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军火
icon
搜索文档
武契奇通告全球:欧洲在加速备战俄罗斯,引发国际高度关注
搜狐财经· 2025-11-16 15:11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警告欧洲正在为与俄罗斯的战争做准备[1] - 欧洲各国扩军动作明显,德国军费开支突破国内生产总值的3.5%,法国增加导弹和战斗机,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6] - 俄罗斯在边境地区加派兵力,欧洲国家持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加剧冲突[6] 塞尔维亚的能源困境 - 塞尔维亚约50%以上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供应,且价格远低于欧洲其他国家[3] - 与俄罗斯断交将导致能源价格飙升和供应中断风险,对经济和民生造成严峻考验[3] - 能源依赖使塞尔维亚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陷入两难[3] 塞尔维亚的欧盟入盟挑战 - 加入欧盟是塞尔维亚的长期目标,但欧盟要求其制裁俄罗斯并承认科索沃独立[3] - 欧盟通过冻结援助和降低免签待遇向塞尔维亚施压[3] - 承认科索沃独立触及塞尔维亚领土主权底线[3] 塞尔维亚军火产业危机 - 军火出口是国家经济重要支柱,直接养活约15万工人,约占总人口1%[5] - 俄罗斯指责塞尔维亚通过第三方向乌克兰输送弹药,迫使塞尔维亚停止所有军火出口[5] - 军火出口受限导致工厂停工风险,15万工人饭碗岌岌可危,国家经济损失巨大[5] 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困境 - 塞尔维亚坚持中立立场,但被俄罗斯和欧盟双方施压,难以守住自身利益[6] - 大国博弈使小国的能源、经济、领土主权成为筹码,普通百姓最终受害[6][8] - 塞尔维亚的处境反映了国际博弈中小国的无奈,被迫成为大国棋子[8]
断供镓材料后,美国更担心,中国若断供矿物锑,美将面临弹药停产
搜狐财经· 2025-10-03 21:34
中国关键矿产出口管制措施 - 中国自2023年7月起对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并于2024年12月3日起禁止向美国出口镓、锗和锑 [2][8][10] - 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全球镓产量占比94%,锗占比83%,锑产量占比56%至63% [2][4] - 管制措施被视为对美国技术限制的对等反制,此前中国已对石墨、稀土加工技术、钨、铋、钼、铟等实施控制 [10] 管制措施对供应链与价格的直接影响 - 锑出口量下降97%,价格从2024年初的1万美元/吨飙升至年底的3万美元/吨以上,2025年上半年甚至触及5万美元/吨 [8] - 镓出口在管制初期几近停滞,后续供应持续紧张 [2] - 部件价格平均上涨5.2%,其中镓合同价格年涨幅达41.8%,锗为16.1% [14] 对美国国防工业与关键系统的影响 - 美国国防部评估显示,其1900种武器系统中的80000个部件依赖锑、镓、锗、钨或碲,这些矿产中国均占主导,影响78%的军备 [8] - 民兵III导弹和阿利·伯克驱逐舰81%的锑部件来自中国供应链 [8] - 155毫米炮弹月产量目标从2023年的2.8万发提升至2025年底的10万发面临材料短缺拖累 [8] - 智库CSIS分析指出,锑管制对国防和电子产业冲击显著 [10] 美国应对措施与多元化努力 - 美国国防部拨款数十亿美元用于本土矿业投资,如在爱达荷州勘探金锑矿,并在阿拉斯加、内华达建新矿 [12] - 国际采购转向越南、澳大利亚、塔吉克斯坦,但运输成本高导致价格翻倍 [12] - 回收率仅18%,远不能满足需求 [12] - 欧盟和英国将锑列为战略物资,推动供应多元化 [12] 全球市场与地缘政治背景 - 全球军费在2023年达到2.4万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7% [10] - 美国2023年军售额增长16%,达到2380亿美元 [6] - 锑全球储量约187万吨,年消耗量约13万吨,中国探明储量44.8万吨,占全球24% [4][6] - 地缘政治博弈凸显供应链脆弱性,矿产成为战略武器 [14]
爆料:美国部分武器装备短缺
中国能源报· 2025-09-21 14:13
美国对欧军售政策变动 - 因需优先补充本国军备库存,美国部分暂停对欧洲国家的军售,包括爱国者防空系统 [1] - 五角大楼在推进采购事宜数周后,突然对向丹麦出售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爱国者防空系统一事失去兴趣 [3] - 五角大楼已确认部分武器装备短缺,因此暂停接受来自欧洲国家的相关订单 [3] 军售暂停的潜在影响与背景 - 美国暂停部分军售可能在美国与欧洲盟友间引发新的紧张气氛,削弱美国对欧洲的军事影响力 [3] - 今年7月美国曾暂停对乌克兰的部分军援,缘于对本国军火库存过度下降的担忧 [3] - 美国近期空袭也门胡塞武装、向以色列提供军火并参与对伊朗空袭,导致军火库存快速下降 [3] 对以色列的军售计划 - 特朗普政府正寻求国会批准向以色列出售价值约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5] - 军售方案包含价值38亿美元的30架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交易和价值19亿美元的3250辆步兵突击车订单 [5] - 另有7.5亿美元将用于装甲运兵车备用零件及动力系统供应 [5]
百年机床前的驻足:海外华媒吉林见证工业遗产“新生”
中国新闻网· 2025-09-14 11:26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 吉林机器制造局展览馆展示斑驳机床、泛黄图纸和复刻蒸汽机等工业遗产文物[1] - 吉林市计划将"一五"时期工业遗址改造成集工业博物馆、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项目[4] - 捷克曾经的工业锈带转变为活力艺术创意中心 与吉林工业遗产"激活文物、传承历史、业态融合、文旅地标"定位相通[4] 工业历史地位 - 吉林机器制造局创建于1881年 是东北最早近代工业机构和洋务运动期间规模最大、设备最全、技术最强军火工厂[2] - 该局历史上在防御沙俄入侵和加强清军武器装备方面起至关重要作用[2] - 展陈的1881年铣床工艺水平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与捷克同期老工厂生产技术相当[2] 工业发展与国际联系 - 吉林市与捷克虽相距遥远但工业发展存在诸多相似性 两地均在推动老工业区更新和产业升级换代[2] - 1890年制造的"快利枪"外形源自欧洲但细节呈现本土化特色 被媒体称为杰作[2] - 工业文明被视为全人类共同财富 工业遗产保护被视为守护共同记忆的重要方式[4]
欧洲为啥宁可掏钱,也不让乌克兰停火?
搜狐财经· 2025-09-05 12:12
地缘战略考量 - 欧洲视俄罗斯为持续扩张的安全威胁 其历史行为包括2008年出兵格鲁吉亚 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及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1] - 东欧国家将支持乌克兰视为直接自卫手段 波罗的海三国尤其警惕历史重演[1] - 西欧国家将东欧视为抵御俄罗斯的第一道防线 失守将导致战火蔓延至西欧腹地[1] 经济与资源安全 - 乌克兰黑土地是欧洲重要粮仓 若被俄罗斯掌控将增强对手战略资源储备[1] - 欧洲向美国提交价值1500亿欧元军购订单 通过资金换武器方式支持乌克兰[1] 军事发展机遇 - 俄乌冲突促使欧洲重启军备建设 德国宣布1000亿欧元军队现代化改革[1] - 法国大幅提升国防预算 目标打造欧洲自主防卫力量[1] - 欧洲通过军购弥补防务短板 同时争夺安全事务主导权[5] 战略决策逻辑 - 欧洲拒绝以割让乌克兰领土为代价的停战协议 认为将重挫军队士气并削弱军费增加合理性[3] - 警惕美俄幕后交易 避免重蹈1938年《慕尼黑协定》牺牲小国利益的覆辙[3] - 选择坚守联合国宪章框架下尊重乌克兰主权和领土边界的原则性方案[5]
美国突然收到一封“投降书”!台湾将掏出所有家底双手奉上
搜狐财经· 2025-09-02 04:34
贸易政策与关税影响 - 美国对台湾出口商品加征20%关税 高于日本和韩国的15%税率[2] - 关税政策针对贸易顺差大的国家 台湾对美贸易顺差达649亿美元 主要来自半导体、机械和纺织品产业[2] - 台湾出口占GDP比重达65%-70% 对美依赖度近年快速上升 关税导致出口成本增加和订单流失[2] 经济影响评估 - 彭博模型估算台湾GDP可能收缩3.8% 星展银行分析显示对美出口可能下滑15%[2] - 日本汽车业因类似关税预计2025财年利润减少2.67万亿日元 GDP预期从1.2%下调至0.7%[7] - 台湾企业面临工厂开工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风险 产业链整体受影响[7] 产业应对措施 - 台湾同意4年内向美国追加2500亿美元投资 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5] - 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加码投资1000亿美元 计划建设三座先进工厂包括2纳米技术产线[5] - 美国商务部提供66亿美元补贴支持台积电投资 其他AI服务器代工厂商宣布加码美国投资[5] 市场开放承诺 - 台湾取消农产品、水产品、汽车和药品等十多种产品关税 简化审批流程[3] - 开放牛血、牛脂、野牛肉、禽肉和蛋制品等非传统项目进口 对本地农业造成冲击[3] - 台湾农业竞争力较弱 市场全面开放导致本地农民经营困难[3] 能源与军购协议 - 台湾计划10年内从美国采购超过3000亿美元军火、飞机和天然气[5] - 军售包括F-35战机和导弹系统 金额年年破纪录 天然气供应支持能源多元化[5] - 美台军售活跃 美国国务院重申支持台湾自卫并加大军售力度[5] 供应链调整 - 台湾AI芯片厂商耐能将25%供应链转移到美国 避免100%半导体关税影响[5] - 企业加速外移引发产业空心化担忧 科技企业外移导致岛内就业机会减少[7][9] - 年轻人就业压力增大 银行转账繁忙与企业关厂现象增多[9] 区域贸易对比 - 美国对日本和韩国关税下调至15% 台湾仍维持20%较高税率[2][3] - 台湾关税条件远高于日韩 后者经济已陷入停滞 台湾面临更严峻形势[9] - 半导体产业获得部分豁免 但整体竞争力弱化[7] 投资与产业动向 - 电电公会透露七大厂将在5月中旬前宣布加码美国投资[5] - 大陆加强稀土出口管制 从4月起限制关键材料输出[7] - 台湾对美投资承诺包括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 总额达2500亿美元[5]
在特朗普的带领下,美国已不再值得信任,多个盟友叫停采购F-35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8-20 09:24
地缘政治与贸易政策对军售行业的影响 - 美国对盟友的钢铝关税提升至39%,并威胁北约成员国将军费提高至GDP的5%,引发国际反弹 [1] - 贸易战政策从2018年钢铝关税开始,延续至阿富汗撤军等事件,持续消耗盟友的耐心 [2] F-35战机订单的取消与影响 - 西班牙国防部取消价值百亿的F-35订单,瑞士议会要求取消战机采购,印度国防部长取消访美行程 [1] - 瑞士计算得出F-35采购因合同条款随美国通胀和原材料成本浮动,将使国库额外支出16亿美元 [1] - F-35订单危机被视为压垮盟友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显示即便最稳固的军售关系也难抵政策冲击 [2] 盟友国家的战略转向与供应链考量 - 西班牙转向采购法国阵风战机,明确表示需要“可靠伙伴”,暗示对美国信任度下降 [1] - 美国关税使瑞士精密手表出口成本暴涨,同时F-35采购的附加成本加剧财政压力 [1] - 印度因美国50%的关税政策调整外交行程,反映贸易条件恶化影响军购合作 [1]
香槟还没喝完,股市就崩了!特朗普“关税胜利”沦为笑柄?
搜狐财经· 2025-08-17 21:02
关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 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股市出现暴跌 万亿美元市值一夜消失[1] - 道琼斯指数下跌0.74% 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0.37% 纳斯达克指数大跌473.75点创4月以来最大跌幅[5] - 美股暴跌与关税政策及美国经济状况存在直接关联[5][7] 关税政策国际实施差异 - 对美国盟友欧盟和日韩维持15%左右关税水平[3] - 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关税税率约20%[3] - 印度加拿大巴西等国关税税率区间为25%-50%[3] 中美关税博弈态势 - 中美关税谈判仍在进行中 中国掌握稀土王牌作为谈判筹码[3] - 特朗普尝试实施次级关税措施但效果有限[3] - 中国保持强硬立场不轻易妥协 经济博弈持续进行[9] 关税政策对经济指标的影响 - 美国7月新增就业岗位约7万个 低于预期的10万个[8] - 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跌[8] - 国内物价持续上涨 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消费力与就业力呈现下降趋势[8] 制造业回流与政策效果 - 关税政策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 但实际效果存在不确定性[5] - 政策导致多国反制措施升级 各国加强经济独立性[7] - 短期内无法解决消费疲软和企业增长放缓等根本经济问题[8] 货币政策与政府应对 - 特朗普向美联储施压要求降息以刺激经济[8] - 美联储未落实降息政策 特朗普威胁采取更严厉措施[8] - 美联储理事库格勒辞职事件引发特朗普公开表态[8] 政策持续性与政治考量 - 关税政策作为核心施政手段将持续推进[9] - 政策目标包括获取俄乌冲突政治资本和提升选民支持率[9] - 中期选举结果将对政策走向产生重要影响[9] 长期经济前景展望 - 短期政绩可能转化为长期经济麻烦[10] - 全球经济变化将影响关税政策最终效果[10] - 经济走弱可能导致民众不满情绪上升[9]
从关税到控制,美国强推三大产品
虎嗅· 2025-08-04 14:51
核心观点 - 美国在全球市场重点推动三大产品出口:农产品、能源和军火 [1] 产品类别分析 - 农产品出口占据重要贸易份额 [1] - 能源产品成为关键出口商品 [1] - 军火贸易具有显著战略地位 [1] 贸易战略特征 - 三大产品构成美国对外贸易的核心支柱 [1] - 政府采取积极推广策略推动这些产品出口 [1] - 贸易政策明显向这些优势产业倾斜 [1]
特朗普加税大棒砸向印度?8月3日,美印贸易战传来最新消息
搜狐财经· 2025-08-04 09:33
美国对印度关税政策 - 美国对印度实施25%关税上调 并附加条款将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苏式装备和西伯利亚石油纳入制裁范围 [2] - 该政策旨在打破印度在美俄之间的战略平衡 尤其针对印度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和军火贸易 [4][14] - 特朗普政府采用"先友后敌"策略 先拉拢印度参与印太战略 再通过关税施压迫使其就范 [2][10] 印度应对措施 - 印度在全球范围内紧急寻找替代石油供应来源 波斯湾油轮成为关键选项 [6] - 莫迪政府调整对华政策 包括放宽旅游签证和降低中资企业投资门槛 以对冲西方压力 [6] - 印度采取"又要又要"策略 既参与围堵中国的四方对话和稀土联盟 又向中俄示好获取谈判筹码 [6][10] 行业影响 - 印度石油行业面临供应链重构 俄乌冲突后宣称的"能源主权"立场被迫调整 [8][18] - 军火贸易受二级制裁威胁 采用卢比结算的石油贸易可能中断 [4][12] - 底层工商业受冲击 关税博弈可能导致工厂停工和民生受损 [16] 地缘战略博弈 - 印度试图维持"非此即彼"的冷战式平衡术 同时获取俄罗斯廉价军火和美国战略红利 [12][14] - 美国制裁手段与历史上打压日本半导体、欧洲汽车产业的模式高度相似 [10] - 二十一世纪地缘博弈核心转为实际筹码置换 印度过时的平衡策略显露破绽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