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业

搜索文档
头部国际酒店集团Q2财报出炉,大中华区又遇冷了
搜狐财经· 2025-08-20 13:55
全球业绩表现 - 万豪国际集团全球营收同比增长5%至67.4亿美元 RevPAR为136美元同比增长1.5% ADR为188.25美元同比增长1.9% [2][3] - 希尔顿集团全球营收31.4亿美元同比增长6% RevPAR为121.79美元同比下降0.5% ADR为163.78美元同比增长0.2% [5][6] - 洲际酒店集团全球RevPAR为91.45美元同比增长0.3% ADR为131.25美元同比增长0.7% [4] - 凯悦酒店集团全球RevPAR为151美元同比增长1.6% ADR为206美元同比增长1% [7][8] - 温德姆酒店及度假村全球RevPAR为47.55美元同比下降3% [10][12] 区域业绩分化 - 万豪大中华区RevPAR为73.75美元同比下降0.5% ADR为110.29美元同比下降0.9% [3][4] - 洲际大中华区RevPAR为40.49美元同比下降3% ADR为67.51美元同比下降2.9% [4] - 凯悦大中华区RevPAR为85美元同比增长2.1% 但ADR为117美元同比下降3.1% [8][9] - 温德姆中国区RevPAR同比下降8% [11] - 万豪中东非洲区RevPAR同比增长13.4% 希尔顿MEA区RevPAR同比增长10.3% [3][6] 中国市场挑战因素 - 政务会议及差旅预算收紧直接影响国际品牌政务相关业务 [15] - 国内酒店供给量大幅增加 二季度新开业国内高端及中高端酒店达238家 [16] - 本土酒店服务质量提升且具有价格竞争力 分流国际品牌客群 [17] - 国际品牌为维持入住率被迫降低定价 利润空间受挤压 [18] 国际酒店应对策略 - 持续推进在华项目布局 扩大区域覆盖并精准触达当地客群 [19] - 融入中国文化元素 结合周边游及主题度假等本地旅游趋势 [19] - 通过抖音等社交平台开展直播活动展示酒店设施及优惠套餐 [20] - 采用本土化会员权益模式 通过线下活动建立客户信任关系 [20]
美丽华酒店(00071)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溢利3.22亿港元,同比减少13.67%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23:0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12.95亿港元,同比减少7.56% [1] - 股东应占溢利3.22亿港元,同比减少13.67% [1] - 每股基本盈利0.47港元,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23港仙 [1] 行业市场环境 - 香港旅游业内地旅客占比达75.0%,共计逾1700万人次 [1] - 中国民航国际客运航班同比增长28.4%,内地旅客向境外长线旅游分流 [1] - 本地酒店市场平均每日房价下跌,政府重新征收3%酒店房租税提高住宿成本 [1] 市场竞争与应对策略 - 美国关税战导致经港往内地商务旅客需求显著下降 [1] - 旅客对个性化及高端体验需求上升加剧市场竞争 [1] - 公司通过深化与国内外旅行社合作,拓展华中、中国台湾、东南亚及中东客源,推出多样化旅游套票 [1]
美丽华酒店(00071.HK)中期股东应占溢利下跌13.7%至3.2亿港元
格隆汇· 2025-08-19 23:03
核心财务表现 - 集团收入下跌7.6%至港币12.95亿元(2024年同期:港币14.008亿元)[1] - 股东应占溢利下跌13.7%至港币3.221亿元(2024年同期数据未提供具体数值)[1] - 每股盈利为港币0.47元(2024年:港币0.54元),每股基础盈利为港币0.49元(2024年:港币0.58元)[1] - 中期股息维持每股港币23仙,以现金支付(2024年同期:港币23仙)[1] 业务发展成就 - 旗下The Mira Hong Kong及问月酒店获穆斯林旅游指标"Crescent Rating"5级认证,其中The Mira Hong Kong获"年度穆斯林友善酒店"殊荣(全港仅两间酒店获此荣誉)[1] - 高级中菜厅"唐述"成为全港首间获得"清真友善"认证的高级中菜厅[1] - 认证成就为开拓穆斯林旅游市场奠定基础,吸引中东及东南亚高端旅客,降低对内地客源的依赖[1]
美丽华酒店(00071)将于10月14日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23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22:55
公司财务事项 - 美丽华酒店将于2025年10月14日派发中期股息 [1] - 中期股息对应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间 [1] - 派息金额为每股0.23港元 [1]
生意好的酒店,都在偷偷给自己刷单?
虎嗅· 2025-08-19 22:08
以前酒店刷单是"邪修"。如今这门"邪术"正悄然成为部分酒店,尤其是中小单体酒店和民宿的"生存必修课"。 不刷单的酒店要么是不会刷,要么是不能刷。这背后,是佣金换取的短暂流量,是评分枷锁下的焦虑循环,更是中小酒店在平台霸权与生存压力间,一场充 满无奈与风险的"自救"博弈。 一 在懂运营的老板那儿,刷单有个略微体面的称谓——"补单"。 补单的主要目的就是引流和好评。 利用平台算法机制,在周边酒店生意都不好的时候主动刷两单来提升自家门店动销,平台就会给有交易的商家更高推荐位和流量,让门店被更多用户看到, 也就有机会吸引真实客人预订下单。 而真正可以琢磨尝试的是,利用合适时机补单来辅助运营,综合考虑自己的库存房量,以及周边酒店价格浮动趋势去做判断,真有需要的时候再刷。否则就 是在给平台白白送钱送流水数据。 有类似操作经验的老板表示,在平台刷单时机很重要,直接影响转化成效。如果是昨天销量差库存积压,那就第二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之间补单,上午销量 差就下午四点补单,如果下午五点还是销售不好,别犹豫尽快再补两单。 要是到了晚上,销售情况还是不好,那基本补单就不咋起效了,视情况再补一单,算是搂草打兔子,碰运气了。 他给闻旅算了 ...
生意好的酒店都在偷偷给自己刷单?
36氪· 2025-08-19 11:49
行业现象概述 - 刷单行为正成为中小单体酒店和民宿的生存策略,被业内称为"补单",主要用于提升平台流量和好评[1] - 该行为本质是酒店在平台规则与生存压力间的博弈,通过虚假交易换取平台算法推荐位[1] - 行业存在量价双跌困境,市场有量但卖不上价,盈利能力高度依赖城市选址和运营能力[13] 刷单操作机制 - 补单时机直接影响转化成效:早晨7:30-8:00补单解决前日积压,下午4点补单改善上午销量,5点后补单效果递减[3] - 三四十间客房体量的酒店通常每次刷2-3单见效,极端情况下日刷单量可达9-10单,占客房总量25%[4][6] - 单日刷单成本约150元(按100元房价×15%佣金×10单计算),占小体量酒店单日利润较大比重[6] 平台规则与风险 - 刷单行为涉嫌违反《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属于虚假订单[9] - 平台明面禁止刷单,一旦发现会扣分处罚,严重者产品下架或置底半个月[12] - 业务经理为冲KPI默许甚至鼓励刷单,但出现问题时不提供缓冲余地[13] 酒店适用条件 - 仅灵活度高的单体中小酒店和民宿可采用,品牌加盟店和国企物业因权限/流程/分成问题无法操作[10] - 品牌加盟需投入数百万改造费和管理费,小体量酒店难以承担[17] - 刷单需把握度,低分酒店盲目刷单易被识别,且实际体验差会导致前功尽弃[3] 平台政策变化 - OTA平台将点评分筛选标准从4.8分降至4.7分,4.7分酒店可获取筛选流量且描述改为"超棒"[18] - PSI点评分指标同步调整,4.7分及以上酒店可拿满分,缓解中小酒店评分压力[19] - 平台规则持续变动,评分枷锁本质未变,酒店仍需持续追要好评[19][20] 行业生存现状 - 中小酒店日均到店散客从5-6人降至2-3人,超90%生意依赖平台[14] - 行业寒冬持续,酒店采取减员减配策略准备持久战,生存优先于发展[21] - 私域流量建设对中小酒店基本不可行,平台依赖度与生意差呈正相关[14]
希尔顿、万豪们悄悄清算行政酒廊
36氪· 2025-08-19 09:22
缩减成本,外资五星酒店过冬。 01 最近,社交媒体上有件事被炒得沸沸扬扬:希尔顿逸林的行政酒廊是不是要取消了? 有部分网友指称,一些已开业的希尔顿逸林酒店收到了来自集团的通知,允许视情况取消行政酒廊,并提供可选的替代方案,包括不限于在行政酒廊应运 营时段(下午茶和欢乐时光)换成大堂吧和餐厅提供对应的服务。 虽然目前官方尚未公开确认这一消息,但这条运营建议之所以引起如此大范围关注,并不是因为消息本身,是很多人恍然意识到,这事其实早就悄悄发生 了。 事实上,过去数年,我们留意到新开的希尔顿逸林酒店基本都不配行政酒廊服务了。 比如郑州东区的希尔顿逸林、四川广安的希尔顿逸林,虽然设计阶段有酒廊配置,但开业之后迟迟没启用。 酒店则会在下午茶时段安排些甜点、饮品放在大堂吧,作为功能补偿,实质上是把原本专属的空间体验,平移成了酒店公共场景中的一小角。 再比如去年4月,北京东三环的希尔顿逸林正式开业。 这家酒店由原陕西大厦改造而来,一经开业就被网友戏称为"三无酒店":无行政酒廊、无泳池、无浴缸(除套房外)。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下午茶只剩几块饼干"、"鲜榨橙汁用浓缩果汁兑的"、"氛围感没了,社交圈层感也弱了。" 甚至还有网友调 ...
恒大退市留下的3500亿窟窿,恒大酒店能填多少?
36氪· 2025-08-19 08:36
公司退市与债务状况 - 港交所决定取消中国恒大集团上市地位 结束其近16年上市历程[1] - 公司市值曾超4000亿港元[1] - 截至7月31日仍有约3500亿港元债务尚未偿还[2] 酒店资产规模与品牌发展 - 恒大酒店集团2007年成立 2009年开业首家酒店[2] - 布局全国50多个地区 自建豪华五星级酒店[2] - 收购杭州法云安缦 成都瑞吉酒店 峨眉山智选假日酒店 丽江大研安缦等知名资产[3][6] - 2018年旗下开业酒店整体好评率达88.23% 登顶中国品牌连锁饭店品质榜[9] - 形成酒店系列 温泉系列 公寓系列及童世界主题乐园酒店系列品牌矩阵[11] - 提出"十年百店"战略目标[11] 资产处置与变现困境 - 2021年将18家酒店 餐饮及公寓管理公司划转至旅游运营管理集团[12] - 清盘涉及两家安缦酒店 成都瑞吉酒店 加拿大费尔蒙蒙德贝罗城堡酒店及22家自营酒店[13] - 清盘人接管超100家公司 资产总值约270亿港元[14] - 目前变现总额仅约20亿港元[15] - 2025年上半年94家亿元级高星酒店拍卖流拍率达83%[21] 行业背景与转型趋势 - 2021年以来房企美元债违约超1400亿美元 占行业总量70%以上[25] - 2024年超6成房企亏损[26] - TOP100房企中85家涉足酒店业务[29] - 房企通过轻重资产分离实现减负 重点发展轻资产酒店业务[30] - 凤悦酒店集团以400+家管理酒店 70000+间客房规模跻身全球酒店集团32强[31] - 行业需回归经营性资产投资逻辑 解决供大于求与同质化问题[32][34]
“三无酒店”时代来临:希尔顿、万豪们取消行政酒廊
虎嗅· 2025-08-19 08:28
希尔顿逸林行政酒廊调整 - 希尔顿逸林被曝允许旗下酒店视情况取消行政酒廊 并提供替代方案如大堂吧或餐厅服务[1] - 新开业希尔顿逸林酒店基本不再配置行政酒廊 例如郑州东区及四川广安项目虽设计阶段保留但未启用[3][4] - 北京东三环希尔顿逸林因无行政酒廊 无泳池 无浴缸被称为"三无酒店" 反映国际连锁酒店标准配置缩减[6][7][8] 行业范围酒廊调整趋势 - 万豪旗下杭州钱江新城万怡 新昌万怡及成都万怡相继永久关闭行政酒廊且不设替代方案[13][14] - 现存行政酒廊体验显著贬值 社交媒体反馈包括餐食缩水(如饼干替代下午茶)及饮品品质下降[16] - 行政酒廊退潮涉及多个中高端品牌(万怡 逸林 诺富特 假日) 成为行业普遍现象[17][49] 中国市场历史性超配与现状回归 - 中国市场曾长期存在"中高端国际酒店必须带酒廊"认知 源于差异化竞争与会员体系拉动需求[18] - 经济上行周期中超配玩法提升用户感知价值(花几百享受两千服务)并促进酒店好评与复购[20] - 当前需求收缩与运营成本上升迫使酒廊关闭 万怡等品牌全球定位本无酒廊要求 中国市场正回归标准[22][23] 会员体系与运营成本压力 - 酒店集团通过"白金挑战"等政策大放水 导致高卡会员激增(如万豪白金) 行政酒廊人满为患需排号入场[27][28][29] - 地产开发商背景业主陷入财务困境(富力 世茂等) 降本增效成为优先选择 新开酒店从设计阶段压缩配置(酒廊 泳池 浴缸)[33][34][35] - 行政酒廊运营成本难以量化(餐食 红酒等支出效益不明确) 且现金流压力下成为优先削减项目[30][47] 品牌战略调整与替代方案 - 部分硬件超标希尔顿逸林申请升级为希尔顿正牌(如成都百悦龙泉驿及苏州吴中项目) 以追求更高溢价[39][40] - 洲际酒店集团实施行政酒廊使用门槛(固定房晚+年度达标) 保障高频住客体验并避免会员体系泛滥[44][45] - 外资酒店集团可能转向分层会员权益管理 以维持行政酒廊含金量[46]
喜来登在中国是怎么没落的?
虎嗅APP· 2025-08-18 21:39
喜来登品牌现状 - 暑期旺季广东地区喜来登酒店价格显著下滑 中山喜来登3天2晚699元 折合每晚不到350元 佛山顺德喜来登487元起 惠州喜来登449元起 与亚朵、全季等中档品牌同价竞争[4][8] - 温州喜来登业主公司2024年营收6068万元 亏损2473万元 每收入2.5元亏损1元 总资产2.5亿元 净资产为负1.5亿元[12] - 多地项目出现"去喜来登化"现象 上海虹口三至喜来登更名后被16.4亿元拍卖 澳门喜来登因金沙中国重整被撤牌[15][17] 品牌衰落原因 - 地产经济收敛导致开发商减少长期投入 国企业主偏好个性品牌 民企业主倾向自营管理 喜来登作为"融资工具"价值消退[29][30][31] - 万豪2016年并购喜达屋后品牌定位模糊 既非高端奢华(瑞吉/丽思卡尔顿) 也非年轻潮牌(W/艾迪逊) 商务属性弱于JW万豪[34] - 国产中高端品牌(亚朵/全季)向上挤压 提供更低房价与更新体验 业主翻新成本(数千万至上亿)远高于更换本土品牌[36] 产品与服务问题 - 用户评价反映硬件老化严重 重庆喜来登被描述为"金色外衣下的糟粕" 镇江喜来登存在房门故障、早餐拥挤等问题[18] - 海外市场依赖早期选址红利 如美国迪士尼周边酒店价格仅为园区1/4 墨西哥城酒店靠亡灵节活动吸引客群 但缺乏品牌特色[38][39][43] - 中国市场竞争环境剧变 外资品牌稀缺性消失 OTA平台按评分排序 年轻消费者更看重调性与服务性价比[36][44] 行业趋势影响 - 1985年进入中国时作为城市窗口象征 1990-2010年成为地产开发标配 现沦为"刷房晚备选项" 品牌溢价能力丧失[25][26][37] - 万豪曾推出"Sheraton Transformation Vision"翻新计划 但业主普遍质疑改造效果 实际执行率低[34] - 当前外资高星酒店整体面临从"金字招牌"到"价格比拼"的转型压力 反映中国酒店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