贡献来源 [1] - 合同销售额350.1亿元 销售总建筑面积261.4万平方米 一二线城市销售占比约90% [8] 业务结构转型 - 经营性收入占比从2022年不足10%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2.6% [3] - 商业投资与资产管理业务贡献收入70.1亿元 同比增长2.5% 其中商业占比78.5% 资产管理占比21.5% [3] - 物业管理在管项目约2200个 在管面积约4亿平方米 上半年收入55.3亿元 [5] - 资管航道租金收入12.4亿元 冠寓开业房源12.7万间 期末出租率95.6% [5] - 智慧营造品牌"龙湖龙智造"实现代建销售额84亿元 交付面积122万平方米 收入超7亿元 同比增长超60% [5] 商业运营表现 - 在营89座商场(含75座重资产及14座轻资产) 上半年出租率96.8% 租金收入55亿元 [4] - 下半年计划新开10座商场(7座重资产+3座轻资产) 2026-2027年计划每年新增约10座天街 [4][5] - 累计投资超千亿元培育商业投资等运营业务 完成开发与经营并重的业务结构调整 [3] 财务优化与债务管理 - 有息负债较2024年底压降65.3亿元 期末总额1698亿元 过去三年累计压降约400亿元 [7] - 平均融资成本年利率3.58% 平均合同借贷年期10.95年 均创历史纪录 [7] - 银行融资占比达87% 境内贷款占比76% 境外信用贷款占比11% [7] - 2025年内无到期债券 年底剩余95亿港币银团债务已提前偿还11亿元 [7] - 2026年偿债总额200余亿元 2027年约200亿元 偿债压力将从2026年开始大幅下降 [7] 土地储备与投资策略 - 总土储2840万平方米 权益土储2113万平方米 期末未售货值超2000亿元 [10] - 上半年新增土地储备24.9万平方米 新增货值约50亿元 集中在长三角及西部地区 [9] - 坚持审慎拿地策略 聚焦高能级城市 优先保证财务安全与债务安全 [10] - 期初现房存货压降超80亿元 盘活项目11个 积极推动存量资产去化 [10] 行业定位与发展展望 - 销售业绩在行业内排名第12位 民营房企中排名第二 [9] - 通过"开发+经营"双业务模式构建抗风险能力 适应地产下行周期 [1][3] - 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改善需求强劲 看好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韧性 [10]
龙湖上半年收入增长25% 预计年内减债超300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8-29 23:5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87.5亿元,同比增长25% [2] - 股东应占溢利32.2亿元,剔除公平值变动等影响后的核心溢利13.8亿元 [2] - 地产开发业务收入454.8亿元,同比增长34.7%,占总营收77.4% [2][3] - 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132.7亿元,同比增长1.3%,占总营收22.6% [2][7] 地产开发业务 - 全口径销售额350.1亿元,约90%来自一二线城市 [3] - 结算毛利率仅0.2%,反映近两年销售价格承压影响 [3] - 新增上海、苏州、重庆4幅地块,新增土储24.9万平方米,权益面积18.4万平方米,货值超50亿元 [4] - 总土储2840万平方米,权益土储2113万平方米,未售货值超2000亿元,一二线城市占比超70% [4] - 上半年全国36城交付约4万套房源,交付满意度超90% [4] 运营及服务业务 - 运营业务(商业投资+资产管理)租金收入70.1亿元,同比增长2.5% [8] - 商业投资租金收入55.0亿元,同比增长4.9%,出租率97%,销售额增17%,客流增11% [8] - 逍遥洲资管收入15.1亿元,长租公寓品牌冠寓开业12.7万间,出租率95.6%,租金收入12.4亿元 [8] - 服务业务(物业+智慧营造)收入62.6亿元,同比微增 [9] - 物业管理收入55.3亿元,管理项目约2200个,在管面积4亿平方米,外拓占比60% [9] - 龙湖龙智造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65%,新增代建面积852万平方米,代建销售额84亿元 [9] 债务与资金管理 - 综合借贷总额1698亿元,较上年末降65.3亿元,较2022年末压降约400亿元 [10] - 净负债率51.2%,现金短债比1.74倍,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56.1%,维持"三道红线"绿档 [10] - 在手现金446.7亿元,短债占比15%,外币债务占比14%,掉期比例100% [10] - 银行融资占比87%,境内债券占比8%,境外债券占比5%且2027年后分4年到期 [10] - 2025年计划压降有息负债超300亿元,年底债务规模降至1400亿元左右 [11] - 已全额兑付101亿元境内信用债和35亿元中债征信债务,年内无到期国内债券 [11] 市场策略与展望 - 管理层强调政策刺激对短期市场走势的关键性,中长期看好一二线核心地段韧性 [4] - 投资策略聚焦核心一二线城市,严守财务安全前提下择机获取土地 [4] - 存货去化为重中之重,上半年盘活11个项目,下半年探索多元化盘活方法 [5] - 地产航道利润预计随存货去化和新项目输入逐步修复 [6] - 商业板块下半年计划新开约10座商场,累计开业商场达89座 [8] - 物业板块聚焦50-60个重点城市及高价值业务,缩减低效业务 [9]
龙湖上半年营收587.5亿元 股东应占溢利32.2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8-29 19:40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587.5亿元同比增长25.4% [1] - 股东应占溢利32.2亿元 剔除公平值变动后核心溢利13.8亿元 [1] - 综合借贷总额1698.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5.3亿元 [3] - 在手现金446.7亿元 净负债率51.2% 现金短债倍数1.74倍 [3] 业务板块收入 - 地产开发业务收入454.8亿元同比增长34.7% [1] - 运营业务收入70.1亿元同比增长2.5% [1][2] - 服务业务收入62.6亿元同比微增 [1][3] - 运营及服务业务合计收入132.7亿元占总营收22.6% [1][2] 开发业务运营 - 交付物业总建筑面积352.7万平方米 [1] - 实现地产开发合同销售金额350.1亿元 [1] - 并表回款率超100% [1] - 全国36座城市交付近4万套房源 交付满意度超90% [1] 土地储备情况 - 新增4幅土地位于上海重庆苏州贵阳 [2] - 新增土储总建筑面积24.9万平方米 权益面积18.4万平方米 [2] - 总土地储备2840万平方米 权益面积2113万平方米 [2] 商业投资表现 - 商业投资航道租金收入55.0亿元同比增长4.9% [2] - 出租率保持97%高位 [2] - 整体营业额同比增长17% 日均客流同比增长11% [2] 资产管理业务 - 长租公寓等六大业态实现收入15.1亿元 [2] - 冠寓累计开业12.7万间房源 整体出租率95.6% [2] - 长租公寓租金收入12.4亿元 [2] 服务业务发展 - 物业管理业务总收入55.3亿元 [3] - 累计管理项目约2200个 在管面积约4亿平方米 [3] - 外拓占比约60% [3] - 龙智造营业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65% [3] 代建业务进展 - 上半年新增代建面积852万平方米 [3] - 代建销售额达84亿元 [3] - 交付面积122万平方米 [3] 行业政策环境 - 多轮政策协同发力下宏观经济释放增长韧性 [1] - 需求端支持政策与"好房子"引导为人居升级注入动能 [1] - 地产行业在深度调整中加速重构 [1]
筑底时期,房产行业的必答题与附加题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07 19:20
行业现状与政策环境 - 房地产行业尚未度过寒冬,未来竞争焦点转向高质量、新科技和好服务[1] - 限购时代结束,行业进入20年来最宽松环境,地产牛市终结[2] - 政府频繁使用"筑底"一词描述当前地产市场状态[3] - 政策双重导向:保交付建好房满足需求,同时推动新发展模式帮助企业止损转盈[4] - 近7成房企仍处于亏损状态,把握政策脉搏成为生存关键[5] 行业三大维稳措施 - 流动性是波动期核心问题,政策聚焦按期交付、财务安全与住好房三大方向[9] - 2021-2024年是房企交付压力高峰期,2024年可能成为最后一个交付大年[10] - 2022年"保交楼"写入高层会议,2024年升级为"保交房",政策从保项目转向保权益[12] - 政府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允许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稳固债务[14] - 龙湖案例:2024年经营性物业贷净增299亿元,有息负债压降163亿元至1763.2亿元[14] 住房需求升级趋势 - 全国城镇住宅套户比达1.07,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15] - 2025年"好房子"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头部房企加速布局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住宅[15] - 龙湖推出"观萃"产品线,整合社区外设施营造融合氛围,两年内推出9座云河颂和16座御湖境[15] - 中信证券测算核心城市置换需求达每年4.3亿平方米,相当于2023年销量的38%[17] 房企转型与第二曲线 - 新发展模式要求房企延伸业务链,发展租赁、物管、代建等轻资产业务[22] - 华润置地布局大资管业务,涵盖经营性不动产、轻资产管理和生态圈业务[25] - 龙湖2024年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267.1亿元,占总收入20%[27] - 商业投资租金收入109.8亿元(+7%),出租率97%[28] - 龙智资管六大业务单元年收入31.8亿元,物管收入114.2亿元(外拓占比超60%)[29][30] - 龙湖龙智造智慧营造业务年收入12.1亿元[31] 经营性资产发展前景 - 中产扩大驱动高品质商业空间需求,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园区服务化转型[35][36] - REITs试点等政策为存量资产盘活提供支持[37] - "空间即服务"成为房企转型核心战略,连接人与空间[39] - 龙湖二十年前即布局多元业务,资本市场认可其经营性收入稳定性[40] - 行业竞争转向产品力、服务力与创新力的多维较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