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上市模式

搜索文档
阿里巴巴前董事会主席张勇加盟港交所
搜狐财经· 2025-08-02 19:03
张勇加入港交所中国业务咨询委员会 - 张勇正式出任港交所中国业务咨询委员会新成员 该委员会成立于2021年 旨在就中国金融市场动态与经济发展趋势提供建议 [2] - 委员会成员扩容至九人 由中信资本张懿宸担任主席 成员包括史美伦、胡祖六、黄益平等业界领军者 [2] - 港交所主席唐家成表示 张勇对中国企业生态与金融市场拥有丰富经验和深刻洞见 将为港交所提供宝贵智慧 [2] 张勇的职业背景 - 张勇曾于安达信与普华永道任职 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 历任淘宝网CFO、COO、淘宝商城总经理等职 [2] - 2015年出任阿里巴巴CEO 2019年担任董事局主席 期间推动公司在电商、云计算、数字金融等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2] - 2023年9月卸任阿里巴巴职务 公司宣布计划斥资10亿美元支持其设立科技基金 [3] - 2024年3月加盟晨壹基金担任管理合伙人 该机构近年公开投资事件超40起 覆盖宠物连锁、半导体、动力电池等领域 [3] 阿里巴巴与港交所的互动 - 张勇曾带领阿里巴巴在2019年11月完成港交所二次上市 募资超千亿港元 带动港交所全年募资额超3000亿港元 [3] - 阿里巴巴因"同股不同权"问题曾离开香港 2018年港交所制度改革后得以回归 [3] - 2022年7月阿里巴巴申请将香港新增为主要上市地 2023年获批 2024年8月完成双重主要上市 [4] - 同期百济神州、京东、理想汽车等中概股也完成在港交所的双重主要上市 [4] 港交所市场发展 - 2025年港股IPO市场重回全球领先地位 政策支持、港交所改革、资金流入等因素推动 [4] - 中国企业已成为港交所上市主力军 超1400家内地企业占香港市场总市值七成以上 [5] - 行业分布从传统金融地产转向医疗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5] - 2025年"A+H"上市模式爆发式增长 已有超40家A股企业披露赴港IPO计划 [5] - 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等4家"A+H"公司跻身全球IPO融资额前十 年内已有10家成功登陆港交所 [5] 中概股回归趋势 - 优质中概股回归将继续提升港股吸引力 中国证监会表示将支持优质中概股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 [6]
首创证券拟赴港IPO 一季度业绩急刹 上海购楼引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7-31 16:57
香港资本市场融资活力 - 2025年截至7月25日港股市场股权融资总额达2916.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8.75% [1] - "A+H"上市模式持续升温,首创证券拟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1] - 目前A+H两地上市券商数量为13家,包括国联民生、广发证券等 [1] 首创证券基本面 - 公司成立于2000年,2022年12月登陆上交所主板,注册资本24.6亿元 [2] - 2024年营收24.18亿元(同比+25.49%),归母净利润9.85亿元(同比+40.49%),在A股上市券商中分别排名40和29位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32亿元(同比-23.34%),净利润1.51亿元(同比-31.42%),主要因债券市场波动导致资管收入下降 [9] 业务板块表现 资产管理业务 - 2024年资管业务收入9.09亿元(同比+62.67%),占比37.61%,年末产品净值规模超1400亿元 [2] - 2024年三季度私募资管月均规模行业排名第14 [2] - 2025年一季度资管手续费净收入1.18亿元(同比-52.52%),导致整体业绩失速 [10] 投行业务 - 2024年投行手续费净收入1.84亿元(同比+91.66%),规模超2023年全年水平 [5] - 当前收入仍低于2020年高点 [5] 经纪业务 - 2021-2023年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持续徘徊在2.23亿元左右 [5] - 2024年收入降至2.19亿元(同比-1.37%) [5] 利息净收入 - 2020年利息净收入0.68亿元,2022年降至0.1亿元,2023年首次转负(-1.52亿元) [7] - 2024年回升至-0.95亿元,仍未扭亏 [7] 自营业务 - 2025年一季度自营业务收入2.33亿元(同比-7.8%) [10] 战略动向 - 拟斥资不超过1.1亿元购置上海杨浦区1887.42平方米办公楼,用于上海分公司自用 [11] - H股上市旨在提升资本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整合国际资源 [1] - 公司采取"以资产管理为核心、财富管理与投行为两翼"的差异化发展定位 [5]
160家!“A+H”上市阵营不断壮大
搜狐财经· 2025-07-18 16:53
A+H上市模式扩张态势 - 2025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A+H上市模式显著扩张 多家企业披露赴港上市计划 A+H上市阵营持续壮大 [1] - 政策支持提升境外上市备案管理质效 提供更透明高效可预期的监管环境 未来赴港上市浪潮有望延续 [1] A股公司赴港上市数据与政策 - 截至7月17日年内已有10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 当前A+H公司达160家 [2] - 2024年4月证监会推出5项对港合作措施 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2] - 2024年10月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优化审批流程 新股聆讯周期由T+6压缩至T+4 [2] - 2025年备案制全面落地 境外上市审批时限从6个月缩短至2-3个月 宁德时代25天获批 海天味业3个月完成 [2] - 7月1日至11日11家A股公司递交港股上市备案申请 审批效率提升催生小高峰 [2] 制度优化与跨市场优势 - 港交所持续优化同股不同权 第二上市 分拆上市等制度 提供一次决策两地挂牌可行路径 [3] - A+H模式通过跨市场布局降低系统性风险 对冲政策风险 缓释汇率与流动性风险 [4] - 港股市场提供美元港币融资渠道 企业可发行美元债对冲汇率波动 [4] 企业利益与市场影响 - 企业通过H股上市获得新融资增量 拓宽国际渠道 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 助力国际化发展 [4] - 成熟企业更适合国际资本投资风格 H股上市可获得更充分价值发现及更高股价 如宁德时代境外收入占比高 [4] - 港股投资者长期受益于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质量提升 吸引更多国际资金 [4] - A股投资者获得国际估值参照 引发整体估值框架重塑 [4] 未来展望 - 中泰证券预计未来2-3年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将持续增加 [5]
正式登陆!深圳今年首家“A+H”上市企业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7-10 19:43
公司上市与战略布局 - 峰岹科技于7月9日正式登陆香港交易所,成为今年深圳首家以"A+H"模式上市的企业[1] - 公司成立于2010年,2022年4月已在科创板上市,主营电机驱动芯片半导体业务,产品应用于工业设备、运动控制、消费电子等领域[4] - 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研发能力提升、战略性投资、产品组合拓展及海外销售网络建设[6] - 2023年11月获得邓白氏国际认证,标志着国际信用与竞争力获权威认可[6] 资本市场动态与"A+H"模式优势 - "A+H"模式可构建双融资平台,A股提供估值基础和流动性,H股作为国际化跳板,显著提升全球竞争力[6] - 7月9日港股市场活跃,除峰岹科技外另有4家企业和1只ETF同日上市,创近年单日上市数量新高[6] - 政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双向上市,深交所允许符合条件的港股企业回归A股,促进深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7] 区域经济与政策支持 - 南山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目前拥有上市企业217家,另有4家后备上市公司[8][9] - 南山区建立全链条上市服务机制,涵盖政策扶持、科技创新、空间保障及人才发展[11] - 2023年3月推出"六个一"行动方案,配套"千亿计划"专项资金池和"信易贷"平台,已惠及大量初创企业[15] - 打造"X-Day"西丽湖路演社,通过"投贷保"联动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并建立六步服务模型跟踪融资需求[17] - 设立全球服务中心Go Global,为企业出海提供税务、法律、物流等一站式支持[19]
180家A股企业涌向港股IPO
环球网· 2025-07-10 10:21
港股IPO市场热度 - 港股IPO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蓝思科技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发行规模达54 83亿港元 成为中信证券2025年港股IPO中融资规模最大的项目 [1] - 讯众通信 大众口腔等5家企业成功港股上市 港交所迎来"铜锣不够用"的一天 [1] - 港交所上半年融资规模达880亿港元 重回全球首位 [1] A股+H股模式热潮 - 港股IPO市场主推力来自"A股+H股"模式 一批A股大型企业赴港上市 为港股注入强劲动力 [1] - 180家A股企业正排队上市港股 立讯精密公告将冲刺"A+H"上市 "果链三巨头"将在香港市场会师 [3] - 蓝思科技H股发行融资47 68亿港元 跻身上半年港股IPO前五 呈现多项关键性突破 如香港市场近二十年来首个投行独家保荐完成的千亿市值以上A to H项目 [1] 港股市场优势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 是企业出海的关键平台 港交所融资效率优势显著 [3] - 不同行业在两地市场存在估值分化 促使A股公司选择港股上市 [3] - 港股估值走高 资金持续流入 形成企业更愿赴港融资的正向循环 [3] 企业融资与布局 - 蓝思科技上市首日收盘涨幅超9% 相较18 18港元的发行价 [1] - 蓝思科技此次融资主要聚焦加强海外业务布局 包括东南亚 北美等地的生产基地建设 [1] - A+H上市模式能建立风险对冲体系 促融资规模和融资灵活性双重跃升 [3] 行业观点 - A股核心资产定价权正系统性"南移" 港股成核心资产价值发现主阵地 [3] - 港股市场集中众多全球一流机构投资者 企业能完善治理架构 与国际规范接轨 [3]
180家A股公司正排队香港上市
财联社· 2025-07-09 19:12
港股IPO市场概况 - 港股IPO市场热度持续升温 7月9日共有6家企业同时在港交所上市包括蓝思科技等5家企业和1只ETF [1] - 上半年港股IPO融资规模达880亿港元重回全球首位主要推力来自"A股+H股"模式的热潮 [1] - 2025年上半年已有10家"A+H"两地上市企业IPO融资规模共计793.02亿元另有180家A股企业排队赴港上市 [10][11] 蓝思科技H股上市亮点 - 绿鞋后发行规模54.83亿港元成为中信证券2025年内港股IPO中融资规模最大的项目 [1] - 融资规模47.68亿港元跻身年内港股IPO前五 [1] - 香港市场近二十年来首个投行独家保荐完成的千亿市值以上A to H项目 [2] - 香港市场消费科技领域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IPO [2] - 从申请到上市仅用时100天 [2] - 基石投资者结构多元化涵盖产业投资者、国际长线、中资长线、多策略基金等类型 [2] 蓝思科技业务与募资 - 公司是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一站式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2007年首创将玻璃应用到全屏触控智能手机 [4] - 2022-2024年收入增长主要依赖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苹果公司销售占比从71%降至49.45% [4] - 此次港股募资主要用于加强海外业务布局包括东南亚、北美等地的生产基地建设 [5] - 公司全球化布局已覆盖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并在越南设有研发生产基地 [5] A股企业赴港上市动因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企业出海关键平台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持续看好 [8] - 港交所融资效率优势显著政策层面优化了H股发行门槛 [8] - 不同行业在两地市场存在估值分化企业倾向于选择估值更高的市场 [8] - 港股估值走高源于资金持续流入形成企业更愿赴港融资的正向循环 [9] 行业趋势与影响 - "果链三巨头"蓝思科技、歌尔股份、立讯精密将在香港市场会师 [3] - A股核心资产定价权系统性"南移"港股成为核心资产价值发现主阵地集中在AI科技、新消费革命、创新药突破三大领域 [11] - "A+H"上市模式促成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协同联动实现资金规模和融资灵活性双重跃升 [11]
百惠金控:香港IPO市场重回“世一” 超210家企业蓄势待发
财富在线· 2025-07-08 15:48
香港IPO市场上半年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总集资额达1,071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上升七倍 重返世界第一 [1] - 上半年集资额创近十年同期第二高位 并已超越2024年全年集资额 [1] - 市场预测香港有望在2025年全年稳居全球IPO集资额榜首 [1] 主板IPO数据与行业分布 - 上半年香港主板迎来42宗新股上市 数量同比激增47% [1][2] - 行业分布以零售、消费品及服务为主 占比34% 工业及材料与医疗医药各占23% [1][2] 市场驱动因素 - 大型IPO集中涌现及"A+H"上市模式持续升温 占上半年总集资额逾七成 [3] - 内地龙头企业通过"A+H"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加速全球化布局 [3] - 钧达新能源(2865 HK)首日涨幅达20 09% 优质股增强投资者信心 [3] 未来市场展望 - 排队等候上市企业已突破200家 科技创新、医疗医药、工业领域料成重点 [3] - 大型A股龙头企业、中概股回归及海外企业赴港融资势头值得关注 [3] 机构资质 - 百惠证券获香港证监会第一类及第四类牌照 百惠资本持有第六类牌照及保荐人资格 [4]
港股上半年千亿募资领跑全球
搜狐财经· 2025-07-02 08:31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港股迎来43只新股上市,较2023年同期增长43.3% [2][3] - 募集资金总额达1067.14亿港元,超越2024年全年总额876.77亿港元,创近三年新高 [2][3] - 港交所IPO募资规模占全球总量的24%,超越纳斯达克与纽交所,重夺全球冠军 [2][3] 行业分布与头部企业 - 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和消费行业IPO数量并列第一 [3] - "A+H"上市企业达151家,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募资前三,合计625.1亿港元,占总募资额58.6% [4] - 宁德时代以410.1亿港元成为上半年全球最大IPO [4]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如"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科技公司保密提交上市申请 [9] - "A+H"模式助力企业国际化布局,分散合规风险,港股提供约20种融资工具 [9] - 消费企业倾向港股因更易获投资者关注,符合出海趋势 [10] 热门赛道与企业动态 - 消费赛道中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已上市,巴奴国际、林清轩等递表 [6] - 科技行业递表密集,6月27日16家递表企业中10家为科技公司,含豪威集团、埃斯顿 [6] - 生物医药板块回暖,映恩生物上市首日涨116.7%,药捷安康首日涨78% [6] 未来展望 - 摩根士丹利预测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关注将持续 [6] - 安永预计下半年A股IPO将聚焦科创领域,优质科技企业优先上市 [8] - 港交所主席唐家成指出资本来源多元化趋势,行政总裁陈翊庭强调外资对科技及新消费企业兴趣浓厚 [7][8]
港股上半年IPO融资额同比增688%,排队企业达220家
新浪财经· 2025-07-01 07:27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完成43宗IPO项目,较去年同期增加13家,增幅43.33% [1] - 募资总额达1067.1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35.33亿港元增长688.54%,已超过2024年全年881.47亿港元 [1] - 目前有220家企业处于IPO排队状态,较2024年同期显著增长 [2] - 仅6月27日就有16家内地企业递表,其中10家来自科技行业,4家来自医疗健康行业 [3] 大型IPO项目 - 募资超100亿港元的项目有3个:宁德时代(410亿)、恒瑞医药(114亿)、海天味业(101亿) [1][6] - 募资20-100亿港元的项目有5个:三花智控(93亿)、蜜雪集团(40亿)、赤峰黄金(32亿)等 [1] -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4家公司募资总额超718亿港元,占比67% [3] - 这4家公司IPO融资额均跻身全球前十,宁德时代以410亿港元高居榜首 [4][6] A+H上市趋势 - 上半年港股IPO募资前四名均为A股上市公司 [3] - 目前还有40家A股公司在港交所排队上市 [6] - 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出现A股公司港股发行潮 [9] - 德勤预计2025年或有25只"A+H"新股,主要来自科技、传媒、电信及消费业 [9] 行业分布 - 6月集中递表的16家企业中,科技行业占10家,医疗健康4家 [3] - 德勤预计下半年上市项目主要来自科技、传媒和电信以及消费行业 [9] - 医疗健康行业表现活跃,如恒瑞医药、映恩生物-B等企业上市 [2][3] 市场驱动因素 - 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带动科技产业发展,吸引全球投资者关注 [8] - 内地和香港监管支持IPO,备案速度加快 [8] - 上市企业质量高,IPO成功率和回报率提升 [8] - 港交所主席表示政策共振推动市场向好 [8]
港交所上半年IPO融资额全球第一 共有43家企业IPO,融资规模达1067亿港元;“A+H”上市模式升温
深圳商报· 2025-07-01 06:46
港股IPO市场表现 - 今年上半年港交所共有43家企业IPO 较去年同期增加13家 [1] - IPO融资规模达1067 13亿港元 超过去年全年881 47亿港元 同比增长688 56% [1] - 港交所IPO融资规模位居全球榜首 [1] - 17家企业IPO融资额超10亿港元 8家超20亿港元 6家超30亿港元 [1] - IPO融资额前三名为宁德时代410 06亿港元 恒瑞医药113 74亿港元 海天味业101 29亿港元 [1] 行业分布特点 - 主要来自电气设备 医药生物 食品饮料 机械 消费者服务 有色金属 软件服务 银行等行业 [1] - 新消费+科技类公司占主流 [1] - 募资前三行业为电气设备426 44亿港元 医药生物156 30亿港元 食品饮料116 01亿港元 [1] A股企业赴港上市趋势 -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明显提速 已有7家完成上市 [2] - 2022-2024年A股赴港上市数量分别为4家 1家和3家 [2] - 目前超过30家A股企业已递交H股上市申请 另有超过20家已发布H股上市计划公告 [2] - "A+H"上市成为2025年关键主题 第二季度趋势越发明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