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

搜索文档
雅培(ABT.US)Q2医疗设备需求激增推高业绩 股价却因指引逊预期重挫
智通财经· 2025-07-17 20:45
业绩表现 - 雅培第二季度经调整后每股收益达1.26美元 略高于分析师普遍预测的1.25美元 [1] - 当季总营收为111亿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的110.7亿美元 [1] - 医疗设备业务销售额达53.7亿美元 远超52.4亿美元的预期目标 [1] - 持续血糖监测设备销售额同比激增21.4% 达19亿美元 [1] 业务亮点 - 持续血糖监测系统等医疗设备需求强劲 推动业绩超预期 [1] - 糖尿病认知度提升 医保覆盖范围扩大 患者对无创技术青睐 推动行业需求井喷 [1] - 雅培 德康医疗和美敦力等持续血糖监测设备制造商受益 [1] 未来展望 - 雅培预计第三季度每股收益为1.28-1.32美元 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1.34美元 [1] - 下调全年盈利指引上限 预计经调整后全年每股收益为5.10至5.20美元 低于此前预期的5.05至5.25美元区间 [1] - 上季度曾表示在关税政策出台前原计划上调盈利指引 [1] 市场反应 - 财报公布后雅培股价盘前一度下跌超5% [2] - 截至周三收盘该公司股价今年累计涨幅达16% [2] 战略布局 - 计划于2028年前在美国佐治亚州新建生产基地 支持心血管业务发展 [2] - 补充今年4月公布的伊利诺伊州和得克萨斯州制造研发项目 [2] - 新项目预计年底前投产 旨在规避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
惜命打工人,买爆动态血糖仪
虎嗅· 2025-06-30 12:42
行业趋势 - 动态血糖仪(CGM)从专业医疗设备转变为年轻人减肥、控糖和健康管理工具,社交媒体上相关讨论激增[1][2][3] - 2024年血糖仪社媒声量持续攀升,世界糖尿病日(11月14日)讨论热度达年度峰值[4][5] - 家用血糖仪市场规模2023年达56.7亿元(占比84.3%),远超医用场景的10.6亿元[9] - 医疗器械消费呈现"从专业向大众迁移"趋势,血糖仪与制氧机、洗鼻器等成为健康赛道增速最快品类[11] - 抖音平台医疗器械热销产品从2021年血压计转向2022-2023年口罩类,2024年上半年血糖仪需求最大[12] 产品与技术 - 血糖仪分为指尖血糖仪(主流)和动态血糖仪(CGM),后者可监测连续血糖变化[15] - 动态血糖仪618期间京东销售额破亿,同比增长64%[16] - 国产动态血糖仪品牌表现亮眼:微泰2024年收入1.8亿元(+138%)、鱼跃翻倍增长、三诺生物2025Q1国内增速超50%[17] - 技术迭代推动普及:2002年三诺推出免调码血糖仪,2017年雅培引入14天免校准动态监测[42][43] - 动态血糖仪价格从进口产品上千元降至国产品牌97.3元(鱼跃国补后价格)[46] 消费者画像 - 三类核心用户:糖尿病患者(刚需)、孕妇(短期需求)、健康焦虑年轻人(预防性需求)[20][26][30] - 糖尿病患者关注准确性、稳定性和性价比,研究优惠叠加策略(如168元购机案例)[21][22][24] - 孕妇群体更重视舒适度与便捷性,存在动态血糖仪因佩戴不适导致的退货案例[28][29] - 年轻人将血糖仪视为健康管理工具,用于测试食物升糖指数(如奶茶对比)或运动监测[32][35][36] - 非糖尿病患者对产品科技感、APP易用性和数据解读专业性要求更高[37] 市场驱动因素 -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从2005年7.53%升至2023年13.67%,患者达2.33亿人[39] - 15-39岁人群糖尿病发病率1990-2021年翻倍,15-19岁增速最快[39] - 医保政策加速普及: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将部分动态血糖仪纳入医保报销[47] - 健康观念转变推动预防性需求,年轻人将血糖监测视为主动健康管理手段[49][50][51]
三诺生物(300298):深度报告:产品升级中的血糖监测龙头
浙商证券· 2025-06-24 15:5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三诺生物给出“增持(首次)”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三诺生物是国产BGM龙头企业,进入新品CGM收获期,海外国内快速拓展,CGM有望借助产品力、渠道和性价比优势快速放量 [1] - 新品收获期的血糖监测产品龙头,长期成长性有望超预期,驱动因素包括BGM渠道优势、CGM产品力提升和性价比优势带来国内CGM放量,以及海外渠道快速拓展 [15][16] 各部分总结 三诺生物:BGM国产龙头,CGM新增驱动 - 三诺生物构建“点-线-面”血糖监测产品平台,依托性价比及产品优势成为国产BGM龙头,进入新品CGM收获期 [25] - 主营业务以BGM为基本盘,市占率国产厂家最高,2024年超50%糖尿病自我监测人群使用其产品;2023年3月CGM获批,2024年“618”电商全渠道销量排名第一,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26] - 发展历程分为2002 - 2013年深耕血糖监测建立国产血糖仪龙头地位,2014 - 2023年全球化布局打开成长天花板,2023年后新品CGM上市步入收获期 [27] BGM:性价比+产品力,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 行业需求稳步增长,2020 - 2030年中国血糖仪市场规模CAGR 9.1%,院外市场快速增长,国产化率提升,外资品牌整体销售占比从2013年降至2020年的40%,国产性价比优势显著 [2][32][33] - 三诺生物性价比优势显著,规模效应和自动化生产带来成本优势,产品定价低,如GA - 3仪器与试条均价低,有望维持高性价比和毛利率;渠道布局完善,2024年年报显示产品覆盖众多医院、药店、基层医疗机构和电商平台,超50%糖尿病自我监测人群使用其产品,院外市场占比有望提升,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3][43][46] CGM:国内海外齐发力,高性价比有望驱动放量 - 国内市场规模2020 - 2030年CAGR34%,至2030年有望达26亿美元,国产占比有望快速提升,“性价比+品牌力+产品力”构成核心竞争力;三诺生物采用自研第三代技术,准确度高,传感器寿命15天,BGM渠道优势、技术优势叠加高性价比,2024年“618”全渠道销量破30万盒,产品有望快速放量 [53][55][57] - 美国市场2020 - 2030E规模CAGR19%,德康、雅培、美敦力占据94%左右市场,德康医疗凭借产品迭代、性价比提升和渠道拓展占据44%市占率;三诺生物CGM美国临床注册稳步推进,获批后有望凭借产品力、性价比和子公司渠道优势快速放量 [59][63][69] - 欧洲市场2020 - 2030E规模CAGR 21%,竞争激烈;三诺生物CGM有性价比优势,2023年获欧盟CE MDR认证,2024年签署经销协议,积极推进医保准入,有望凭借性价比及渠道放量 [70]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49.70/56.57/65.06亿元,同比增长11.8%、13.8%、15.0%,2024 - 2027年收入CAGR 14.0%;BGM产品收入分别为35.20/39.22/43.48亿元,同比增长11.1%、11.4%、10.9%,毛利率61.2% - 61.4%;CGM产品收入分别为2.72/4.91/8.48亿元,同比增速77.7%、80.2%、72.8%,毛利率分别为46.7%、49.4%、52.1% [73][74] - 2025 - 2027年规模效应下期间费用率下降,净利率有望上升,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8/4.91/6.04亿元,同比增长22.07%、23.34%、23.02% [76][77] 估值与投资建议 - 选择德康医疗、爱博医疗、怡和嘉业等作为可比公司,给出公司2025年36倍PE,对应约20%的空间,给予“增持”评级 [78][81]
三诺生物(300298):血糖监测龙头奋楫CGM蓝海,技术与渠道双核驱动
长江证券· 2025-06-22 23: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三诺生物,给予“买入”评级 [12][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三诺生物作为国产血糖监测龙头,BGM业务维持稳健增长,截至2024年底零售市场份额50%;2023年公司自主研发的三代传感技术CGM上市销售,CGM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CGM市场规模大、壁垒高,国产替代与渗透率提高成为主要趋势;国内方面,公司在血糖监测领域长期建立了渠道优势与品牌基础,有望在短期凭借性价比迅速占领市场,中长期以产品迭代持续增长;海外方面,公司CGM产品已在多个国家上市,未来有望协同海外子公司进军欧美等主流市场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立足血糖监测优势,稳步扩大业务版图 - 公司成立于2002年,2004年首款血糖仪上市,2015年国内首款自研医院级血糖仪问世,2016年收购美国公司进军国际市场,2023年三诺爱看CGM获批上市,2024年与欧洲公司签订独家经销协议 [21] - 公司实现从单一血糖指标向多指标检测系统转变,产品分为家用医疗、等级医院专业、基层医疗专业和糖尿病医疗健康服务四类 [23] 治理架构清晰,知识产权体系完善 - 截至2025Q1,公司实控人李少波持股25.29%,全资子公司三诺健康、控股子公司心诺健康分别持有美国PTS、Trividia 100%股权 [31] - 2018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由15.51亿增长至44.43亿,CAGR为19.18%;2024年毛利率略有提升,血糖监测产品毛利率为60.18%,较上年同期增长1.11% [35][39]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截至2024年底研发费用为3.75亿元,占总营收的8.4%;构建了多平台研发产品线 [4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获得中国授权专利319项和软件著作权159项,海外专利17项和海外外观设计9项;子公司PTS、Trividia也有多项授权专利 [45] BGM基本盘稳健增长,收入稳定增长 - 2016 - 2022年全球BGM增速稳定在5% - 7%,市场稳定增长原因包括糖尿病患者增加、渗透率有提升空间、市场教育推动用户转化 [46][47] - 2024年血糖监测产品占公司收入约75%,2018 - 2024年收入持续增长,2024年同比增长15.58% [49] - 公司BGM产品系列丰富,性能对标国际品牌,价格远低于进口品牌,具有性价比优势 [51] - 公司血糖监测产品占据国内零售市场近50%份额,拥有超2500万用户,覆盖多类医疗机构和电商平台;2024年618大促电商全渠道销售额破2亿,CGM销量第一超30万盒 [55] 全球CGM市场空间广阔,国产厂商突出重围 CGM技术解决传统血糖监测痛点,有望成为主流 - CGM技术可提供连续、全天候血糖信息,是传统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能发现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患者依从性更好 [60][62] - CGM主要由传感器、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通过传感器测量皮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转换为血糖值发送到接收器 [60] 市场规模大,国内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 截至2024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5.89亿,预计2050年增至8.52亿,中国患者2024年达1.48亿,预计2050年达1.68亿 [71] - 2015 - 2020年全球CGM市场规模从17亿美元增长至56亿美元,CAGR为28.2%,预计2030年达365亿美元;2015 - 2020年CGM/BGM占比从10%/90%提升至20%/80% [73] - 欧美市场占据全球CGM市场70%,受益于医保报销;美国2017年起将CGM纳入医保,2023年扩大报销范围;欧洲多个国家已将CGM纳入医保体系 [75] - 2020年中国CGM在I型和II型糖尿病患者中渗透率分别为6.9%和1.1%,显著低于欧美国家,过去渗透率低的原因包括外资垄断价格高、早期产品性能欠佳、未纳入医保 [79] 行业壁垒高,技术研发与规模生产是难点 - CGM核心技术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分三代技术路径,第一代以氧气为电子传递剂,第二代以人工氧化还原试剂为电子传递剂,第三代实现电子直接转移 [82] - 传感器是CGM核心部件,技术壁垒体现在外膜设计、酶固定技术和算法;外膜设计影响测量准确度和使用寿命,酶固定技术决定稳定性,算法决定测量数据准确性 [90] - CGM产品对一致性、稳定性和良品率要求高,大规模生产存在难点,有BGM规模生产经验的厂商或有优势 [95] 未来趋势:国产替代提速,国内渗透率提升 - 2020年雅培、德康、美敦力占据全球CGM市场份额分别为50%、30%、10%,中国市场75%由雅培占据;2021年起国产优质CGM产品陆续获批,打破外资垄断格局 [96] - 高性价比国产CGM价格下降,产品迭代性能优化,GLP - 1类药物使用增加,适用人群拓展,将推动CGM渗透率提升和市场规模扩大 [99][100][105] 三诺爱看:产品+渠道双轮驱动 中国市场快速放量 - 公司作为BGM龙头,在血糖监测领域长期建立的渠道优势与用户基础,将助力CGM业务快速放量 [110] - 公司定位零售市场,以渠道经销为主,截至2024年底与超4000家经销商合作,覆盖超22万家终端药店,十余年OTC渠道积累为CGM打下基础 [111]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覆盖超20家主流电商平台,2022年天猫/淘宝血糖系列销售额排名第一,在线上渠道有优势 [119] 海外市场发力在即 - 公司CGM产品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欧美强医保市场规模大、增速快,但开发难度大,有出海经验和渠道的公司更可能突围 [118][119] - 公司发挥跨境电商与海外子公司协同优势,跨境电商在主流国际电商平台有店铺,海外子公司可协同海外经验和渠道资源 [120][122][123] - 欧美强医保市场推动CGM快速增长,德康、雅培CGM业务收入近年快速增长;2024年公司与欧洲公司签订独家销售协议,美国子公司Trividia有医保市场开拓经验 [126][132][137] POCT业务持续开拓,创新产品蓄势待发 - POCT具有检测空间不受限制、时间短、流程便捷等优点,是基层医疗机构落实分级诊疗政策的优选 [140] - 公司2016年收购PTS公司丰富POCT产品线,实现从血糖监测POCT单一业务向慢性病各类指标检测全线业务跨越 [140] - 公司依托全面技术平台拓展iPOCT检测业务,截至2024年底能检测70多项指标 [142] - 2024年公司推出iCARE - 1300,集成血常规、液相生化、免疫三大模块,满足基层检验需求 [142]
资本做奶茶局,年轻人血糖健康不保
虎嗅· 2025-06-17 11:35
糖尿病年轻化趋势 - 中国15~39岁2型糖尿病新发病例增速超过全年龄段整体增速,2021年增速接近全年龄段三倍[8] - 2021年15~39岁男性新发病例达80万,远超女性的52万,整体患病人数男性比女性多近400万[9] - 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2021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1.2%,平均每10人中有约1人患糖尿病[7] 血糖仪市场需求 - 动态血糖仪品类在去年双11京东平台成交额同比翻倍增长[3] - 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20年达1521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3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6%[22] - 90后占鱼跃线上消费者30%,00后占比逐渐提升,部分为长辈购买[14] - 妊娠糖尿病患者和健身减肥人群成为血糖仪消费主力[16] 血糖仪产品分类 - 传统指尖血糖仪价格多在百元内,但需配试纸,后期使用成本高[11] - 动态血糖仪价格100~1500元不等,可连续监测两周[11] - 主流动态血糖仪MARD值维持在7.5%~9.5%之间,医疗行业认可标准为低于10%[18] 行业竞争格局 - 国产动态血糖仪获批引发价格战,部分产品价格降幅超50%[19] - 三诺生物2024年营收44.43亿元,同比增长9.47%,血糖监测系统贡献74.73%营收[18] - 鱼跃医疗2024年血糖管理及POCT解决方案收入增速40.20%[17] - 雅培、德康等国际品牌推出面向普通消费者的非处方血糖监测产品[19] 技术发展趋势 - 国产厂商研发方向为多指标检测产品,关联尿酸、血压、血脂等[20] - 便携、小型化、智能化是血糖仪大众化的关键因素[19] - 未来竞争焦点在智能化、多功能化、健康管理及可穿戴设备[21] 产品风险问题 - 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测试结果误差[24] - 不同品牌动态血糖仪监测结果存在误差,部分用户反馈误差达5.3mmol/L[24] - 无创血糖手表等产品测量数值可能受多种因素干扰产生较大误差[26]
三诺生物(300298):CGM快速增长,高基数下海外子公司业绩短期承压
华源证券· 2025-05-09 21: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三诺生物2025Q1收入10.4亿元同比+2.8%,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10.9%;传统业务稳健,CGM快速增长,高基数下海外子公司业绩短期承压;CGM海外商业化进程稳步推进,2025年开始海外有望持续发力;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亿元、5.0亿元、6.2亿元,增速分别为27.5%、20.0%、25.1%,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9X、24X、19X;公司为血糖监测行业龙头,新产品CGM快速增长,海外发力在即,维持“买入”评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数据 - 2025年8月5日收盘价21.54元,一年内最低/最高为19.32/35.46元,总市值121.5428亿元,流通市值98.0714亿元,总股本5.6427亿股,资产负债率35.76%,每股净资产5.86元/股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4059|4443|4927|5478|6102| |同比增长率(%)|44.26%|9.47%|10.89%|11.19%|11.3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84|326|416|499|625| |同比增长率(%)|-34.00%|14.73%|27.55%|19.98%|25.09%| |每股收益(元/股)|0.50|0.58|0.74|0.88|1.11| |ROE(%)|9.24%|9.72%|11.54%|12.78%|14.59%| |市盈率(P/E)|42.74|37.25|29.20|24.34|19.46|[4] 市场表现 - 2025Q1传统业务在高基数背景下稳健增长,CGM收入增速超50%;PTS受后疫情时代体检需求回调影响,收入较2024Q1高基数回落但基本稳定在2024年后三季度平均水平;Trividia在美国BGM市场下滑背景下逆势增长;费用端毛利率48.7%同比-1.2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7.8%、7.3%、7.1%、0.5%,同比+3.9、+0.8、-2.4、+0.4pct [5] CGM海外商业化进程 - 2024年跟Menarini达成独家经销合作后,欧洲合作国家医保准入、推广工作持续推进,进展符合预期;大力推进中东、东南亚、东欧等地区本土销售,进展积极;美国处于发补阶段,后续申报注册工作有序推进 [5] 财务预测摘要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货币资金|845|1126|1507|1956| |应收票据及账款|651|702|750|802| |预付账款|47|54|60|67| |其他应收款|11|13|14|16| |存货|663|714|773|846| |其他流动资产|165|170|190|205| |流动资产总计|2382|2779|3295|3893| |长期股权投资|15|15|15|15| |固定资产|1645|1645|1707|1726| |在建工程|211|239|220|230| |无形资产|264|261|273|308| |长期待摊费用|15|13|13|15| |其他非流动资产|1566|1560|1520|1480| |非流动资产合计|3716|3732|3747|3774| |资产总计|6098|6511|7042|7666| |短期借款|130|180|230|280| |应付票据及账款|346|333|367|405| |其他流动负债|1218|1266|1324|1388| |流动负债合计|1694|1779|1921|2073| |长期借款|467|517|567|617| |其他非流动负债|167|170|180|190| |非流动负债合计|634|687|747|807| |负债合计|2328|2467|2668|2880| |股本|564|564|564|564| |资本公积|1105|1105|1105|1105| |留存收益|1689|1938|2238|2613| |归属母公司权益|3358|3607|3907|4282| |少数股东权益|412|437|467|504| |股东权益合计|3770|4044|4374|4786| |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6098|6511|7042|7666|[6] 利润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4443|4927|5478|6102| |营业成本|2005|2209|2433|2685| |税金及附加|44|49|55|61| |销售费用|1192|1318|1463|1623| |管理费用|406|451|499|543| |研发费用|375|414|457|488| |财务费用|20|16|16|14| |资产减值损失|-74|-50|-45|-30| |信用减值损失|-28|-20|-15|-15| |其他经营损益|0|0|0|0| |投资收益|-2|1|1|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0|0|0| |资产处置收益|1|1|1|1| |其他收益|101|106|111|116| |营业利润|399|507|608|760| |营业外收入|1|1|2|2| |营业外支出|4|4|5|6| |其他非经营损益|0|0|0|0| |利润总额|395|504|605|757| |所得税|49|63|76|95| |净利润|346|441|529|662| |少数股东损益|20|25|30|37|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26|416|499|625| |EPS(元)|0.58|0.74|0.88|1.11|[6]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税后经营利润|346|350|434|561| |折旧与摊销|221|237|270|293| |财务费用|20|16|16|14| |投资损失|2|-1|-1|-1| |营运资金变动|-83|-70|-33|-41| |其他经营现金流|125|104|108|114|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631|636|794|941| |投资性现金净流量|-175|-272|-297|-327| |筹资性现金净流量|-384|-83|-116|-164| |现金流量净额|63|281|382|449|[6][7] 主要财务比率 |会计年度|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成长能力| | | | | |营收增长率|9.47%|10.89%|11.19%|11.38%| |营业利润增长率|45.08%|27.11%|19.96%|24.95%|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4.73%|27.55%|19.98%|25.09%| |经营现金流增长率|-14.13%|0.74%|24.84%|18.48%| |盈利能力| | | | | |毛利率|54.88%|55.16%|55.58%|55.99%| |净利率|7.78%|8.95%|9.66%|10.85%| |ROE|9.72%|11.54%|12.78%|14.59%| |ROA|5.35%|6.39%|7.09%|8.15%| |ROIC|9.04%|12.86%|14.71%|17.71%| |估值倍数| | | | | |P/E|37.25|29.20|24.34|19.46| |P/S|2.74|2.47|2.22|1.99| |P/B|3.76|3.49|3.21|2.92| |股息率|0.00%|1.37%|1.64%|2.06%| |EV/EBITDA|23|16|14|11|[6][7]
三诺生物(300298):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25Q1业绩略低于预期,期待CGM销售和研发推进
光大证券· 2025-04-30 14: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全年业绩符合预期,国补政策拉动销售,2025Q1 业绩略低于预期 [1][2] - 公司是 CGM 国产第一梯队企业,产品后续购率和复购率持续提升,有望迎来销售放量 [2] - 公司 CGM 产品国际化出海可期,海外子公司经营改善,拐点初现 [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实现营收 44.43 亿元(YoY+9.47%),归母净利润 3.26 亿元(YoY+14.73%),扣非归母净利润 2.95 亿元(YoY+0.65%);Q4 单季营收 12.61 亿元(YoY+23.22%),归母净利润 0.71 亿元(YoY 扭亏为盈) [1] - 2025Q1 实现营收 10.42 亿元(YoY+2.76%),归母净利润 0.72 亿元(YOY - 10.90%) [1] 业务板块情况 血糖监测业务 - 2024 年血糖监测实现收入 33.21 亿元(YOY+15.58%),国内传统业务(除 CGM 外)收入端同比增长约 10% [2] - 预计 2025 年 BGM 业务收入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2] CGM 业务 - 产品 2023 年获批上线销售,推测 2024 年销售额约 3 亿,二代产品有望上市 [2] - 2023 年获得 CE 认证,在西欧、北欧等已开放市场进入招标准入流程;已提交 FDA 上市申请并有望于 2025 年获得批准 [3] 盈利预测调整 - 维持 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4.31 亿元 [3] - 下调 20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 5.23 亿元(原值为 5.50 亿元,下调 4.9%) [3] - 新增 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6.28 亿元 [3] 财务指标预测 利润表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059|4,443|4,936|5,541|6,214| |营业成本(百万元)|1,865|2,005|2,215|2,448|2,708|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284|326|431|523|628|[4][10] 现金流量表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735|631|541|696|817|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百万元)|-371|-175|-313|-302|-302| |融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406|-384|-86|-274|-300| |净现金流(百万元)|-31|63|143|121|215|[10] 资产负债表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总资产(百万元)|5,927|6,098|6,361|6,721|7,170| |总负债(百万元)|2,456|2,328|2,284|1,783|1,773| |股东权益(百万元)|3,471|3,770|4,077|4,939|5,397|[11] 盈利能力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毛利率(%)|54.1|54.9|55.1|55.8|56.4| |归母净利润率(%)|7.0|7.3|8.7|9.4|10.1| |ROE(摊薄)(%)|9.2|9.7|11.8|11.7|12.8|[12] 偿债能力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资产负债率(%)|41|38|36|27|25| |流动比率|1.62|1.41|1.60|1.80|2.05| |速动比率|1.13|1.01|1.16|1.31|1.51|[12] 费用率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销售费用率(%)|24.67|26.82|26.82|26.82|26.82| |管理费用率(%)|10.31|9.13|9.50|9.30|9.10| |研发费用率(%)|8.78|8.44|8.00|8.10|8.20|[13] 每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每股红利(元)|0.20|0.22|0.29|0.35|0.42|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1.30|1.12|0.96|1.23|1.45| |每股净资产(元)|5.46|5.95|6.46|7.94|8.71|[13] 估值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PE|43|38|29|24|20| |PB|4.0|3.7|3.4|2.8|2.5| |EV/EBITDA|18.4|17.4|18.3|14.9|12.7| |股息率(%)|0.9|1.0|1.3|1.6|1.9|[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