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

搜索文档
“反内卷”别只跟价格较劲
经济观察网· 2025-08-23 07:15
行业反低价竞争政策动态 - 西安市交通管理部门叫停网约车一口价和特惠价等低价营销 [1] - 多个行业协会通过反内卷倡议书或自律公约抵制低价竞争和低于成本倾销行为 [1] - 部分行业在反内卷过程中出现价格上涨现象 推手包括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 [1] 价格竞争的法律与经济框架 - 只有低于成本的价格战才属于应反对的内卷式竞争类型 [1] - 反低价竞争需符合公平竞争审查 价格法和反垄断法框架 [2] - 价格干预需避免拍脑袋决策 防止形成价格卡特尔 [2] 当前经济环境对价格的影响 - 需求不足是价格战持续的重要背景 [2] - 非市场化涨价行为在需求不足环境下难以维系 [2] - 以光伏行业为例 产业链涨价压力需由下游电力市场消化 [2] 反内卷的根本解决路径 - 反内卷关键在于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和畅通落后产能退出渠道 [3] - 单纯价格干预可能释放错误供需信号 延迟产能出清节奏 [3] - 需要解决不正当竞争 政府不合理补贴和行业准入限制等系统性问题 [3] 市场竞争机制恢复的长期性 - 恢复市场配置资源能力需要系统性调整方案 [3] - 部分问题涉及领域广 存在时间长 需要较长时间调整 [3] -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既需要紧迫感也需要足够耐心 [4]
“反内卷”别只跟价格较劲 | 经观社论
经济观察报· 2025-08-23 00:34
行业反低价竞争政策动态 - 西安市交通管理部门叫停网约车"一口价"和"特惠价"等低价营销模式 [1] - 全国多个行业协会通过反内卷倡议书或自律公约抵制低价竞争和低于成本的倾销行为 部分形成"最低价"机制 [1] - 部分行业在反内卷过程中出现价格上涨现象 推手包括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与头部企业组成的自律组织 [1] 价格竞争的法律与经济框架 - 仅"低于成本"的价格战属于应反对的内卷式竞争类型 需符合价格法认定标准 [1][2] - 反低价竞争需遵循公平竞争审查、价格法和反垄断法框架 避免形成价格卡特尔 [2] - 价格干预需经过法定流程论证 禁止拍脑袋式决策 [2] 当前经济环境对涨价的制约 - 中国经济面临需求不足问题 是非市场化涨价行为难以维系的重要背景 [2] - 以光伏行业为例 多晶硅涨价将传导至组件企业 最终由发电集团和用户买单 但光伏并网价格持续走低制约涨价空间 [2] - 电商、快递等面向终端消费者的行业 需评估消费者承担价格上涨的意愿和能力 [2] 反内卷治理的核心逻辑 - 反内卷关键在于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 畅通落后产能退出渠道 [3] - 不当价格干预会释放错误供需信号 延迟产能市场化出清节奏 [3] - 需解决企业不正当竞争、政府不合理补贴、行业准入限制等系统性障碍 [3] - 治理需要系统性方案和较长时间 难以一蹴而就 [3][4] 反低价竞争的本质目标 - 根本目的是恢复市场公平竞争机制而非简单涨价 [3] - 通过市场机制提升企业利润水平 激励创新增长 [3] - 最终体现市场意志而非行政指令的结果 [3]
多家网约车平台宣布:下调抽成
券商中国· 2025-08-22 23:21
网约车平台抽成调整 - 滴滴出行宣布年底前将每笔订单最高抽成上限从29%降至27% 超出部分随单返还[1] - T3出行平台年底前抽成比例26%~27%的订单数量占比将从21%降至17%[1] - 曹操出行APP和小程序订单抽成比例上限由22.7%下调至22.5%[1] - 滴滴出行2024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为14% 抽成27%以上的订单占极少数[2] - T3出行平台抽成比例最高不超过27% 对月完成不少于50单的司机保障流水抽成上限不超过25%[2] - 高德打车推动不少于80家合作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上限不超过27% 信息服务费上限全部降至9%[2] 司机收入与行业影响 - 平台抽成直接决定司机每单实际收益 抽成比例波动受订单类型、市场需求、奖励补贴等因素影响[3] - 降低抽成意味着司机在同样劳动时间和运营成本下能获得更多收入[3] - 网约车行业发展早期通过高额补贴和低抽成抢占市场 后期高抽成导致司机收入下降和服务质量下滑[3] - 交通运输部2022年规定各主要平台公司公布的最高抽成比例不超过30%[3] 行业监管与市场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国共有389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经营许可 环比增加4家[4] -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6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7.57亿单 日均订单环比增长1.6%[4] - 多地网约车运力过剩问题持续 平台在需求低谷时推出"一口价"等低价产品刺激需求[4] - 西安市交通运输局要求全面暂停"一口价""特惠单"等低价营销活动[4] - 广东清远、江西鹰潭、浙江宁波等多地严禁强制网约车司机接"一口价"订单[4] - 昆明、东莞等地要求网约车平台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公开[4]
记者实探网约车平台降佣:“普通快车”单笔佣金约21%~24%,月度平均抽成进一步下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23:21
行业抽成比例调整 - 滴滴宣布年底前订单最高抽成上限降至27% 去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为14% [1][3] - 高德推动不少于80家合作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上限不超过27% [1] - T3出行平台订单抽成比例最高不超过27% [1] 当前实际抽成情况 - 普通快车订单单笔抽成约为21%~24% [1][3] - 滴滴平台实测订单支付车费18.15元 司机到手14.3元 抽成比例21.2% 另收基础信息服务费0.5元 [3] - 另一订单乘客支付45.82元 司机到手34.74元 抽成比例24.1% [7] 平台配套返还机制 - 滴滴对每月完成50单以上司机保障月均抽成不超25% 超额部分次月返还 [3] - 司机8月满50单后 下月返还抽成超出25%部分 当月平均抽成比例约12.8% [7] - 乘客使用大额优惠券时平台免收佣金 可能出现司机收入高于乘客支付金额的情况 [8] 政策监管背景 - 2021年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要求平台合理设定抽成上限并公开计价规则 [10] - 2022年交通运输部开展抽成"阳光行动" 要求最高抽成不超30% [11] - 2023年要求网约车平台5月底前基本完成降低过高抽成比例上限工作 [11] 行业竞争转型 - 头部平台通过新业务、海外市场和场景化创新打开利润空间 非单纯依赖抽成盈利 [15] - 滴滴一季度国际业务总订单9.89亿单 同比增长24.9% 国内业务出行总订单32.58亿单 同比增长10.3% [16] - 滴滴升级会员系统 提供酒店餐饮等跨界增值服务 覆盖"吃住行"生活场景 [15] 专家观点 - 头部平台抽成比例27%仍较高 降至20%可明显改善司机收入 [2] - 抽成比例需兼顾流量平台、SaaS平台、运营商等多方参与主体 [2] - 随着运营效率提高 头部网约车平台仍有降低佣金空间 [12]
降抽成只是开始,网约车市场生态重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21:49
行业监管与政策响应 - 多家网约车平台降低最高抽成上限 滴滴出行和T3出行降至27% 曹操出行降至22.5% [1] - 2024年滴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为14% 抽成27%以上订单占极少数 [1] - 自2022年"阳光行动"实施后 网约车平台平均抽成比例从18%-30%逐步下降 [3] - 多地政府加强对平台监管约谈 抽成透明度与合理性成为焦点 [3] - 平台集体调整抽成与政策推动密切相关 预计新业态将面临更严格合规要求 [3] 市场供需与竞争格局 - 全国共有389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经营许可 环比增加4家 [2] - 网约车日均订单量环比仅增长1.6% 市场进入饱和阶段 [1][5] - 订单量前10名平台按合规率排序为如祺出行、喜行约车、旅程约车、享道出行、及时用车、阳光出行、T3出行、曹操出行、滴滴出行、花小猪出行 [2] - 面向乘客的共同服务平台完成2.78亿单 环比下降0.4% [2] - 头部平台降低抽成视为对监管政策的积极响应 [3] 司机收入与运营状况 - 郑州网约车单车日均营运时长约9.5小时 最长15小时 日均订单量约14单 毛收入约210元 [2] - 部分从业人员月净收入不足4000元 [2] - 海口市网约车日均完成0-5单订单约占41.2% 6-10单占19.5% 11单及以上占39.3% [2] - 全职驾驶员日均上线时间约13小时 扣除抽成后日均营运流水处于200-290元区间 [2] - 上海司机三个月无休总收入59864元 净收益32314元 月均约10771元 [3] 平台运营模式与成本结构 - 司机需日均工作15小时 时薪约30元 [4] - 高德平台要求每月跑够1.5万流水以保障派单质量 [4] - 司机每日充电加租金固定支出230元 白班流水需超600元才能保本 [5] - 平台通过动态定价和补贴灵活调配运力 但抽成下降后难通过涨价弥补收入缺口 [5] - 动态抽成与奖励机制仍在制约司机实际收入提升 [5] 行业生态与发展趋势 - 杭州市持证运营车辆达14.16万辆 单季度新增10614辆 持证驾驶员41.72万人 较一季度净增16083人 [3] - 车辆驾驶员和订单量同步增长背景下 单车日均收入不升反降 [3] - 不透明派单与大数据计算方法使司机收入界限模糊 [3] - 降低抽成是打破行业内卷实现健康发展的必经阵痛 [5] - 平台需转向长周期系统化生态优化以分摊成本 并更加重视司机权益和福利 [5]
曹操出行获纳入恒生综指,多家机构给予“买入”评级
IPO早知道· 2025-08-22 20:34
公司近期发展及市场认可 - 公司于2025年6月25日登陆港交所后股价持续攀升 [3] - 公司于2025年8月22日获选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 变动将于2025年9月8日生效 [3] - 多家机构预测公司有望于2025年9月8日纳入港股通交易范围 包括摩根大通和华泰证券 [3] - 申万宏源和浙商证券等多家机构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目标价看高至103.17港元 [3] 市场地位及业务规模 - 公司依托吉利生态稳居网约车行业第二 [3] - 截至2024年底平台活跃车辆约150万台 全年完成GTV约170亿元 [3] - 运营网络覆盖全国136座城市 以轻资产模式进军85个新城市 [3] - 2024年末全模式合作商家超1000家 合作伙伴收入年同比增加34% [4] - 计划2025年新开200城 [4] 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 - 公司推出专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的纯电动车型 [4] - 截至2024年底在31个核心城市部署3.4万辆定制车 规模位居同类车队之首 [4] - 定制车型TCO较典型纯电动车低36% [4] - 规模效益推动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8.1%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4] 未来增长引擎及发展前景 - Robotaxi业务被视为公司未来最大增长引擎 [4] - 2025年2月"曹操智行"自动驾驶平台正式上线 已在苏州和杭州两地开启试点运营 [4] - 正与吉利合作研发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 预计TCO将大幅低于行业同类产品 [4] - 根据预测到2035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6万亿元 [4] - 公司凭借"定制车+智能驾驶+出行平台"的全产业链闭环优势有望率先享受行业爆发红利 [3][4] 财务表现及估值水平 - 预计2025至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7亿、256亿、300亿元 复合增速27% [5] - 2026年EBIT有望首次转正 2027年实现全面盈利 [5] - 当前估值水平显著低于国际同行 具备明显吸引力 [5]
滴滴、曹操出行等集体官宣:降低抽成
搜狐财经· 2025-08-22 19:16
行业抽成比例调整 - 滴滴出行将每笔订单最高抽成上限从29%降至27% 超出部分随单返还 [1][2][3] - T3出行平台抽成比例最高不超过27% 26%-27%抽成订单占比从21%降至17% [9] - 曹操出行将APP和小程序订单抽成比例上限从22.7%下调至22.5% [9] 平台司机权益保障措施 - 滴滴出行2024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为14% 提供透明账单和司机收入报告 [7] - T3出行对月完成不少于50单司机保障抽成上限不超过25% 超出部分自动返还 [9] - 高德打车推动不少于80家合作平台抽成上限不超过27% 司机收入不低于实付73% [10] 平台降费具体实施方案 - 高德打车将信息服务费上限全部降至9% 通过减免活动推动合作平台综合成本降低2% [10] - 高德打车督促合作平台落实抽成上限承诺 配合主管部门监督曝光 [10] - 曹操出行表示下调抽成是将发展红利更多分享给司机的实际行动 [9]
曹操出行获纳入恒生综指 多家机构看好 目标价看至103.17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22 18:56
指数纳入与机构评级 - 公司获选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 变动2025年9月8日生效 [1] - 多家机构预测公司9月8日纳入港股通交易范围 包括摩根大通与华泰证券 [1] - 申万宏源与浙商证券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看高至103.17港元 [1] 业务规模与扩张 - 平台活跃车辆约150万台 全年完成GTV约170亿元 [1] - 运营网络覆盖全国136座城市 以轻资产模式进军85个新城市 [1] - 2024年末全模式合作商家超1000家 合作伙伴收入年同比增加34% [1] - 计划2025年新开200城 [1] 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 - 在31个核心城市部署3.4万辆定制车 规模位居同类车队之首 [2] - 定制车型TCO较典型纯电动车低36% [2] - 规模效益推动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8.1% [2] Robotaxi业务发展 - 自动驾驶平台"曹操智行"2025年2月上线 已在苏州与杭州试点运营 [2] - 正与吉利合作研发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 TCO预计大幅低于行业 [2] - 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2035年达1.6万亿元 [2] 财务与估值前景 - 依托吉利生态稳居网约车行业第二 [1] - "定制车+智能驾驶+出行平台"三位一体生态闭环雏形已成 [1] - 浙商证券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7亿/256亿/300亿元 复合增速27% [2] - 2026年EBIT有望首次转正 2027年实现全面盈利 [2] - 当前估值水平显著低于国际同行 [2]
曹操出行(02643)获纳入恒生综指 多家机构看好 目标价看至103.17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8:32
指数纳入与市场评级 - 公司获恒指公司选定将于2025年9月8日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 [1] - 摩根大通及华泰证券预测公司将于9月8日纳入港股通交易范围 [1] - 申万宏源与浙商证券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看高至103.17港元 [1] 股价表现与行业地位 - 自2025年6月25日登陆港交所以来股价持续攀升 [1] - 公司依托吉利生态稳居网约车行业第二位 [1] - 形成定制车+智能驾驶+出行平台三位一体Robotaxi生态闭环 [1] 运营规模与业务拓展 - 截至2024年底平台活跃车辆约150万台 全年完成GTV约170亿元 [1] - 运营网络覆盖全国136座城市 以轻资产模式进军85个新城市 [1] - 2024年末全模式合作商家超1000家 合作伙伴收入同比增长34% [1] - 计划2025年新开拓200座城市 [1] 定制车部署与成本优势 - 在31个核心城市部署3.4万辆定制车 规模居同类车队之首 [2] - 定制车型TCO较典型纯电动车低36% [2] - 规模效益推动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8.1% [2] Robotaxi业务发展 - 2025年2月正式上线曹操智行自动驾驶平台 [2] - 已在苏州和杭州两地开启试点运营 [2] - 正与吉利合作研发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 [2] - 预计Robotaxi车型TCO将大幅低于行业同类产品 [2] 行业前景与财务预测 - 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2035年达1.6万亿元 [2] - 浙商证券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97亿/256亿/300亿元 复合增速27% [2] - 2026年EBIT有望首次转正 2027年实现全面盈利 [2] - 当前估值水平显著低于国际同行 [2]
T3出行暑期数据:石家庄、洛阳走红,“跟着课本去旅游”成今夏潮流
经济网· 2025-08-22 17:27
据T3出行数据,7月1日至8月20日期间,在中小学课本上出现的名胜古迹中,出行需求同比增幅 Top5目的地分别为石家庄的赵州桥、南京的明孝陵、岳阳的洞庭湖、洛阳的龙门石窟以及上海的外 滩。 "暑期学生休假,正是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脚下实践的好时段;再加上不少景点升级旅游玩法,增加 互动打卡环节,催生了'学游结合'的课本游热潮。"T3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赛出游"成新风尚,"苏超"助力苏州、扬州等地需求火爆 在热门赛事、传统文化、亲子、避暑等多重元素刺激下,2025年的暑期出行呈现出新的活力,异地 出行需求尤其旺盛。据T3出行大数据,7月1日至8月20日,用户往返火车站、机场等场站的出行需求同 比增长超40%。 出行市场如气温一样"火热"之外,今年暑期出行还呈现出"课本游"、"苏超游"、"亲水游"等特点。 "课本游"走红,石家庄、岳阳、洛阳上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期历来是亲子游的旺季,今年"跟着课本去旅行"成为很多家庭的选择。 今年暑期,多地打造特色赛事IP推动"为赛出游",例如场场爆满的"苏超",就为江苏暑期跨城出行 注入新动能。据T3出行数据,7月1日至8月20日,用户往返江苏省内火车站、机场等场站的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