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衔接

搜索文档
规则衔接促进大湾区协同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5-25 06:23
粤港澳大湾区制度体系建设 -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3个关税区、3种货币、3种法律制度,需加快建设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1] - 粤港两地于2023年11月签署《粤港政务服务"跨境通办"合作协议》,建立在线数字身份互认体系[1] - 2023年12月粤港澳跨境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实现出行、通关、支付、证件办理等跨境公共服务功能[1] 生物医药产业与医疗制度创新 - "港澳药械通"政策允许港澳部分药品和医疗器械在大湾区内地医疗机构使用[2] - 广东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出台创新药械全链条支持政策,锚定万亿元产业规模[2] - 已有530余名港澳律师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提供涉外法律服务[2] 金融服务与开放政策 - 202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发布文件,在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行扩大开放试点[3] - 粤港澳三地可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领域加强合作,培育新质生产力[3] - 广州构建境外人才"考、评、认"全链条政策体系,开放境外人才职业资格考试[3] 青年创业与人才政策 - 广东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支撑体系[3] - 粤港澳三地需加大政策牵引力度,解决青年人在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3] 大湾区共通标准与市场一体化 - 粤港澳发布"湾区标准"共235项,涉及食品、物流、养老等30多个领域[4] - 超过1000家企业声明使用"湾区标准",降低认证检测成本[4] - 需继续扩大"湾区标准"覆盖面、认知度和采用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4]
广深齐发力,服务贸易迎来新动能
南方都市报· 2025-05-10 23:30
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 广深两地近期出台服务贸易扶持政策 深圳发布"服务贸易发展扶持政策要点十条" 广州出台"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22条" [1] - 全球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比重逐年上升 但中国服务贸易存在逆差且结构需优化 [1] - 数字技术发展推动全球价值链重构 服务贸易规则成为大国博弈焦点 [1]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 发展数字贸易" [1] - 广州是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 深圳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 [1] 数字贸易战略布局 - 深圳和广州均将数字贸易作为战略支点 深圳政策第一条即推动数字贸易发展 [2] - 广州强调建设"制度软环境"和"基础设施硬环境" 促进互联网 大数据 区块链技术应用 [2] - 广州特别注重培育数字创意产业 体现"文化+科技"融合思路 [2] 规则衔接与标准引领 - 广州政策重点促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把握CEPA服务贸易协议修订机遇 [2] - 深圳虽未直接提及港澳衔接 但其数字贸易和金融服务开放措施有利于大湾区要素流动 [2] - 两地均重视标准制定 广州提出研制湾区标准和国际标准 深圳支持企业获取CMMI5 ISO27001等国际认证 [2] 金融与专业服务支持 - 深圳对金融服务出口企业支持力度更大 最高奖励200万元 其他领域100万元 [3] - 广州侧重会计 法律等专业服务国际化 打造"广州样本"服务标准 聚焦跨境养老和互联网仲裁等领域 [3] 发展优势与未来方向 - 广深具备数字经济领先地位 丰富人才与科研资源 较高对外开放水平 [3] - 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广深需在服务贸易制度创新方面先行先试 [3] - 未来广深应加强政策协同 破解数据流动 人才引进 知识产权保护等难题 [3] - 需培育市场主体 深化港澳合作 强化数字赋能 完善生态体系 推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 [3]
张永春:澳琴正谋划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重点举措
新华网· 2025-04-28 09:00
他介绍,特区政府已设立由特区行政长官担任组长的促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 与深合区建设有关的重点工作,其中包括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等问题。同时,成立澳琴一体化法律专责 工作小组,全面检视特区的法律法规,针对一些不适合深合区发展建设需要的制度,将订定系统的修法 工作计划并推动落实。 张永春说,充分用好澳琴两地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推动实现澳琴两地产业协同发展,是落实"澳门 +横琴"新定位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深合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深合区已初步形成"澳门研发+横 琴转化""澳门注册+横琴生产"等发展模式,为实现澳琴产业链跨境协同作出有益探索。未来还将探索更 多举措,如开展"澳门高校+横琴企业",联合攻关技术;开展"澳门企业+横琴培育",孵化更多澳门科技 企业;形成"澳门引才+横琴创业"模式,加快打通海外人才"居住在澳门,工作在横琴"。 新华社澳门4月27日电(记者齐菲、王承昊)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27日接受媒体采访时 说,澳琴有关部门正共同谋划2025年度推进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重点举措,涉及民生、经贸、法治和 管理等各方面共40余项。 "机遇湾区""机遇香港""机遇澳门"主题采访活 ...
全国人大代表、国宏嘉信资本董事长冼汉迪:多措并举推进深港合作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3-07 17:00
过去一年,深港合作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国宏嘉信资本董事长冼汉迪,带着对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发展的深度思考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采访。 采访中,冼汉迪对河套合作区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极具前瞻性的解决建议,进行了详细阐述。 畅通科研要素跨境流动 过去一年,多部门发布了多项政策,从人员流动、货物流通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河套合作区发展。冼汉迪认为,河套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平 台,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他同时指出,随着深港合作的深化,仍需在制度对接、规则衔接等方面进行更多突破。 一是目前河套合作区在区域联动方面缺少法律保障。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分属不同的法律体系,现行合作机制主要依赖两地协商协调,尚未形成跨法域的"衔 接法律"。二是科研要素流动仍不够通畅。这体现在人员、货物、资金和数据的流动方面,比如,科研货物跨境分线管理措施尚未出台,对特殊物品、设备等 科研货物仍实施严格监管措施;科研资金跨境仍在外汇监管框架下实施,落户香港园区的内地企业跨境资金调拨便利化措施尚未全面落地,两地园区产业项 目互融互通缺乏高效金融支持。 深港两地一水 ...
深圳,重大发布!事关前海→
证券时报· 2025-03-01 20:33
前海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方案旨在将前海打造为国家金融高水平开放前沿阵地 深化与香港金融规则衔接 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深港金融服务联通 [1][3] - 目标包括支持深圳建设全球影响力经济中心城市 同时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1][4] 金融高水平开放实践成果 - 国家级"金融支持前海30条"落地率超90% 实现6项全国首创和8项全国首批创新 [3] - 前海QFLP试点管理企业数量占深圳全市超80% 简化外汇登记后资金可灵活配置 [5] - 前海已形成全国首家双牌照银行、民营银行香港金融科技子公司等标志性机构 [3][10] 深港金融互联互通举措 - 率先破冰深港私募通、跨境征信合作、保险资金汇兑等机制 [5] - 将优化QDIE试点 利用香港18C上市机制培育企业赴港上市 [6] - 推进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 探索深港数据流动便利居民投资开户 [6] 跨境金融服务与贸易数据 - 2024年前海合作区进出口7066 5亿元(同比+42 4%) 综保区进出口3752 5亿元(同比+49 9%)列全国第四 [8] - "前海e站通"覆盖25个国家 提供出口信保、汇率避险等一站式服务 [8] - 港交所前海大豆离岸现货平台2024年成交额超1000亿元 [10] 金融机构集聚与产业支持 - 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入驻440家金融机构 港资外资占比近30% [10] - 风投创投集聚区管理规模达3623亿元 支持硬科技领域早期投资 [12] - 2024年前海金融业增加值同比+10 2% 证券交易额增速48 9% [12] 新质生产力金融服务 - 构建"金融+科技+先进制造"辐射带 发展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12] - 推进人工智能金融应用 创新低空经济、无人机等科技保险产品 [13] - 前海股交中心设立专精特新专板 培育全球竞争力企业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