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搜索文档
扬州丰禹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729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0-12 08:45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扬州丰禹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任逸飞,注册资本7290万 人民币,经营范围为许可项目:药品批发;药品零售;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房地产开发经营(依法须经 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以自有 资金从事投资活动;工业机器人制造;机械设备研发;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食品、 酒、饮料及茶生产专用设备制造;企业管理;建筑材料销售;停车场服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通用设 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互联网数据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 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计算机系统服务;计算器设备制造;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应用服 务;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其他相关 服务;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互联网安全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 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华泰证券等成立科创股权投资母基金,出资额25亿
中国能源网· 2025-10-11 14:46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江苏华泰国金科创股权投资母基金(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 华泰紫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额25亿人民币,经营范围为股权投资,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 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创业投资。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江苏华泰国金科创股权投资母基金(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 华泰紫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额25亿人民币,经营范围为股权投资,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 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创业投资。合伙人信息显示,该基金由江苏金财投资有限公司、华泰证券 (601688)旗下华泰紫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股60%、40%。 ...
职场现形系列之:如何聪明地不承担责任
虎嗅· 2025-10-11 12:25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为响应上级股东的去杠杆政策要求,计划通过出售部分股权引入投资人,但在执行过程中,因决策层面临责任风险、内部流程繁琐以及决策效率低下,导致交易窗口关闭,最终项目失败 [2][4][10][18][21] 责任部署与政策背景 - 公司上层股东因人事变动进行方向调整,收到必须完成的政策性去杠杆任务,旨在降低债务、减少风险敞口并回收资金 [2] - 任务通过三级传递层层压实责任,每级均强调政策重要性、领导部署、专班设置及督导机制,并做好会议记录备查 [2] - 公司自身现金流吃紧,与国家对去杠杆的政策大势一致,执行层感到紧迫感 [3] 方案制定与初期执行 - 职业经理团队制定方案,通过出售部分股权引入投资人,实现老股东回收资金、公司获得新股东支持、核心资产保留估值回升空间的一举三得效果 [4] - 方案经上级口头确认后执行,接触多家投行作为顾问,条件为前期不签合同、不支付费用,仅融资成功后收费 [5] - 一家投行判断项目优质,投入资源全球寻找投资人,接触几十家机构后,有三家表达明确意向,包括一家全球顶尖行业龙头 [6] 决策层质疑与两难困境 - 上级对真有投资人表达意向感到意外,并质疑管理团队是否通过引入新股东让利,牺牲老股东利益 [8] - 决策层将业务判断转化为立场判断,担忧职业经理人不可信赖,且缺乏既被信任又具备业务能力的决策者 [9] - 决策层陷入两难:批准交易可能因"卖得便宜"被上级怪罪,不批准则可能因未落实退出政策被追问,导致局面僵持 [10][11] 流程合规与制度制定 - 股东方以"中介机构选聘未走招投标流程"为由要求补齐合规流程,尽管投行服务为非标准化、高技术门槛且历史操作一致 [12] - 公司首先成立投标领导小组,集体研究部门参与、组长及评分人员安排,随后发现缺乏招投标管理制度 [12][13] - 为制定制度,公司请示上级明确企业属性,上级下发通知要求下属公司自我定性,最终通过内部集体决策确定企业性质,再依法制定招投标制度 [14][15] 执行延误与交易失败 - 团队努力稳住投资人和投行,但3个月后告知对方缺乏决策权限,对接方式需按上级安排 [16] - 耗时10个月完善流程,再加2个月定标,最终仍选择原投行,但决策层因流程完整而回避两难选择 [17][18] - 项目后续按制度稳步推进,但市场急速下行,原意向投资人撤出,估值大幅下跌,交易条件差距扩大至无法弥合,项目不了了之 [18][21]
越秀资本:前三季度净利同比预增70%-8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23:11
业绩概览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22亿元至30.94亿元 [2] - 净利润预计比上年同期增长70%至80% [2] 业绩驱动因素 -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业务收益同比提升 [2] - 新能源业务发电量随装机容量增长 [2] - 新能源业务经营效益持续改善 [2]
越秀资本发预增,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9.22亿元至30.94亿元 增长70%至80%
智通财经· 2025-10-10 23:01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22亿元至30.94亿元 [1] - 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为70%至80%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投资业务收益实现同比提升,得益于积极把握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机遇 [1] - 新能源业务发电量随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经营效益不断提升 [1] - 公司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1]
越秀资本(000987.SZ)发预增,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9.22亿元至30.94亿元 增长70%至80%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22:52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22亿元至30.94亿元 [1] - 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为70%至80% [1] 业绩驱动因素 - 投资业务收益实现同比提升 得益于积极把握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机遇 [1] - 新能源业务发电量随装机容量持续增长 经营效益不断提升 [1] - 公司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1]
越秀资本(000987.SZ):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0%~80%
格隆汇APP· 2025-10-10 20:22
业绩概览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2,210万元至309,39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0%至80% [1]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0,616万元至157,8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至32% [1] 业绩驱动因素 - 公司积极把握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机遇,投资业务收益实现同比提升 [2] - 新能源业务发电量随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经营效益不断提升,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2] 股权投资会计变更影响 - 公司对所持北京控股有限公司4.14%股份及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4.97%股份的会计核算方法由交易性金融资产变更为长期股权投资 [2] - 因会计变更,预计分别确认一次性收益约20.22亿元和2.98亿元 [2] - 前述一次性收益预计将分别增加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10.47亿元和1.34亿元,相关收益为非经常性损益 [2] 资产减值影响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和信用减值准备14亿元至16亿元 [3] - 前述减值预计将减少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7.20亿元至8.20亿元 [3]
越秀资本: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0%~80%
格隆汇· 2025-10-10 20:12
业绩概览 - 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2,210万元至309,398万元,同比增长70%至80% [1] - 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0,616万元至157,805万元,同比增长18%至32% [1] 业绩驱动因素 - 投资业务收益实现同比提升,得益于积极把握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机遇 [2] - 新能源业务发电量随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经营效益不断提升,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2] 会计核算变更影响 - 对所持北京控股有限公司4.14%股份和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4.97%股份的会计核算方法由交易性金融资产变更为长期股权投资 [2] - 因会计核算方法变更,预计分别确认一次性收益约20.22亿元和2.98亿元 [2] - 上述变更预计将分别增加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10.47亿元和1.34亿元,相关收益为非经常性损益 [2] 资产减值影响 - 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和信用减值准备14亿元至16亿元 [3] - 预计减少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7.20亿元至8.20亿元 [3]
越秀资本:前三季度净利同比预增70%—80%
证券时报网· 2025-10-10 20:04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22亿元至30.94亿元 [1] - 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为70%至80%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投资业务收益实现同比提升,得益于积极把握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机遇 [1] - 新能源业务经营效益不断提升,发电量随装机容量持续增长 [1]
越秀资本: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约29.22亿元~30.94亿元,同比增长70%~8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19:57
业绩预告摘要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22亿元至30.94亿元 [1] - 净利润同比增长70%至80%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5808元至0.6152元 [1] 业绩变动原因 - 投资业务收益因积极把握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机遇而实现同比提升 [1] - 新能源业务发电量随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经营效益不断提升 [1] - 公司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1] 业务收入构成 - 2025年1至6月份,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最高,为43.76% [1] - 期货经纪业务收入占比27.38% [1] - 融资租赁业务收入占比23.45% [1] - 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和投资管理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4.68%和1.55% [1] 公司市值 - 截至发稿,公司市值为398亿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