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贩零食赛道

搜索文档
被解除留置两个月后,王健坤辞任万辰集团董事长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17:28
公司高管变动 - 创始人王健坤辞去董事长、董事及专门委员会所有职务,原定任期至2026年9月[2] - 董事会选举原董事兼总经理王丽卿(王健坤胞姐)接任董事长,原副总经理王泽宁(王健坤儿子)升任总经理[2] - 王健坤此前因被监察委员会留置调查而暂离岗位,5月26日解除留置后曾短暂恢复履职[2] 公司控制权与治理结构 - 实际控制人为王泽宁、王丽卿、陈文柱三人,构成一致行动人[3] - 招股书披露王健坤长期不参与日常经营会议,保留董事长职位主要为辅助儿子王泽宁接班过渡[3] 业务转型与市场地位 - 公司2011年成立时主营食用菌业务,2022年8月通过创立"陆小馋"切入量贩零食赛道[3] - 通过合资与收购整合来优品、好想来等品牌,形成"好想来"和"老婆大人"两大主力品牌[3] - 行业形成万辰集团与鸣鸣很忙集团"两超多强"格局,万辰为唯一上市企业[4]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4年营收323.29亿元(同比+247.86%),净利润2.94亿元(同比+453.95%)[4] - 2024年Q1营收108.21亿元(同比+124.02%),净利润2.15亿元(同比+3344.13%)[4] - 截至2024年底门店达14196家,与鸣鸣很忙集团(14394家)规模接近[4]
吃货又立功!又一老字号要上市 靠一颗野果能否圆梦?
中国基金报· 2025-07-05 20:21
核心观点 - 齐云山食品高度依赖南酸枣糕单一产品,2024年该产品贡献86.7%营收,其他产品收入占比萎缩至3.8% [1][3] - 公司战略收缩非核心产品产能,集中资源扩大南酸枣糕生产,2024年产能增至9224吨,利用率达78.2% [4][5]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22年4.7%降至2024年3.5%,远低于23.11%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 [6][10]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12.7%下滑至2024年10.4%,线下渠道贡献89.3%收入 [8][9] - 量贩零食渠道成为新增长点,客户G(推测为零食很忙)单家贡献22.9%营收 [11][12][13] 产品结构 - 南酸枣系列产品占绝对主导,2022-2024年南酸枣糕收入占比分别为88.7%、84.7%、86.7% [1][3] - 南酸枣粒收入从2022年1044.5万元增至2024年3126.3万元,占比提升至9.2% [3] - 其他产品收入从2022年1332.1万元降至2024年1301.5万元,占比从6.1%缩至3.8% [3] - 产品原料高度集中,4款非糕点产品均以南酸枣为核心 [2] 产能调整 - 南酸枣糕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54.1%提升至2024年78.2% [5] - 其他产品产能从1100吨减至677吨,南酸枣粒产能保持1100吨但利用率仅64% [4][5] - 总产能三年维持11000吨,实际产量从5535吨增至8348吨 [5] 渠道分布 - 区域集中明显,江西湖南两省2024年合计贡献53.7%营收 [7][8] - 线下经销商数量达199家,线下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86.9%升至2024年89.3% [8][9] - 线上直销收入2024年为3293.9万元,占比9.7% [9] 营销策略 - 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7583.5万元,占比23.11%,高于溜溜梅(19.24%)和三只松鼠(17.6%) [10] - 推广及广告开支3763.1万元,主要用于线下货架陈列和电商曝光 [10] - 签约杨幂、肖战等明星的溜溜梅广告开支占比仅4.89%,低于公司的11.10% [10] 客户结构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26.4%升至2024年38.7% [13] - 最大客户贡献率从2022年7.5%跃升至2024年22.9% [13] - 行业趋势显示盐津铺子、有友食品等企业前五大客户占比均显著提升 [13] 量贩渠道影响 - 与零食很忙等量贩品牌合作推动2024年收入增速达37.25%,高于2023年13.82% [11][14] - 量贩渠道导致零售商毛利率从2022年48.2%降至2024年36.3% [15] - 行业面临供应链议价弱势和利润空间挤压挑战 [15] 原材料风险 - 主要原料南酸枣依赖农户野生采摘,未签订正式供应协议 [16] - 原材料供应稳定性存疑,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影响采购 [16]
吃货又立功!又一老字号要上市,靠一颗野果能否圆梦?
中国基金报· 2025-07-05 19:57
核心观点 - 齐云山食品IPO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产品单一化和线上转型乏力,南酸枣糕单品贡献86.7%营收,线上收入占比下滑至10.4%,且营销投入占比高达23.11%但研发占比仅3.5% [1][2][6][7][10][11] - 公司高度依赖区域线下渠道(江西湖南贡献53.7%营收)和量贩零食客户(第一大客户占比22.9%),但量贩渠道可能挤压利润空间 [8][9][14][15][16][17] - 原材料供应存在风险,南酸枣采购未与农户签订长期协议,可能影响供应链稳定性 [18] 产品结构 - 南酸枣糕连续三年贡献超84%营收(2024年2.94亿元),衍生品南酸枣粒收入增长至3126万元但占比仅9.2%,其他产品收入萎缩至1301万元 [2][3] - 公司战略收缩产能,南酸枣糕产能增至9224吨(利用率78.7%),其他产品产能从1100吨砍至677吨 [4][5] - 研发投入占比从4.7%降至3.5%,与营销投入(23.11%)形成鲜明对比 [6][11] 渠道表现 - 线下渠道收入占比89.3%(3.03亿元),依赖230家经销商(其中199家为线下) [9][10] - 线上收入占比从12.7%下滑至10.4%,直销收入仅3293万元 [10] - 量贩渠道成为新增长点,客户G(推测为零食很忙)单家贡献22.9%营收(7799万元) [14][15] 行业对比 - 销售费用率(23.11%)高于溜溜梅(19.24%)和三只松鼠(17.6%),广告开支占比达11.1% [11] - 量贩渠道合作成为行业趋势,盐津铺子/有友食品/甘源食品前五大客户占比均超29%,但可能压缩毛利率(如溜溜梅零售商毛利率跌12个百分点) [15][16][17]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收增速37.25%(3.39亿元),毛利率稳定在48.6% [3][14] - 南酸枣糕毛利率48.3%,南酸枣粒毛利率52.7%,其他产品毛利率42.5% [3] - 推广及广告开支3763万元,其中线下货架陈列费为主要支出方向 [12]
2亿收购终止,三只松鼠、爱零食闹掰!“分手”内幕曝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20:21
收购终止事件 - 三只松鼠终止对爱零食的2亿元收购计划 因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2][4] - 收购始于2024年10月 原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获取爱零食控制权或相关资产[2][5] - 双方矛盾公开化 爱零食创始人唐光亮发布视频披露股权估值和经营权分歧[3][9] 收购背景与进展 - 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透露仅用10天敲定初步合作协议[5] - 爱零食当时已在全国13个省市布局1800家门店 计划2025年拓展至5000家[6] - 2024年11月双方高调举行"111品销大会"展示战略协同愿景[6] - 2025年1月双方延长尽职调查期限 但最终于6月16日公告终止[7] 分歧焦点 - 估值争议:三只松鼠被指与竞争对手洽谈施压 报价从2亿降至2000万[10] - 经营权控制:三只松鼠要求主导组织变革和供应链管理[10] - 门店扩张:双方在新店选址策略和扩张节奏上存在分歧[10] - 费用承担:三只松鼠不愿承担合作推进费用并要求爱零食回购现有投资人股份[10] 公司财务表现 - 三只松鼠2024年营收106.22亿元 同比增长49.30%[7] - 2024年归母净利润4.08亿元 同比增长85.51%[7]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微增2.13% 净利润下滑22.46%[7] 影响评估 - 收购终止对三只松鼠日常经营和业绩无重大不利影响[7] - 爱零食借助三只松鼠资源加速扩张的计划受阻[11]
三只松鼠一季度净利润下滑2成,正递表香港联交所申请上市
第一财经· 2025-04-28 21: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7.23亿元,同比增长2.13%,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下降22.46% [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06.22亿元,同比增长49.3%,净利润4.07亿元,同比增长85.51% [3] - 2023年一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增长 [1] 毛利率分析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6.2%、22.7%和23.8% [3] - 短视频平台渠道毛利率连续三年超过30%,为各渠道最高 [1][3] 战略与业务发展 - 2024年收购量贩零食品牌爱零食,正式进入量贩零食赛道 [3] - 公司实施"高端性价比"战略,并通过品类结构调整、自主制造优化全链路成本及效率 [3] 资本市场动态 - 2025年4月25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3] - 4月28日股价下跌6.76%,报27.74元/股,总市值111.2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