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有品牌开发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零售成立预制食品业务部,部门负责人直接向京东集团CEO许冉汇报
搜狐财经· 2025-11-11 19:01
公司战略升级 - 京东零售正式成立预制菜食品业务部,该部门为C1级核心部门,与3C数码、家电家居事业群并列 [3] - 新业务部负责人AndyTian直接向京东集团CEO许冉汇报,标志着预制菜业务被提升至集团战略核心层面 [3] - 业务重心从早期的品类运营、品牌合作,全面转向自有品牌商品开发,开启自有品牌深度布局新阶段 [3] 业务发展历程与目标 - 公司自2017年即开始布局预制菜,生鲜部门组建专业运营团队 [3] - 2019年至2023年间,公司与眉州东坡、西贝等知名餐饮品牌达成合作与独家定制 [3] - 公司曾明确三年打造多个亿级销售品牌的目标 [3] 业务聚焦与产品规划 - 新成立的预制食品业务部将聚焦菜肴、主食、烘焙等品类的自有品牌开发 [3] - 致力于通过食品工业技术创新,结合中国饮食文化,打造差异化、高品质的预制食品解决方案 [3] 渠道与市场策略 - 预制菜自有品牌布局将实现多场景赋能,服务C端消费者与B端客户 [5] - 同时为七鲜超市、华冠折扣超市等线下门店及“七鲜小厨”相关业务提供货源支持,形成全渠道协同效应 [5] - 举措契合“生鲜引流,标品盈利”的零售逻辑,把握行业“B端主导、C端加速”的发展趋势 [5] 供应链核心优势 - 公司拥有成熟的冷链体系支持预制菜发展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京东物流已运营约60个专门针对生鲜、冷冻和冷藏食品的温控冷链仓库,运营面积约40万平方米 [5] - 布局自营七鲜小厨和成立新业务部,对冷链系统、技术和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也成为倒逼京东冷链加速升级的契机 [5] 行业机遇与战略定位 - 此次战略升级是对万亿级市场机遇的精准把握 [5] - 践行了公司“围绕供应链展开业务”的核心战略原则 [5]
永辉超市20251021
2025-10-21 23:00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为线下商超零售行业,提及的对比公司包括山姆、Costco、胖东来以及线上平台如阿里巴巴、淘宝、天猫、拼多多和京东 [2][3][4][7] * 涉及的公司为永辉超市 [1][2][3]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公司核心变革逻辑是从传统铺货逻辑转向品牌零售逻辑,实现从"物以类聚"到"人以群分"的转变,通过筛选核心用户人群来改造商品供应链和发展自有品牌 [3] * 公司通过关闭亏损门店优化财务结构,2025年9月至10月门店数量突破200家,同时全年关闭了300多家亏损门店 [2][3] * 公司学习胖东来经营理念,以自由品牌开发为重点,提升商品品质和品类优化,超过60%的调改门店盈利水平超过过去五年平均水平,客流量增长超过80% [2][4] * 公司借鉴Costco经验,增加自由品牌占比以提升单品质量与性价比,Costco自由品牌占比从1999年的12%提升至30%以上 [2][5] * 线下商超相比线上平台具有费用率优势,其ROI比例通常不超过8%,因此线下商超通过集中度提升、直采模式降低费用率,提高坪效,并在质价比方面有优势以吸引消费者 [4][7]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在2026年6月全面完成门店调改,并大概率启动新一轮门店增长 [2][6] * 预计2026年新增不低于400家调改店,单店销售额不低于1.5亿元,总收入预计不低于600亿元 [2][6] * 公司将继续加码自由品牌发展以驱动净利润增长,同时管理层引入优秀人才并提升组织能力,以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6]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优化员工管理,以人为本,不仅调整消费者客群 [4]
国际家居零售(01373) - 2022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6-18 19:37
业绩总结 - 2022财年,归属于股东的利润为2.208亿港元,同比增长20.1%[24] - 集团总收入增长8.5%,达到29.20775亿港元[31] - 毛利率为45.7%,较2021财年的45.2%有所上升[31] - 2022财年,集团的经营利润率为9.5%,较2021财年的8.7%有所提升[31] - 2022财年总销售增长为2.7%,相比2021财年的0.0%有所提升[39] 用户数据 - 香港市场销售增长9.3%,净利率为8.2%[38] - 2022财年,香港、澳门和新加坡市场均实现盈利[24] - 2022财年销售占集团收入的比例为9.1%,较2021财年的9.6%有所下降[39] 未来展望 - 香港的门店数量为322家,预计在2023财年净增加5家,2024财年再增加8家[61] - 计划在新加坡增加1家门店,2024财年再增加2家[61] - 新店开设的资本支出预计在2023财年为1500万港元,2024财年为1900万港元[61] - 预计在2023财年进行20百万港元的现有门店装修[61]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继续推进自有品牌的发展,以提高利润率[48] - 计划通过自营电商和第三方平台扩大电商业务[39] -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购物体验提升客户便利性[43] 财务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1.6923亿港元,较2021财年的42.8459亿港元略有下降[33] - 库存周转天数为86天,较2021财年的88天有所改善[33] - 2022财年,集团的负债比率为3.2%,较2021财年的2.9%有所上升[33] 股息分配 - 提议的最终股息为每股12港仙,2022财年总股息为每股26.7港仙[31] 门店数量 - 2022财年门店数量减少至47家,较2021财年的51家减少4家[39]
永辉超市:今年将推出超60款自有品牌产品
快讯· 2025-06-12 21:43
公司动态 - 永辉超市第100家调改店已完成 [1] - 公司CMO佘咸平表示将复制胖东来的优质供应链 [1] - 计划对标胖东来的商品品质和价格 [1] - 今年将推出至少60款自有品牌商品 [1] 战略规划 - 公司重点提升自有商品开发能力 [1] - 自有品牌产品线将大幅扩充 [1]
陈立平对话:未来十年中国超市的变革与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6-12 02:20
未来十年中国超市的破局之道:三大零售巨头战略解码 01 比优特商业集团核心战略 - 战略价值点聚焦家庭食品快消品一站式购齐、极致性价比和顾客信赖度三大要素 [3] - 抓住东北结构性机会,通过接手关闭门店实现区域规模扩张,2015年销售额13亿至2023年预计突破100亿,年复合增长率22.6% [3][16] - 供应链变革成立真市美经销商平台,初期仅加价3个点后增至5个点,显著降低零售商进货成本 [3][4] - 在鹤岗投资1.6亿建4万平米配送中心,沈阳投资1.2亿购7万平米配送中心强化物流基础 [16] 02 fudi差异化竞争策略 - 生鲜占比达43%,基于中国消费习惯打造本土化会员制超市 [5] - 实行产销一体化运营模式,与供应商共同研发产品而非博弈关系 [7] - 从供应链转型零售,精品超市毛利达30%-40%,fudi定位"A级品质卖C级价格" [18][19] - 规划全国化布局,通过会员规模效应支撑商品开发,目标对标Costco的1亿会员规模 [6][19] 03 信誉楼超市板块发展方向 - 43家门店覆盖山东河北天津,未来聚焦区域密集布局提升组织效率 [8] - 2003年启动自有品牌开发,重点增强商品差异化而非追求高附加值 [8] - 生鲜领域建设周边种养殖基地,加工品类采用"名品+中央厨房+门店厨房"模式 [10] - 天津店验证城市扩张可行性,核心优势在于安全贴心品质的生活定位 [10] 04 供应链体系创新实践 - 真市美定位"懂零售的经销商",输出比优特管理经验赋能中小零售商 [4][12] - 提出中国需要200家大型经销商降低流通成本,参考日本10大经销商满足95%批发额的模式 [12] - 信誉楼成立劲草公司整合内部采购,43家门店原有四五百名买手分散采购 [11] - fudi依托创始人全球生鲜供应链背景,实现进口商品全国分销网络 [17] 05 行业发展趋势判断 - 东北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老龄化环境下仍可实现22.6%年增长 [16] - 零售业处于升级迭代过渡期,数字化与经济快速发展催生新商业模式 [20] - 消费分层明显,总额稳定但支出结构变化,健康安全需求持续提升 [21] - 参考日本经验,经济低迷期反而激发超市创新,中国将涌现新业态 [19]
“反向抹零”争议背后的永辉超市:已连续四年亏损,“胖改”与叶国富变革效果受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5-02 08:55
文章核心观点 永辉超市因“反向抹零”事件暴露运营管理不足,公司自2025年4月29日起全面执行“舍分”标准并启动服务补偿;公司连续四年亏损,正进行战略转型,学习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名创优品拟收购其29.4%股权并协助其减亏和发展 [1][8][9] 爆料 - 消费者在永辉超市购物结账时被店员“反向抹零” [3] - 该现象在永辉重庆区域门店呈系统性存在,工作人员解释因分币流通困难采用“积零换整”规则,但未公示 [5] 致歉 - 全国范围内部分非调改门店存在现金支付分币“反向抹零”结算规则,手机支付顾客无影响 [6] - 重庆金源时代店情况属实,操作方式为现金结算涉及分币找零时四舍五入收取并提示积零换整 [8] - “反向抹零”事件反映运营管理不足,包括服务标准未体现顾客视角、调改店经验推广滞后 [1][8] - 自2024年4月29日起全国门店全面执行“舍分”标准,启动服务补偿 [8] 观察 经营业绩 - 2021年以来永辉超市连续四年亏损,2024年实现收入675.74亿元,同比下跌14.07%,净亏损-14.65亿元,四年累计亏损95亿元 [9] - 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跌19.32%至174.79亿元,净利润同比下跌79.96%至1.48亿元 [9] 战略转型 - 2024年公司以“品质零售”为核心启动战略转型,学习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及组织转型 [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完成31家门店商品结构调整与服务升级,截至2025年3月底调改店数量达47家 [11] - 调改门店提升客流和销售额,但对2024年收入整体影响不大,关闭尾部门店使收入下降,毛利率受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调整影响减少0.78% [13] 名创优品合作 - 2024年9月名创优品拟以62.70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股份,交易完成后将成第一大股东 [13] - 名创优品董事长叶国富认为永辉业务有拐点,将协助开发自有品牌产品,提出2025年永辉关键词是减亏,抓手是“三提两降” [15] - 叶国富计划2025年调改门店达200家左右,关店250 - 350家,至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门店调整 [17] - 名创优品将提供经验和资源,帮助永辉打造自有品牌开发团队和供应链,开发适配商品,永辉调改重点是去后台毛利,提高前台毛利率 [17] - 叶国富提出“433”改革规划,涵盖国际化、现代化、职业化、专业化;学习力、执行力、创造力;组织变革、运营变革、供应链变革 [17] - 叶国富表示可协助永辉开发自有品牌提升毛利,推动裸价直采和自有品牌,去掉中间商 [18] - 在供应商大会上,叶国富称胖东来模式是出路,3年内和供应商孵化100个亿元级超级大单品,与核心供应商建立长期深度合作 [18]
永辉超市,或将关店250—350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7 19:18
文章核心观点 永辉超市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宣布董事长人选、设立改革领导小组并推进三大变革,公布门店调改计划,同时名创优品高管入主永辉超市,历时近半年的收购行动或接近尾声,京东计划清仓永辉超市股份 [1][3][4][9] 会议信息 - 3月17日下午永辉超市在福建福州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张轩松、张轩宁、叶国富、张靖京等出席 [1] 人事安排 - 永辉超市董事长仍由张轩松担任,设立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为叶国富,成员为公司领导层 [3] - 永辉超市第六届董事会成员包括张轩松、叶国富、张轩宁、张靖京、王永平、李松峰 [5] - 第四届董事会成员中京东集团副总裁周晔、怡和集团高管Scott Anthony Price和孙燕军已于2024年12月宣布递交辞职信 [6] 变革计划 - 改革小组将推进组织、运营、供应链三大变革,分别为推进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推动学习胖东来模式、推进裸价直采和自有品牌开发 [3] 门店计划 - 2025年调改门店达200家左右,关闭250 - 350家店,计划至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门店的调整 [4] 业务合作 - 永辉超市不会销售名创优品商品,双方将在打造自有品牌和供应链方面协同,永辉将召开供应链大会引进优质供应商 [4] 自有品牌计划 - 2025年永辉计划上架60支新品,孵化至少10支超1亿元的超级战略大单品,预计3 - 5年推动自有品牌达整体销售额的40% [4] 股权收购 - 2024年9月名创优品作价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股权成第一大股东,预计不控制董事会多数席位、不合并财报,交易预计2025年上半年完成 [8] 股东减持 - 3月11日永辉超市公告股东京东世贸拟减持不超2.66亿股、占比不超2.94%,其中集中竞价不超1%,大宗交易不超1.94%,截至当日京东世贸持股2.66亿股、占比2.94%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