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多品类战略
搜索文档
百亿现金从从容容,赴港上市匆匆忙忙,东鹏饮料如此着急为哪般?
搜狐财经· 2025-11-12 09:0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44亿元,同比增长34.13%,实现归母净利润37.61亿元,同比增长38.91% [2]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69.78亿元增长至158.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1.42%,归母净利润从11.93亿元增长至33.2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0.76% [3]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利润均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5] 财务状况与资本运作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现金类资产总额达142.22亿元,其中货币资金56.53亿元,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7.89亿元 [5] - 公司短期借款从2024年末的65.51亿元增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69.73亿元,资产负债率由2023年的57.01%升至2024年的66.08%,呈现“存贷双高”局面 [8] - 自2021年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现金分红达66亿元,分红率为56.12%,其中2024年现金分红率高达69.14% [8] 股东行为 - 公司实际控制人林木勤及其家族合计持股比例超过60%,高额分红使大额现金回流至实控人手中 [8] - 自限售股解禁以来,包括原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关联方鲲鹏投资及多名高管在内的股东持续进行减持 [10] 产品战略与市场地位 - 公司在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份额达26.3%,位列第一,2022年至2024年销量年复合增长率为41.9% [13] - 公司推行“1+6”多品类战略,东鹏特饮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96.24%降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74.63% [14][15] - 电解质饮料“补水啦”在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8.46亿元,收入占比从上年同期的9.66%提升至16.91% [16] 盈利能力与研发投入 - 2024年能量饮料毛利率为48.25%,电解质饮料毛利率为29.72%,其他饮料毛利率为22.27% [18][19] - 2021年上市以来至2025年9月末,公司销售费用合计达100.67亿元,而同期研发费用仅为2.56亿元 [20] 国际化战略与港股上市 - 公司将海外布局视为未来3到10年的增长源头,目前已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设立子公司并建立供应体系,同时探索美国市场 [21] - 赴港上市募资部分将用于拓展海外市场,短期以东南亚为重点,中长期发力美国等市场 [21] - 目前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预估不足1% [21]
东鹏饮料执意赴港上市背后:“不差钱”与出海野心
中国基金报· 2025-10-12 20:19
赴港上市动因 - 公司于2025年10月9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此前于2025年4月3日的首次申请已于10月3日失效[2] - 赴港上市旨在增强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及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6] - 扩展海外市场是战略重点,截至2024年末产品已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美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印尼、越南设立子公司[6] - 港股上市募集资金可直接以港币或美元形式取得,便于获取外汇开展海外业务,尤其是东南亚市场[6] - 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在印尼、越南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建立供应链基础设施,以实现本地化运营[7] 财务状况与“存贷双高”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账上现金类资产总额达142.23亿元,2025年3月曾公告拟使用不超过110亿元进行理财[5][10] - 同期公司短期借款增至65.51亿元,资产负债率升至66.08%,形成“存贷双高”现象[10] - 公司解释称此举旨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使财务费用下降并实现理财收益,同时确保融资渠道畅通[10] - 公司保持高现金分红比例,2024年现金分红率达到69.14%[10] 市场地位与产品战略 - 按销量计,公司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0%增长到2024年的26.3%[12] - 按零售额计,公司是2024年第二大功能饮料公司,市场份额为23.0%[12] - 公司实施“1+6多品类战略”,以东鹏特饮为核心,同时发展运动饮料、无糖茶、咖啡、鸡尾酒等6个新品类[1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7.37亿元,其中东鹏特饮营收占比降至77.91%,较去年同期下降9.32个百分点[17] 产品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能量饮料毛利率为49.9%,运动饮料毛利率为31.1%,其他饮料产品毛利率为14.2%[18][19] - 与东鹏特饮相比,包括东鹏补水啦在内的新品类毛利率偏低,反映出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新品类盈利能力的挑战[17] - 公司计划通过产品组合优化、成本控制和渠道精耕来提升新品的整体盈利能力[20]
东鹏饮料再战港交所,“现金奶牛”缺钱了?
虎嗅· 2025-10-12 19:56
公司上市动态 - 东鹏饮料在A股上市后,正积极谋求"A+H"上市,于今年10月9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2][3] - 公司计划通过港股IPO融资约14.93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海外市场扩张及产能建设 [20][65]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东鹏饮料是国内功能饮料市场的领导者,2024年其产品在国内能量饮料市场的销售量占比高达47.9%,连续四年位居第一 [5][6]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69.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8.39亿元,净利润从11.93亿元增长至33.27亿元,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3.09% [9][10]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达107.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37%,全年营收有望首次突破200亿元 [13][14][15] - 公司股价表现强劲,从2021年发行价46.27元飙涨至超过300元,2024年全年股价涨幅超80%,总市值超1600亿元 [6][7] 财务状况与资金运作 - 公司资金充裕,2024年底货币资金达56.53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8.97亿元,合计超105亿元 [18][19] - 2024年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大幅增长295.40%,新增金额约36.59亿元,并计划使用不超过110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22][23] - 公司短期负债从2023年的29.96亿元猛增至2024年的65.5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18.69%,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6.08% [25] 股东行为与分红 - 公司进行高额分红,2024年分红金额达23亿元,股利支付率达69%,自2021年上市以来累计派现六次,总额达53亿元 [28][29] - 股东频繁减持,原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完成四轮减持套现超40亿元,持股比例从9%降至1%,其他关联股东也减持套现超32亿元 [31][32][33] 业务结构与盈利能力 - 能量饮料业务是公司绝对主力,2022年该业务营收占比一度达到96.6%,存在对单一品类过度依赖的风险 [43][44][45] - 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2024年整体毛利率达到44.81%,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45.15%,其中能量饮料业务毛利率已超过50% [38][39][40] - 公司提出"1+6多品类战略",电解质饮料"补水啦"增长迅速,2024年收入近15亿元,同比增超280%,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4.9亿元,同比增长213.7% [46][49][50] 销售模式与渠道 - 公司高度依赖经销商渠道,过往三年向经销商销售产生的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均超过85% [58] - 销售费用快速增长,2022年至2024年经销及销售费用年复合增长率达36.01%,2024年销售费用同比增加37.09% [54][59] - 线上渠道发展较慢,2024年线上渠道收入4.45亿元,占比仅2.8% [61]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中国功能饮料市场2019年至2024年间复合增长率达8.3%,远高于软饮整体增速 [70] - 中国人均功能饮料年消费量较低,2024年为9.9升,远低于美国的54.9升和德国的20.1升,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71][72][74] - 尽管销售量登顶,但由于产品单价相对较低,公司销售额在行业内屈居第二,面临红牛、乐虎等老牌对手以及新入局软饮巨头的激烈竞争 [75][77]
千亿消费龙头再战港交所!“现金奶牛”缺钱了?
格隆汇APP· 2025-10-12 18:13
公司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国内功能饮料销售量霸主,2024年能量饮料销售量占比高达47.9%,连续四年第一 [1] - 公司股价表现强劲,从2021年发行价46.27元飙涨至超过300元,2024年全年涨幅超80%,总市值超1600亿元 [1] - 公司业绩持续增长,营业收入从2021年69.78亿元增长至2024年158.39亿元,净利润从11.93亿元增长至33.27亿元,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3.09%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达107.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37%,全年营收或将首次突破200亿元 [3] - 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2024年整体毛利率达44.81%,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45.15%,能量饮料业务毛利率超过50% [17][18] 港股上市动机与财务状况 - 公司于2024年4月3日递交的港交所上市申请失效,但于10月9日再次递表,谋求"A+H"上市 [1][4] - 公司资金充裕,2024年底货币资金达56.53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8.97亿元,合计超105亿元,2025年上半年资产仍近100亿 [5] - 港股IPO计划融资约14.93亿元用于海外扩张及产能建设,但公司现有资产足以覆盖募资需求 [6] - 2024年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大幅增长295.40%,新增金额约36.59亿元,同时存在“存贷双高”特征 [7][8] - 公司短期负债从2023年29.96亿元猛增至2024年65.5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18.69%,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6.08% [8] 股东行为与分红政策 - 公司在高负债背景下仍进行高额分红,2024年分红金额达23亿元,股利支付率达69% [10] - 自2021年5月上市以来,公司累计派现六次,总额达53亿元 [11] - 股东频繁减持,自2022年5月限售股解禁后已累计发布7次减持公告 [12] - 原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完成四轮减持,套现超40亿元,持股比例从9%降至1% [13] - 第一大股东鲲鹏投资及其他关联股东减持套现超32亿元 [14] 业务多元化与战略布局 - 公司面临产品单一风险,2022年能量饮料营收占比一度达96.6% [21] - 公司提出“1+6多品类战略”,以能量饮料为核心,拓展电解质饮料、咖啡等六大新品类 [24] - 电解质饮料“补水啦”增长迅速,2024年收入近15亿元,同比增超280%,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4.9亿元,同比增长213.7% [28][29] - 但新品类整体营收占比仍不到10%,贡献远低于能量饮料 [29] - 公司研发投入增速不及销售费用,2022-2024年销售费用年复合增长率36.01%,研发费用复合年增长率仅19.68% [31][32] 销售渠道与海外拓展 - 公司销售高度依赖经销商,过往三年经销商销售产生的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均超过85% [37] - 销售体系覆盖全国超420万家终端网点,但带来高经营管理成本,2024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7.09% [34][38] - 线上渠道发展缓慢,2024年线上渠道收入4.45亿元,占比仅2.8% [38] - 海外业务占比极低,2024年国内业务占比达99.94%,海外业务占比仅0.06% [38] - 港股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海外市场渠道开拓,公司已在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马来西亚设立子公司 [40]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中国功能饮料市场2019至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8.3%,远高于软饮整体增速 [42] - 中国人均功能饮料年消费量较低,2024年为9.9升,远低于美国的54.9升和德国的20.1升,市场发展空间大 [42] - 尽管销售量登顶,但由于产品单价较低,公司销售额在行业内屈居第二 [42] - 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竞争日趋激烈,除红牛、乐虎外,传统软饮巨头也开始涉足功能饮料行业 [42]
东鹏饮料正式赴港上市,出海布局要怎么打?
观察者网· 2025-10-10 14:04
公司上市与资本动态 - 东鹏饮料于10月9日正式公布港交所招股书,第二次冲击港股市场,寻求"A+H"股结构 [1] - 公司资金充裕,截至去年底在手现金56.53亿元,各类现金类资产超过142.23亿元 [1] - 公司股价在年中一度冲高至336元/股,市值超过1747亿元,近期市值仍超过1560亿元 [1] - 赴港上市旨在增强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 [1]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按销量计算,公司自2021年起连续4年位居国内功能饮料市场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增长至2024年的26.3% [2] - 按零售额计算,公司是2024年国内第二大功能饮料公司,市场份额为23% [2]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85.0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6.5% [2] - 公司净利润从2024年的14.4亿元增长至33.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2%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07.32亿元,同比增长36.4%,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 [3] - 主要对手中国红牛2024年销售额为210.9亿元,同比增幅仅为1.3% [3] 产品结构与战略布局 - 2025年上半年功能饮料销售额达98.52亿元,占总营收的91.8%,其中能量饮料销售额83.6亿元,占比77.9% [4] - 公司推进"1+6多品类战略",核心产品东鹏特饮外,拓展六大新品类 [5] - 运动饮料2023年至2024年收入增速达280.4%,其他饮料产品同期增速达103.2% [5] - 电解质水"补水啦"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93亿元,同比增长213.7%,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5] 海外拓展与全球化战略 - 公司自2023年开始向东南亚市场拓展,截至2025年中期有0.2%的销售占比来自香港、印尼、越南等市场 [6] - 产品已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整体处于起步阶段 [6] - 赴港上市被视为提升国际品牌认知度、为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铺路的重要举措 [6] - 公司未来计划推进产品本土化和供应链本土化建设,不排除在海外建厂的可能 [6]
红牛“学徒”赶超红牛:东鹏饮料何以半年吸金超百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2:53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均创历史新高 [1] - 2024年能量饮料销售量占比从43.0%提升至47.9%,连续四年成为销量最高的能量饮料 [1] - 2024年营收158.22亿元,毛利率44.82%,能量饮料毛利率达48.25% [6] - 2025年上半年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营收14.93亿元,同比增长213.7%,收入占比从6.05%跃升至13.91% [8] 市场策略与竞争优势 - 采用低价策略,500ml规格每100ml单价不到红牛1/2,主打下沉市场蓝领群体 [3] - "农村包围城市"战术覆盖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拥有超3000家经销商和420万家终端门店 [4] - 实施"1+6"多品类战略,推出电解质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等产品线 [8] - 2025年上半年华北区域收入增长73.03%,广东区域收入占比降至23.72% [8]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功能饮料全球市场规模2024年达1497.5亿美元,预计2030年增至2485.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8.9% [7] - 行业集中度高,CR3超70%,品牌黏性强,"易守难攻" [8] - 红牛2024年销量近130亿罐,净销售额112亿欧元,同比增长6.4%,但市占率从57.2%降至33.4% [6] 财务与运营动态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16.82亿元,同比增长37.27%,其中渠道推广费增长61.20%,广告费增长34.30% [9] - 研发费用3292.69万元,仅为销售费用的1.96% [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7.40亿元,同比下滑23.24%,主因预收货款和税费支付增加 [10] - 中期分红每10股派25元,总额13亿元,实控人林木勤获约6.5亿元 [12] 创始人及资本动态 - 创始人林木勤家族以777.7亿元持股市值位列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深圳前十 [5] - 大股东频繁减持,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累计套现约42亿元 [11] - 截至8月19日市值1549亿元,股价297.88元/股,涨幅4.54% [13]
冲击“A+H”,东鹏饮料谋出海
北京商报· 2025-04-06 21:57
文章核心观点 东鹏饮料赴港二次上市,计划“A+H”两地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良好,国内市场份额提升,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虽目前海外营收贡献有限,但有一定策略和优势 [2][4][7] 公司情况 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4年,2021年5月在上交所上市,2025年4月3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和瑞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2] 业绩表现 - 2022 - 2024年度,收入分别约为85亿元、112.57亿元、15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47%;毛利分别约为35.32亿元、47.61亿元、69.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0.61%;净利润分别约为14.41亿元、20.4亿元、33.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1.96% [2] 市场份额 - 2021 - 2024年,东鹏特饮在我国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量占比由27%上升至47.9%;按销量计算,公司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增长到2024年的26.3% [5] 海外市场 - 截至2024年末,产品已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美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已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设立子公司,正在建设海南和昆明生产基地作为面向东南亚市场的重要生产及出口枢纽 [4][7] - 截至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不足0.3%,境外资产约为15.43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6.8% [10] 上市募资用途 - 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和推进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推进全国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业务、加强数字化建设、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2] 市场策略 - 对拟开拓地区综合分析,与当地合作伙伴协作,推进产品本土化,如调整配方、融入本土文化元素 [8] - 东南亚是国际化核心试验田,凭借性价比、渠道运营优势及定制化产品策略突破市场格局 [8] - 性价比策略在东南亚低收入群体中或形成差异化优势,多品类上可能具有先发优势 [9] 多元化战略 - 2024年提出“全面实施1 + 6多品类战略,“东鹏补水啦”推出第二年收入近15亿元,同比增长280.4%,在东南亚部分区域销量增速超预期 [9] 行业情况 - 能量饮料是中国功能饮料行业中规模最大的细分品类,2024年以1114亿元的零售额占整体功能饮料销售市场零售额的66.9%,预计将以10.2%的年复合增长率于2029年增长至1807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