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建设
搜索文档
安永受邀成为香港特区政府“内地企业出海专班” 成员
搜狐财经· 2025-11-19 12:03
香港特区政府早前设立跨部门"内地企业出海专班"(出海专班),汇聚多个公营机构、专业团体、商会以及商业机构作为伙伴,集结各方专业力量,打造 一站式支援平台,助力内地企业经香港开拓海外市场。安永积极响应,获邀成为出海专班成员机构之一,致力支持企业面向国际"走出去",并推动香港在 国家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支点作用,携手"走得高、走得远" 。 李舜儿指出,香港的核心优势包括: 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常面临市场认知不足、供应链管理、监管合规及文化差异等挑战。专业服务机构可通过法律、税务、人才整合等核心资源,协助企业 缩短探索周期,加速本地化落地。 "一国两制"框架的制度优势 普通法法律体系 深厚的资本市场基础 完善的专业服务生态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安永香港及澳门区主管合伙人李舜儿于出海专班启动仪式中分享,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大湾区建设及"一带一路"倡议,促使香港从"超级联系人"转型 为"价值链增值者"。 展望未来,安永将继续发挥全球资源平台优势与专业服务能力,结合多年深耕大中华区市场的行业经验,专设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及 ...
立足湾区 协同港澳 面向世界(新时代画卷·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11-18 10:29
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建设 - 国内首个专注低空飞行器气动研究的复合型风洞在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投入使用 为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测试能力 [3] -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进行海试 该船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建设运营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总成建造 [5] 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创建 - “百企千人”实习计划推行10年 累计吸纳近3000名港澳青年到南沙实习 [7]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南沙举办 [9] 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共建 - 广州港南沙港区开行首趟中欧班列 [11] - 广州港南沙港码头进行集装箱吊装作业 显示港口运营活跃 [13] 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打造 - 符合资格的香港长者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可使用香港长者医疗券支付就医费用 [15][16] - 广深港高铁南沙北站位于庆盛枢纽 30分钟可达深圳福田 50分钟直达香港西九龙 [18] 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建立 - 南沙蕉门河一河两岸被称为“十里画廊”和“城市客厅” [20] - 南沙慧谷超级堤东段为市民提供看海露营空间 20公里美丽海岸线工程于2025年9月正式贯通 [20]
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发展样本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17 10:07
大湾区规则与机制衔接创新 - 全运会历史上首次举办跨境公路自行车赛,赛道全长231.8公里,跨越珠港澳三地并实现全程无需停顿通关[1] - "无感通关"依托北斗定位、射频识别等尖端技术以及"前置查验+闭环管理"的监管模式[1] - 横琴口岸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提升两地居民"一小时生活圈"的便利性[3] 文旅产业与智慧旅游发展 - 国庆中秋假期珠海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显著增长[2] - 珠海AI文旅大模型为游客提供个性化行程规划和实时服务,开启智慧旅游新体验[2] - 桂山岛开展无人机观光业务,全国首座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澎湖号"及升级版"格盛1号"开创"海洋养殖+观光"新模式[2] 城市更新与创新创业生态 - 北山村老建筑在"艺术引领、有机更新"理念下获得新生,澳门青年创办的文创品牌成为网红打卡点[2] - "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实施使珠海与港澳的创新合作日趋紧密,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前来创业[2][3] - 历史空间活化利用实践为城市开放注入新的活力[2] 海洋经济与低空经济布局 - 蓝色海洋领域推进总投资超千亿元的"海上新基建"项目[3] - 低空经济领域开通无人机物流航线,高效运输网络逐渐覆盖整个大湾区[3] - 传统渔业城市向"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蜕变[3] 会展经济与城市品牌建设 - 亚洲通用航空展推出VR互动体验飞行、无人机空中足球赛等数字化、智能化观展项目[4] - 珠海航展28年来利用5G、VR/AR等技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观展体验,显著提升覆盖面和影响力[4] - 城市持续强化"活力之城、创新之城、美丽之城、共富之城"定位,引进高能级赛事和会展活动以提升对全球创新人才的吸引力[3]
白云机场拥抱世界
经济日报· 2025-11-16 05:48
白云机场运营表现 - 截至11月9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已超1471万人次,突破2024年全年总数 [1] - 10月机场累计接送旅客超过76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11% [1] -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机场旅客吞吐量已突破2亿人次 [1] 白云机场基础设施升级 - 10月30日T3航站楼与第五跑道正式投运,白云机场成为中国民航首个5条商用跑道运行的机场 [1][2] - 近期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80万吨的使用需求 [2] - 远期终端容量可承载1.4亿人次旅客和600万吨货邮 [2] - T3航站楼规划引入6条高铁、5条城际、2条地铁、2条高速,形成"空+路+铁"联运 [2] 白云机场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公司是我国三大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之一 [1] - 公司将加密国际航线,加速形成"空中丝绸之路"核心节点 [2] - 公司构建起"衔接湾区、辐射全国、连通全球"的立体航线网络 [2] - 升级工程将提升广州国际航空枢纽能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新动力 [1][2] 粤港澳大湾区航空业格局 - 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构建"世界级机场群" [1] - 区域内拥有广州、深圳、香港3座枢纽机场,珠海、澳门2座干线机场,以及惠州、佛山2座支线机场 [1]
聚焦大湾区农交会|“媒体+”解码粤东地标:潮客文化孕育产业珍馐
南方农村报· 2025-11-14 19:04
大湾区农产品交易会概况 - 2025大湾区农产品交易会暨土特产精品博览会将于12月12日至14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B区举办 [11][67] - 展会将集中展示来自粤东五市(汕头、汕尾、潮州、揭阳、梅州)的地理标志产品 [11][12] - 借助“媒体+”全链条服务模式,展会已链接超1亿用户的全媒体矩阵,信息累计曝光超1000万人次,互动量突破3.8万次 [70][71] 粤东特色农产品产业规模 - 梅州柚果种植面积达65万亩,产量占全省90%、全国20%,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9亿元,带动10余万农户增收 [26][27][28] - 潮州单丛茶核心产区潮安区种植面积11.76万亩,年产值超过18亿元,培育出十余种特色香型 [30][31] - 揭阳埔田竹笋种植面积5.23万亩,开发20多种加工产品,年产值突破15亿元 [32][33] - 汕头澄海区狮头鹅年出栏量超800万只,全产业链产值逾45亿元 [36][37] 农业产业集群与政策支持 - 广东省将柚子列为重点打造的20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梅州与韶关被确定为核心产区 [23][24] - 潮州凤凰单丛茶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5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9][30] - 揭阳市成立的竹笋产业协会制定从种植到加工的地方标准,推动埔田竹笋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41][42] 海洋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 - 汕头南澳牡蛎拥有2.5万亩生态养殖基地,产品畅销粤港澳市场 [48][49] - 汕尾市坐拥2.39万平方千米海域,预计2025年海洋牧场年产值将增长10亿元 [52][53][54] - 汕头南澳建成省级牡蛎良种繁育基地,汕尾红海湾引入智慧养殖平台实现水质监测与投喂调控的智能化管理 [55][56][57] 产业融合与市场拓展 - 梅州市在平远县发展南药产业,种植铁皮石斛、仿野生灵芝等药材7万多亩,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发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61][62][63] - 客家盐焗鸡、梅菜干、客家酿酒等传统食品通过标准化生产实现产业化升级,在全省传统特色食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64][65] - 潮州柑、揭阳惠来荔枝等地理标志产品出口额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成为粤东农产品走向世界的重要代表 [66]
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彰显大湾区的活力与实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4 07:16
大湾区经济规模与地位 -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4.79万亿元,已超越纽约与旧金山湾区[1] - 大湾区以不足全国1%的土地面积和约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9的经济总量[1] - 三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前列,巩固了国际航运枢纽地位[1] 科技创新实力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2025》中首次超越“东京—横滨”,跃居全球榜首,“澳门—珠海”集群排名从第100位升至第98位[1]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球12%,SCIE论文发表量占全球2.4%[2] - 2025年风险投资交易规模突破1200亿美元,展现出强大的科技商业化能力[2]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港珠澳大桥通车七年来累计通行旅客超9334万人次、车辆超1942万辆次,今年前三季度日均车流量同比增长19.4%[2] - 深中通道今年上半年日均车流量为9.09万车次,显著强化珠江口东西两岸连接效率[2] - 两大跨海通道共同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循环[2] 制造业与产业集群 - 广东拥有9家世界500强制造企业、53家省级“链主”企业、19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208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 - 已形成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拥有数量居全国首位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超2000万的技能人才队伍[3] 新兴产业与企业发展 - 深圳在机器人领域有7家企业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居全国第一[3] - 低空经济赛道已集聚产业链企业1700余家,规模居全国首位[3] - 华为、中兴在AI芯片领域实现突破,雷鸟创新发布新一代AR眼镜,大疆、影石等企业跨界拓展产品边界[3]
“小海豚”绘就大湾区同心圆
人民日报· 2025-11-11 06:41
活动概况 - 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于11月9日晚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共有2950名志愿者参与服务,其中包括81名港澳志愿者 [1] - 志愿者身着碧青绿色服装,被称为“小海豚”,负责引导观众、联络嘉宾等工作 [1][2] 区域合作与青年交流 - 志愿服务成为粤港澳三地青年了解国情、融入大湾区建设的载体,是促进区域融合、增进青年交流的创新实践 [2] - 来自香港、澳门和内地(如广州)的学生在“志愿者之家”等场合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志愿经历,体现了三地青年的团结协作 [1] - 此次活动为探索符合大湾区特色的志愿服务协同发展路径提供了机会,有助于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新活力 [2]
2950名志愿者参与十五运会开幕式 “小海豚”绘就大湾区同心圆
人民日报· 2025-11-11 06:39
志愿服务规模与构成 - 开幕式共有2950名志愿者参与服务 [1] - 其中包括81名港澳志愿者 [1] 青年交流与区域融合 - 志愿服务促进粤港澳三地青年面对面交流 [1] - 港澳青年志愿者认为这是了解国情、融入大湾区建设的难得机遇 [2] - 三地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促进区域融合和青年交流的创新实践 [2] 活动影响与意义 - 志愿服务为赛会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2] - 活动有助于探索符合大湾区特色的志愿服务协同发展路径 [2] - 志愿服务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2]
【央视快评】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 2025-11-09 08:25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习近平总书记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重要部署 要求久久为功推动大湾区建设[1] - 大湾区建设日新月异 稳步推进 目标是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5] - 广东需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规则机制“软连通” 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支持香港 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5] - 广东要发挥大湾区建设的主力军和火车头作用 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5] 广东经济发展与战略定位 - 广东经济总量占全国约十分之一 连续36年稳居全国首位[3] - 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 也是人口 制造业 科技创新和教育大省 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地位举足轻重[3] - 广东需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3] - 广东被赋予“走在前 作示范 挑大梁”的殷切期待 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3] 深化改革与产业发展 - 广东需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5] - 改革重点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5] - 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抓好对内开放[5] - 广东需巩固拓展优势 破除瓶颈制约 推进高质量发展[3]
以温暖笑容展现澳门风采
人民日报· 2025-11-07 06:11
赛事志愿者参与情况 - 志愿者孙萌悦在十五运会澳门站火炬传递及三人篮球测试赛中担任礼宾接待和观众指引工作并深受感染 [2] - 澳门赛区通过两次公开招募获得社会各界踊跃报名最终有1500名志愿者庄严宣誓 [2] - 志愿者接受了涵盖澳门历史 全运会概况 应急处置等多轮培训与考试以提升服务技能 [2] 志愿者管理与个人体验 - 孙萌悦在测试赛和火炬传递中担任团队领导角色分别带领50人团队和10人团队完成服务 [3] - 通过参与从社区帮扶到国际巡游等多项志愿活动志愿者体会到团结奉献的快乐 [3] - 志愿者感受到粤港澳三地合办全运会的意义以及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脉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