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仅退款
icon
搜索文档
“仅退款”风波再起, 用AI伪造证据竟成作弊利器
齐鲁晚报· 2025-08-05 10:16
AI技术滥用与电商"仅退款"乱象 - AI技术被恶意用于伪造商品破损图片/视频申请"仅退款",包括凭空出现第二只手、不一致的破损痕迹、明显AI水印等造假手段[1] - AI造假导致商家损失占营收5%-8%,部分品类如鞋边去黑剂、杯子、服装、生鲜等成为重灾区[1] - 50.36%的电商平台商家投诉涉及任意"仅退款"问题,居2025年上半年投诉榜首[2] 平台规则演变与漏洞 - "仅退款"机制原为解决运费高于商品价值、生鲜易腐等特殊场景的退货难题[2] - 2025年4月主流电商平台(淘宝、拼多多、抖音等)取消或优化"仅退款",改为商家自主处理[2] - 规则调整后出现手段升级:买家使用豆包、ChatGPT等工具扭曲商品图片进行索赔[2] 行业治理建议 - 技术反制:平台应增加AI图片识别功能,实施"分级举证制度"(实拍图+视频),高价值商品需专业机构鉴定[3] - 规则完善:建立跨平台协同治理机制,共享欺诈案例数据和模型,明确"仅退款"使用情形[5] - 法律震慑:AI造假可能构成《民法典》第577条违约或《刑法》第266条诈骗罪(3000元以上可判3年)[4] - 政策配套:《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于2025年9月实施,严禁删除/篡改AI内容标识[4] 行业影响评估 - AI滥用可能降低公众对新技术接受度,破坏电商市场规则[3] - 需建立"规则完善+技术反制+法律震慑"三重机制根治乱象[5] - 电商平台需承担证据审查责任,建议设立"AI伪造"快速立案通道[5]
网经社:《2025年(上)中国电商平台商家投诉数据报告》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7-16 18:59
电商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电商市场迎来开门红,年货节与政策红利共同推动消费热潮,史上最长"618"大促以8556亿元的综合电商销售总额拉下帷幕 [1] - 跨境电商持续增长,政策与市场联动效应显著,多个平台发放消费补贴带动零售额 [1] - 抖音电商、拼多多、淘宝天猫等平台加大商家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 [1] 商家投诉数据 - 2025年上半年"电诉宝"受理全国196家电商平台近万份商家投诉案例,涉及综合电商、直播电商、B2B电商、跨境电商等领域 [3] - 投诉占比最高的平台依次为:拼多多(43.25%)、抖音电商(26.47%)、淘宝(16.44%)、京东(3.82%)、天猫(1.84%)[4] - 商家投诉问题类型中,"任意仅退款"占比高达50.36%,其余问题包括过度维护消费者(16.44%)、任意罚款(10.67%)、扣押保证金(7.55%)[8] 投诉商家特征 - 投诉商家注册地区TOP10为广东省(26.23%)、浙江省(12.07%)、山东省(8.98%)、河南省(7.20%)、江苏省(6.73%)[11] - 投诉商家经营类目TOP10为服装服饰(18.28%)、食品生鲜(9.74%)、居家用品(9.47%)、3C数码(8.07%)、户外用品(4.66%)[11] - 投诉金额主要集中在0-5万(95.48%),男性商家负责人投诉比例为77.05% [14][16] 典型投诉案例 - 十大典型投诉案例涉及抖音电商、淘宝、抖店、快手电商、微店等平台,问题包括任意仅退款、扣押保证金、任意罚款、过度维护消费者等 [17] - 具体案例包括抖音电商"优选罗汉鱼"商家遭遇任意仅退款,淘宝"领航路亚"商家遭遇闪电退款维权困难,抖店商家被恶意强制扣除保证金 [18] 行业问题分析 - "任意仅退款"成为商家最大痛点,反映出部分平台为吸引消费者过度倾斜政策,导致商家承担不合理损失 [18] - 平台治理粗放化加剧矛盾,自动化审核系统缺乏灵活性,商家申诉渠道低效 [20] - 新兴平台如拼多多、抖音电商投诉占比高,显示其快速扩张同时商家权益保障机制未能同步完善 [20] 行业建议 - 平台需在消费者体验和商家权益之间寻找平衡,优化纠纷处理机制 [20] - 建议设立独立仲裁渠道、提高人工复核比例,推动行业形成更公平的规则体系 [20]
科技周报|董明珠连任董事长、京东美团起争执、“仅退款”落幕
第一财经· 2025-04-27 15:08
格力电器管理层变动 - 董明珠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张伟接任总裁职位,管理团队年轻化[1] - 新一届董事会新增舒立志、钟成堡等专业人才,管理层梯队建设加强[1] - 公司战略和经营将保持连续性,交接班迈出重要一步[1] 即时配送行业竞争 - 京东指控美团实施"二选一"政策,限制骑手接单[2] - 京东宣布超时20分钟以上外卖订单免单,日均订单达500万[2] - 达达骑手年活跃规模约130万,日活跃约30万,可跨平台接单[2] 电商平台政策调整 - 淘宝、抖音、拼多多等平台将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3] - 快手、1688已率先取消该政策,不再介入已收货的退款申请[3] - 电商平台正将更多经营自主权交还给商家[3] 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小红书取消员工大小周工作制和竞业限制[4] - 员工离职时期权可申请回购,5月1日起实施新政策[4] - 行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不再需要高强度扩张[4]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 特斯拉Optimus团队启动大规模招聘,岗位超70个[5] - 马斯克计划年底在工厂部署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6] - 美的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将于5月入驻荆州工厂[7] 家电企业业绩表现 - 海信视像一季度营收133.75亿元,净利润5.54亿元,增长18.61%[8] - 科沃斯2024年营收165.42亿元,净利润8.06亿元,增长31.69%[9] - 万和电气2024年出口额同比增长41.43%,总营收73.42亿元[10] 手机行业动态 - 2月国产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3.8%,整体市场增长37.9%[13] - vivo X200系列价格下降200-500元,realme GT7系列降幅达500-600元[13] - 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卸任,由段要辉接任[11][12] 游戏产业发展 - 游族网络一季度净利润增长43%至32470万元[14] - 《少年三国志》十年累计新增用户突破280万[14] - 传统文化题材游戏在海外市场表现优异[14] 人工智能领域进展 - 360发布"MCP万能工具箱",接入110多款工具[15] - 北京三代科技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专注AI视频生成[16] - 半导体赛道发生10起融资事件,与上周持平[16]
腾讯游戏整合天美工作室;TikTok电商将上线墨西哥;普拉达考虑收购范思哲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1-11 11:05
腾讯游戏整合天美工作室 - 腾讯游戏将天美工作室群整合为4大研发子工作室,分别为新天美J1、L1、J3、T1,此前工作室数量超过10个且管理复杂[1] - 调整旨在保持扁平架构,简化团队关系,降低管理成本,集中资源攻坚重点项目[1] - 行业背景是游戏从确定性商业模式转向不稳定的IP和内容创造,公司需投入更多资源确保产品品质[1] TikTok Shop进军墨西哥 - TikTok Shop将于2025年1月13日进入墨西哥市场,2月初启动达人带货,中旬开放用户购买[2] - 用户将获得三单五折权益,商家享有免佣免邮优惠[2] - 此举是TikTok在拉美扩张的关键步骤,也是应对美国"不卖就禁"法案的策略[2] 普拉达考虑收购范思哲 - 普拉达是范思哲潜在买家之一,其他时尚集团和私募也有意向,但估值未定[3] - 范思哲是Capri集团旗下品牌,该集团希望保留贡献70%收入和全部利润的Michael Kors[3] - 2023年Tapestry尝试收购Capri被监管部门以反垄断为由叫停[3] 京东改版提升"特价"和"新品" - 京东APP新增"特价"和"新品"一级入口,与"首页""秒送"并列[4] - "特价"针对低价需求,"新品"强化推荐功能,弥补搜索短板[4] - 新品首发是京东2024年重点发展方向[4] 美团外卖发放10亿现金补贴 - 美团外卖将发放10亿元现金补贴商家,首批1.5万商家已收到款项[5] - 补贴分配:5亿给中小商家,3亿支持产品升级,2亿用于老字号数字化[5] - 背景是全国餐饮增速下降,一线城市出现负增长,商家广告投入增加[5] 英伟达批评AI芯片出口限制 - 英伟达副总裁反对拜登政府限制AI芯片出口政策,认为会损害美国经济和全球技术发展[6] - 担忧政策影响全球计算机产业和技术迭代[6] 台积电2024年业绩增长 - 台积电2024年营收2.89万亿新台币(约640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9%[7][8] - 12月营收2781.63亿新台币,同比增57.8%[7] - 市值上涨81.3%至1.07万亿美元,成为亚洲市值最高公司[8] TikTok美国业务收购动态 - 前棒球队老板Frank McCourt组建财团提出收购TikTok美国业务[9] - 此前Mnuchin、Kotick等人也表示有意收购[9] - TikTok表示中国政府可能阻止任何拆分行为[9] Zara否认退出中国市场 - Zara母公司Inditex否认退出中国,目前在中国内地有超70家门店[9] - 计划在南京开设亚洲最大门店之一[9] - 品牌正重新定位高端市场,提价并在核心地段开大店[9] 上汽与宁德时代深化合作 - 双方签署协议联合开发动力电池产品,宁德时代技术将优先应用于上汽车型[10] - 合作领域包括技术研发、后市场拓展、海外业务和车电分离[10] 大众汽车2024年交付数据 - 全球交付量约480万辆,同比降1.4%[11] - 中国市场交付219.89万辆,同比降8.3%,仍是第一大市场[11] 奇瑞确认2025年IPO - 奇瑞汽车确认将在2025年上市,具体信息后续公布[12] - 2024年销量达260.4万辆,同比增长38.4%,创历史新高[12] 奔驰在华销量表现 - 2024年奔驰在华交付超71.4万辆新车[13] - 蝉联中国百万级及以上豪华车市场销量冠军[13] - 2025年将推出超10款全新及改款产品[13] SHEIN计划伦敦IPO - SHEIN计划2024年上半年在伦敦上市,最早可能4月20日完成[14] - 此前因担忧风险终止美国IPO计划[14] 电商平台"仅退款"整改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电商平台要求整改"仅退款"规则[15] - 拼多多和淘宝已表态保护商家权益,拼多多修改协议给予商家更多自主权[15] - "仅退款"由拼多多2021年发起,后被淘宝、京东等平台效仿[15]
电商时代的最大蛀虫
商业洞察· 2024-11-05 16:59
电商行业现状与双十一表现 - 网购渗透率已达饱和状态,电商销售额增速放缓,双十一热度与优惠力度不及往年 [3] - 双十一仍是消费者与商家最重要的购物节,但灰色产业利用平台漏洞牟利现象加剧 [4] 羊毛党行为模式与典型案例 - 羊毛党通过系统漏洞大规模套利:联想因标价错误被下单11万台平板,损失超1亿元;星巴克因虚假账号领取优惠券损失百万;拼多多被盗取数千万元无门槛购物券 [11][12][13] - 部分羊毛党转向中小商户:意大利狐网店因价格错误被拍2万单后破产;小天鹅专卖店因标价失误损失7000万 [17] - 羊毛党与商家存在共生关系:商家通过让利换取流量,但普通消费者可能因刷单行为受损 [22][23][24] 平台政策演变与争议 - "仅退款"政策被滥用:拼多多首推后淘宝京东跟进,羊毛党利用该规则白嫖商品,日均拦截订单达40万笔 [26][27][32] - 政策副作用显现:商家维权成本激增(如起诉11元衣服买家支付800元维权费),部分商家一年遭遇700-800次仅退款 [30][31] - 平台机制缺陷:缺乏审查导致优质商家受损,国家出台《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限制不合理交易条件 [49][50][51] 商家与消费者信任危机 - 恶性循环形成:无良商家货不对板引发高退货率→政策倾斜消费者→羊毛党钻空子→商家对正常消费者失去信任 [43][44] - 矛盾激化表现:商家与消费者互相标签化(商家视退款者为羊毛党,消费者视商家为欺诈方) [41] - 平台责任缺失:中间环节缺乏有效调解机制,加剧零和博弈态势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