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

搜索文档
当赛事遇上高原 体旅融合亮点多
四川日报· 2025-06-18 14:12
甘孜州体旅融合探索 - 甘孜州通过举办"贡嘎杯"青年足球邀请赛等专业赛事激活文旅产业,首届赛事吸引190余名运动员参与,每日直播观看人次超100万,抖音话题热度达1.7亿 [6][7] - 赛事采用专业运营模式,配备裁判、解说、直播团队及安保、医疗等保障小组,提升观赏性与专业性 [9] 特色赛事与资源开发 - 理塘县依托"四川赛马文化之乡"优势举办60届赛马会,配套文艺演出及马术表演,2023年"十一"黄金周吸引游客37.48万人次 [10] - 炉霍县结合红色文化举办"长征五一运动会",并利用山地地形举办高海拔汽车拉力锦标赛 [10] - 海螺沟景区举办32.3公里自行车爬坡赛及冰川挑战赛,吸引520名越野跑爱好者参与 [12] 体旅融合机制创新 - 海螺沟景区建立"户外运动管理中心+公司+俱乐部"模式,实现赛事报备、产品开发与消费端联动 [12][13] - 德格县计划以"雀儿山"为核心开发国际级登山目的地,配套徒步、摄影、研学等多元业态 [14]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专业足球赛事吸引跨省观众,如云南球迷计划赴康定现场观赛第二届"贡嘎杯" [9] - 特色赛事如赛马会、汽车拉力赛等促进跨区域参与,提升地方文旅品牌影响力 [10]
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四川为何突出“全域全业态”?
四川日报· 2025-06-18 08:28
文旅资源禀赋 - 四川拥有115个A级景区 生态康养资源丰富 林草资源占全省辖区面积74.7% 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 [1][2] - 广元市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连续3年推广"徒步古蜀道 对话翠云廊"活动 6条线路共吸引游客80万人次 [2] - 资阳市石窟寺和古石刻资源数量在全省位居前列 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将1000余处摩崖造像转化为沉浸式体验 [3] 产品创新趋势 - 游客偏好从"走马观花"转向"沉浸其中" 更重视文化价值和情绪共鸣 [2] - 宜宾蜀南竹海景区策划"武侠奇缘·竹海寻踪"沉浸式武侠盛典 推动文旅消费向三四线城市延伸 [3][4] - 德阳加快建设三星堆生态旅游区 眉山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让"三苏"文化"活起来" [6] 产业融合方向 - 乐山"文旅+美食"成效显著 甜皮鸭年销1000万只 跷脚牛肉年销售额达4.5亿元 [5] - 推进五大任务领域:文化遗产保护 红色旅游升级 演艺赛事发展 生态康养度假 农文旅融合 [5] - 省体育局策划"跟着赛事去旅行" 成都世运会竞赛项目向各市州普及 带动"体育+文旅"融合 [5] - 发展康养旅游成为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间的重要着力点 激活银发经济 [6]
文旅经营主体如何培育壮大?做强领飞“头雁” 推动“雁阵”齐飞
四川日报· 2025-06-18 08:28
四川文旅企业发展现状 - 四川文旅企业总体呈现"小、散、弱"特征 虽有个别成功案例如《只此青绿》《哪吒2》但整体规模偏小 [1] - 省旅投集团资产规模300亿元 与中国旅游集团20强龙头企业上千亿至上万亿规模存在显著差距 [1] - 全省规上文化企业数量仅为广东和江苏的1/4 不足浙江的一半 全国文化企业30强和旅游集团20强中"川字号"仅2家 [1] - 行业缺乏在线旅游服务、演艺经济等领域的链主企业 [1] 政府政策导向 - 省委全会将"培育壮大文旅经营主体"列为深化文旅融合重点改革内容 提出"企业强 产业才会强"发展理念 [1] - 明确"做强重点骨干文旅企业"和"梯度培育中小文旅企业"双轨策略 计划通过民营文旅企业孵化计划培育龙头企业 [2] 企业战略响应 - 省旅投集团提出盘活资产、放大价值 与地方资源嫁接实现共赢 目标成为文旅发展"头雁" [1] - 域上和美集团计划深度挖掘四川文化资源 打造代表四川的高质量文旅项目 强化"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 [2] - 行业商会推动形成"大中小微"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重点培育有竞争力的链主企业 [2]
绘就“诗”和“远方”的四川画卷
四川日报· 2025-06-18 06:50
文旅融合发展政策导向 -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部署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提出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 建设世界级文旅地标和风景道 推出全球吸引力精品线路 [2] - 目标到2030年显著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 四川旅游吸引力和文旅产业竞争力 推动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2] - 全会通过"四个坚持"指导原则:文化为魂 旅游为体 科技赋能 保护优先 并部署品牌 业态 服务等融合重点 [5][6] 文旅产业经济贡献 - 2023年四川文旅产业对GDP贡献率达11.97% 体现"一业兴 百业旺"的带动效应 [4] - 自贡灯会案例显示文旅融合经济效益:208万人次游客带动1.6亿元门票收入 并促进零售增长和三产转型 [4] - 2023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1.19亿人次 旅游总消费达1.76万亿元 资源规模居全国前列 [3][4] 文化赋能实践案例 - 三线建设博物馆通过红色文化展示成为攀枝花热门打卡点 验证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价值 [5] - 泸州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动白酒文化体验 境外游客采购量创新高 解决白酒出海难题 [5] -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上线一年获2000万访问量 衍生实景体验等科技文旅产品 [6] 保护与发展平衡机制 - 剑阁县建立古柏保护评价体系 包含16项指标实现从数量统计到生态保护的升级 [6] - 眉山设置景区日接待上限及分流措施 保障文化遗产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传承 [6]
科技巨头加速推进AI生成广告技术,AI望驱动广告营销行业全面变革
选股宝· 2025-06-17 23:16
Meta AI广告技术升级 - Meta升级图像转视频广告工具 允许营销人员利用AI将产品图片转化为多场景视频广告 最多可上传20张图片并添加背景音乐和文本 [1] - 新功能发布与法国戛纳CannesLions广告节同期进行 同期TikTok也推出AI广告工具包括广告视频生成功能 [1] 生成式AI对广告行业的影响 - 生成式AI赋能广告营销各环节 从创意获取 内容生产到广告投放和消费转化 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优质内容生产门槛 [1] - AI有望带动广告营销行业全面变革 行业处于技术驱动高速增长期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10.23亿美元 预计2031年达103.2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39.7% [1] 相关公司AI广告布局 - 易点天下深化AI智能体研发 通过自研多模态大模型与阿里云 智谱AI技术协同 实现电商场景AI视频广告端到端生成能力 加大AI及算法侧研发投入优化广告投放平台 [2] - 思美传媒开发AIGC在广告传媒和文化旅游行业应用场景 自主研发AI广告生成和智能投放系统 [2]
特写:马蹄叩响大地,是草原心跳的节拍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18:54
文化旅游活动 - 2025鄂尔多斯乡村文化旅游季暨苏布尔嘎珠拉格那达慕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苏泊罕草原开幕,吸引了来自山西、陕西、宁夏等周边省份的大量游客 [3][4] - 活动开幕式上骏马奔腾的场景成为全场焦点,游客纷纷用手机记录这一震撼瞬间 [1][4][6] - 搏克(蒙古式摔跤)作为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男儿三艺"之首,在活动中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8] 旅游资源开发 - 苏泊罕大草原是鄂尔多斯保留较为完整的原生态游牧草原,景区以13世纪游牧文化为背景,打造了"骑蒙古马、住蒙古包、吃蒙古餐"的沉浸式体验场景 [4] - 当地政府表示将依托草原自然资源优势,持续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使其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8] - 马文化作为蒙古族重要文化符号,在旅游活动中发挥了核心吸引力作用,专家指出马与农牧民数千年的共生关系使其成为文化象征 [8]
为全面振兴增添新动能
辽宁日报· 2025-06-17 09:04
辽宁省文体旅融合发展现状 - 文体旅产业成为辽宁全面振兴的强劲动能,通过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1] - 行业面临重大机遇,需推动更深层次融合和更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增光添彩 [1] - 创新业态包括冰雪经济、低空经济、邮轮经济、票根经济、银发经济,差异化打造海陆空新玩法 [1] - 全面改善酒店住宿、道路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服务传递情绪价值,通过文旅带动百业兴旺 [1] 文化引领与主题活动 - 推出"千里共辽宁·振兴文化行"主题活动,在丹东、营口、本溪、抚顺四地开展特色文化活动 [2] - 打造集文艺创作、舞台演出、群众活动、文博展示、产业联动、旅游推介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盛会 [2] - 形成"一城一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增强辽宁文体旅吸引力,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2] 交通与基础设施优化 - 加速推进京哈高速改扩建、台黑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优化路网布局 [2] - 加大旅游景区、赛事场馆、文化地标等重点区域的路网密度,缩短时空距离 [2] - 打造"E路自驾"交旅融合智慧平台,推行"主题服务区+文旅驿站"模式,提升消费场景和服务质量 [2] - 设计主题自驾线路,塑造"沿着高速游辽宁,一程高速一程景"的品牌形象 [2] 市场监管与服务质量提升 - 贯通"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抓好文体旅经营主体培育 [3] - 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服务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 - 持续提升文体旅供给质量,让游客吃得安心、用得放心、购得舒心、游得开心 [3] 地方特色与品牌打造 - 丹东市加快构建"红色铸魂、边境塑形、生态赋能、体育激活"的发展体系 [4] - 围绕温泉康养、边境风情、生态休闲等核心资源谋划项目,促进融合发展 [4] - 铁岭市实施"文旅兴市"战略,深耕"快乐文化",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4] - 把握全域化、融合化、数字化、个性化趋势,整合资源并打造特色需求 [4] 区域合作与资源整合 - 锦州北镇市深挖文化资源,打造生态与文化交相辉映的示范区域 [5] - 构建四季文化节庆矩阵,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民俗"的全季活动体系 [5] - 葫芦岛市通过跨区域合作整合旅游景区、文化场馆、民俗风情等资源 [5] - 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文旅产品和线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 [5]
巴山蜀水写新篇——四川牢记嘱托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四川日报· 2025-06-17 08:32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效 - 四川文旅产业规模和质量稳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 2022年至2024年国内游客接待量从6.36亿人次增至11.19亿人次 国内游客总花费从7059.94亿元跃升至1.76万亿元 [2] - 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890.3亿元 国内游客在川总花费达1.76万亿元 在全国长期保持第一方阵地位 [12] - 2024年第三产业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5% 以文旅为主的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一 [5] 重点文旅项目表现 - 三星堆博物馆国际影响力显著 代表性文物复制件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出 吸引大量游客参观 [1] - 三苏祠博物馆2022年6月至2024年4月接待团体游客超6000批次 游客总量达420余万人次 创游客增幅最大、高峰持续最长纪录 [3] - 九寨沟景区"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5.49万人次 同比增长40.56% 智慧管理系统显著提升游客体验 [12] 文旅融合创新举措 - 推出"熊猫专列·成都号"特色旅游专列 包含16天15晚新疆之旅和成都文化地标探访 [7] - 绵阳打造航天科技馆、智造研学等新产品 运用"数字人李白"等科技手段创新文旅体验 [10] - 乐山2024年举办200余场文化活动 170余项赛事和近200场美食跨界活动成为流量担当 [10] 产业政策与规划 -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与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合并召开 促进资源和产业有效对接 [8] - 印发《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链专项工作方案》 明确数字文化产业等十大重点领域和七项重点任务 [10] - 出台《四川省进一步促进入境旅游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提升文旅国际竞争力 [14] 县域文旅发展 - 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四川占13席 居全国第二位 [13] - 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中四川占15席 居全国第一位 [13] - 成都非遗博览园在第九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现场销售总额达1222万元 [14] 国际文旅交流 - 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229.3万人次 双国际机场枢纽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促进国际旅游 [14] - 美国学者贾和普25次探访蜀道 认为蜀道为不同文明对话提供重要启示 [14] - 三星堆文物国际巡展和学术讲座有效提升古蜀文明全球影响力 [1][14]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中国—中亚青年交流营和成果展举行
陕西日报· 2025-06-17 08:26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中国—中亚青年交流营 - 活动主题为"互学互鉴,敢闯敢创向未来",由教育部等单位主办,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的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举行 [1] - 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青年学子参与,展示100余个优质项目,涉及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绿色能源、文化旅游等领域 [1] - 哈萨克斯坦学生叶尔达那的项目关注推动哈萨克斯坦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该国拥有6000多个村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丰富 [1] 创新论坛与科技合作 - 论坛聚焦生物育种、智慧农业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促进中国—中亚科技协同创新与产业深度合作 [1] - 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科学与创新部主任布尔巴伊罗娃表示期待更多此类活动,实现跨越国界的友好交流合作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中亚高校合作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中亚多所高校在联合实验室、海外试验示范站建设、师生互访、人才合作培养、创新创业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2] - 该校党委副书记庄世宏强调活动旨在弘扬丝路精神,增进中外青年友谊,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 [2]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发展 - 大赛自2015年启动,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创新赛事,今年首次设立中亚区域赛,促进中国与中亚青年交流合作 [2] - 活动目标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迈上万亿赛道 成都荣获“美好消费典范城市”|成都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17 07:58
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6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美好生活大调查》"美好生活城市之夜"数据发布活动在安徽省合肥市揭晓榜单,成都获"美好消费典范城市"荣誉。 今年伊始,成都消费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一方面,传统零售与餐饮行业保持着稳健的增长势头;另一方面,新兴消费业态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 起。同时,成都的消费场景愈发丰富多样,充分满足了各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些因素共同为成都荣获"美好消费典范城市"称号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 撑。 游客在铁像寺水街坐着小船看电影。图片由成都高新区提供 成都获"美好消费典范城市"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万亿 消费,既是经济增长最基础、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 作为西部消费中心城市、全国第二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一万亿元的盛会城市,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27.1亿 元,比上年增长3.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8393.4亿元,增长2.6%;餐饮收入1933.7亿元,增长6.2%。 这一成绩,在全国排名表现亮眼。6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美好生活大调查》"美好生活城市之夜"数据发布活动在安徽省合肥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