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

搜索文档
医疗数智化转型+关税变局下的投资新机遇
2025-07-16 14:13
各位屏幕前的投资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资配点金栏目的直播间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来自国泰海通证券资产配置部的冯静文也是大家的指数投资伙伴那今天是五一假期之后的第二个交易日 经历了4月全球关税的博弈以及波动的考验之后港股医疗板块的韧性表现可谓是逆风突围尽管特朗普关税新政一度引发了市场的动荡但是港股医疗板块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加持之下迅速的修复了失地在各个行业赛道中都表现十分亮眼 那这一波行情的背后呢一方面是有政策端的重磅催化那4月24日工信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未来5年的医药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深化AI在医药全产业链的应用包括建立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推动AI与临床试验深度融合等等 那另一方面全球医疗创新的浪潮也正在加速的席卷港股市场国产手术机器人商业化进程显著的提速很多企业都通过整合deep sick等大模型升级了AI医疗大脑在辅助诊断和药物研发领域实现了效率的跃升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医疗数值化转型将如何加速AI医疗从实验室走向手术台 关税变局之下又有哪些投资的新机遇围绕这两个话题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来自永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的基金经理楚可凡可凡总为大家进行一些深度的解析可凡总也是深耕医药赛道多年对相关的 ...
医药月度动态专题电话会(6月)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行业:创新药、医疗保健、医保、医院、连锁药店、医疗设备 公司:苏贷神、百姬神舟、千红枝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创新药投资 - 核心观点:当前创新药是最优投资选择 - 论据:以港股创新药为代表的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年初至今上涨42%,众多创新药公司股价表现良好 [1] 行业切换难度 - 核心观点:切换到其他行业难度大 - 论据:其他行业院端运行数据隐蔽,切换面临业绩验证压力,一季度行业大Beta数据一般,二季度虽有改善但幅度不够 [2] 政策动态 - 核心观点:特朗普相关政策不改变竞争格局 - 论据:加关税和国家安全审查等政策对现有行业竞争格局影响不大,只要不涉及禁止BD业务即可 [3] - 核心观点:药监局前局长被查对行业影响小 - 论据:其在药监局任职时间短,且多在进行药监管改革,无太多时间进行其他不当行为,目前也无相关官员因该事件被牵涉 [4][5] 医保收支 - 核心观点:今年医保收入可能中高位数增长,支出可能低高位数甚至零增长 - 论据:一到四月份医保收支正常,今年采取扶持医院计划缩短医保和医院账期,一到三月份支出较快,一到四月份居民收入增长5%,支出下降3% [5][6] 就诊人次数据 - 核心观点:全国就诊人次呈现分化,向三级和基层医疗机构分布 - 论据:2024年1 - 11月份全国就诊人次68.8亿,同比增长7%,三级院和基层医疗增长10%,二级院增长1% [7] - 核心观点:重庆、天津和广西1 - 4月份重症人次数据积极 - 论据:重庆1.19、天津1.68、广西0.36,单日月份基本回到5%上下增长 [8] - 核心观点:天津眼科、口腔、骨科等不同类型医院就诊人次有差异 - 论据:1 - 4月份眼科增长4.3%,口腔增长2.85%且4月份下滑,骨科数据一般,胸科、肿瘤、血病等保持双位数以上增长 [9] 宏观数字 - 核心观点:医药行业多数数据跑赢其他行业 - 论据:一到四月份全国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3.9%,国家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4.6%;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8%,全国增长6.4%;1 - 7月份中小医药企业销售增长7%,全行业增长4.7%;制造业1 - 7月份营业收入下滑2.1% [11] 投融资行业 - 核心观点:投融资行业情况稍有好转但国内投资压力仍大 - 论据:海外投融资数字保持平稳,国内近一两个月投融资数据有所好转,但与CIO公司和一级投资机构沟通发现国内投资压力较大 [12] 流感与新冠 - 核心观点:今年流感不是好的投资机遇 - 论据:销售数据证明流感情况不佳 [12] - 核心观点:新冠近期有所冒头但整体治疗人次下降 - 论据:一到四月份整体治疗人次下降60%,跨省市就医住院人次下降1个点 [13] 连锁药店 - 核心观点:今年连锁药店收入不能抱太高期待 - 论据:五月份店面销售同比下降72%,去年门店收缩,今年受医保政策影响,部分区域医保额度给了医院 [14] 医疗设备 - 核心观点:今年医疗设备数据状况不错 - 论据:四月份CT、DSA等招标标的数据保持快速增长 [15] 突破性疗法 - 核心观点:突破性疗法宏观数据反映出投资价值 - 论据:截止6月4号,国产创新药有126个被评为突破性疗法,总体进度较快,化学药小分子品类较多,获得突破性疗法的产品有出海和上市情况 [18] - 核心观点:突破性疗法数量增长反映行业发展 - 论据:2024年拿到突破性疗法的品种数量52个,2025年到目前有30个,按趋势可能超50个,相比20 - 23年翻倍 [20] 个股选择 - 核心观点:建议关注百姬神舟港股和A股弹性品种 - 论据:百姬神舟港股性价比相对较高,苏贷神有两个突破性疗法产品,千红枝药基本面扎实,有产品有成为BNC的希望和对外BD潜力,向下空间有限,向上空间保守估计有50% - 70% [22][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无锡头部医院情况与各地费用及第二剂后端急发症影响有关 [11] - 对突破性疗法的定义及临床意义解释,即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17] - 目前在关注达到突破性疗法但未出海的品种,如苏泰神的0601、乐福的EGFIDC等 [21]
中美谈判超预期与医药板块投资观点更新 (1)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药行业,细分包括创新药、原料药、器械、生物制品、连锁药店等 - **公司**:百济神州、君实、信达、恒瑞、翰森、泽璟、洛森建华、一品红、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三松国际、南微、英科、华东医药、甘李药业、大神灵、英银行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美国压低药价利好中国药企出海** - **观点**:美国药价下降利好中国创新药、原料药、制剂、BD、CBMO等出海服务,也利好中美、中欧药企的分子授权交易 [1][8][11][15] - **论据**:中国创新药企业在美国市场份额少,降价对出海天花板影响不大;中国药企创新活跃、效率高、成本低、价格便宜、供应充足,能提供新分子和生物药制造;美国创新药价格全球最高,政策鼓励创新但效率降低,降本增效需求将促使其依赖中国创新产业链 [3][6][7][12] 2. **出海空间不受压低药价影响** - **观点**:美国药价下降不会使中国创新药出海天花板下降,份额有望提升 [11][12] - **论据**:已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创新药不多,如君实的PT1价格是中国的2365倍,降价对出海份额影响小 [12] 3. **产业链重构需时间,短期不影响中国创新药出海** - **观点**:美国虽有供应链安全考虑,但全球产业链分工形成非一朝一夕可改变,短期对中国创新药出海无本质影响 [14][15] - **论据**:全球产业链分工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人为意愿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15] 4. **创新药步入向上周期,推荐三类标的** - **观点**:创新药步入向上周期,推荐创新龙头、创新弹性、上游CXO(卖水人)三类标的 [16] - **论据**:信达、恒瑞、翰森等企业业绩兑现,产品放量、BD收入常态化;创新龙头如信达、康方有技术优势和市场先机;创新弹性企业如泽璟、洛森建华等有BD预期;上游CXO龙头在创新向上周期有确定性和溢价 [16][17][18][19] 5. **关税缓和对医药各细分领域的影响** - **科学仪器**:关税缓和放缓国产替代在关税层面的紧迫程度,但政策支持有望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关注首台套支持政策 [20][21] - **制药装备**:关税缓和消除出口关税拖累,但美国制药业回流趋势仍在,国内企业订单接触持续加速 [22][23] - **器械**:关税缓和是阶段性催化,利好高端设备、家用药器材、低值耗材出海,有产品力、研发和海外渠道布局优势的企业表现将更突出 [24][25][26][27][28] - **生物制品**:关税政策缓和后,推荐关注华东医药和甘李药业,前者有对外授权和BD预期,后者有海外商业化预期 [30][38][39] - **连锁药店**:行业龙头经营趋势向好,25 - 26年有望受益于政策优化、房租优化、技术消化和多元化发展,业绩增长更稳健 [40][42][43][4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特朗普宣布行政命令将处方要价降低30% - 80%,此前美国反通胀法案已使部分老药降价约60% [2][13] - 美国降低药价的措施包括加速高价储存药竞争、控制折扣回扣、缩小国内外药价差距等 [4] - 华东医药HDM1602有出色BD成绩,残疾病逝者临床二期预计今年下半年进入三期临床;甘李药业24年5月通过IMA上市前GMP检查,有望今年在FDA有好消息 [31][32][38] - 连锁药店房租占营收比例5% - 8%,24年龙头企业积极优化房租,25 - 26年可能有明显利润贡献 [42] - 连锁药店产品结构中,中成药占比70% - 80%,毛利率30% - 35%,大健康品类毛利率40% - 50%,25年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44]
维力医疗20250508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疗器械行业 - 公司:维利医疗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发展优势和地位 - 公司建立专业学术推广团队,获全球医疗器械注册证超500个,产品远销海外超100个国家和地区,与海外自营医疗器械企业合作 [2] - 坚持稳健和持续创新发展理念,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品升级,原创型产品获临床认可,产品综合竞争力提升 [2] - 作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龙头,导尿和麻醉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其他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2] 公司业绩情况 -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5.09亿元,增长8.76%;净利润2.19亿元,增长13.98%;扣非后净利润2.1亿元,增长16.94% [3]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14.79亿元,增长8.35%;外销7.97亿元,增长23.74%;内销6.8亿元,略有下滑;利润2.19亿元,增长13.98%;扣非2.1亿元,增长近17% [6][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48亿元,增长12.6%;净利润约5892万元,增长17.25%;扣非后约5664.55万元,增长20.49% [5] 各产品线收入变动 - 2024年麻醉线收入4.7亿元,增长约2%;导量管线4.3亿元,增长14.6%;泌外外科2.1亿元,增长6.2%;护理线1.7亿元,增长27.89%;呼吸线8300万元,下滑;血透线7500万元,增长10% [8] - 2025年一季度内销1.55亿元,基本持平;外销1.8亿元,增长26.76%;净利润5892万元,增长17%;扣非5665万元,增长20.49% [9] 公司发展战略 - 2025年以市场为导向,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4] - 内销贯彻“深聚焦、网覆盖、鼠标杆”方针,聚焦重点创新产品推广,加强集采事务管理和医院终端服务,提高市场份额 [4] - 外销加快海外本土化部署,深化欧洲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渠道建设,开发海外空白市场,优化经销商管理 [4][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自2015年上市,每年现金分红比率不低于30%,2015 - 2020年累计现金分红6.3亿元,占累计归母净利润60% [3] - 2024年综合毛利率受内销集采和经营影响略有下滑,海外毛利率上升1.5个点 [7]
科创生物医药ETF(588250)成分股普涨,政策利好催化创新药板块
搜狐财经· 2025-07-16 13:41
市场表现 - 科创生物医药ETF(588250 SH)上涨026% 其关联指数科创生物(000683 SH)上涨028% [1] - 成分股中益方生物U上涨449% 博瑞医药上涨308% 联影医疗上涨081% 南微医学上涨384% 神州细胞上涨214% [1] 政策影响 - 国家医保局启动第十一批药品集采 明确创新药未被纳入集采范围 市场预期创新药企业盈利空间受政策保护 [1] - 政策利好带动创新药概念股走强 科创生物医药ETF成分股中益方生物 博瑞医药等涨幅居前 [1] 指数特征 - 科创生物指数(000683 SH)化学制药占比3875% 医疗器械占比3910% 显著高于其他医药指数 [2] - 该指数在生物制品(1634%)和医疗美容(234%)等细分领域有差异化布局 [2] - 2025年以来科创生物指数收益率超过10% 波动性较大 成分股结构与其他主流医药指数重合度较低 [2] - 指数采用季度调样机制 单个样本权重限制为10% 区别于多数半年调仓的医药指数 [2] 关联产品与个股 - 关联产品为科创生物医药ETF(588250) [3] - 关联个股包括联影医疗(688271) 百济神州U(688235) 惠泰医疗(688617) 泽璟制药U(688266) 百利天恒(688506) 艾力斯(688578) 君实生物U(688180) 博瑞医药(688166) 益方生物U(688382) 华大智造(688114) [3]
另一条增长路径:《医疗器械BD白皮书》即将发布
思宇MedTech· 2025-07-16 12:26
在过去几年里,思宇MedTech接触过无数医疗器械企业。 有些企业技术先进、团队优秀,却始终卡在"第一笔交易"; 白皮书写了什么? 这是思宇MedTech为 器械企业、投资人、产业生态参与者 写的一份实战型知识手册,聚焦 商务合作、产品授权、战略投资、并购退出 等关键场景 。 你将看到: 这不是一份"给投资人看的包装材料",而是站在企业实操一线写的参考文档。 每一章都围绕实际问题写:怎么谈、谈什么、准备什么、容易踩什么坑。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有些公司已经上市,依然在反复试错"该不该投、该怎么谈"; 还有更多的创业者,在注册快结束的时候突然发现—— "光有产品不够,我还要知道怎么合作。" 于是思宇决定写这样一份白皮书。 不是从药企套公式、也不是堆概念,而是回到器械行业自己的语境,去回答一个朴素但关键的问题: 医疗器械行业里的BD,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因为思宇发现, 太多优秀的器械企业卡在了"不会被交易"的关口 。 思宇MedTech想告诉你: 在医疗器械行业, 交易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 能不能被合作,决定了你能不能走得快、走得远。 什么时候发布? 《医疗器械BD白皮书》将于7月17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上正 ...
3.8亿融资!医械独角兽再获加码
思宇MedTech· 2025-07-16 12:26
2025年7月15日 , 创新脑肿瘤靶向放射治疗科技公司 GT医疗科技(GT Medical Technologies) 宣布 完成总额 5300万美元 (约合 3.8亿人民币 ) 的D轮股权融资 ,融资规模超出原定计划。此次融资将为公司加速GammaTile脑肿瘤治疗技术的商业化扩展及临床试验提供资金支持。 传统放疗如 外部束放射治疗(EBRT ),通常要求患者术后等待伤口愈合再开始治疗,治疗周期长,且存在健康脑组织过度辐射的风险。这种治疗间隙被视为肿瘤 细胞重新增殖的"窗口期",大大增加了复发可能。 # 融资背景与用 途 GT医疗科技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完成8轮融资, 总额超过1.24亿美元。 此次D轮融资不仅超额认购,也延续了资本市场对脑肿瘤微创治疗领域创新技术的高度关 注。交易资金主要来源于股权融资,部分新投资者的加入为公司未来战略合作和市场拓展埋下伏笔。公司计划将D轮融资主要用于以下方向: # 行业背景与未 满足 需求 本轮融资分为两阶段。 首轮于2025年1月完成,筹资3700万美元 ,由Evidity Health Capital领投,Accelmed Partners、MVM Partne ...
进入创新通道!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
思宇MedTech· 2025-07-16 12:26
2025年7月2日,NMPA公布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审查结果公示(2025年第6号),有 14款产品 进入创新通道。其中包括, 国科中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的 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 。 美国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等 机构开展BNCT临床研究,累计治疗超千例患者,但设备普及率低。 2006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中国国家"973"计划支持下启动BNCT相关研究,积累了 离子源及射频四极加速器(RFQ) 的设计与制造经验,为国产 BNCT设备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研发背景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 是一种新兴的精准放射疗法,被誉为 继手术、传统放疗、化疗和免疫疗法之后的"第五种癌症治疗方法" 。 BNCT针对传统治疗(如X射线、手术)难以根治的癌症(如 脑胶质瘤、头颈癌、黑色素瘤 )具有显著优势。全球每年新增脑胶质瘤病例 约30万 ,头颈癌 约90万 ,BNCT的精准靶向特性满足了这些难治性癌症的治疗需求。 全球BNCT市场2023年规模约数亿美元,预计 2030年CAGR达10%-15% ,主要集中于日本、美国、欧洲。 日本 住友重工和Stella Pharma 于2020年推 ...
最新!九安医疗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思宇MedTech· 2025-07-16 12:26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8亿元至9.8亿元,同比增长46.24%至62.86% [2] - 扣非净利润预计为8.6亿元至9.6亿元,同比增长23.29%至37.63% [2]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2.0129元/股至2.2416元/股,上年同期为1.3788元/股 [2] 业绩增长原因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07亿元,同比下降33.49%,但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7.62%,通过成本控制和市场策略实现利润增长 [3] - 资产管理业务表现优异,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公司提供资金保障 [10] - 家用试剂盒产品在亚马逊、CVS和沃尔玛等渠道持续放量,叠加iHealth品牌全球化布局推动业绩提升 [10] 公司背景与业务 - 成立于1995年,专注于健康类电子产品和智能硬件研发生产,2010年上市并创建iHealth品牌 [4] - 产品涵盖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个人健康类可穿戴设备,获小米科技2500万美元战略投资 [4] - 业务包括医疗器械、电子产品、智能设备等,主要产品有血压计、血糖仪、体外诊断试剂等 [7] - 通过自主品牌、ODM/OEM代工、新零售等多渠道销售,覆盖美洲、欧洲、中东等国际市场 [9] 战略布局与收购 - 以7亿元收购法国移动医疗企业eDevice,并购美国Care Innovations移动医疗公司 [6] - 加速推动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落地,拓展新零售业务渠道 [11] - 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投资硬科技、医疗大健康、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 [11] 行业活动 - 即将召开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2025年7月17日)和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2025年9月3-5日) [11]
全球医疗科技榜单即将发布!
思宇MedTech· 2025-07-16 12:26
每年7月和1月,思宇MedTech都会发布全球医疗科技系列榜单和奖项,持续追踪全球医疗科技企业的动态变化与创新表现。2025年 7月17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现场,即将发布2025年Global MedTech Top100榜单! 与常见的国际榜单相比,思宇榜单的独特之处在于 "全球视角 + 中国样本" 的双重完整覆盖。许多国际榜单往往缺乏对中国企业的 系统纳入,而思宇MedTech从一开始就以"填补全球视角中的中国空白"为使命,确保榜单覆盖所有上市的医疗器械公司,包括美 股、A股、港股市场中的中国企业,真实反映全球产业格局。 欢迎关注、欢迎莅临大会现场(免费票领取方式附后) 另外,也 欢迎企业关注思宇的奖项评选,一年至少2次,需要企业主动申报。 榜单机制:数据说话,结构清晰 ✅ 榜单类(数据导向) 包括: 所有榜单基于公开数据构建,核心指标包括: 奖项类(评审机制) 由思宇组织的专家评审团综合评定,考察维度包括科技突破性、市场潜力、产业影响力等,奖项包括但不限于: 奖项评审覆盖中国与国际企业,强调技术深度、产品落地和产业推动三重价值。 思宇为什么做这件事? 在医疗科技这一高度专业化、地域分布极不均衡的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