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提升

搜索文档
上海实业控股(00363.HK):高速&水务基本盘稳固 静待地产&烟草边际改善
格隆汇· 2025-08-07 03:14
公司概况 - 公司为上海实业集团核心上市平台,1996年分拆核心资产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首批在港上市的红筹公司之一 [1] - 经过逾三十年发展,公司已成为以基建环保、大健康、房地产和消费品四大核心业务为主的综合性企业 [1] 基建环保业务 - 高速业务:拥有京沪、沪昆、沪渝三条高速公路上海段特许经营权,连接上海市往西北、西南、正西方向及浙江省沿海城市,车流量及通行费平稳增长,提供稳定收益和现金流 [1] - 水务业务:拥有新加坡和香港上市的上实环境及未上市的中环水务两个平台,合计日处理产能超过2000万吨/日,居于全国前列 [1] 房地产业务 - 旗下资产包括上实城开(0563 HK)和上实发展(600748 SH),在上海与长三角等区域拥有优质土地资源,截至2024年末总土地储备共420万平方米 [1] - 2024年房地产业务亏损2 36亿港元,主要系物业项目确认若干减值亏损所致 [1] 大消费业务 - 包括南洋烟草和永发印务两家行业龙头企业,业务范围涵盖烟草、印刷及纸品 [2] - 受疫情和香港两次增加烟税影响,烟草业务2019年后陷入困境,但随着马来西亚工厂投产,海外收入占比提升,2024年南洋烟草净利润同比增长86%至5 6亿港元 [2] 投资亮点 - 出售粤丰环保19 5%股权回笼现金23 3亿港币,叠加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有望提升 [2] - 低估值高股息性价比凸显,对比港股同行业公司,从分红率、股息率、估值角度均具备优势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 43/30 84/31 97亿港元,同比+4 8%/4 8%/3 7%,对应PE=5 0/4 7/4 6x [2] - 通过多角度估值,股票价值在17 62-18 35港元/股之间,较当前股价有22 5%-27 6%溢价 [2]
光大环境(00257.HK):垃圾焚烧龙头迎现金流拐点 分红提升可期
格隆汇· 2025-06-11 10:48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为垃圾焚烧行业龙头,同时布局水务及生物质等协同业务,旗下环保能源及绿色环保板块合计垃圾发电产能达15.04万吨/天,位列行业第一 [1] - 大股东光大集团持股43.07%,公司控股光大水务(72.87%)及光大绿色环保(69.70%)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3.77亿港元,其中环保能源/绿色环保/水务板块分别贡献29.24/-2.90/7.43亿港元,占比87%/-9%/22% [1] 运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运营及财务收入占比达79%,垃圾焚烧吨上网电量328度,产能利用率103% [2] - 融资成本下降50个bp至3.2%,有息负债降至917亿港元,财务费用节省5.21亿港元,资产负债率降至64% [2] - 危废业务逐步见底,应收款回款力度加大,国补加速下发,减值压力有望降低 [2] 现金流与分红潜力 - 调整后Capex从2021年228亿港元大幅降至2024年51亿港元,应收账款增速放缓至211亿港元 [3] - 年度国补约38亿元人民币/年,环保能源与绿色环保板块各占19亿元人民币/年,累计拖欠超100亿元人民币 [3] - 2024年调整后经营现金流95.2亿港元,FCF首次转正至44.16亿港元 [3] - 2024年分红率提升至42%,股息率6.04%,DPS 0.23港元/股,未来分红提升空间显著 [3] 投资分析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5.89/38.10/40.55亿港元,给予8x PE,合理市值287.10亿港元,上涨空间23% [4]
央国企动态系列报告之39:多家央企制定并购重组规划,通信等央企带动分红提升
招商证券· 2025-05-19 21:33
资本运作 - 2024年多家央企上市公司围绕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制定资本运作规划,涵盖医药生物、新材料等领域[3][7] - 2025年5月16日,证监会修改发布相关办法对并购重组政策松绑,为央企资本运作提供支持[3][7] 分红情况 - 2024年A股央企整体分红率达50.7%,同比增长2.9pct,通信、交运领域央企带动作用显著[3][9] - 通信行业中,中国移动2024年分红1008亿元居首,承诺分红率逐步提至75%;交运行业中远海控分红251亿元排第7,分红率从2021年15.6%提至2022年50.0%后稳定高位[9] - 农林牧渔、基础化工等行业超40%上市央企未分红,分红积极性待提升[3][10] 市场表现 - A股上市央企总市值30.0万亿元占比31%,国资委体系下19.0万亿元占比20%;港股上市国资央企总市值13.0万亿元占比19%,A+H国资央企8.0万亿元占比12%[52][68] - 近两周,国新央企小盘指数上升5.0%,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上升5.9%;近一年,央企科技引领涨幅8.8%,[HK]国企指数上涨17.8%[52][69] 估值表现 - A股国资央企估值相对偏低,大部分央企指数PE(TTM)和PB(LF)处于历史高位,国新央企小盘和央企现代能源处于较低历史分位[82] 成交活跃度 - 近两周,招商银行等10家A股国资央企净主动买入额居前,航天长峰等10家净主动卖出额居前;招商银行等10家港股国资央企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居前,华润啤酒等10家净卖出额居前[107] 股东回报 - A股国资央企股息率市值加权均值3.1%高于A股整体及其他类型企业;港股国资央企股息率算术均值4.0%、市值加权均值5.9%、中位数4.2%均高于港股整体[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