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
搜索文档
厚植文化根脉 齐鲁乡村铺展“诗和远方”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4:36
厚植文化根脉 齐鲁乡村铺展"诗和远方"新图景 中新网济南9月25日电(李欣 陈宛婷)齐鲁乡村既有"山水相逢"的田园意境,也有"儒风习习"的文化韵 致。近年来,山东以文化为魂、旅游为桥、乡愁为基,通过国家级试点引领、省级典型示范,走出一条 多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实现乡土文化"活"起来、乡村旅游"火"起来、百姓腰包"鼓"起 来。 激活乡土"精神密码" "以前种三亩地年纯收入不足万元(人民币,下同),现在经营民宿年收入翻了七八倍,日子有了新盼 头!"曲阜鲁源新村民宿联盟负责人孔凡玲在国庆假期前夕接到来自天南海北的预订电话。 孔凡玲迎接游客入住民宿。曲阜市委宣传部供图 她所在的鲁源新村北接孔子诞生地尼山、南临夫子湖,将儒家文化刻入乡村肌理,把"立志、守信、尽 孝、重德"等家风家训立于民宿门前,设文化展馆、儒学讲堂,开展经典诵读、《射礼舞》演出等活 动,让游客"枕儒韵乡风入梦"。 如今,村里民宿已达200余家,初步形成旅游民宿、乡村旅游、文旅服务三大主导产业。村民端上"文化 碗",吃上"旅游饭"。 在山东,类似的乡村文化振兴实践不胜枚举。淄博博山在村庄建起红叶柿岩旅游区,于山水间构建"奇 幻聊斋"沉浸式剧场 ...
(走进中国乡村)“咖啡香”带热浙江乡村生态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4:03
乡村咖啡业态发展模式 - 浙江现有“村咖”2600余家,其中安吉县聚集300多家咖啡馆 [3] - “瀑布咖啡”通过改造矿山遗址,融合音乐吧、餐厅等业态,形成“村咖”景区化商业模式,自8月下旬开业后迅速走红 [1] - “云边JUMP咖啡”与滑翔伞基地结合,利用三面落地窗设计,将自然景观(云海、落日)作为核心卖点,在社交平台获得高流量 [4] 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转化 - 余村通过“地质+生态+产业”模式,将废弃矿坑打包出售,成为浙江省首个地质生态产品交易案例 [3] - 该矿坑改造项目预计未来三年带动本地就业120人,年均客流量达25万人次,每年为村集体创收30余万元人民币 [3] - 安吉县黄浦江源片区通过滑翔伞、露营等户外活动与“村咖”结合,提升游客体验感,带动山下民宿和农家乐消费 [5] 区域特色与产业联动效应 - 安吉县特色民宿在旺季月均营业额可达30万元人民币,客流量超900人次,显示“村咖”对周边住宿业的拉动作用 [5] - 杭州市余杭区上湖村将美式“村咖”融入稻田风光,丽水青田方山乡创新推出米浆与意式浓缩结合的特色咖啡,实现文化资源差异化开发 [5] - 政策引导、资源入股与专业运营共同推动“村咖”成为浙江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路径 [5]
四川雅安: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看生态富民的生动演绎
第一财经· 2025-09-25 11:55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活力在融合。在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9月23日至24日,"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览生态富美雅安"媒体采风活动在雅安举 行。来自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深入雅安多地,共同见证了一条从传统农业到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从生态保护到经济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此 次活动不仅是对雅安乡村振兴实践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 在以"中国最美桢楠林"著称荥经县云峰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当地通过村集体联合成立文旅公司,打造集露营、素食餐吧、亲子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景 点,并推出"桢楠认养"活动,盘活闲置土地,促进生态与文化协同发展。未来荥经还将推出"一书一刊"与"桢楠+"系列文创,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通过此次采风,大家深刻感受到雅安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魄力和实干成效。从茶苗良种、冷水鱼养殖,到短视频助农、中药材种植与生态旅游,雅安正以多 元业态融合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径。 本次活动积极响应雅安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加强特色农产品开发等决策部署,通过媒体视角呈现雅安在乡村 振兴中的创新实践。当地正持续探索以文塑旅 ...
山西阳泉:用一方水土“融”出发展新路
人民网· 2025-09-24 19:02
金风点染,秋临人间。五彩斑斓的大地"捧"出丰厚的馈赠。 9月16日的阳泉市盂县北关村,沸腾了起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主场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人们汇聚于此,共庆丰收,分享喜悦。其间,阳泉 市推出6条"丰收节专属农文旅线路",依托红色资源、乡村风貌和乡村特色产业,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打造独具特色的金秋沉浸式体验。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主场(阳泉)活动在盂县秀水镇北关村文化产业园启幕。张哲远摄 乡野阡陌处,民俗韵味浓。游客在乡野休闲度假,村民足不出户实现创业增收。 国庆、中秋双节将至,在以农家饭出名的西南舁乡咀子上村,"本无"民宿成了引客、留客的"新招牌"。"这几天,很多游客就电话预约民宿了。客房供 不应求,村里的农家乐也在为假期积极准备,可以说'小院过节、民宿度假'成了游客的新时尚。"西南舁乡副乡长苏平介绍。 盘活乡村旧窑洞、打造休闲民宿是近年来西南舁乡带领咀子上村持续推进的工作。"本无"民宿不光有6个院落、23间客房,还配备有接待大厅、书咖区 域、书法室、棋牌室等。民宿透过落地窗将官印山上的绿意、阳光、蓝天、白云、院落里的花丛等"请进"房间,与咀子上村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一步一 景、素雅静谧。 ...
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人民日报· 2025-09-23 21:19
农业政策与宏观发展 - 国家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2] - 各地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年粮食产量有望继续站稳1.4万亿斤台阶 [3] - 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去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比上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 [13] 农业生产与科技应用 -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通过“四良融合、机制赋能、科技支撑”实现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高产创建示范户预计亩均增产50公斤 [4] -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6] - 山东大户陈家村聘请专家团队科学决策,农业物联网实时监测作物长势,智能分选和冷链物流体系完善 [4] 乡村产业与价值拓展 - 大户陈家村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从鲜果到果汁、果酒的全产业链,统一注册商标,并将果园打造成3A级旅游景区,带动周边10多个村发展 [5] - 福建澳角村做足“海”文章,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海鲜电商、海岛旅游齐头并进 [7] - 四川苍溪县科研团队杂交选育出猕猴桃新品种“鑫中1号”,填补市场空档期 [6] 农民收入与生活品质 - 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降到2.34 [9] - 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2%,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 [9] - 福建澳角村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大多数村民过上有房、有车、有存款的生活 [7] 乡村建设与公共服务 - 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行政村5G通达率超90%,95%以上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建设农村敬老院超1.6万家 [11]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2199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13] - 江西罗坑村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2万元,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12]
河套平原荒滩“披绿生金” 塞北乡村庭院花果富民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9:56
盐碱地科技农业产业 - 先锋镇利用科技手段发展芦耳产业,以乌梁素海芦苇和玉米轴芯为培养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每年消耗芦苇1.8万吨、玉米轴芯9000吨 [2] - 芦耳产业已形成规模,拥有179栋种植棚和86栋晾晒棚,产品因富含营养且泡发比高而被市场高度认可,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 - 该产业带动村集体收入显著增长,土地流转费从每年26万元增至45.5万元,村集体通过加工菌棒等年增收20多万元,并创造约500个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约2万元 [3] - 除芦耳外,2023年引进的糯玉米初加工基地成为新增长点,企业自种200多亩并与村民签订1500亩订单,以每吨1400元回收,使村民每亩比种普通玉米多增收500元,两条生产线年产量达800多万棒,销往北上广等地 [5] - 未来计划在芦耳产业稳定基础上引进辣椒厂和农业设施,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 [6] 庭院经济与乡村旅游产业 - 乌拉山镇三湖村利用紧邻黄河的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发展庭院经济,406户村民中有300多户在院内种植小菜园和小果园,品种包括葡萄、李子、西梅等几十种特色水果 [4] - 村委将闲置大院改造为集垂钓池、民宿、农家乐于一体的体验区,将庭院转化为绿色银行,2024年村民户均增收约3000元,村集体增收约30万元 [4] - 庭院经济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周末采摘、农家饭、民宿游客络绎不绝,村民通过水果销售和农家乐打工实现双重增收 [5] - 2024年计划集中打造35个示范庭院,新提供200多棵鸡心果和西梅树苗,以推广经验,让更多村民依靠小庭院实现大增收 [4][7]
北京丰台举办丰收节暨首届乡村美食嘉年华,“晓月丰花”农文旅线路地图同步发布
北京商报· 2025-09-23 18:17
北京商报讯(记者 吴其芸)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丰台区庆祝活动开幕式暨"寻味乡村,乐 在丰台"首届乡村美食嘉年华在菜户营美学农场启幕。本次活动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通 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北京市丰台区农业发展成果、乡村文化魅力和农文旅融合新风貌。 本次活动还同步在北京市农文旅融合产业公共品牌"京华乡韵"抖音官方账号进行直播,通过室内直播 +现场走播的形式,推介休闲园区、邂逅美食好物、解锁农产品新价值,还有园区门票及特色农产品线 上售卖,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沉浸式感受丰收的喜悦,解锁超多农产好物与精彩瞬间,全面展示丰台农 业农村新风貌,搭建农文旅融合、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 据介绍,活动举办地菜户营村,有600多年的种菜历史,有着"御菜园"的美称。如今,在王佐镇的新址 上,"菜户营美学农场"被重新雕琢成为全市首个菜美学农场,拥抱丰彩城市艺术季的创意美学,成为一 个集休闲观光、亲子研学、农业体验、精致美拍等功能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园。 活动现场举行了丰台区农文旅地图与《我在丰台"赏"村景》乡村画册的发布仪式,为市民游客提供 了"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亲子研学"的一站式乡村游指引。 其中,"晓 ...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人文影像志丨丰收节前后,这里藏着皖南最“红火”的秋
新华网· 2025-09-23 15:19
文章核心观点 -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依托独特的土楼建筑群和“晒秋”民俗,成功发展特色旅游,从过去的“空心村”转变为游客量达21.56万人次的“网红村”[25][30] 村落特色与资源 - 村落以连绵数百栋、保存完好的300余栋土楼建筑群闻名,区别于徽州地区常见的白墙黛瓦风格[8][13] - 秋收时节村民在房前屋后晾晒辣椒、玉米、山核桃等农作物,形成独具特色的“晒秋”景观[1][22] - 村落山多地少,主要种植山核桃、板栗、茶叶等经济作物[22] 旅游发展成效 - 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21.56万人次,其中“晒秋”期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30] - 当地政府依托土楼和“晒秋”特色发展旅游,村民通过担任向导、开办民宿和农家乐实现增收[25] - 村民在村内打包待售土特产,显示旅游带动了农产品销售[28] 村民生活与活动 - 村民日常活动包括晾晒农作物、修缮房屋、劈柴劳作等,展现传统乡村生活图景[3][17][18] - 游客在村中游玩互动,显示旅游活动已融入村民日常生活[23][27]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各民族携手一心 共筑富裕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2 18:25
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 - 达西村2024年村集体收入超过230万元,通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和线上电商销售农产品实现经济增长[12] - 新能源产业在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位列全国第一,并形成千亿级风电装备产业集群[24] - 30多个AI数据中心正在同步建设,显示新兴产业在新疆的快速发展[24] 农业与特色产业 - 达西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数百吨滞销香梨,并拓展蜂蜜、瓜果等土特产线上销路[6] - 阿亚格曼干村依靠新梅、瓜果、花卉等特色产业帮助村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生活[14] - 柯柯牙地区在沙漠环境中成功种植苹果、红枣、核桃、杏子等经济作物,创造戈壁变果园的奇迹[26] 旅游业发展 - 达西村凭借烤肉、烤鱼等特色美食吸引大批游客,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旅游业[4] - 伊宁市六星街作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通过升级手风琴馆和居民共同献策提升旅游体验,使十多个民族居民受益于旅游业[16] 基础设施与民生改善 -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远程诊疗服务覆盖所有乡镇[22] - 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显示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22] - 建成3046公里环沙漠生态屏障,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26] 对外开放与贸易 - 2022年起新疆进出口额连续三年跨越千亿元台阶,成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和向西开放桥头堡[28] - 开通双边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凸显其对外开放的枢纽地位[28]
(走进中国乡村)从荒滩到“打卡地” 拉萨神秘树林带火乡村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13:06
(走进中国乡村)从荒滩到"打卡地" 拉萨神秘树林带火乡村经济 中新社拉萨9月22日电 题:从荒滩到"打卡地" 拉萨神秘树林带火乡村经济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他说,2019年开始,当杰村藏嘎组村民发现"林卡商机",便牵着马匹到树林里经营骑马项目。 9月20日,拉萨河畔神秘树林风光,据悉该树林以前为荒滩。(无人机画面)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来过林卡的市民、游客一年比一年多,经营项目也越来越丰富,游船、帐篷租赁等。"格桑尼玛介绍, 此后村里逐渐规范经营,2024年实现为参与经营的数十户村民分红76万元,此外经村民们一致同意,村 里还存了一些流动资金。 "神秘树林一带原来是荒滩,20世纪90年代,我们村在荒滩上种了大量杨树,没想到这片树林现在这么 火,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点。"近日,拉萨市林周县边交林镇当杰村主任格桑尼玛说,这片树林激 活了乡村经济,如今每年能为村民们带来上百万元(人民币,下同)的现金收入。 9月20日,在拉萨林周县神秘树林"过林卡"的市民和游客享受惬意的周末。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神秘树林位于拉萨河北岸,距离拉萨城区约40公里。秋日的周末,树林里散落着各式帐篷。人们或骑 马、烧烤、放风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