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智能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立中合金集团与中国联通达成战略合作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7:47
战略合作内容 - 公司与中国联通雄安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在2025年8月15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建创新联合体 [1] - 合作领域包括"5G+智能装备"、"AI+智能制造"和"数据+智慧运营" [1] - 双方致力于构建"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新模式" [1] 行业发展方向 - 合作推动铝合金产业链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实现跨越式发展 [1]
显示产业大“显”身手“智”造未来 企业“屏”借硬实力闯出全球大市场
央视网· 2025-07-02 16:20
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产业发展 - 2024年广州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产业产值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近8% [1] - 超高清面板、显示模组、偏光片、超高清电视板卡产能居全国前列 [1] - 广东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9000亿元,向万亿级迈进 [11] 智慧屏应用场景 - 智慧屏广泛应用于智能黑板、智能家电、健身器械及AR眼镜等产品 [6] - 智能黑板可实现三维几何体展开等交互功能,提升教学效率 [6] 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 - 某智能制造工厂年生产显示主板1000万片,全球每3台电视机有1台使用其主板 [7] - 单块主板上微型元件达1700-2000颗,需精密装配 [7] - AI视觉检测技术使元件检测效率提升2倍多,15秒内完成3000颗元件检测 [9] 产业链与技术创新 - 广州开发区聚集130多家新型显示规模以上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11] - 企业建设中试线加速新技术新材料验证,2024年海外业务增长16.8% [10] - AI+智能制造实现微米级精度生产,推动产业升级 [9][10]
江苏北人: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2 18:16
根据提供的股东大会会议资料,以下是江苏北人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的关键要点总结: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人民币699.22百万元,较2023年的853.89百万元下降18.11% [4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45.20百万元 [4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人民币13.43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126.07% [44][5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81%,较2023年减少4.29个百分点 [4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96%,较2023年增加1.41个百分点 [44] 业务发展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AI+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系统集成 [16] - 业务覆盖汽车、航空航天、船舶重工、军工等高端制造业,提供智能化工厂产线建设服务 [16] - 2024年海外市场取得良好开局,墨西哥和欧洲的首批项目顺利启动 [17] - 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院士工作站等多项荣誉资质 [16][17] - 公司推行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基于国产开源大模型构建焊接工艺推理引擎,产品已实现首单客户的小批量交付应用 [18][31] 董事会与公司治理 - 2024年董事会共召开11次会议,审议通过多项重要议案 [20][21][22][23][24][25][26][27] -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各委员会严格依规运作 [27] - 公司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运作,保障全体股东与公司利益最大化 [28] 股东大会审议议案 - 本次股东大会将审议13项议案,包括董事会工作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年度报告、利润分配预案等 [5][6][7][8][9][10][11][12][13][14][15] - 利润分配预案为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3.5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40,622,728.30元 [40] - 公司拟向金融机构申请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用于流动资金贷款、并购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用途 [13] - 公司拟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以规避外汇市场风险 [15] 董事及监事薪酬 - 2024年度公司董事获得报酬情况如下:董事长朱振友154.98万元、副董事长林涛84.03万元、董事黄志俊67.67万元、独立董事周婉婷8.00万元、独立董事严多林2.00万元、独立董事孙振华6.00万元 [10] - 2024年度公司监事获得报酬情况如下:监事会主席曾佑富9.89万元、监事陈波34.01万元、监事强化娟21.25万元、历任监事易斌44.52万元 [12] 未来发展策略 - 公司将继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积极拓展增量市场空间,提升订单储备能力 [29] - 公司将围绕新能源行业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和市场发展的战略重心,计划围绕主业相关领域如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应用、工业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无线充电设备等领域的开发和投资布局 [34] - 公司将持续重视技术创新与前沿工具结合的探索,在人工智能与业务技术应用方面开发升级,赋能产品、业务、财务、供应链的智能数字化管理 [32]
全球制造业模具市场前1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4-11 17:06
制造业模具行业概述 - 制造业模具是用于批量生产工业零部件的工具,由高强度金属制成,应用于注塑、冲压、压铸等工艺,广泛服务于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 [1] 全球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31年全球制造业模具市场规模预计达34.7亿美元,2020-2031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9% [2] - 2022年全球前十强厂商市场份额合计约34.0%,主要企业包括Tianjin Motor Dies、Rayhoo、Yesun (Shanghai) Mould等 [6] 产品类型与应用分布 - 直线模具是主导细分产品,占市场份额约35.6% [9] - 汽车行业是最大需求来源,占市场份额约46.5% [11] 主要驱动因素 - 制造业升级与自动化:智能制造、工业4.0推动高精度模具需求 [13] - 汽车行业需求增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应用带动高端模具需求 [13] - 电子产品小型化趋势:5G、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对精密模具需求旺盛 [13] - 航空航天与高端制造:钛合金、复合材料应用提升模具技术要求 [13] 技术发展与新兴需求 - 3D打印与增材制造技术优化模具生产流程 [14] - 新能源行业扩张:锂电池、光伏组件等产业带动相关模具需求 [14] - 供应链本土化:地缘政治推动中国、东南亚本地模具供应链建设 [14] 行业发展机遇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动车电池壳体、轻量化零部件需求增长 [16] - 半导体封装模具:先进封装技术如Chiplet推动市场增长 [16] - 国产替代加速:中国、印度中高端模具本土化率提升 [16] - 智能模具与数字化:AI、CNC技术提升制造效率 [16] - 可持续材料:环保模具钢与再制造技术发展 [16] - "一带一路"新兴市场:中东、东南亚制造业升级需求 [16] 行业挑战 - 原材料价格波动:高质量钢材(如H13、P20)成本影响 [15] - 制造成本上升:能源、人工及环保要求增加压力 [15] - 高端技术壁垒:精密模具研发周期长、门槛高 [15] - 国际竞争加剧:欧美日韩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 [15] - 周期性波动:下游汽车、电子行业需求不稳定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