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采矿
搜索文档
 最高法发布破坏耕地犯罪典型案例—— 以硬措施守护良田沃土
 经济日报· 2025-10-24 05:39
 案件类型与违法手段 - 存在以“改良土壤”名义租赁土地并倾倒渣土非法获利696.7万元的案例[1][4] - 存在非法采挖草炭土1万余立方米并出售获利127万余元的案例[2] - 违法形式多样,包括在农用地上建设小产权房、大棚房、扶贫车间、文化广场、旅游接待中心等[2] - 破坏行为日益隐蔽,常以“项目建设”等名义为掩护进行压占类破坏[4]   案件影响与司法判罚 - 非法占用农用地行为导致30余亩永久基本农田遭毁坏[1][2],另有案例造成54.74亩永久基本农田种植条件严重破坏[7] - 单位犯罪现象突出,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案件数量在单位犯罪中位列第三[3] - 典型案例中,公司法定代表人因单位犯罪被判处个人罚金2万元,公司被判处罚金80万元[7] - 个人犯罪方面,有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00万元[6]   行业分布与监管趋势 - 非法占用农用地行为多发于城乡接合部、城市周边和浅山地区[3] - 全国法院一审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案件结案数自2014年起持续在2000件以上[2] - 司法机构将加快制定司法解释,明确裁判规则以统一法律适用[8] - 法院通过向有关单位移送线索、发送司法建议等方式,推动“抓前端,治未病”[8]
 镍:冶炼累库与矿端预期博弈,警惕消息扰动,不锈钢:短线供需与成本博弈,钢价震荡运行
 国泰君安期货· 2025-10-09 09: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镍市场面临冶炼累库与矿端预期的博弈,需警惕消息扰动;不锈钢市场则是短线供需与成本博弈,钢价震荡运行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面跟踪 - 镍方面,沪镍主力收盘价为120,900,较T - 1下跌200;成交量为127,190,较T - 1增加29,433;1进口镍价格为121,650,较T - 1上涨450等 [1] - 不锈钢方面,不锈钢主力收盘价为12,730,较T - 1下跌30;成交量为224,083,较T - 1减少51,373;304/2B卷 - 毛边(无锡)宏旺/北部湾价格为13,100,较T - 1持平 [1]  宏观及行业新闻 - 印尼计划将采矿配额期限从三年缩短至一年,以改善行业治理和控制供应 [1] - 印尼2025年工作计划和预算产量为3.64亿吨,高于2024年的3.19亿吨 [2] - 印尼某镍铁冶炼产业园因亏损暂停全部EF产线,预计影响镍铁产量约1900金属吨/月 [2][4] - 印尼矿产和煤炭开采公司需重新提交2026年工作计划和预算,10月开始提交 [4] - 山东某钢厂因产能限制和产量压减目标开启检修,暂停8月签订的长期供货协议交货义务 [4] - 印尼总统表示将严惩非法采矿行为,已收到1063个非法矿场报告 [4] - 印尼林业工作组接管PT WedaBav Nickel超148公顷矿区,预计影响镍矿产量约600金属吨/月 [5] - 中国暂停针对从俄罗斯进口铜和镍的非官方补贴 [6] - 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对190家采矿公司实施制裁,提交索赔计划文件并担保可取消制裁 [6]  趋势强度 镍趋势强度为 +1,不锈钢趋势强度为 +1,取值范围为【-2,2】,强弱程度分弱、偏弱、中性、偏强、强,-2最看空,2最看多 [7]
 福建漳州局通报2起矿产资源违法典型案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16 15:12
 矿产资源违法案例通报 - 福建省漳州市自然资源局公开通报2起矿产资源违法问题典型案例,旨在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并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1]   平和县非法采矿案 - 陈某某等三人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情况下,于2023年6月至7月在平和县安厚镇非法开采矿产资源 [1] - 非法开采矿产品价值19.8万元,平和县自然资源局立案调查后扣押相关矿产品 [1] - 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后,法院判决主犯陈某某有期徒刑3年5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从犯曾某某和蓝某某分别获刑1年7个月和1年8个月 [1] - 追缴三人违法所得共计45万元(已退缴3万元),没收扣押的56包矿产品 [1]   高新区非法采矿案 - 陈某某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期间,于漳州高新区九湖镇无证非法开采矿产资源 [2] - 经鉴定造成矿产资源破坏总价值23.77万元,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 - 法院判决陈某某有期徒刑1年3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追缴违法所得25.21万元 [2] - 没收1824.27吨矿土,责令赔偿地质环境治理修复费用17.7万元并在媒体公开道歉 [2]
 豫陕两省“千年金矿”案后续:河南法院一审重审 陕西金矿11名员工获罪
 经济观察网· 2025-06-20 08:02
 案件概述   - 陕西潼关县鑫源矿业有限公司11名员工因非法采矿罪、非法储存爆炸物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2个月至4年6个月不等,并处罚金总计334.5万元,没收及追缴违法所得超4700万元 [1][4]   - 11名被告全部提起上诉,主张河南法院管辖权错误且关键证据《地理位置界定书》涉嫌伪造 [1][5][6]   - 案件涉及豫陕两省对小秦岭金矿开采区域的长期边界争议,自然资源部已介入调查但未公布结论 [7][9]     司法程序争议   - 被告方认为河南法院在行政边界争议未解决前强行管辖违反法定程序,且跨省指定管辖未层报最高法 [7]   - 陕西警方立案调查河南地质调查院涉嫌伪造《地理位置界定书》,并对相关工作人员采取强制措施 [8]   - 陕西第三方机构测量报告显示涉案采矿点位于陕西省内,与河南界定结论直接冲突 [7]     行业影响   - 案件暴露省际矿产资源开采权属争议的复杂性,可能影响其他交界地带矿企的合规性评估 [7][9]   - 自然资源部要求两省核查越界开采情况并拟专题研究,显示高层对资源纠纷的重视 [9]   - 争议持续三年未决,反映矿权界定标准与司法程序衔接存在漏洞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