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素养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养老危机报告:超半数人退休准备不足,你的养老金够花吗?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01 12:12
数据显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虽超80%,但 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仅36.7%,城乡居民月均养老金仅226 元。 更严峻的是,低收入人群退休准备指数显著下降,高收入群体却逆势上升,贫富差距正在养老领域凸 显。 02 谁在养老赛道上领跑? 数据勾勒出高准备人群画像:36-45岁、本科学历、国企员工、年收入超17万。 金融素养成为关键分水岭 ——高金融素养群体退休储蓄金额平均多出47%,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比例是低素养群体的2.3倍。 尽管个人养老金账户开设数突破6000万,但年均缴存仅5145元,远低于1.2万上限。令人意外的是,中等收 入群体(16-35万)缴存意愿最强,而 年收入低于10万的人群中,72%仍在"无效参保" ——他们根本享受 不到税收优惠。 2024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仅为5.53,连续两年处于"低准备"区间。数据揭示了令人担忧的养老现状—— 当老龄化浪潮席卷而来,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01 养老困境:钱从哪里来? 03 个人养老金: 6000万人开户背后的尴尬 04 延迟退休: 理想与现实的拉锯战 在政策调整背景下,男性平均预期退休年龄62.5岁,女性56岁。但行为实验揭示惊人发现:当展示养老 ...
新刊速读 | 通货殖之理 明财用分置:金融素养与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
新华财经· 2025-08-12 01:04
老龄化与养老金融资产配置 - 中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巨大压力 [1] - 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存在结构性问题:房产占比过高,金融资产占比偏低,风险性金融资产参与度不足 [1] - 金融素养是影响家庭养老金融决策的关键因素,高水平金融素养有助于优化养老资产配置 [1] 研究数据与方法 - 研究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覆盖全国29个省、31079户家庭,聚焦30岁以上群体 [2] - 实证分析金融素养对养老金融资产规模、风险性金融资产占比、风险分散度的影响 [2] - 异质性研究包括年龄差异(青年44岁以下、中年45-59岁、老年60岁以上)和城市等级差异(一、二、三线城市) [2] 主要结论 - 金融素养显著促进养老金融资产配置:扩大资产规模、提高风险性资产持有可能性、增强资产分散度 [3] - 金融素养通过提升金融信息获取能力和风险偏好进一步优化养老资产配置 [3] - 年龄异质性显示金融素养对青年群体影响最大,城市等级异质性显示金融素养在不同城市均显著正向相关 [3] 政策建议 - 推进全民金融素养提升计划:通过社区宣传、线上课程普及养老金融知识 [4] - 优化金融信息传播体系:简化专业术语,精准推送养老政策与产品动态 [4] - 聚焦青年群体培育:在高校、职校开展养老金融教育,设计低门槛、长期复利型产品 [4]
轮到银行坐不住了!利息缩水一半,很多人都在考虑存款转理财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8-01 08:47
银行存款利率与理财市场变化 - 银行存款利率跌破2%冰点 难以抵御通胀侵蚀 [1] - 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攀升至31.3万亿元 同比增长9.7% 逼近历史峰值 [1] - 平均每天15亿元资金从银行存款账户转移至理财市场 [1] 理财产品风险与问题 - 理财产品封闭期限制资金流动性 部分产品短期封闭期锁死资金 [1] - 某稳健型理财产品净值单月暴跌4.8% 投资者本金亏损8600元 [3] - 小型金融机构发行的年化5%理财产品因资金链断裂爆雷 底层资产为高风险本地房企垃圾债 [3] 银行应对策略与经营压力 - 银行推出7天期存款利率1.9%产品 较活期利率翻十倍 但资金使用受限 [5] - 银行通过礼品战术吸引存款 如存10万送超市卡 存50万送双人旅游券 [5] - 某股份制银行2025年一季度存款付息率1.98% 贷款收益率降至3.1% 息差空间压缩至历史最低 [5] 投资者替代选择与策略 - 国债成为避风港 2025年二期储蓄国债三年期利率2.5% 开盘两小时售罄 [7] - 货币基金如某宝"零钱通"七日年化收益率1.8% 支持即时赎回 [7] - 个人养老金账户免税优势凸显 年存1.2万元可省个税2400元 专属存款利率比柜台高0.4个百分点 [9] 其他投资机会 - 1天期国债逆回购品种年化利率飙升至9.8% 投资者5万元投入次日净赚134元 [9] - 黄金ETF"1克起购"模式受关注 金价突破1000元/克时投资者尝试低吸高抛 [9]
金融素养越高,被骗风险越大?中国老人养老钱困局
虎嗅· 2025-07-29 09:58
老龄化与金融行为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1.1%,人均预期寿命逼近80岁,但养老金替代率不足50%,导致老年人需依赖个人储蓄填补20~30年退休生活缺口 [1] - 老年人资产结构中房产占比超70%,难以应对年均8%的医疗通胀和长期照护成本,易陷入"长寿贫困"困境 [1] - 空巢老人数量已超一亿,传统"养儿防老"模式被多元化养老支持网络取代,包括社区服务、政府补贴和金融工具 [1][2] 财务状况与心理健康关联 - 生命周期理论显示老年人需通过预防性储蓄平滑消费,晚年生活效用取决于资金储备 [3] - 金融资产比率对抑郁风险有保护作用,经济压力(支出收入比)会加剧抑郁症状 [3] - 少数民族群体受经济压力影响更显著,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人面临多重压力叠加 [4] 资产配置特征 - 60~90岁群体金融产品持有率不足1%,城乡差异显著(城市股票持有率2.3% vs 农村0.06%) [7][8] - 资产高度集中于银行存款和房产,抗通胀能力弱且流动性差 [9] - 美国55岁以上人群股票持有率约50%,远高于中国同龄群体 [7] 金融素养与诈骗风险 - 中国50~70岁老年人金融素养平均得分0.97分(满分3),显著低于美国同年龄段(2.16分)和新加坡(2.01分) [12] - 高金融素养可能增加诈骗受害风险,因基础金融知识不足识别复杂骗局 [14][15] - 城市老年人金融素养(0.97分)较农村(0.87分)高11.5%,男性(0.98分)略优于女性(0.95分) [12] 金融工具创新需求 - 需拓展商业养老险、健康险及数字资产等多元化养老储备工具 [10] - 资产配置转型需平衡文化心理适应与风险承受能力 [10] - 金融教育应强化反诈专项训练,避免过度自信陷阱 [15]
《金融史》面世
金融时报· 2025-05-30 11:14
金融史学术资料发布 - 《金融史》由金融博物馆创办 旨在传递中外金融史知识 研究动态与金融启蒙理念 [1] - 主编王巍指出金融在人类文明中具有双重作用:既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血脉 又作为文明要素深刻影响社会发展进程与价值取向 [1] - 该书将中国与全球金融历史结合 重点分析里程碑事件 关键人物及金融观念演变 并探讨金融与科技 商业 社会 艺术等现实领域的联动 [1] 内容特色与受众聚焦 - 特别关注金融对青少年 女性 长寿群体的保障作用:通过金融史故事培养青少年财富观 展现女性金融贡献 研究长寿群体金融支持方案 [2] - 强调金融素养普及:挖掘女性经济独立案例 设计针对长寿人群的晚年保障与创业金融工具 [2] 传播与合作计划 - 电子版免费赠予金融博物馆会员 降低知识获取门槛 [3] - 计划联合政府 金融机构建立金融史中心 机构史展馆及投资者教育基地 通过展览 研讨 课程等形式推动金融史教育社会化 [3]
搭建“长钱长投”生态 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怎么做?
中国经营报· 2025-04-28 18:51
监管政策与市场生态优化 - 监管层推出多项措施引导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养老金等增量资金入市,推动"长钱长投" [1]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并将"多措并举稳住股市"作为具体抓手 [2] - 政策体系在制度、产品与监管三方面发力:注册制改革、退市常态化提升市场质量,指数基金、ETF、养老目标基金等工具普及,基金降费、理财净值化改革压缩短期投机空间 [2] -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从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扩大定增战略投资者范围、优化新股申购等四方面优化投资生态 [3] 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与实践 - ETF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银行理财增持ETF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 [2] - 博时基金提出"ETF价值赋能体系",覆盖A股、港股、美股、债券、黄金、REITs、比特币ETF等多元资产,形成"多资产、全谱系、低相关"产品体系 [4] - 金融机构需解决ETF投资痛点:资产单一化、研究深度不足、配置难度大、运营效率低、生态不完善 [3] 投资者行为与金融素养 - 高金融素养投资者(前20%)持仓超一年比例达57%,低素养群体(后20%)仅45%,且前者更擅长分散投资和风险管理 [5][6] - 金融素养提升有助于理性投资行为,形成"识别风险-长期持有-素养提升"的良性循环 [6] - 专家建议投资者提升金融素养,通过多资产组合、ETF等工具及定投策略改善投资行为 [6]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嘉信理财联合发布第三年度《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
证券日报网· 2025-04-20 16:27
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发布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嘉信理财联合发布第三年度《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从六大维度量化评估中国居民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水平 [1] - 报告旨在动态追踪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素养状况,推动投资者行为和金融市场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1] - 高金创院理事长屠光绍指出金融素养提升是一个渐进、长期、可持续的过程,有利于个人和家庭的财富健康,推动金融行业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1] 金融素养与金融实践 - 连续三年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金融活动参与度不断提升,参与金融行为数量越多的受访者金融素养往往越高 [1] - 今年报告新增对活跃证券投资者的调研,通过与国内某头部券商合作发放问卷,结果印证金融素养与金融实践之间存在多个层面的正向反馈 [1] - 高金教授吴飞表示需要针对不同群体提供针对性金融素养教育,例如对证券投资群体增加投资纪律、风险收益平衡等知识宣教 [2] 养老规划与金融素养 -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行,金融素养较高的居民在与养老相关的多个层面表现出更高积极性 [2] - 嘉信理财(上海)总经理Thomas Pixley指出财务规划能为个人和家庭财富健康带来积极变化,养老准备是普通居民关注财务规划的首要驱动力 [2] - 持续普及金融素养教育能为居民深化以养老等目标为导向的财务规划和投资储蓄打下坚实基础,行业可优先聚焦青壮年群体的财务规划需求 [2]
《2024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上海居民金融素养在全国排名第一
中国经营报· 2025-04-19 20:33
中国居民金融素养现状 - 2024年中国居民个人金融知识和技能问题的整体得分为71 8分 [1] - 金融素养地区差异逐渐缩小 上海连续三年蝉联第一 [2] - 上海市民金融素养与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呈正相关 高学历高收入群体表现更好 [2] 金融素养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 金融素养影响居民投资决策依据选择 低分群体更依赖社交媒体和销售人员引导 [2] - 居民多元化投资意识有所提升 但总体水平仍需改善 [2] 提升金融素养的路径 - 知识普及方向:需加强资产风险收益特征及关键指标(预期收益、回撤、波动率)的教育 [2] - 行为修正方向:需识别过度交易倾向、损失厌恶等行为金融偏误 [2] - 制度激励方向:建议推行"陪伴式"理财顾问机制、长期费率折扣产品和沉浸式金融教育平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