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ics

搜索文档
高盛: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2025 年 TechNet 中国实地考察小组要点:随着对数据工厂投资增加,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高盛· 2025-05-23 1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三花智控(买入),来福谐波(中性),贝斯特(中性),鸣志电器(中性) [3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参与者认为人形机器人需结合通用智能与实际应用实现规模化,依赖算法、数据、算力和硬件四项核心技术 [1][5] - 中国在硬件供应链保持领先,初创公司开始着力开发机器人“大脑” [1][5] - 对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和行业长期前景持积极态度,维持2025年2万台、2035年全球140万台的出货量预测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算法 - VLA模型被视为可行解决方案,其核心架构与标准大语言模型无根本差异,但输入变为视觉和动作整合,输出为机器人预期执行的动作 [6] - 有公司管理层认为算法结构研究质量可能落后美国0.5 - 1年,但在中国发展迅速 [6] - VLA是早期成功方向,但可能不是最终解决方案,该领域预计经历3 - 4次重大迭代 [7] 数据 - 数据训练模型一般有三步,包括用人工工作视频预处理、监督微调、强化学习与人类反馈 [8][15] - 目前使用二维视频、远程操作数据和模拟数据三种类型,对于哪种数据最有效存在争议,多数认为需有效融合三种数据,且高质量真实数据最为关键 [11] - 达到L3级通用自主需1000万小时真实世界机器人数据,相当于1万台机器人或操作员2年的工作量,需1 - 2亿美元投资,催生“数据工厂”概念 [12] - 对于一台机器人收集的数据能否应用于另一台存在不同观点,目前模型早期阶段数据与硬件绑定紧密 [13] - 远程操作数据有多种收集方法,包括视觉系统、惯性测量单元传感器、光学运动捕捉等,各有优缺点 [16] - 有公司提到政府对基础模型和部分数据有补贴,但政府开源数据集对微调或特定领域任务掌握可能不足 [15][17] 算力 - 因边缘计算限制,公司采用“快 + 慢”系统,训练或复杂任务仍需高端GPU,用边缘设备运行VLA进行感知、规划和轻推理 [18] - 部分本地初创公司与华为合作,以应对地缘政治风险构建国内计算基础设施 [18] 硬件 - 灵巧手是硬件改进关键,对近期数据收集和中长期工厂复杂任务处理至关重要,但面临平衡负载、灵活性和成本,以及触觉传感器性能和成本竞争力的挑战 [19] - 国内一家触觉传感器公司试图引入数据标准,通过设计、算法和材料创新降低成本,其传感器平均售价较海外同行低超50% [19] 应用场景 - 工厂物料搬运和分拣是早期商业机会,物料搬运有公司机器人准确率达95%,分拣需求更大但对速度要求更高,码垛/拆垛和装卸任务需求大但技术瓶颈待解决 [20] - 消费级应用虽长期需求乐观,但技术要求高,且有监管和安全隐私问题,目前商业人形机器人已用于引导和互动接待,出货量超预期 [22] 价格 - 人形机器人平均售价在1.5 - 10万美元,因规格不同而异,低价产品智能和硬件规格有限,用于研究、接待或娱乐,高价产品用于工厂任务 [23] - 多数公司目标2025年出货数百台,未来通过生产优化和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提高制造客户投资回报率 [23] 关键事件 - 8月15 - 17日北京将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包括13项竞技和表演项目、6项应用项目,较4月19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更全面展示人形技术 [4]
首创证券: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开始启动 核心零部件厂商有望深度受益
智通财经网· 2025-05-23 11:56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阶段 - 人形机器人产业已进入第三阶段 具备初步智能及交互功能 长期"机器替人"趋势明确 [1] - 特斯拉Optimus采用仿生关节设计(28个自由度)和空心杯电机技术 推动行业降本提速 [1] - Optimus身高1.72m 体重57kg 可负载20kg 最快运动速度8km/h 采用弹簧负载设计与6种类型执行器 [1] 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与商业化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启动 未来市场空间大 [1] - 与工业机器人相比 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种类多 成本高 主要包括动力总成系统 电池系统 电驱系统 [2] - 动力总成与智能感应价值量占比较高 相关零部件厂商有望深度受益 [2] 核心零部件技术发展 - 空心杯电机是灵巧手关键部件 提供更轻更敏捷的机器人所需效率 将随特斯拉量产逐步放量 [3] - 空心杯电机自1930s发展至今 1960s因汽车制造商采用成为最受欢迎电机产品之一 [3] - 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019年738.9亿元增长至2023年1336.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5.96% [4] - 2024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达1551.2亿元 国产化率逐步提升 [4] 技术应用与产业链机会 - Optimus手部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 拥有11个自由度 关节模拟人类关节与肌腱形态 [1] - 国产智能传感器已初步形成优势企业 但行业分散 核心芯片供给能力仍待提升 [4]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矿用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及竞争力评价(附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力分析等)
前瞻网· 2025-05-23 11:54
中国矿用机器人市场竞争梯队 - 第一梯队包括中信重工、中铁重工、郑煤机和中国煤科,这些企业在业务市场、产品生态和智慧矿山方案经验上竞争力强 [1] - 第二梯队有科大自控、山河智能、天玛智控等,研发投入和产品制造优势明显,未来有望在专业化领域突破 [1] - 第三梯队为国兴智能、菲力克科技等,专注产品制造但市场资质和研发投入较弱 [1] 产业链区域分布 - 广东、江苏产业链上游完善,外资企业聚集,吸引中游矿用机器人制造商 [3] - 陕西、山东、山西因下游矿山需求大,聚集较多矿用机器人企业 [3] - 其他较完善区域包括北京、湖南、辽宁等地 [3] 市场集中度 - 行业集中度较低,CR10约20%,大型企业多外采且智能化布局较少 [6] 上市公司战略集群 - 行业暂无营收和毛利率双高的领先者,向导者如郑煤机、铁建重工营收领先但毛利率乏力 [9] - 突出者如天玛智控、科达自控毛利率超30%,利润留存行业领先 [9] - 中信重工等机械设备商正转型智慧化,向导向者方向发展 [9] 市场竞争力评价 - 中信重工、煤炭科工等四家企业在营收、产品布局、研发等六个维度综合领先 [12] - 天玛智控、科达自控等产品竞争力强,部分产品获市场认可 [12] - 多数企业如国兴智能仅专注产品供应,竞争力较弱 [1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现有竞争者激烈程度一般,专业厂商与大型装备商差异化竞争 [14] - 潜在进入者威胁较大,但高研发和技术壁垒限制中小企业 [14] - 替代品威胁中等,智能化方案可能替代单一机器人产品 [14] - 供应商议价能力强,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 [14] - 买方议价能力强,大型国有矿企采购规模大 [14]
高新区(滨江)驶入智能经济“快车道”
杭州日报· 2025-05-23 10:18
人工智能赋能工业转型 - 中控技术推出时间序列大模型TPT和DeepSeek双引擎,实现工业现场在线实时优化与闭环控制,已在数十家大型企业落地[2][3] - 工业AI应用案例:氯碱化工厂通过语音交互实现生产监控与优化,产品合格率达100%,电耗优化方案可实时执行[3] - 高新区(滨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7%,一季度规上工业研发费用63.3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7%居全市第一[3][5] 区域智能经济生态构建 - 高新区(滨江)形成完整机器人产业链,覆盖上游芯片、中游整机制造到下游系统集成,代表企业包括宇树科技、华睿科技等[4][5] - 数字经济全产业链成熟发展,从电子信息技术到智能物联、数字健康等新生态,实现数字经济与新制造双轮驱动[5] - 人才生态优势显著:企业可"就地取材",如云象商用机器研发团队来自本地企业中控技术、国自机器人[5] 技术出海与国际合作 - 中控技术工业AI解决方案吸引多国客商,展示氯碱工厂智能化改造案例[2] - 四维生态科技AI植物工厂将落地沙特,推动当地农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2]
早盘直击 | 今日行情关注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5-23 09:54
除了业绩落地之外,5 月科技方向可以期待的催化剂包括 AI 大模型版本的更新,以及机器人格斗 大赛等,预计科技成长将迎来反弹。关注:1)英伟达 GTC大会确认 AI 发展从模型训练进入推理阶 段,关注衍生的 AI 新方向,如云计算、AI+办公、AI+医药等。5 月关注 AI 大模型的版本更新。2)机 器人国产化和走进老百姓生活依然是 2025 年比较确定的趋势,机器人产品将从人形机器人向四足机器 人、功能型机器人扩展。以此带来的传感器、控制器、灵巧手等板块的阶段性机会将会反复出现。5-6 月关注机器人格斗大赛的进展。3)半导体国产化仍是大势所趋,关注其中的半导体设备、晶圆制造、 半导体材料、IC 设计等。4)低空经济自 24 年 11 月宣布六大试点城市后,建设加速的预期逐步发酵, 加之春季行情启动后表现相对落后,存在较强的补涨预期。关注地面起降场建设、低空飞行器整机等。 5)创新药经历了近 4 年的调整后逐步迎来收获期,自 2024 年三季度以来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净利润增速 为正,预计2025 年创新药将迎来基本面拐点。 盘面回顾:全天窄幅震荡,交易量略有萎缩,大盘风格相对强势。周四 A 股全天窄幅震荡,振幅 ...
人形机器人“朋友圈”加速扩容,华为的具身智能棋局
新京报· 2025-05-23 09:46
华为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 - 华为与麦迪科技、优必选、创耀科技等企业合作打造康养场景下任务驱动的群体智能平台[1] - 华为与优必选签署全面合作协议,计划开发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并打造"人形机器人+智慧工厂"联合示范方案[1] - 华为通过深圳哈勃科技投资合伙企业入股千寻智能,首次涉足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1] - 华为已形成投资和算力、软件技术输出的并行策略,联合上下游企业构建生态"朋友圈"[1] 华为的投资策略 - 深圳哈勃公开投资事件达129件,覆盖具身智能、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软件等领域[2] - 深圳哈勃参与千寻智能Pre-A轮融资,获得1.4323%股份[2] - 哈勃投资定位聚焦基础研究领域,风格谨慎低调,以技术型企业为主[2] - 华为通过投资布局带动具身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成长[2] 华为的技术输出 - 华为云开发一站式具身智能开发与运行管理平台,包含数据平台、训练平台和运行平台[3] - 乐聚基于开源鸿蒙系统开发的"夸父机器人"搭载华为盘古大模型,智能化能力显著提升[3] - 华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运营,与16家企业签约合作备忘录[3] - 华为与优必选合作将结合昇腾、鲲鹏、华为云及大模型等技术加速人形机器人场景落地[3] 华为的战略定位 - 华为选择聚焦算力与软件输出,避免直接涉足机器人制造[4] - 通过软件输出维持轻资产模式,高效布局具身智能产业[5] - 与拓斯达、兆威机电等企业合作补足硬件短板,推动核心部件国产化[5] 商业化落地场景 - 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已实现批量化生产,部署于科研、展厅导览、工业制造等领域[6] - 工业场景因环境结构化、工序标准化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优先领域[6] - 华为与车企合作为机器人工业应用提供潜在场景[6] - 老龄化加剧推动医院、养老机构、家庭等场景对康养机器人需求[6] 康养领域布局 - 华为推出多场景AI康养解决方案,以AI辅助康养传感器为核心[7] - 华为与麦迪科技、优必选等合作打造具身工具链,提供技术支持[7] - 康养场景下群体智能平台将整合算力、大模型、机器人本体等完整生态链[7] - 具身智能产品为华为开辟新增长曲线,切入万亿级市场[7]
RSS 2025|物理驱动的世界模型PIN-WM:直接从视觉观测估计物理属性,可用于操作策略学习
机器之心· 2025-05-23 08:0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机器人操作中物体运动涉及摩擦、碰撞等复杂物理机制,准确的物理属性描述可提升运动预测和操作技能学习表现 [1] - 现有仿真环境物理属性与真实环境存在明显差异且难以校准,虚拟到现实迁移(Sim2Real)是行业难题 [1] 解决方案与技术框架 - 提出PIN-WM(Physics-INformed World Models),通过可微物理和可微渲染从视觉观测中直接辨识刚体物理属性 [2][3] - 引入PADC(Physics-Aware Digital Cousins)在辨识参数附近扰动生成多样化世界模型变体,提升策略鲁棒性 [3][11] - 采用Real2Sim2Real框架:系统辨识阶段优化渲染/物理参数,策略训练阶段利用数字表亲增强泛化能力 [10][12] 技术创新点 - 仅需少量任务无关交互轨迹即可实现物理属性辨识,支持操作技能学习与Sim2Real迁移 [7][9] - 可微物理提供动力学基础描述和梯度引导,使模型对未见状态-动作对具备良好泛化能力 [3] 实验验证 - 在低摩擦场景下测试"推"和"翻转"任务,PIN-WM成功率显著领先: - 仿真实验:物理参数估计误差较基线方法降低30%以上 [16] - 真机实验: - 推任务成功率75%(vs基线最佳40%),步数37.5步(vs基线64.6步) [17] - 翻转任务成功率65%(vs基线25%),步数11.3步(vs基线18.5步) [17] - 在光滑玻璃/粗糙平面等不同材质表面均验证有效性,支持多种物体尺寸操作 [23][28][32][40] 应用价值 - 首次实现非抓取式操作技能无需微调的直接Sim2Real迁移 [4] - 解决了复杂物理机制(摩擦、碰撞)下的机器人操作策略泛化难题 [14][42]
Micropolis Unveils Next-Gen Robotics, Inks Emirates Steel MoU, and Welcomes UAE Ministers and Royals at Make it in the Emirates 2025
Globenewswire· 2025-05-22 21:15
文章核心观点 Micropolis在阿联酋旗舰工业创新活动Make it in the Emirates 2025上展示先进自主系统,包括三款机器人平台,还与Emirates Steel达成合作,获阿联酋高层关注 [1][2][10] 公司动态 - 公司在活动上展示三款先进机器人平台,分别为用于环境恢复的Robotic Forestry Unit、用于工业卫生的Box Cleaner和用于公共安全的M01 Patrol Unit [2][5][8] - 公司与Emirates Steel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合作把机器人移动解决方案集成到其工业运营中 [10] - 阿联酋高层参观公司展位,了解其在自主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驱动系统方面的最新进展 [11] 产品介绍 Robotic Forestry Unit - 专为受荒漠化、野火或气候退化影响地区的重新造林和生态系统恢复而设计 [2][5] - 集成多个自主组件,包括地面车辆、无人机和机械臂,可在人工难以到达区域开展重新造林计划 [2] Box Cleaner - 与MCS Robotics合作开发,基于公司模块化M2平台,用于简化物流运营中的卫生流程 [4][5] - 支持多种清洁方法,具备人工智能视觉系统,可减少清洁停机时间,确保食品级合规并降低工人风险 [4][6] M01 Patrol Unit - 为迪拜警方开发,已在迪拜多个公共安全岗位部署 [5][8] - 配备360度人工智能视觉、车牌识别、自主导航和人群监控功能,可独立或远程操作,提高公共安全机构覆盖范围和响应能力 [8] 公司背景 - 公司是阿联酋公司,专注于无人地面车辆、人工智能系统和智能基础设施的设计、开发和制造 [13] - 公司垂直整合能力涵盖从机电一体化、嵌入式系统到人工智能软件和高级自主性等领域 [13]
Primech AI Commences 2-Year Lease Deployment of HYTRON Autonomous Bathroom Cleaning Robot at Major Singapore Shopping Mall
Globenewswire· 2025-05-22 20:55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成功部署先进自主清洁机器人HYTRON,展示其在设施服务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1][5] 公司动态 - 子公司Primech AI宣布在新加坡一顶级生活和购物目的地成功部署自主清洁机器人HYTRON [1] - 机器人HYTRON由NVIDIA的Jetson Orin Super模块驱动,在实时AI处理、能源效率和智能决策方面表现出色 [2] - 公司创始人称部署展示了先进技术可提升商业空间清洁和卫生标准,HYTRON致力于解决设施管理实际挑战 [3] - 机器人在商场运营时间高效精准维护洗手间清洁,引发关注 [4] 公司介绍 - Primech AI是领先机器人公司,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以开创性解决方案变革行业 [6] - Primech Holdings Limited总部位于新加坡,提供综合技术驱动设施服务,服务公私部门,注重可持续性和智能技术 [7] 公司联系方式 - 公司联系邮箱为ir@primech.com.sg [10] - 投资者关系联系人是Matthew Abenante,电话347 - 947 - 2093,邮箱matthew@strategic - ir.com [10]
全球发售!仅售64934元!这款人形机器人硬件、软件和机器学习基础套件全部开源!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22 20:13
K-Bot产品发布 - K-Scale实验室发布低成本开源双足人形机器人K-Bot,售价8999美元(约64934元人民币),硬件、软件和机器学习基础设施全面开源 [2] - K-Bot身高1.40米,体重34.9千克,配备120N/m关节电机和灵巧手末端执行单元,具备高度灵活性和操作能力 [3] - 整机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板载主机支持强化学习控制方法和端到端AI/ML模型运行 [3] 技术架构 - 机器人系统采用Rust语言编写的K-OS操作系统,运行速度快且可靠性高,提供Python SDK供开发者调用 [5] - 集成K-Sim强化学习框架,支持GPU加速训练(样本处理速度达每秒10万次以上)和模拟环境到现实场景的无缝迁移 [6][7] - 机器学习层支持训练后策略直接部署至物理机器人,无需代码重写 [7] 公司背景 - K-Scale实验室2024年初成立于纽约,同年4月获得Y Combinator 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8] - 核心团队来自Tesla和Meta AI:CEO Benjamin Bolte曾参与Tesla机器人基础模型研发,CTO Paweł Budzianowski为剑桥大学对话系统博士,硬件负责人Matt Freed兼具机械工程和计算机科学背景 [10][12][14] 产品战略 - 公司专注于开源机器人AI平台,推出全球首个消费级通用双足人形机器人Stompy(3D打印材料成本<1万美元) [16] - 产品线包含Stompy mini和Zeroth系列,配套提供操作系统、视觉语言模型(VLM)及模拟训练软件工具 [18] - 目标通过开源平台推动技术普及,计划实现"10亿个人形机器人"愿景 [19] 市场进展 - K-Bot创始人版已开放预售(定金100美元),计划2025年7月交付 [21] - 公司建立完整开发者生态,提供Github开源社区、悬赏任务平台(Bounties)等配套资源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