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装备
搜索文档
赵刚在西安市调研座谈时强调坚定不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西安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陕西日报· 2025-11-14 08:07
调研企业动态 - 中软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被鼓励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西安应用场景,持续做优信息技术服务以助推数字经济发展[1] - 西电智慧产业基地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被要求坚持绿色化、成套化、智能化方向,强化创新研发以提升输变电装备产业链水平[1] - 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扩产项目被鼓励紧盯行业前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1] 产业发展战略 - 强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2] - 提出要稳定工业生产,狠抓高质量项目建设,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和扩大有效投资[2] - 要求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聚焦基础性、牵引性、支撑性领域,谋深谋实重大战略任务和工程项目[2]
陕西成为我国最具规模的 输变电装备研发制造与工程服务产业基地
陕西日报· 2025-11-13 08:10
11月7日,记者从省工信厅获悉:陕西扎实推进输变电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最 具规模、成套能力最强的中压、高压、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装备研发制造与工程服务产业基 地。 "自主研发1100千伏绝缘拉杆、550千伏断路器电阻片、750千伏单相自耦电力变压器、柔性直流输 电幅相校正器等新产品、新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陕西输变电装备产业实现快速成长, 2024年产业链产值实现千亿跨越。"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处长乔洪英说,今年前9月,产业链实现产值 1031.54亿元,同比增长9.54%。 围绕传统输变电装备向智能化输变电装备转变、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变、传统设备供 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省工信厅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制定输变电装备产业链提升方案和图 谱,明确产业链基础提升、技术革新、市场拓展等关键环节的主攻方向,建立产业链重点企业信息数据 库和供应商目录清单,健全定期调度、信息通报、联席会议等机制,形成"专班跟进推动、链主企业带 动、省市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省工信厅建设省输变电装备创新中心,建立研发中试、检验检测、成果转化 等创新平台以及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
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国家级输变电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落户沈阳
中国新闻网· 2025-11-11 19:44
国家级输变电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立 - 国家级输变电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在沈阳市铁西区揭牌成立,旨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夯实知识产权支撑 [1][3] - 该中心将构建集高价值专利培育、导航评议、转移转化、质押融资、供需对接于一体的专业化市场化运营体系 [3] - 中心与沈阳市输变电产业联盟正式签约,开启政企协同发展新篇章,以发挥产业创新“助推器”和“服务员”作用 [3] 铁西区产业基础与知识产权成果 - 铁西区已将输变电装备产业打造成区域优势支柱产业,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3] - 依托龙头企业联合20家上下游企业成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并在特高压直流套管等“卡脖子”技术攻关中实现重大突破 [3] - 全区300余家创新主体拥有专利,10家企业获19项中国专利奖,21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或优势企业 [5] - 累计完成知识产权转让、许可500余次,培育20件专利密集型产品,并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71笔 [5] 未来发展规划与重点举措 - 未来计划实施五大重点举措:强化全流程运营服务、构建创新联合体加速技术攻关、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加强风险防控、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与知名品牌 [4] - 目标是通过举措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推动多链融合,助力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抢占更高位置 [5] - 中心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知识产权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國家能源装备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6]
【沈河金廊发布】沈阳一家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06 10:24
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认定 -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首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认定名单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管委会建设的输变电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入选 [1] - 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服务产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 - 运营中心依托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等主体 构建全产业链知识产权运营生态 集聚技术、数据、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 [1] 沈阳市输变电产业联盟与技术突破 - 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联合2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成立沈阳市输变电产业知识产权联盟 [1] - 联盟集智聚力攻关特高压直流套管等"卡脖子"技术并取得重大突破 [1] - 联盟与近期开工的特变电工柔性直流集成服务产业园形成创新联动 [1] 运营中心的核心功能与作用 - 运营中心依托沈阳市输变电产业知识产权联盟 在知识产权运营领域重点发挥五大作用 [2] - 五大作用包括构建创新联合体加速关键技术攻关 促进专利转化运用推动"专利变产品" 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与防控 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打造产业品牌 探索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优化创新生态 [2] - 运营中心将成为连接创新与市场的关键枢纽 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 为输变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2]
两家单位获批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辽宁日报· 2025-10-21 09:09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首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其中两个位于该省 分别聚焦输变电装备产业和洁净能源产业 [1] - 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旨在构建全产业链知识产权运营生态 整合产学研创新要素 服务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和高效益转化 [1] - 省知识产权局将加大对运营中心的支持 探索有效运营模式 以发挥知识产权在产业发展中的强链增效作用 支撑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1] 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定位与功能 - 运营中心是全国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建设主体包括重点产业龙头企业 产业园区 行业组织 科研机构等 [1] - 功能定位包括建设协同发展机制 支持产学研合作 开展转化对接 推进专利产业化 提供专业服务 [1] - 核心目标是服务产业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 高效益转化 协同创新和风险防控 [1] 获批中心及对应产业 -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管委会获批的运营中心对应输变电装备产业 [1]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批的运营中心对应洁净能源产业 [1] 省级支持与发展规划 - 省知识产权局将紧密围绕该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的实际需求提供支持 [1] - 支持指导力度将加大 以探索产业知识产权运营的有效模式和路径 [1] - 目标是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强链增效作用 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提供支撑 [1]
“制造立市 文旅兴城”双轮驱动 湖南衡阳构建特色产业格局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21:37
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成就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3508.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491.7亿元 [1] - 连续四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全国数字百强城市、全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 [1] 制造业发展 - 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入列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盐卤化工、铜铅锌材料产业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3] - 衡钢集团产值从2020年88亿元增至2024年146亿元,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产业规模从2020年52亿元跃升至2024年141亿元 [3] - 五矿铜业2024年产值突破108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40亿元,正培养一批重点企业向百亿级目标迈进 [3] 产业格局构建 - 构建"稳五进三布二"产业格局:稳定发展输变电装备、盐卤化工、钢管及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核技术应用五大优势产业 [5] - 进军智能衡器计量、资源循环利用、数字经济三大新兴产业,其中智能衡器计量产业今年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5] - 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商业载人航天两大未来产业,"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已集聚4862家企业 [5] 文旅产业发展 - 通过高质量承办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推动"办会兴城",注重文旅+科技融合及闲置资产盘活 [4] - "周末不忙、来趟衡阳"城市口号唱响省内外,酃湖公园、南岳里、东洲岛等文旅项目持续火热 [4] - 采用"演艺+文旅"创新模式,承办薛之谦、邓紫棋等大型演唱会期间组织300多台公交车保障出行 [4]
从“制造立市”到“文旅兴城”,衡阳市交出“十四五”精彩答卷
长沙晚报· 2025-10-20 18:46
经济发展总体表现 - 衡阳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3508.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491.7亿元,年均增速6%,位居全省第二 [3] -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优化至1.61,稳居全省第一 [3] 产业集群与制造业发展 - 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3] - 盐卤化工、铜铅锌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8个省级产业集群 [3] - 衡阳连续四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数字百强城市及"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 [3] - 衡钢、特变电工、五矿铜业等企业产值大幅增长,正"一企一策"扶持中核二七二等企业冲击百亿 [4] 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 实施"稳五进三布二"的产业发展蓝图 [5][6] - "稳五"即稳定输变电装备、盐卤化工等五大优势产业,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实力强劲,盐卤化工有多个百亿项目,钢管及有色金属领域集聚多家百亿企业,电子信息依托富士康、比亚迪发展,核技术应用发挥"一集团一校一园"优势 [6] - "进三"是进军智能衡器计量、资源循环利用、数字经济三大新兴产业,智能衡器计量今年产业规模将破20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有4个化工园区支撑,数字经济凭借"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集聚4862家企业 [6] - "布二"即布局人形机器人和商业载人航天两大未来产业,润泽科技已在衡阳建设14万平方米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园,美湖股份的人形机器人核心组件已供应给腾讯、蚂蚁机器人,并推动北京穿越者载人航天科技公司落子布局 [6] 文旅产业与城市品牌 - "演艺+文旅"模式效果好,承办薛之谦、邓紫棋演唱会,300余台公交车接送外地观众 [3] - 2024年成功举办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通过文旅+科技融合、盘活闲置资产等让酃湖公园等文旅项目焕发生机 [3] 政策支持与发展平台 - "十四五"期间累计获得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45个国省平台 [5] - 出台"园区18条""衡十条""餐饮十条"等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5]
【省市场监管局】陕西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举行
陕西日报· 2025-10-16 07:20
标准化活动与成果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发布陕西2024年至今主导参与"两新"行动及重点产业链国家标准制修订情况 [1] - 陕西省低空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揭牌 [1] - 陕西7家机构入选国家标准验证点,涵盖输变电装备、光学仪器仪表等领域 [1] - 陕西确定了首批11家陕西省中亚标准化研究点 [1] 农业标准化国际合作 - 中国—坦桑尼亚农业标准化合作示范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建设,由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申报 [1] 企业标准创新与对接 - 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重点产业链企业对接活动成果 [1] - 省标准化研究院发布2025年民营经济标准创新成果 [1] 未来标准化工作方向 - 以标准提升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以高标准支撑重点产业链壮大 [1] - 加强新兴领域团体标准研制,满足新业态、新产业发展需要 [1] - 围绕重点产业、核心技术开展国际标准制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1]
泰安高新区项目建设“火力全开”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齐鲁晚报网· 2025-10-14 16:24
项目建设总体态势 - 泰安高新区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引擎 呈现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 [1] - 项目推进过程强化组织领导与服务支持 保障项目顺利建设 [4] - 下一步将继续强化土地 资金 审批等要素保障 推进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4] 泰开智能科技园项目 - 项目由泰开集团打造 定位为国内一流的智能化 数字化 绿色化输变电装备产业基地 [1] - 项目一期用地372亩 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 [1] - 项目前期手续已全部办结 电力装备车间已进入地质勘察阶段 [1] 高端冻干产品生产加工项目 - 项目由山东蒲葵宠物用品有限公司与泰安金冠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共建 将建成专业化宠物冻干生产基地 [2] - 项目采用国内首创的干湿分区生产工厂设计 配备先进设备 产品品质达欧盟出口标准 [2] - 项目预计2026年3月竣工投产 为宠物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非粮农副产品生物转化智能工厂项目 - 项目总投资10亿元 占地120亩 计划于2026年3月19日完工 [3] - 项目建成后可年产生物蛋白原料30万吨 饲料添加剂10万吨 实现年产值10亿元 [3] - 项目预计年缴税收6000万元 带动就业300人 [3] 人工智能上甄机器人及发酵食品高端装备项目 - 项目核心产品仿人上甑机器人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为传统酿造行业注入智能化新动能 [4] - 项目采用先进设备协同作业 提升效率与安全保障 全力冲刺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目标 [4]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9月20日举行 河南受邀作为主宾省参加
河南日报· 2025-09-06 07:22
大会基本信息 -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于9月20日至23日在合肥举行 河南省作为主宾省参与 [1] - 大会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共同主办 [1] - 预计超40个国家和地区嘉宾出席 外宾人数占比超过50% 斯洛伐克担任主宾国 [1] 展览展示内容 - 设置10个综合展区 全方位呈现制造业发展最新成果 [2] - 河南省组织30家领军企业展出超1000种优势产品 设置8大板块包括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 [2] - 参展企业中16家年营收超百亿元 包括平煤神马、宇通集团、许继电气等世界一流企业 以及牧原集团、中航光电等细分领域领军企业 [2] - 展出产品包括产销量全球第一的中铁装备盾构机、宇通新能源客车 以及填补国内空白的洛轴特种轴承、多氟多电子级氢氟酸等 [2] 大会活动安排 - 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 举办开幕式暨主旨演讲、重大项目对接、"十四五"制造业成就展示等活动 [3] - 发布《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制造强国建设十大领域发展报告》等权威成果 [3] - 大会经国务院批准 自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7届 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