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卡换电
icon
搜索文档
能辉科技(301046):收入延续快速增长 回款明显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8-28 08:44
财务业绩 - 25H1收入9.0亿元 同比+44.8% 归母净利0.3亿元 同比-9.5% [1] - Q2收入5.9亿元 同比+56.7% 归母净利0.2亿元 同比+5.5% 超出预期 [1] - 光伏电站系统集成收入8.7亿元 同比+44.5% 电站运营收入0.3亿元 同比+76.7% [1] 盈利能力 - 25H1毛利率12.4% 同比下降4.9个百分点 [1] - 光伏系统集成毛利率10.5% 同比下降5.9个百分点 主因市场竞争激烈致价格下滑 [1] - 期间费用率8.3% 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其中研发费用率降幅最大(-0.8个百分点) [2] 现金流与运营 - 经营性净现金流2.0亿元 同比改善4.6亿元 [2] - 现金流改善主因回款增长 且C端户用客户转换提升回款质量 [2] - 管理费用率上升0.1个百分点 系股份支付费用确认影响 [2] 业务发展 - 储能系统成功进入欧洲及中东市场 提供客制化解决方案到交付一站式服务 [2] - 在新疆建成首个电动矿卡全自动双侧换电站 与终端客户合作推进重卡换电业务 [2] - 海外业务将实现量增长与本地化运营双目标 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2] 行业前景 - 光伏行业"反内卷"持续推进 价格竞争有望趋缓 [1] - 毛利率环比降幅预计逐步收窄 [1] - 重卡换电等新业务为公司打开成长空间 [1][2] 业绩预测 - 上调25-27年收入预测 但下调利润率假设 [3]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0.8/1.1/1.3亿元 三年CAGR+35.5% [3] - 给予25年1.5xPEG估值 目标价26.78元 主因光伏系统集成业务保持较快增长 [3]
宁德时代/比亚迪参与!深圳重卡换电标准制定启动
起点锂电· 2025-06-10 18:23
新能源重卡换电行业动态 - 山西省发布国内首个新能源重卡底盘式换电站地方标准《纯电动底盘式换电载货汽车换电站建设指南》,将于7月10日实施[6] - 深圳市计划2026年12月31日前制定底盘式重卡换电系统互换性技术要求和换电站设计规范等地方标准[2] - 时代骐骥新能源科技牵头深圳地方标准制定,参与方包括比亚迪锂电池、盛弘电气等产业链企业[2][3] 龙头企业布局 - 宁德时代通过子公司时代骐骥在重庆、成都、德阳、宣城设立4家子公司,加速全国布局[5] - 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款75重卡换电标准电池及全场景底盘换电解决方案,计划2030年建成覆盖全国80%干线物流的"八横十纵"换电绿网[5] -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预测未来3年国内重卡电动化渗透率将达50%[3] - 时代骐骥已与北汽福田、一汽、宇通等11家头部车企达成合作,业务覆盖广东、山西、山东等地[4] 技术发展趋势 - 底盘式换电解决方案通过电池包置底设计降低重心,提升行驶稳定性,支持模块化组合满足不同场景需求[4] - 宁德时代联合交通部公路院开展换电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设等合作[6] - 行业正通过多维度努力构建完善的换电生态体系[6] 电池技术革新 - 沧州中孚新能源研发"萨拉弗-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采用液态电解质原位固化技术,实现传统产线无缝兼容[9] - 该技术将液态电解质固载率降至临界安全阈值,同步提升电芯能量密度与热失控耐受等级[9] - 技术具备四大优势:无感化产线适配、化学稳定、原生阻燃、高延展性[10][11]
宁德时代再发重磅换电产品!
起点锂电· 2025-05-19 17:44
宁德时代换电战略布局 - 公司于5月18日联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发布新一代重卡换电生态,推出75标准化换电块和全场景底盘换电解决方案[1] - 2030年目标建成"八横十纵"换电绿网,计划三年内将重卡电动化渗透率提升至50%以上[2] - 75换电块具备全生命周期吨公里成本最低、行业最高安全标准、完美适配换电模式三大优势[2] - 骐骥换电解决方案实现标准化、经济性、全场景、全生态四重突破,标准换电站可自适应95%主流车型[2] - 2024年将在长三角等13个核心区域建成300座换电站,贯通11条干线,五年后形成覆盖80%干线运力的全国换电网[2] 重卡换电市场机遇 - 新能源重卡对电池要求高,换电模式可显著提升效率,当前电价已低于柴油且与天然气同价,具备经济性优势[4] - 公司推出171度的75电池,重卡可选择2-3块组成模组,节省5-7%载货空间,采用车电分离模式降低车企研发成本[4] - 骐骥换电站5分钟内完成全自动换电,司机无需下车,超级枢纽站单日换电量超70万度[4] - 公司从电池制造商转型为全方案解决商,通过锂电池技术进步实现从参与者到主导者的跨越[5] 多元化战略布局 - 公司同时布局超充(神行电池)和换电(巧克力/骐骥)两条技术路线,具备同时推进的实力[7] - 战略目标是以电池为基本盘,构建超充/换电/储能一体化生态,突破增长瓶颈[8] - 2018年起已投入千亿资金布局上下游,投资方向从材料扩展到车企和储能系统集成,旨在构建盈利性生态系统[9] - 多元化是头部企业突破天花板的必然选择,通过多线布局培育新增长点[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