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隔离
搜索文档
 许家印家族信托金身被“破”? 香港高院裁决清盘人接管其全部资产
 智通财经网· 2025-10-17 11:32
 案件核心裁决 - 香港高等法院正式任命恒大清盘人为许家印全部资产的接管人,接管范围不仅限于其个人名下资产,还以"穿透式"方式将其通过十余家离岸公司间接控制、可能涉及信托架构的资产一并纳入监管[1] - 法院采取此措施是因为认定许家印对资产披露令"完全不合规",存在资产外逃风险,单靠禁制令无法实现有效监管[2] - 法官强调在此类涉及"重大国际欺诈"的案件中,关键不在于僵化地认定法律上的所有权,而在于审视"控制的实质性现实"[7]   案件背景与资产追索 - 恒大集团于2024年1月29日被下令清盘,清盘人随即展开全球资产追索[3] - 2024年3月,清盘人在香港高等法院对许家印等人提起诉讼,旨在追回2017年至2020年底期间的约60亿美元(约合438亿元人民币)的股息及酬金[3] - 据统计,中国恒大2009年至2021年6月累计净利润为1733.88亿元,公司在此期间分红总额接近700亿元,其中许家印及其关联方通过分红套现约540亿元[3]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清盘人已收到187份债权证明表,债权总额约3500亿港元(450亿美元),较恒大在2022年底披露的香港上市主体275亿美元负债规模显著增加,而目前变现金额仅20亿港元(约合2.55亿美元)[5]   离岸信托与法律边界 - 许家印方面曾主张法院禁令不应涵盖其关联的离岸公司,试图将潜在信托资产隔离在接管范围之外,但此主张被法院明确驳回[6] - 法院详细阐述了"查布拉管辖权"的适用性,该管辖权允许法院将非主要被告但其资产实际由被告控制的第三方也纳入禁令范围[7] - 法律界人士指出,将离岸信托纳入接管范围的关键在于审查"实质性控制权",法院并未直接否定信托的独立性,而是基于许家印对信托资产的实际控制权认为有必要进行接管[8] -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9年前后,许家印与其前妻丁玉梅共同在美国设立了一只单一家庭信托基金,规模高达23亿美元,并指定两个儿子为受益人[6]   接管令的性质与影响 - 当前措施被法律专业人士定性为"穿透式调查"与"临时保全",旨在接管与控制资产以防转移,但尚未到法律意义上完全"击穿"并处置信托资产的阶段[10] - 接管人的权限以法院命令为边界,主要是识别、控制、保存资产,而非立即处分信托资产,处置须待后续法院许可或实体胜诉后的执行程序推进[11] - 分析人士指出,若信托为特拉华"资产保护信托",对债权人具有法定防护与举证门槛,且对欺诈性转移的追索设有时效窗口(一般四年)[11] - 法律专家评估,若能在法定时效窗口内起诉并取得Chapter 15承认,在美撤销该信托的成功概率可达"中等偏高"(约40%–60%)[12]   行业启示与合规要求 - 此次裁决清晰揭示了家族信托"资产隔离"效力的法律边界,强调信托的安全性并非绝对,其效力的根基在于结构的独立性与设立目的的合法性[13][14] - 实现真正的"资产案例隔离"必须满足核心前提:信托的资金来源必须合法清洁、委托人必须彻底放弃控制权、受托人必须具备独立且受监管的资质[14] - 裁决彰显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司法原则,即无论资产被置于如何复杂的结构中,只要法院认定相关被告对资产保有实质性控制且设立目的涉嫌损害债权人利益,便可进行穿透式调查[15] - 此案可能会促使未来在设立信托时,对架构的合规性审查与独立性的证据保全标准全面升级[15]
 许家印家族信托金身被“破”?
 财联社· 2025-10-17 11:19
 案件核心裁决与影响 - 香港高等法院正式任命恒大清盘人为许家印全部资产的接管人,接管范围不仅包括其个人名下资产,还以“穿透式”方式将其通过十余家离岸公司间接控制、可能涉及信托架构的资产一并纳入监管[2] - 法院采取此措施是因为认定许家印对资产披露令“完全不合规”,存在资产外逃风险,单靠禁制令无法实现有效监管[3] - 此次裁决清晰划出了涉及离岸信托“资产隔离”效力的法律边界,宣告“离岸”绝非法外之地,引发了市场对离岸信托是否被“击穿”的广泛讨论[2]   案件发展脉络 - 恒大集团于2024年1月29日被下令清盘,清盘人随后展开全球资产追索[5] - 2024年3月,清盘人对许家印等人提起诉讼,旨在追回约60亿美元(约438亿元人民币)的股息及酬金[5] - 据统计,中国恒大2009年至2021年6月累计净利润为1733.88亿元,期间分红总额接近700亿元,许家印及其关联方通过分红套现约540亿元[5] - 2024年6月,香港法官对许家印作出玛瑞瓦禁令,冻结其全球范围内价值最高达77亿美元的资产,但许家印完全未遵守资产披露令[6] - 2025年9月16日,香港高院作出裁定,支持任命清盘人为许家印资产接管人,授权其“识别、保全与调查”全部资产[7]   离岸信托与接管范围的法律争议 - 许家印方面主张法院禁令不应涵盖其关联的离岸公司,试图将潜在信托资产隔离在接管范围之外,但此主张被法院明确驳回[9] - 法院详细阐述了“查布拉管辖权”的适用性,该管辖权允许法院将非主要被告但其资产实际由被告控制的第三方纳入禁令范围[10] - 法官强调,在此类涉及“重大国际欺诈”的案件中,关键不在于法律上的所有权,而在于审视“控制的实质性现实”[11] - 即使资产被置于全权信托中,只要相关被告对资产拥有实质性控制权,法院仍可行使管辖权[12] - 法律界人士指出,将离岸信托纳入接管范围的关键在于审查“实质性控制权”,法院并未直接否定信托的独立性,而是基于实际控制权进行接管[13]   当前接管措施的性质与未来走向 - 当前措施被法律专业人士定性为“穿透式调查”与“临时保全”,旨在接管与控制资产以防转移,但尚未到法律意义上完全“击穿”并处置信托资产的阶段[14] - 接管人的权限以法院命令为边界,主要是识别、控制、保存资产,而非立即处分信托资产[15] - 清盘人需在美国法院证明信托为“自益/实质控制”、“债权人受损”或“转移时已资不抵债”等“欺诈徽章”,若证据充分,在美成功“击穿”该信托的概率估计为40%–60%[16][17] - 美国信托法体系成熟,击穿并非易事,但若能证明存在“欺诈性转移”和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美国法院同样有可能承认并执行跨境裁决[18]   对离岸信托行业的影响与启示 - 此次裁决对离岸信托的架构与管理敲响警钟,清晰揭示了家族信托“资产隔离”效力的法律边界[19] - 信托安全性的根基在于结构的独立性与设立目的的合法性,必须满足资金来源合法清洁、委托人彻底放弃控制权、受托人具备独立资质等核心前提[19] - 裁决彰显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司法原则,任何试图通过复杂架构规避债务或监管的行为都可能被司法穿透[20] - 此案可能会削弱对信托资产隔离功能的盲目迷信,并促使未来在设立信托时,对架构的合规性审查与独立性的证据保全标准全面升级[21]
 金价这么高,到底谁在买?网友:“买黄金没有技巧,全靠买得早”!
 搜狐财经· 2025-10-15 09:37
一、央行那拨人,闷声扫货 先说最大手笔的。中国央行,连续十个月增持,官方储备拉到2298吨。俄罗斯、土耳其、波兰,也都在买。他们图啥?去美元化。一句话,把外储里绿票子 换成黄货,心里踏实。你品品,这动作像不像把存款从活期挪成定期?国家队的算盘不复杂:美债不稳,地缘打架,黄金是硬通货。他们越买,金价越下不 来。细思极恐,咱们小散跟着起哄,其实陪太子读书。 说真的,金价都飙到4143美元一盎司了,身边还有人在问:"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我反问他一句:"你知道到底是谁在买吗?"他愣住。很多人光看K 线,却没看清背后那群人。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金价这么高,到底谁在买? 二、年轻人,把金豆当余额宝 再说最小颗粒的。你刷小红书没?"攒金豆"话题,阅读量过十亿。一粒1克,四百多块,打卡式存。有人每天省一杯奶茶,攒一颗,图个仪式感。 数据摆这: 2025年上半年,中国金条金币消费同比涨26.77%。别小看这一克两克,聚起来就是百吨级。年轻人不是傻,是换思路。股票基金绿到发慌,黄金至少摸得 着。他们买的不止是金属,是情绪价值。说真的,我侄女把金豆放透明罐,说看着就有安全感。你能笑她?她至少没加杠杆。 四、高净值,把黄 ...
 许家印的23亿美元,藏不住了
 36氪· 2025-10-10 17:29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网财经 ,作者公司研究院 凤凰网财经 . 你好,我们是凤凰网财经,全球华人都在看的财经公众号,传播最有价值的财经报道,你值得关注!欢迎访问:http://finance.ifeng.com/ 信托并非天然避风港。 文 | 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来源| 凤凰网财经(ID:finance_ifeng) 封面来源 | IC photo 一直以来,在顶级富豪的世界里,家族信托长久以来被视为财富的"诺亚方舟"和"最后防线"。它像一个结构精密的金融保险箱,理论上可以将个人资产与 企业风险、债务纠纷彻底隔离。 然而,2025年9月,香港高等法院的一纸判决,击碎了许家印精心构建的海外资产"安全屋"。法院不仅授权清盘人接管许家印名下资产,还将其通过离岸 家族信托持有的财产——并纳入接管范围,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资产追索风暴。 陈丽娅律师还表示,实现"资产隔离"的必要前提:信托的资金来源必须清洁;委托人彻底放弃控制权(不得保留撤销权、投资指令权);受托人必须具备 独立受监管资质,与委托人无利益关联;受益权透明、分配机制合理;信托设立时未处于已知或可预见的债务风险中。若任一条件缺失,法院即可认定信 托名 ...
 图解上市公司传承破局:家族信托控股架构与路径拆解(财富与家族系列之四)
 搜狐财经· 2025-09-12 20:23
 文章核心观点 - 境内A股上市公司实控人通过精妙的家族信托架构设计,可在克服股份过户、税负、实控人变更及要约收购等障碍的同时,实现资产隔离与代际传承 [2][4] - 家族信托是融合法律、金融与家族治理的精密操作系统,其架构落地仅是传承工程的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将法律工具转化为长期的治理效能 [28][29]   传承规划失误的潜在危害 - 控制权不稳定或突发继承纠纷会引发资本市场猜疑,导致股价大幅波动,例如某香港上市公司实控人离婚消息致股价下跌4%,市值蒸发约43亿港元 [4] - 缺乏有效传承规划易导致家族争产诉讼,可能引发企业治理僵局与经营困境,甚至步入破产重组程序 [5] - 未设资产隔离机制会使二代婚姻风险直接冲击企业控股格局,婚姻破裂可能导致数亿乃至数十亿元股权被分割 [5] - 股权分散传承若无一致行动人安排,家族可能失去控股股东地位,使上市公司面临敌意收购风险 [6]   家族信托成功案例架构分析 - 濮阳惠成案例采用“家族信托-有限合伙-控股公司”三层架构,家族信托作为顶层有限合伙人持有西藏惠儒企业管理中心99.9%财产份额,实现收益权与资产隔离 [12] - 中间层有限合伙由实控人王中锋夫妇全资控股的曲水鸿儒企业管理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以0.1%份额掌握绝对决策权,实现控制权与收益权分离 [13] - 底层控股公司曲水奥城投资有限公司在西藏惠儒增资1243万元后,股权结构变为西藏惠儒持股62.15%、王中锋持股31.5%、杨瑞娜持股6.35,间接控制上市公司35.24%表决权 [13] - 该架构既满足将经济利益注入信托的需求,又避免控制权旁落,符合A股对实际控制人清晰的监管要求,未触发实控人变更红线 [14]   上市公司家族信托的障碍与挑战 - A股IPO阶段对“股权清晰”要求严格,拟上市企业存在信托持股常被要求还原实际股东,而新三板允许信托持股但需详细披露受托人资质及受益人关系 [17] - 股权注入信托需遵守控股股东36个月限售期及3个月内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1%的限制,转让比例超30%可能触发要约收购 [17] - 信托登记与A股股份过户衔接流程尚无统一标准,可能延长架构落地周期,且需平衡信息披露义务与家族隐私保护 [17] - 税务筹划需考虑设立模式与注入模式以降低税负,并争取符合《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62条的豁免情形,避免要约收购程序及减持新规限制 [18]   家族信托的价值与局限 - 家族信托可提前应对突发意外风险,实现资产与债务、婚姻风险的有效隔离,助力二代接管企业,并通过合法税务筹划降低传承成本 [21] - 信托设计仅解决传承规划的一小部分,缺乏紧急预案及家族治理系统,欧洲老钱家族的基业长青更依赖治理系统、紧急预案及领导力培养三大关键点 [22][24] - 信托无法自动解决接班人选拔、职业经理人监督、家族成员受益权分配及内部矛盾化解等治理问题,需建立责任机制与更替流程 [25][26]
 从“管钱”到“管家”:家族信托如何守护家族财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23:33
 家族信托的定义与功能 - 家族信托是一种依据委托人意愿通过定制化方案将合法资产委托给持牌受托人实现合规资产隔离、保值增值、税务筹划与代际传承的法律架构[3] - 家族信托具有法律独立性与长期稳定性 财产一旦设立即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 有效隔绝婚姻变动、债务纠纷或继承争议带来的财产分割风险[4] - 家族信托覆盖一个人或家庭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财产规划与分配需求 远不止于一纸合同 而是一项系统性的财富治理工程[3]   家族信托的市场认可与增长 - 上海信托家族信托客户数量从三年前的1200户增至12000户 三年间实现10倍增长[4] - 家族信托从2012年在国内落地以来 随着居民财富持续积累与产业代际传承浪潮的到来 已逐渐在中国破土生长[2] - 财富管理核心从追求短期收益转向锁定长期确定性 家族信托正是这种确定性的最佳载体之一[5]   家族信托的应用场景 - 100万元可设立家庭信托 1000万元可设立标准家族信托 仅一张保单也能设立保险金信托 不同资产规模家庭均可找到适合类型[3] - 针对子女挥霍担忧可约定30岁前每月仅领取基本生活费 30岁后稳定就业或创业可提高分配额度 创业可申请信托资金作为启动金[4] - 针对残障成员家庭可设立特殊需要信托 明确资产收益专门用于医疗、护理与日常开支 解除家长后顾之忧[4]   家族信托的核心优势 - 资产独立机制通过将家族资产提前转移至信托名下 实现财富与企业风险、个人债务相隔离[7] - 财产确权功能在复杂家庭关系中尤为重要 可通过明确资产来源、受益人范围及分配规则从源头避免继承纠纷[7] - 传承规划功能可实现生前规划身后自动执行 细化规则如子女完成高等教育可领取50%信托收益 孙辈出生追加20%资产分配[8]   家族信托的服务创新 - 上海信托推出人生账户服务体系 整合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等多种模式 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8] - 服务创新涵盖不动产信托、特殊需要信托、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养老信托及慈善信托等领域[4] - 一体化服务平台纳入资金、保单、股权、债权等多类资产 支持经营风险隔离、财富保值增值、传承规划及养老安排等多元目标[8]   家族办公室的协同作用 - 家族办公室以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成为家族信托不可或缺的支撑平台 需法律、税务、投资、家族治理等多领域专业知识支撑[9] - 上海信托信睿家族管理办公室成立12年 依托宏观策略团队、投资决策团队、财富管理团队、运营管理团队和客户服务团队高效协同[9] - 核心优势在于金融+服务+生态深度融合 不仅管理客户资产 更关注家族软实力建设如制定家族宪章、组织家族教育活动、对接慈善资源[9]   家族信托的需求驱动因素 - 低利率时代下银行理财、国债等传统稳健类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 家族信托凭借稳健增值与风险隔离双重属性成为财富守护压舱石[13]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0% 老龄化进程加快使高净值人群开始认真思考父母养老保障与子女生活安排[13] - 现代家庭财富结构涵盖股权、知识产权、跨境资产等多类别形态 财富传承涉及企业治理、税务合规、家族精神延续等复杂事项[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