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智能
搜索文档
基金存续期20年,杭州又放大招了
投中网· 2025-11-19 18:09
文章核心观点 - 杭州润苗基金正式启动,首期规模20亿元,由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管理,杭州市科创集团有限公司运营[3] - 基金采用政府直投模式,精准聚焦设立不超过5年、人员规模不超过100人或估值在1亿元以内的科技型初创企业[3] - 基金存续期限长达20年,创下国内政府主导型早期科创基金的纪录,旨在弥补市场在早期科创项目资源配置上的“失灵”问题[3][10] 基金定位与投资策略 - 基金定位清晰,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人才、投硬科技”,致力于为科创幼苗提供早期支持乃至“第一笔投资”[6] - 投资标的必须满足企业设立不超过5年、人员规模不超过100人或估值在1亿元以内的基本条件,且必须是处于技术研发或产品雏形阶段、开放融资在A轮之前的早期项目[6] - 产业方向与杭州整体产业规划紧密衔接,瞄准“5+5+X”产业领域及“296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视觉智能两大万亿级产业,以及九大千亿级产业和六大未来产业[6] 基金创新设计与治理机制 - 基金设置20年超长存续期,考核机制打破短期利益束缚,不以单一项目盈亏作为唯一评价标准,鼓励投资团队“敢投早、愿陪跑”[7] - 坚持“参股不控盘”原则,不谋求第一大股东地位,仅以战略投资者身份陪伴企业成长,为初创企业保留充分经营自主权[7] - 决策机制设立7人投资决策委员会,其中4名为外部聘请的产业、技术、投资领域专家,内部委员仅占3席,有效规避政府投资可能存在的“内部决策惯性”[7] 杭州国资投资历史与原则 - 杭州国资在直接投资方面历来保持审慎,但其出手节奏与市场环境密切相关,历史上曾出现三个密集投资期:2000年前后、2008年后、2023年前后[9] - 杭州始终遵循“在市场失灵或需要引导时介入,其余时间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原则,在风险与责任之间寻找平衡[9][10] - 当前环境下,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的转化率不足10%,市场化资本因收益率考量对早期硬科技项目望而却步,润苗基金的设立是对此结构性难题的有力回应[10] 风险管控与生态支撑体系 - 基金构建开放多元的项目发现机制,除常规推荐渠道外,“杭创E站”平台高分项目、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团队及社会自荐项目均可进入投资视野[13] - 启用“润苗基金雷达大模型”,通过人工智能构建多维度评估体系,实现从“人找项目”到“智选项目”的转变[13] - 投后管理依托“杭创营”“百舸计划”等服务品牌,为被投企业提供找转化、找资金、找载体、找人才、找协同的全方位赋能[13] 基金集群与政策协同 - 润苗基金深度嵌入杭州多年构建的基金矩阵生态,该生态包括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14] - 基金将通过协同机制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接力投资”通道,并为早期企业推出“润苗担”专项担保产品及配套金融支持计划[14] - 政策层面推出“润苗计划”,提出到2027年培育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好苗子”企业等具体目标,通过20条重点政策举措为企业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14]
湘湖边“论剑”共筑视觉智能新未来
新华网· 2025-11-18 17:05
行业宏观发展与目标 - 视觉智能产业被定位为杭州市“296X”产业体系中的2个万亿级集群之一,是唯一由杭州市牵头创建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2025年前三季度产业营收达到71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目标剑指万亿级产业规模 [1] - 行业下一步将锚定万亿级目标和国家级集群定位,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杭州辨识度和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中国视谷”被视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冲击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关键突破口 [3] 产业生态与重要活动 - 大会发布了“湘湖论剑2025·中国视觉智能年度创新人物”榜单,聚焦于引领技术方向的科学引航者和推动技术落地的企业领航者两类核心人物 [3] - 产业链协作是重点,大会为三大链主企业(先临三维、云尖信息、网易)设立平行分会场,通过技术座谈、产品品鉴、合作洽谈等形式探索产业协作新机遇 [3] 核心企业技术与产品 - 先临三维展示了无线一体式手持3D扫描测量仪,可在1分钟内生成物品的3D效果图,无需电脑即可得出检测数据,打通了数据采集和检测的前后端 [5] -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厂,未来计划销往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应用范围从小物件扩展至汽车等大型物体 [5] 核心区域政策与投资 - 湘湖作为“中国视谷”核心承载地,自2022年建设启动以来,已构建起“政策有力度、空间有广度、服务有温度”的营商环境 [5] - 目前湘湖新城已集聚高新产业人口超过2万名,落地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50亿元人民币 [5] - 未来湘湖将再投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用于完善配套、培育人工智能硬件全产业链集群,以吸引创新项目与资源落地 [5]
湘湖论剑!启笔中国视谷“科创群侠传”
新浪财经· 2025-11-18 05:26
会议概况 - 湘湖论剑2025——“中国视谷”产业生态大会于11月16日在萧山湘湖举行 [1] - 超过150位科学家、企业家等视觉智能政产学研金各界代表参会 [1] 产业规模与目标 - 视觉智能产业集群是8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也是唯一由杭州市牵头创建的国家级集群 [8] - 该集群被列为杭州“296X”产业集群中2个万亿级集群之一进行重点培育 [8] - 2025年前三季度产业营收达7104亿元,同比增长14.4% [8] - 产业目标为剑指万亿级规模,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8] 核心区域发展现状 - 湘湖作为“中国视谷”核心承载地,自2022年建设启动以来,目标为打造全国一流、全球有竞争力的视觉智能产业高地 [10] - 湘湖新城已集聚高新产业人口2万余名,落地项目总投资超250亿元 [12] - 未来计划再投入超100亿元完善配套、培育人工智能硬件全产业链集群 [12] 生态建设与活动 - 大会发布了首张全国视觉智能人物榜——“湘湖论剑2025·中国视觉智能年度创新人物” [10] - 该榜单由视觉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发起,聚焦科学引航者和企业领航者两类核心人物 [10] - 大会为“中国视谷”三大链主企业先临三维、云尖信息、网易设立平行分会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 [22] - 会议旨在以“侠客精神”构筑“科创群侠”协同共生创新生态 [22]
“中国视谷”产业生态大会发布创新人物榜
新华网· 2025-11-17 10:16
产业大会概况 - 湘湖论剑2025产业生态大会于11月16日在杭州萧山湘湖举行,主题为“中国视谷”产业生态 [1] - 超过150位视觉智能领域的政产学研金各界代表参会,共商产业创新合作 [1] - 大会是“中国视谷”建设三周年的总结会和动员会,也是杭州“296X”集群发布后的首场视觉智能核心盛会 [2] 产业发展规模与表现 - 视觉智能产业作为杭州牵头创建的唯一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被纳入杭州“296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 [1] - 2025年前三季度,该产业营收达到7104亿元,同比增长14.4% [1] - 自2022年视谷建设启动以来,湘湖作为核心承载地已集聚高新产业人口2万余名,落地项目总投资超过250亿元 [1] 未来发展规划与投入 - 未来将再投入超过100亿元完善城市配套、引进优质资源 [1] - 产业将聚焦智能芯片等细分赛道,培育人工智能硬件全产业链集群 [1] - 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更多创新产品、先进技术从萧山走向全球 [2] 产业生态与合作 - 湘湖已构建起全周期赋能的产业生态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马思伟等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分享前沿洞见 [1] - 先临三维、云尖信息、网易(网易灵动、网易有灵)等三大链主企业设立平行分会场,通过多形式对接探索产业协作新机遇 [1] 人才激励与行业认可 - 大会发布全国首张视觉智能人物榜——“湘湖论剑2025·中国视觉智能年度创新人物” [2] - 向优秀科学家和企业家发出“科创群侠英雄帖”,广邀天下英才 [2]
从设计师到CEO:曾熙博士在诺丁汉大学分享“AI时代的创造力与领导力”
搜狐财经· 2025-10-31 13:55
【中国·宁波|2025年10月27日】在人工智能重新定义创造力与判断力的时代,Chance AI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曾 熙博士(Dr. Xi Zeng) 受邀于诺丁汉大学商学院(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Business School) 发表题为 《From Designer to CEO: Three Lessons on Leading in the Age of AI》 的专题演讲。此次分享吸引了来自商学、设计、计算 机科学、人文等多个学科的学生与教职人员参加。 (图注:Chance AI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认知科学与设计学者 曾熙博士(Dr. Xi Zeng) 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商学 院发表主题演讲 "From Designer to CEO: Three Lessons on Leading in the Age of AI"。他分享了在AI时代中"跨界思 维""上游思维""品味(Taste)"的重要性,并阐述视觉智能(Visual Intelligence)如何成为下一代领导者的核心能 力。) 三条通往AI时代创造型领导力的关键路径 曾熙博士以其十余年的创新实践为例,提出了 ...
瑞为技术AntOne:视觉智能体重构民航生态,具身机器人打破场景壁垒
36氪· 2025-09-10 18:03
产品发布与展示 - AntOne智能行李转运机器人在2025国际机场博览会上展示 能够模拟航站楼行李搬运场景 实现从分拣系统到行李拖车的自动化转运和码垛操作[1] - 该产品突破民航领域纯人力搬运环节的智能化瓶颈 被视为场景下颠覆性创新[1] 公司背景与市场地位 - 研发企业瑞为技术是国内视觉智能技术领域的领军者 产品已覆盖国内约三分之一民用机场[3] - 2024年瑞为在中国民航企业视觉智能产品市场占据第一位置[6] - 公司成立于2012年 以端侧智能技术为核心 构建包括深度学习框架、蜻豚视觉大模型和多模态感知的全栈技术体系[4] 技术演进与商业化路径 - 技术发展从早期小模型演进至基于感知与决策的视觉推理大模型[4] - 2019年推出第一代商用机器人"晓瑞"旅服机器人 在大兴机场承担旅客问询、导览和行李运送服务[5] - 2023年将研发重心转向行李转运机器人 聚焦具身智能领域[6] - 坚持"一米宽 百米深"的聚焦策略 在民航业提供具身智能落地范本[7] 企业级机器人挑战与解决方案 - 企业级商用机器人需满足三重要求:工业级技术可靠性、精细化成本控制、可量化投资回报率[7] - 通过人机协同方案平衡技术成熟度与客户需求 实现人工与机器人的自然交互[8][9] - AntOne搭载自研RecoThink视觉推理智能体 集成感知、决策、执行功能 通过3D视觉和传感器融合感知环境[9] - 采用轻量化、小型化、模块化设计 降低部署难度并提升场地兼容性[11] 行业痛点与市场机遇 - 机场存在劳动密集型效率盲区 包括行李分拣搬运、旅客服务和机场巡检等环节[5] - 未来五年具身智能技术替代重体力劳动的场景将迎来爆发期[7] - 潜在机会点包括航班调度、飞机起落引导、行李车回收等高度依赖人工的环节[14] 发展战略与竞争优势 - 公司坚持只做可落地的事 专注场景闭环验证而非追逐技术热点[13] - 具备输出"视觉推理智能体+机器人"标准化方案的能力[14] - 技术壁垒与行业壁垒双重存在 新入局者难以短期突破[14] - 目标推动工业自动化从设备层面迈向智能协同系统层面[14]
电子行业双周报(2025、05、30-2025、06、12):台系ODM厂月度营收同比高增,AI服务器出货动能充足-20250613
东莞证券· 2025-06-13 17: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鸿海、广达、纬创等主要台系ODM厂近月营收同比高增,受益于GB200服务器出货节奏加快 [2] - 今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有望达181.1万台,同比增长26.29%,搭载HBM的高阶AI服务器出货量将达108.8万台,同比增长40%以上 [2] - 建议关注海外算力产业链,特别是具备高端产能、业绩持续兑现的PCB/CCL板块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及估值 - 申万电子板块近2周(05/30 - 06/12)累计上涨0.67%,跑输沪深300指数0.20个百分点,排名第16名;6月累计上涨2.57%,跑赢沪深300指数1.21个百分点,排名第14名;今年累计下跌2.01%,跑输沪深300指数0.92个百分点,排名第23名 [2][9] - 截至6月12日,SW电子板块PE TTM(剔除负值)为42.23倍,处于近5年73.33%分位、近10年62.75%分位 [2] 产业新闻 - 华为Pura 80系列发布,全系采用第八代ISP,华为Pura 80 Ultra有独特长焦结构和大长焦传感器 [2] - 英伟达CEO黄仁勋透露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中心进展,计划在欧洲建20多个超大型人工智能工厂 [2] - OpenAI年度经常性收入达100亿美元,较去年55亿美元显著增长,每周活跃用户超5亿,有300万付费商业客户 [2] - 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s使用量超16.4万亿,较去年增长137倍,在中国公有云大模型服务调用量占比46.4% [2] - 苹果宣布视觉智能重大更新,可对iPhone屏幕内容搜索操作 [2] 公司公告 - 6月12日,广合科技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发行H股股票申请并刊登申请资料 [17][20] 行业数据 - 2025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05百万台,同比增长1.53% [21] - 2025年4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2229万台,同比下降1.65% [21] - 2025年5月,32寸、43寸、50寸、55寸、65寸液晶面板价格分别为39、65、104、130和178美元/片,环比上月持平 [25] 周观点 - 建议关注海外算力产业链,特别是PCB/CCL板块,推荐关注立讯精密、鹏鼎控股、胜宏科技、工业富联、华勤技术、世运电路等公司 [29][30]
新 Apple Watch 突然曝光,新外观没了
新浪财经· 2025-05-24 19:36
苹果智能穿戴设备研发动态 - 初代Apple Vision Pro头显设备市场表现不佳 但公司在智能穿戴领域的研发工作更加密集 [1] - "摄像头版Apple Watch"项目已被搁置 相关研发工作已于本周停止 [2][4] - 原计划中Series机型采用屏下摄像头设计 Ultra版本将摄像头集成于表冠侧边 [2] - 摄像头功能主要为实现AI环境分析、物体识别、导航和翻译 不具备拍摄和视频通话功能 [4] 苹果其他智能穿戴设备进展 - "配备摄像头AirPods"项目仍在推进 将搭载微型红外摄像头系统 [7] - 该AirPods集成苹果"视觉智能" 支持环境扫描和物体识别功能 [7] - 产品有望支持手势控制 可与Vision Pro搭配增强音频定位功能 [9] - 分析师预计配备摄像头的AirPods将于2026年开始量产 最快同年发布 [9] - 公司首款AR智能眼镜加速推进 预计最快2026年底推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