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人驾驶航空器
icon
搜索文档
城市24小时 | “工业第一城”,继续“拥抱”传统产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23:52
深圳传统产业升级政策 - 深圳推出12条政策措施,目标经过3年左右时间推动全市传统产业总规模突破7000亿元 [1] - 政策核心路径为深化技术赋能、生态共建、模式创新,探索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路径 [1] - 强化基金赋能,打造“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产业资本+专业投资机构”的多元投资支撑模式,支持设立并购基金和智能眼镜等产业专项基金 [1] 深圳传统产业基础与转型方向 - 深圳传统产业基础雄厚:高端女装品牌数量、市场占有率、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黄金珠宝行业年工业产值全国首位,全年黄金提货量约占上海黄金交易所70%;中高端眼镜产量约占全球50% [2] - 推动家居、家电、健身器材、眼镜、手表、玩具全面导入人工智能技术,三年内推动100家以上传统产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2] - 鼓励传统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性能材料、国潮IP等融合,目标至2027年培育打造跨界融合时尚新品和国潮爆款产品100个以上 [3] 深圳整体工业实力 - 深圳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 [1] -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8.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为58.2% [1] 其他地区产业与消费政策 - 全国首个具身智能标准化试点落地上海,将围绕具身智能训练场制定80余项标准 [6] - 上海市印发《加强上海商业品牌建设行动计划》,目标到2028年形成更有竞争力的商业品牌集群 [7] - 深圳出台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实施细则,涵盖载人航空器适航取证、低空物流、通航航线等资助项目 [8] - 财政部、商务部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支持50个左右城市,中央财政对超大特大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4亿元 [10] 养老基金投资业绩 - 2024年末养老基金资产总额28396.52亿元,权益总额23350.03亿元 [12] - 地方养老基金2024年投资收益额1056.88亿元,投资收益率5.52%;自2016年12月受托运营以来累计投资收益额4123.59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5.06% [12] 城市人才吸引力 - 2024年度中国城市外籍人才吸引力指数综合排名前二十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苏州、深圳、南京等 [13] - 大中城市外籍人才吸引力指数前十城市包括海口、珠海、常州、保定、无锡等 [13]
最高奖励3000万元!深圳“加码”低空经济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21:40
在发力低空经济上,深圳再次"出招"。 9月30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起草《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 施细则》(简称《细则》),明确的资助项目有4个,并提出了资助对象、条件及标准等。具体看,资 助项目分别为: 一是载人eVTOL航空器和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取证资助项目。 企业若获准并在深圳经营,每年可获得奖励合计不超过3000万元。其中,载人eVTOL航空器一次性奖 励1500万元;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一次性奖励500万元;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一次性奖励300万元。 符合条件的企业每年获得的新开航线奖励与总飞行架次奖励之和不超过2000万元。其中,小型无人驾驶 航空器每条新开航线年度飞行架次达到5000架次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首年企业年度总飞行架次 达到2万架次奖励40万元,之后每增加2万架次奖励40万元;大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每条新开航线年度飞 行架次达到1000架次以上的,一次性奖励35万元,首年企业年度总飞行架次达到2万架次奖励80万元, 之后每增加2万架次奖励80万元。 二是做大低空物流市场规模资助项目。 获国家民航主管部门认定授牌的民航重点实验室落地深圳,按总投资的3 ...
收评:沪指涨0.52% 能源金属股和存储芯片股领涨 主要股指9月份延续升势
新华财经· 2025-09-30 16:02
市场表现 - 9月30日A股主要股指普遍上涨,沪指收报3882.78点,涨幅0.52%,深成指收报13526.51点,涨幅0.35%,创业板指收报3238.18点,涨幅0.00% [1] - 9月份A股主要股指延续升势,其中创业板指月度涨幅达12.04%,深成指上涨6.54%,科创综指上涨7.11%,沪指上涨0.64% [1] - 能源金属、存储芯片、锂矿概念、AI芯片、Sora概念、航天航空、半导体等板块涨幅显著,盛屯矿业涨停,华友钴业涨逾9%,江波龙20%涨停 [1] - 当日市场成交活跃,沪市成交额约9733亿元,深市成交额约12081亿元,创业板成交额约5840亿元 [1] 机构观点 - 机构认为当前全A估值处于合理区间,政策与业绩催化逐步临近,资金面宽松格局不变,市场在震荡整理后上行的确定性更高 [2] - 成长风格板块如创业板、科创板表现相对强势,行业轮动提速,市场热点呈现扩散迹象 [2] - 投资策略建议关注半导体、消费电子、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维持高景气度的领域,以及AI应用、半导体、医药等成长赛道 [2] - 建议采取“稳中求进”策略,逢低布局、避免追高,同时关注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电新、钢铁、有色等领域 [2]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自10月1日起实施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涉及工业机器人动态稳定性试验方法、云计算超融合系统、湿巾及类似用途产品等 [3] - 机器人领域新标准的实施将推动工业机器人动态稳定性测量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提高机器人三维视觉系统在制造业的应用 [3] -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要着力抓好布局结构调整的关键任务,破解科技创新的瓶颈障碍,补强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 [4] - 深圳市出台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对载人evtol航空器和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取证、低空物流、通航短途运输航线等项目提供资助,细则自2025年10月9日起施行 [5]
AI算法、3D建模……感受衣食住行的“科技密码” 服贸会“解锁”生活新体验
央视网· 2025-09-11 15:39
智能穿戴技术 - AI算法3D建模实现线上量体裁衣 通过虚拟试衣镜站姿动作获取13项身体数据包括腰围和胸围 [3] - 设备连接手机应用与生产企业 实现消费者居家服装私人订制 减少买家秀与卖家秀差异 [3] 智慧食品安全监管 - 5G+AI系统实时监控食品操作间 自动识别未佩戴工作服或口罩 吸烟等违规场景并预警 [5] - 摄像头识别违规行为后自动上传系统报警 支持监管方即时介入处理 [5] 智能建筑施工 - 机器人全链条智能施工队涵盖涂料喷涂 墙面打磨 地面整平及安全监督等功能 [7] - 机器人自动避障并识别施工区域 根据工程图自动施工 误差小且节省人工与材料 [7] 低空经济与智慧出行 - 无人驾驶航空器获全国首批载人运营合格证 标志中国低空经济进入载人时代 [9] - 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达17756亿元(1-7月) 同比增长6.8% [9] -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额6268亿元(1-7月) 同比增长12.6% [9]
亿航智能与中国路桥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21:18
战略合作 - 亿航智能与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代理协议 [1] - 中国路桥将在海外地区推广销售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产品 [1] - 亿航智能将通过中国路桥海外平台将产品及解决方案推向全球市场 [1] 市场拓展 - 双方共同参加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的非洲航空峰会 [1] - 完成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非洲的首次载人飞行 [1]
北京:行政区全域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
快讯· 2025-08-04 14:06
政策监管动态 -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范围 明确北京市行政区全域为管制空域[1] - 未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 不得在管制空域内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1] - 政策依据为《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1]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框架指引(2025版)》正式发布
快讯· 2025-07-23 15:07
7月23日,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发展大会上,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副秘书长黄 伟宏宣布,《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框架指引(2025版)》正式发布。《框架指引》明确了低空经济基础设施 是以无人驾驶航空器基础设施为主,同时兼顾了传统通用航空基础设施构建的原则,包括传统设施与新 型设施衔接的系统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型航空器运行及相关业态的实用性,低空新型 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发展的有机融合协同性,人工智能及低轨卫星等新技术在低空经济领域应用的创新 性。(中证金牛座) ...
年度补贴高达3000万,“低空之城”争夺战打响
搜狐财经· 2025-07-01 10:12
政策支持 - 成都市发布"低空经济14条"政策,涵盖基础设施、服务监管、应用场景、产业支撑四大领域,多个类型补助高达500万元,部分领域补助超千万元[1] - 成都对低空载人航线实施"双向补贴",企业侧每户年度补贴不超过500万元,乘客侧按航线距离给予票价补贴[2] - 成都对适航取证企业奖励全国最高,eVTOL航空器1500万元,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500万元,中型300万元,每户企业每年不超过3000万元[5] - 深圳成为全国首个立法支持低空经济的城市,《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式施行[9] - 合肥构建"4120"低空经济工作体系,出台支持政策及实施细则,对载人eVTOL航线和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给予补贴,每家企业年度最高1000万元[9][10] - 海南拟推出18条举措,对通用机场和起降场新建改扩建项目按总投资20%给予支持,单个机场最高2000万元,起降场最高500万元[10][11] 产业基础 - 成都已形成"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完整产业体系,聚集低空经济企业超500家,产品实现从10千克到吨位级全覆盖[2] - 成都拥有6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及160余家高新技术低空经济企业,建成25个低空经济创新平台[2] - 成都以"双机场"枢纽为核心,联动14个支线机场构建"2+14"航空货运网络,淮州新城通航产业园8.4平方公里产业承载空间初具规模[6] - 全国已有42家eVTOL整机制造企业,各地出台225部与低空经济直接相关的政策文件[7] - 合肥建成全国首个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布局起降点等基础设施[10] 基础设施 - 成都加快布局建设直升机、eVTOL、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场,按实际建设投资10%给予补贴,每个起降场最高50万元,每户企业年度不超过500万元[3] - 成都支持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实际建设投资10%给予补贴,单台设备最高10万元,每户企业年度不超过500万元[3] - 深圳规划到2026年建成1200个低空起降点,已实现120米以下空域5G网络全覆盖[9] 应用场景 - 成都今年5月公布8条新航线,包括成都-重庆、成都-南充两条低空物流航线[5] - 低空经济产业上游涉及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制造业,中游涵盖低空制造、飞行、保障与服务,下游涉及旅游业、物流业、巡检业等多种场景[12] - 低空旅游项目可带动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服务业发展[12] - 重点加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和航空医疗救护体系建设,推进公安执法、海关缉私、环保巡查等公共服务领域应用[14] 行业前景 - 全国已有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50多个地方政府提出发展低空经济[1] - 低空经济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能显著促进上中下游产业联动发展[12] - 低空经济将改写城市交通发展,成为全球新经济赛道中抢占先机的战略支点[15]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深圳必将不负使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3:00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定位 - 深圳被赋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 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创新 [1][4] - 改革目标聚焦提升创新效率与发展新兴产业 提出更细致的制度性改革要求 尤其在产学研协同、新兴领域规则制定等方面 [1][3] 科技创新机制突破 - 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和"出题人"角色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 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 [2] - 深圳医学科学院作为改革范例 采用不定编制、不定级别的社会化用人制度 已吸引丹扬院士等国际顶尖人才加入 [2] - 试点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 赋予其在团队组建、经费支配等方面更大权限 要求兼具技术、管理、市场三重能力 [2] 产业与人才发展路径 - 推动工程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支持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 探索职业技能培训链与先进制造业集群衔接模式 [3] - 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准入、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制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三大领域 深圳在场景应用和标准制定方面具备先发优势 [3] 制度创新方向 - 遵循技术变革特征进行顶层设计 探索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展的路径 目标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4] - 改革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 要求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教育体系改革 匹配新兴产业需求 [3]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深圳必将不负使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1:09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与科技创新 - 《意见》鼓励深圳在破解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方面继续探索 [1] - 新一轮改革试点目标更聚焦于创新,尤其在提升创新效率与发展新兴产业两大方面提出更细致的制度性改革要求 [1] - 深圳企业和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面临更多制度性与技术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产学研高效协同问题 [1]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 《意见》强调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与"出题人"角色,因其处在技术与产业变革前线 [2] -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与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2] - 深圳医学科学院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已吸引丹扬、陆伟等国际顶尖学者加入 [2] 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 提出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其在项目甄选、团队组建、经费支配等方面更大权限 [2] - 该制度要求经理人兼具科研技术素质与项目管理能力,需"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 [2] 先进制造业与人才培养 - 深圳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需推动技术、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3] - 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探索职业技能培训链与产业链衔接模式 [3] 新兴产业制度突破 - 赋予深圳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任务 [3] - 三大产业因缺乏机制与标准阻碍产业化,深圳在技术应用与场景创造方面具有先行优势 [3]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定位 - 《意见》突出深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 [4] - 遵循市场规律与技术变革特征,探索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