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ics
icon
搜索文档
万亿蓝海待启!外骨骼机器人加速 “跑” 进千家万户
机器人圈· 2025-05-21 17:40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现状 - 今年"五一"假日期间外骨骼机器人在黄山、泰山、华山等景区大受欢迎,被称为"懒人爬山神器",概念股在资本市场受追捧[1] - 外骨骼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商业化临界点,需在人机协同技术、轻量化材料、续航能力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实现突破[1] - 深圳市肯綮科技2021年首款产品"C1 Pro"重20公斤遭冷遇,新一代产品"π"重量降至1.8公斤,今年"五一"在泰山投放500台满负荷运营,运营点扩展至全国10多家景区[2] - 杭州智元研究院推出"踏山"采用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和生长型运动控制算法,长沙优龙机器人"游龙"在岳麓山、衡山完成试验[2] 应用场景与市场规模 - 外骨骼机器人已渗透工业、军事、应急救援及养老领域:工业领域提升装配效率,军事增强单兵作战能力,消防救援携带重型装备,养老辅助失能老人行走[3] - 机构预测2025-2028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47.7%,2028年规模达58亿美元[3] -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42亿元,2023-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0%[3] 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 高性能芯片是关键,国民技术推出N32H7系列双核架构芯片提升计算能力,支持端侧轻量级机器学习算法[4] - 轻量化材料是市场接受关键,浙江精工集成科技研发碳纤维材料用于髋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4] - 电池续航需从几小时提升至1天甚至数天,格林美研发高比能、高倍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5] - 消费级产品生产成本仍高,需AI、芯片、新材料、电池技术全方位突破才能规模化降低成本[5] 政策与资本支持 - 2023年工信部《"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在养老服务场景应用验证[6] - 2023年《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突破轻量化骨骼、高强度本体结构等技术[6] - 2024年上海、四川等地出台政策支持外骨骼机器人发展[6] - 资本市场热度高涨:上海傲鲨智能累计完成5轮融资,优龙机器人获长沙国资数千万元战略融资[7] - 探路者与北京新兴东方航空、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外骨骼产品[7] 行业展望 - 在政策、资本、企业合力推进下,外骨骼机器人正向消费端逐步渗透[8] - 未来外骨骼机器人将成为科技普惠人类的核心载体之一[8]
吉林大学钱志辉教授:《源自人体的启示:仿生拉压体机器人原理与技术》
机器人圈· 2025-05-21 17:40
论坛概况 - 2025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在杭州举行,聚焦仿生机器人和智能控制两大领域,吸引近400人参会,1万余人次线上观看 [2] - 吉林大学钱志辉教授作《源自人体的启示:仿生拉压体机器人原理与技术》主题报告 [2] 人形机器人现状 - 人形机器人因"人机共融"需求受关注,但技术处于"展示优先"阶段,存在人机接触安全性差、手臂操控弱、运动能耗高等问题 [4] - 人形机器人行走能耗COT值显著高于人类:波士顿动力Atlas为5,本田Asimo为1.6,人类仅0.05 [5] 机器人技术瓶颈分析 - 材料组成:机器人部件多为刚性材料,而人体骨骼仅占体重11%,其余为柔性材料 [6] - 关节结构:机器人关节需承受多类型载荷,生物关节主要承受简单拉压载荷 [6] - 动力系统:机器人驱动传动分离效率低,生物骨骼肌为驱动传动一体化柔性系统 [6] 仿生拉压体技术突破 - 提出仿生拉压体(Layagrity)原理,结合受压硬质构件和受拉柔质构件 [7] - 仿生拉压体机器人实现2.0-4.5 km/h稳定行走,COT值0.069-0.107,仅为传统机器人1.38-2.14倍 [11] - 膝关节设计实现自稳定,足踝系统实现变轴踝关节和变刚度足弓 [10] 灵巧手技术进展 - 仿生手研发占整机工作量50%以上,面临刚性手与软体手的技术矛盾 [11] - 采用三维动态X光成像系统捕获人手生物力学特征,精度达0.1mm平移和0.3°旋转 [14] - 仿生灵巧手成功复现人手关键运动特征,解决多自由度协同等技术瓶颈 [14] 机械臂创新 - 传统机械臂在非结构化环境表现不佳,运动灵巧性、环境柔顺性和驱动能效比存在缺陷 [15] - 研发磁吸电驱系统,实现类肌肉的力-速度-位置三参数解耦控制 [16] - 仿生机械臂自重6公斤可承载4公斤,支持乒乓球对打等高实时性任务 [19] 智能控制系统 - 集成视觉-触觉-本体感觉多模态大模型,构建具备场景认知能力的"数字小脑" [19] - 采用多模态增强训练(MAT)学习范式,模拟人类大脑决策-小脑执行机制 [19]
端侧大模型加速破圈!面壁智能获新一轮数亿元融资
机器人圈· 2025-05-21 17:40
面壁智能融资动态 - 公司近期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 由洪泰基金、国中资本、清控金信和茅台基金联合投资 资金将用于构筑高效大模型技术壁垒和加速行业生态拓展 [1] - 2024年累计完成三笔数亿元级融资 4月由春华创投领投 12月由龙芯创投、鼎晖百孚等联合领投 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持续跟投 [1] 端侧大模型技术突破 - 公司定位高效低耗大模型研发 2025年1月发布全球首个端侧全模态模型MiniCPM-o 2.6 具备实时多模态交互能力 技术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 [2] - MiniCPM系列实现端侧ChatGPT/GPT-4V/GPT-4o功能 获2024年Hugging Face最多下载中国大模型称号 全平台累计下载量突破1000万次 [2] 机器人行业动态 - 2024年机器人上市公司年报显示行业分化加剧 部分企业业绩承压 但AI技术融合带来新机遇 [5] - 人形机器人领域呈现爆发态势 量产推进引发价格战 越疆科技港股上市后市值增长三倍 [5] - 学术研究取得多项进展 包括微纳感知赋能具身智能、仿生机器人地形适应技术等 [5][6] 人工智能前沿研究 - 院士专家提出行为智能与产品智能双驱动模型 强调机构智能技术对变形机器人落地的关键作用 [6] - 机器人创新设计聚焦六大关键技术 智能制造协同成为产业新动能 [6]
计划开个机器人4S店 龙岗要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街区
南方都市报· 2025-05-21 15:35
龙岗区AI与机器人发展规划 - 龙岗区发布《加快创建"AI龙岗"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和《具身智能机器人友好示范城区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1][3] - 目标到2027年实现AI技术在80%以上重点行业深度应用 带动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3] - 聚焦硬件 算法 算力 数据 场景 生态六大核心要素 构建全链条生态[3] 机器人剧场建设 - 位于坂田街道 集产业 科研 艺术 展演 商业 科普于一体[5] - 目标打造科技与人文艺术交融标杆场景 全国征集剧目IP方案[5] - 以机器人表演为核心 融合舞蹈 音乐 戏剧等艺术形式[5] 机器人4S店与零部件超市 - 打造全国首个机器人4S店 提供销售-维护-升级一体化服务[5] - 建立标准化运维体系 探索商业化落地新模式[5] - 建设全国首个机器人零部件超市 集成高精度减速器 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5] 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街区 - 依托坂田星河WORLD片区 打造全国首个集机器人剧场 实验场 园区于一体的示范街区[7] - 布局未来科技大实验室 数据采集场 场景应用试验田 产业聚集区[7] - 汇聚"水-地-空"测试场景 搭建"科学+艺术"平台[7] 示范街区配套与运营 - 建设停机坪 充换电站 服务点等基础设施[8] - 提供算网一体化服务 实现业务数据互联互通[8] - 集聚机器人餐饮 无人机配送 智能导购 无人零售等业态[8] - 优先选用国企 集体企业自有工业厂房拓展街区范围[8]
智元发布灵犀X2全智能灵动机器人,拥有运动智能、交互智能、作业智能三大能力
快讯· 2025-05-21 15:07
智元机器人新品发布 - 公司发布灵犀X2全智能灵动机器人新品,搭载情感计算引擎,具备运动智能、交互智能、作业智能三大能力 [1] - 灵犀X2系列定价区间为10万到40万元,具体价格取决于硬件配置 [1] - 公司预计今年灵犀X2出货量将达到数千台 [1]
对话乐聚机器人冷晓琨:10年内行业将爆发增长 但年底或迎低谷期
新浪财经· 2025-05-21 14:30
行业发展趋势 - 具身智能产业沿着大脑、小脑、本体三个方向发展,通过场景打磨逐渐成熟并实现产业化,前景广阔 [2] - 目前资金大量涌入行业,国家政策也在引导,技术会逐渐收敛至一条可以应用和产业化的路线 [2] - 行业当前处于高峰期,但年底或明年初可能出现低谷期,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未来2-3年最多5-10年将呈现指数级增长 [2] 技术挑战与场景应用 - 大脑相关的技术问题尚未通过产业化验证 [2] - 工业场景不会是最终场景,智能具身的发展方向将沿着陪护方向发展,最终进入家庭和人们的生活 [3] - 场景越复杂越泛化技术难度越大,落地时间越晚,如家庭场景需解决大通用性、大泛化性及实时交互、感情交互问题 [3] 公司产品与市场布局 - 公司已推出多款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衍生品,在科研教育、智慧医疗、重型运载、智能家居、工业制造等场景下落地应用 [2] - 公司由哈工大学生创立,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获腾讯、深创投、洪泰基金等战略投资 [2]
全球首次机甲格斗定档!机器人ETF(159770)盘中翻红底部拉升超2%,实时净申购超5000万!
搜狐财经· 2025-05-21 14:02
机器人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中证机器人指数(H30590)下跌0 67% [2] - 成分股涨跌互现:信邦智能领涨19 99%,金自天正上涨3 16%,海目星上涨3 12%,亿嘉和领跌4 83%,华辰装备下跌3 62%,亚威股份下跌3 56% [2] - 机器人ETF(159770)下跌0 67%,盘中翻红底部拉升超2%,换手率2 22%,成交1 21亿元,实时净申购超5000万元 [2] 行业动态与赛事 - 《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将于5月25日在杭州举行,为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 [2] - 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跳舞"视频,展示"仿真到现实"训练代码优化和强化学习成果,动作灵活流畅且能自主保持平衡 [2][3] - 越疆科技与腾讯深化战略合作,华为与优必选科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围绕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开展创新 [2][5] 机构观点与投资主线 - 华龙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技术突破→量产降本→场景渗透"黄金周期,建议关注高价值量零部件(丝杠、传感器、电机等)、场景落地方向(家庭服务、极限作业等)及政策催化标的 [3] - 国元证券指出特斯拉在模型、数据、本体、场景等多位一体的人形机器人厂商中领先,看好其产品迭代及市场空间,产业链有望受益 [2] 机器人ETF表现与资金流向 - 机器人ETF近1月规模增长6 52亿元,份额增长3 80亿份,新增规模及份额均位居深市同类第一 [3] - 近19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2 63亿元,日均净流入1384 20万元,杠杆资金最新融资买入额857 75万元,融资余额1 83亿元 [3] - 近1年净值上涨25 10%,居可比基金第一,年盈利百分比66 67%,超越基准年化收益1 82% [4] 指数构成与产品信息 - 中证机器人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汇川技术、科大讯飞、大华股份等,合计占比50 38% [7] - 机器人ETF(159770)管理费率0 50%,托管费率0 10%,跟踪误差0 020%,费率及跟踪精度在可比基金中表现优异 [4]
机器人指数ETF(159526)近1月涨幅排名可比基金首位,成分股信邦智能20cm涨停
搜狐财经· 2025-05-21 13:56
机器人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21日中证机器人指数下跌0.50% 成分股信邦智能20cm涨停 东杰智能上涨3.67% 石头科技上涨2.59% 亿嘉和领跌 亚威股份 华辰装备跟跌 [1] - 截至2025年5月20日机器人指数ETF近1月累计上涨9.45%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1] ETF流动性及规模 - 机器人指数ETF盘中换手3.18% 成交1746.97万元 近1周日均成交3988.85万元 排名可比基金前3 [3] - 近3月规模增长1.27亿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前3 近半年份额增长3.74亿份 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前3 [3] -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 最新融资买入额136.72万元 融资余额1227.10万元 [3] 指数构成与权重 - 中证机器人指数覆盖系统方案商 数字化车间与生产线系统集成商 自动化设备制造商 自动化零部件商等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 [3]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前十大权重股为汇川技术 科大讯飞 大华股份 中控技术 石头科技 双环传动 机器人 大族激光 巨轮智能 拓邦股份 合计占比50.38% [3] 人形机器人产业动态 - 特斯拉optimus在加州工厂展示无防摔绳保护的跳舞场景应用 实现100%仿真环境学习 无需真实数据微调 [4] - 马斯克预测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数百亿 彻底改变全球经济 [4] -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 成为科技竞争新高地 未来产业新赛道 经济发展新引擎 产业奇点已至 应用端 成本端 软件端实现三重突破 [4]
倒车接人,机器人ETF(562500)下跌0.69%,近一月日均成交额超9亿
搜狐财经· 2025-05-21 10:34
机器人ETF市场表现 - 早盘机器人ETF(562500)下跌0.69%,持仓股涨跌互现,信邦智能领涨19.99%,亿嘉和领跌3.84% [3] - 机器人ETF盘中换手率0.79%,成交额1.04亿元,近1月日均成交9.06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3] - 近19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3.89亿元,近1月规模增长12.39亿元,新增规模与份额均位居可比基金1/7 [3] 机器人ETF资金与杠杆动态 - 最新单日资金净流入3515.32万元,杠杆资金本月融资净买额163.50万元,融资余额达7.98亿元 [3] - 管理费率0.50%和托管费率0.10%为可比基金最低,近半年跟踪误差0.017%为可比基金最高精度 [4] 机器人ETF长期业绩 - 近1年净值上涨23.80%,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6.22%,最长连涨涨幅38.11%,年盈利百分比66.67% [4] - 历史持有3年盈利概率70.00%,超越基准年化收益2.06%,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35%风险较低 [4] 指数成分与结构 - 中证机器人指数覆盖系统方案商、集成商、设备制造商等机器人产业链上市公司 [4] - 前三大权重股为汇川技术(10.11%)、科大讯飞(8.37%)、石头科技(5.51%),其中汇川技术微涨0.06% [6]
机器人的灵巧手怎样炼成
新华社· 2025-05-21 10:06
机器人灵巧手技术发展现状 - 灵巧手被视为机器人进入日常生活的"最后一厘米",其精密程度远超想象,是科学、工程和创新的综合挑战[1] - 人类手部仅占体重1/150却控制全身逾半数运动功能,当前机器人灵巧手已能实现21个自由度的多角度操作(如拧瓶盖、捏鸡蛋)[2] - 现代灵巧手通过触觉/力传感器实现多模态感知,突破视觉交互局限,但与人手13种基本功能相比仍存在差距[2][3] 灵巧手技术架构 - 系统由四部分构成:传感器系统(皮肤神经)、控制系统(大脑)、驱动系统(肌肉)、传动系统(筋腱)[4] - 传动与感知是核心技术点,例如"端咖啡"动作需协调视觉/触觉/力觉系统判断运动幅度和力度[6] - 行业采用仿生学路径,将机器人本体结构与智能控制自然联通,实现骨骼关节运动的精密模拟[4] 技术突破瓶颈 - 小型化难题:每增加自由度需嵌入驱动器,特斯拉等企业尝试将驱动系统移入手臂,国内厂商优化芯片布局[7] - 敏捷性不足:现有电机响应速度导致延迟,部分企业通过电容式传感器实现无接触预判(视觉反应时间达200毫秒)[7] - 成本三角悖论:需平衡性能/成本/可靠性,量产被视作降低成本的关键路径,市场接受度提升将推动普及[7][8] 行业演进方向 - 通过大规模任务训练积累数据,优化感知策略,类比儿童从抓挠到弹钢琴的技能发展过程[8] - 应用场景向高端延伸,包括手术缝合、危险环境作业等对精细操作要求极高的领域[6] - 工业领域已实现基础抓取功能,消费级产品需突破拟人化操作瓶颈才能打开市场空间[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