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欧洲热议“熊猫”列车亮相奥地利,奥前总理克恩:中国“太重要、太庞大”
环球时报· 2025-11-12 06:56
中国铁路装备进入欧洲市场 - 中国制造的列车首次正式投入奥地利客运铁路系统 [1] - 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生产全新双层列车,命名为“熊猫”,最高运营时速200公里,每列可搭载536名乘客 [3] - 列车将用于维也纳与萨尔茨堡间的客运,并在获得批准后行驶至奥地利其他地区和德国南部 [3] 公司合作与产品优势 - 奥地利私营铁路运营商西部铁路公司选择中国制造商因其交货速度快,原有瑞士制造商无法快速交付 [3] - 西部铁路公司股东指出“熊猫”列车是“一半中国,一半欧洲”,内部装有奥地利制造的座椅和制动器、瑞士制造的咖啡机 [3] - 奥地利联邦铁路公司2016年从西门子订购的夜间列车直到2024年(下单8年后)才获得认证,凸显中国交货速度优势 [3] 欧洲市场拓展与业务布局 - 中国企业近年开拓欧洲铁路市场,已向捷克出售3列动车组,向匈牙利出售几列混合动力货运机车 [4] - 中方最大业务集中在基础设施,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和匈牙利布达佩斯之间的铁路线正在建设中,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已全线通车 [4] - 奥地利前总理克恩表示中国“太重要、太庞大”,不能简单排除在欧洲市场之外 [3]
新华每日播报|11月6日
新华社· 2025-11-06 21:56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主题为“AI共生、光启未来”,重点展示“人工智能+”技术,汇聚全球600多家企业带来的1000多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产品 [4] - 博览会上有企业展示人形机器人同步模仿精细动作的能力 [4] - 在第八届进博会宇树科技展台,两台G1人形机器人进行格斗表演,可施展直拳、勾拳、鞭腿及自主起身等复杂动作,该机器人身高132厘米,体重约35公斤 [6] 物流与国际贸易 - 截至11月5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今年累计货运量突破120万标箱,达121.4万标箱,同比大幅增长63.2% [8] - “十四五”以来,该通道已累计发送集装箱货物444.1万标箱,成为连接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的重要物流通道 [8] 高端装备制造与出口 - 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制造的双层列车首次在奥地利维也纳亮相,将用于维也纳与萨尔茨堡间的客运铁路运营,这是中国制造双层列车首次正式投入奥地利客运铁路系统 [14]
全球最快”高铁亮相进博会!跨国公司为中国经济发展投下“信任票
华夏时报· 2025-11-06 15:04
进博会概况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开幕,主题为“开放共创新机遇,合作共享新未来” [1] - 展会吸引了全球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 [1] - 进博会是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 [1] 高铁CR450科技创新 - CR450动车组是我国“十四五”规划重大科研项目,于2021年启动,重点研发时速400公里动车组及高铁基础设施成套技术 [2] - 项目成功攻克永磁牵引系统、减振降噪、减阻降耗等关键核心技术,运营速度、运行能耗、车内噪声等主要指标国际领先 [2] - CR450在试验期间跑出单列时速453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96公里的新纪录,标志着我国首次构建了时速400公里动车组顶层指标体系 [2] - 国铁集团计划明年在成渝中线展开更接近运营条件的全面测试,争取早日投入商业运营 [4] 企业高管信心与投资趋势 - 88%的受访中国CEO对未来三年中国本土经济增长存有信心,该比例创下近年新高 [5] - 59%的中国CEO将AI视为企业优先投资项,86%预期AI投资将在三年内获得回报,远高于去年的18% [5] - 超过一半的跨国企业对2025年中国内地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对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度上升至64% [6] - 企业出海模式进化为构建端到端的本地化价值链生态,需在技术、人才、资本和合规方面进行系统性升级 [6]
“全球最快”高铁亮相进博会!跨国公司为中国经济发展投下“信任票”|聚焦2025进博会
华夏时报· 2025-11-05 21:32
进博会概况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开幕,主题为“开放共创新机遇,合作共享新未来” [2] - 展会吸引了全球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 [2] - 进博会是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 [2] CR450高铁项目 - CR450科技创新工程是国铁集团牵头实施的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科研项目,重点研发时速400公里动车组,于2021年启动 [3] - 项目成功攻克了永磁牵引系统、减振降噪、减阻降耗、制动控制、轻量化等关键核心技术 [3] - CR450动车组样车于2024年12月29日发布,试验期间跑出单列时速453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96公里的新纪录 [4] - 项目标志着中国铁路在世界上首次构建了时速400公里动车组顶层指标体系 [4] - 下一步,国铁集团将在成渝中线展开更接近运营条件的全面测试,争取早日投入商业运营 [5] 企业高管信心调查 - 毕马威报告显示,88%的受访中国CEO对未来三年中国本土经济增长存有信心,该比例创下近年新高 [6] - 59%的中国CEO将AI视为企业优先投资项,86%的中国CEO预期AI投资将在三年内获得回报,远高于去年的18% [6] - 毕马威另一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跨国企业对2025年中国内地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对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度上升至64% [7] 行业发展趋势 - 部分领先企业已进入以全球化深度运营为核心的3.0时代,出海模式进化为构建端到端的本地化价值链生态 [7] - 企业对颠覆性技术(如AI)和供应链风险的担忧在上升,主要因AI普及速度快及国际政治与经贸冲突加剧 [6]
焦点访谈丨CR450动车组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8 14:44
CR450动车组技术突破 - CR450动车组样车测试中创下单列时速453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96公里的纪录[1] - 列车设计进行多项优化以减小运行阻力,包括车头长度增至15米、车体高度从4050毫米降至3850毫米(降低20厘米)以及车下全包覆[2] - 试验速度可达450公里/小时,商业运营速度达400公里/小时,成为全球最快高铁[6] 制动系统与安全挑战 - 时速400公里制动至静止的制动距离要求为6500米,与CR400动车组时速350公里制动距离相同[10] - 制动时制动盘最高温度可达700℃,通过提升制动盘和闸片性能保证系统可靠性[12] - 需在现有高铁线路上运行,因此必须实现减重以减小对轨道的冲击[14] 轻量化与性能平衡 - 牵引系统在功率提升基础上减重15%,制动系统在满足更高要求下减重10%,车体减重10%,整体目标减重10%即"瘦身"50吨[16] - 时速400公里运行时整体噪声水平需与现有复兴号时速350公里时相当[18] - 实验室通过模拟气动载荷进行1000万次疲劳试验,验证结构件满足400公里运行需求[20] 产业链带动与自主化 - 单列动车组由50多万个零件组成,涵盖机械、冶金、材料等众多技术领域,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29] - 研发制造运维环节涉及超100家主要零部件企业和超2100家参与企业,覆盖国内20多个省区市[25] - 高铁升级催生自主研发动力,国产更高强度轮轴已实现时速450公里运行,突破进口依赖[27] 行业地位与发展背景 - 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31] - "十四五"以来铁路营业里程较"十三五"末增加约1.6万公里(其中高铁增加1万公里),公路总里程增加约29万公里(高速公路增加3万公里)[35] - 国际铁路联盟评价CR450为重大技术革新,时速提升将增强铁路竞争力[33]
更快、更强、更智能,突破!轨道上的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跑出更多“加速度”
央视网· 2025-10-26 11:58
中国铁路基础设施规模 -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网络 [1] -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突破16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总里程达4.8万公里 [1] 高速磁浮列车技术突破 -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已完成工程化,初步具备上路运行条件,3分半钟可从零加速至600公里/小时 [3][4] - 高速磁浮列车采用碳纤维材料以减轻重量并改善震动控制,实现悬浮运行,无轮轨摩擦力 [4][6] - 项目已具备全系统自主研制能力,总工程师表示希望“十五五”期间实现落地应用 [7][9] 重载电力机车技术进展 - 全球功率最大的永磁直驱重载电力机车功率达10400千瓦,可拉动上万吨煤,已于2024年成功下线并完成测试 [10] - 该机车首次采用永磁电机和碳化硅变流器,具有体积小、功率高、重量轻、电能效率提升的特点 [12] - 在朔黄铁路应用后,单列运载能力已超万吨,单台机车年运量可提升约33万吨 [13][16] 智能制造与生产效率提升 - 高铁智能制造工厂将订单智能拆分为1089道工序,实现生产环节和供应商物流的数字化管控 [15] - 相比“十三五”末,生产效率提升20%,人员减少30%,生产周期缩短5天 [17] 研发投入与产业创新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接近2020年的1.5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 [19]
中国中车(01766)及下属企业近三个月合计签订约543.4亿的重大合同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18:46
合同总览 - 公司及下属企业于近期签订若干项重大合同,合计金额约543.4亿元人民币 [1] - 上述合同总金额约占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2024年营业收入的22% [2] 动车组业务 - 下属动车企业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总计约378.2亿元人民币的动车组销售合同 [1] - 动车组合同金额占本次公布合同总金额的约69.6% [1] 机车业务 - 下属机车企业签订总计约94.5亿元人民币的机车销售及维保合同 [1] - 客户包括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及卢森堡奈克斯铁路公司,显示业务覆盖国内及国际市场 [1] 城轨车辆业务 - 下属企业签订总计约34.8亿元人民币的城轨车辆销售及维保合同 [1] - 客户涵盖长春市地铁、沈阳地铁及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地铁公司,体现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市场的拓展 [1] 货车业务 - 下属货车企业签订总计约24.8亿元人民币的货车销售合同 [1] - 另签订总计约11.1亿元人民币的货车修理合同 [1]
需求侧有待加力:8月经济数据点评
五矿期货· 2025-09-25 09: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8月国内经济生产端与需求端均有所承压但结构有亮点,生产端部分高附加值和政策支持领域增长,外需下滑和部分行业减产致整体增速回落;消费端修复进程放缓,汽车和耐用消费品需求透支,消费信心未有效恢复;投资端增速进一步放缓,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拖累;当前政策加码必要性增强,可能促进服务消费和加速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刺激内需和提振经济增长 [2] 各目录总结 8月整体经济运行概况 8月国内经济供需两端走弱,生产端部分高附加值和政策支持领域有韧性,需求端疲软,消费修复节奏放缓,投资增速回落,房地产行业拖累明显,服务业内部差异大,内外需疲软和消费信心未有效恢复是经济复苏主要制约因素 [5] 生产端:稳中有进,外需压力加大 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较上月回落且低于季节性水平,政策支持行业如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增长强,外需压力大,出口增速从7.2%降至4.4%,出口交货值由正转负,部分上游行业生产扩张放缓;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较上月回落,高附加值行业如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增速快,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增速因外需不确定性放缓 [6] 消费端:修复动能减弱,内生动力亟需强化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较前值回落,“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退坡使汽车消费增速放缓,耐用消费品增速回落,餐饮消费较坚挺,整体消费低迷,收入预期疲弱,消费信心未有效修复;消费结构上,必需消费品增速放缓,部分升级类消费品有增长韧性,汽车和房地产相关消费领域需政策刺激 [11] 投资端:增速放缓,政策效果待加速落地 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仅0.5%,较前月放缓,制造业投资受外需不足和企业信心下降影响疲弱,基建投资受资金约束、施工季节性因素和项目落地滞后影响增速放缓,房地产投资8月同比下降12.9%,对整体投资拖累明显;制造业投资受“反内卷”政策和设备更新政策效果减弱影响,基建投资受资金落地滞后性和极端天气影响,房地产市场仍处调整期 [16] 需求侧政策有待加力 当前经济疲弱,政策加码必要性上升,条件已具备,政策加力方向聚焦需求端;促进终端需求增长,特别是服务消费领域,加大对餐饮、旅游等服务业支持;重大工程项目适度前置支撑投资端;制造业以需求端为主,促进高附加值产业消费需求带动整体增长 [23]
乌拉尔地区启动"白隼号"高速列车生产
商务部网站· 2025-09-14 00:51
项目启动 - 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上佩什马为首条莫斯科至圣彼得堡高铁启动“白隼号”高速列车生产 [1] - 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长阿利哈诺夫参加了项目的开工仪式 [1] 产品与技术规格 - “白隼号”高速列车由乌拉尔机车制造厂研发,最高时速可达400公里,刷新历史纪录 [1] - 列车单次可运送450多名乘客,从莫斯科至圣彼得堡的行程时间仅需2小时15分钟 [1] 投资与产业协同 - 项目总投资额已达400亿卢布 [1] - 超过150家企业通过优惠借贷融资方式共同参与“白隼号”高速列车的研发制造 [1] 产能扩张 - 上佩什马同期正在增建高速列车生产车间,预计在2027年前全面竣工 [1]
押注印度市场?美国关税重压下 日本新干线5年后想要开进印度
第一财经· 2025-09-01 13:21
高铁项目合作 - 日印确认孟艾高铁引进东日本铁路公司研发的E10系新干线列车 预计2030年在印度运行[1] - 印度计划采购10辆24节编组列车 部分列车根据印度制造业振兴政策需在印度国内生产[2] - 项目全长约500公里 原计划2023年开通但因分歧多次延迟 目前信号系统存在技术争议[2][3] 双边经贸关系 - 日本承诺未来10年对印度投资680亿美元(约10万亿日元)涵盖半导体、关键矿产、高铁等领域[1] - 2024年日印双边贸易额达252亿美元 日本将引进5万名印度技术人才缓解劳动力短缺[1] - 双方达成"日印经济安全保障倡议" 重点合作半导体、关键矿产、医药品、清洁能源及信息通信[2] 半导体产业合作 - 印度总理参观东京电子宫城县工厂 该芯片设备商计划2026年在印度建立芯片工程师团队[3] - 东京电子将为塔塔电子提供技术服务 通过日本远程和现场支持进行技术培训[3] - 印度政府提供激励措施吸引国际芯片制造商设厂 以缩小与先进经济体的技术差距[3] 美国关税影响 - 美国对日本适用15%对等关税 但未兑现税率已达15%以上商品不再加征的承诺[4] - 美国以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加征25%惩罚性关税 使印度输美商品累计税率达50%[5] - 凯投宏观评估美国关税将导致印度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各下滑0.8个百分点[5] 应对措施 - 日美拟同时发布减轻对日关税负担的特例措施和降低汽车关税总统令[5] - 印度政府承诺提供财政援助 包括加大银行贷款补贴力度和支持产业多元化[5] - 印度将促进对近5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 重点推动纺织品、食品加工品等产品出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