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生态打底、产业赋能、文旅引流:宿迁宿城走出乡村融合发展新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13:25
(活力中国调研行)生态打底、产业赋能、文旅引流:宿迁宿城走出乡村融合发展新路径 中新网宿迁10月31日电(刘林 唐娟)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旁屋舍俨然,房前菜地里蒜苗、萝卜等蔬菜郁郁葱 葱,清澈见底的水系绕村而过……金秋时节,第二批"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团走进宿迁市宿城 区王官集镇,感受这里"产业+旅游+乡村"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及别样乡愁。 "百万元钓鱼大奖赛、游泳赛、龙舟赛、环湖自行车赛……每个月小镇都有超过5场的体育赛事。"宿城 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小镇的房车营地、精品民宿、研学基地等业态齐全,垂钓赛、龙 舟赛等活动精彩纷呈,2024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经营收入突破3000万元。作为省级乡村旅游创新 发展先行区,小镇带动500余人就业,村集体年增收400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5万元,成为长三角休闲 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夕阳西下,朱海休闲运动小镇的环湖道上,成群的野鸟在远处嬉戏觅食、繁衍生息,水面波光粼粼,岛 上生机盎然。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朱海康养旅游度假区的打造奠定了优质的生态基调。 从苗圩村的和美宜居,到蝴蝶兰的芬芳富民,再到朱海小镇的文旅兴旺,王官集镇以6个特色村为支 ...
方城小史店镇:彩虹路铺就“幸福增收路”
中国经济网· 2025-10-30 18:45
项目背景与实施 - 项目所在地为方城县小史店镇林场村,该村拥有历史底蕴深厚、纹理清晰、题材丰富的摩崖石刻资源,但过去因交通不便和指引不清导致客流量难以提升 [1] - 2024年以来,当地以“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为引领,依托文旅资源优势规划打造了一条以红、黄、蓝三色为主色调的彩虹景观路,该路从村口延伸至景区入口 [1] - 彩虹路通过清晰的彩色标线指引方向,并以其亮丽的视觉效果成为独特风景,有效解决了游客“寻路难”的问题,吸引了众多游客 [1] 经济效益与产业带动 - 道路畅通带动了路边经济,村民纷纷摆摊销售香菇、土蜂蜜、土鸡蛋等特产 [2] - 种植户王大哥的香菇在批发商收购(每斤5元)之外,新增了现场零售渠道,零售价达到每斤8元,收入更高,其共开设香菇大棚60个 [2] - 养蜂户李大姐的蜂蜜销量大幅增长,往年靠熟人介绍年销量最多800斤收入不到5万元,2024年预计全年销量能超过1500斤,收入达到9万元,接近翻番,仅中秋国庆期间就售出300多斤 [2] 模式推广与发展前景 - 林场村的成功经验为周边村庄提供了可复制模式,小史店镇傅老庄村已参照该模式启动通往远鑫家庭农场道路的升级改造工程 [3] - 当地发展思路为“一路一特色、一路带一业”,旨在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撬动全镇乡村振兴,使农村公路从“出行路”升级为“致富路” [2][3] - 彩虹路以道路畅通带动了景点通达、产业兴旺与民生改善,实现了“路畅业兴、景美民富”的效果 [2]
四川省乡村旅游协会理事会调研行走进成都彭州市
搜狐财经· 2025-10-30 12:13
四川商界网:10月28日,四川省乡村旅游协会理事会前往成都彭州市考察调研会员单位产业发展情况, 协会会长李君,副会长、党支部书记赵均德,副会长胡绍中、王成斌、陈志强、张芷铭,协会决策咨询 委员会专家唐天卿,协会理事、监事、党员代表等30余人参加调研。 理事会重点考察了彭州万木留香家具博物馆、彭州竹舍竹雕工作室等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基地。通过现场 参观、情况介绍、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彭州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农文旅深度融合、手工艺特色 资源开发、乡村研学旅游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效。围绕当前彭州市农村手工艺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面临 的问题,理事会与彭州市会员单位、农村手工艺大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彭州市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提 升发展进行了现场指导。 调研期间,协会会长李君主持召开了二届八次理事会。会议总结了协会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并就下半 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副会长、党支部书记赵均德领学了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研究、通过了 《成立四川省乡村旅游协会乡村工匠与手工艺发展促进工作委员会的决定》;会议一致通过《四川省乡 村旅游协会关于新增会员及理事单位的议案》,同意成都墨白映象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中江县南华镇华 龙休闲庄、四川 ...
(走进中国乡村)游客变创客 新疆老村“圈粉”年轻人
中国新闻网· 2025-10-29 16:32
旅游业发展态势 - 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禾木村秋意正浓,层林尽染,游人如织 [1] - 新疆旅游业快速发展,禾木村从鲜有人知逐渐成为新疆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2] - 当地旅游越来越火,留在禾木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2] 新兴业态与就业机会 - 旅游业发展吸引各地年轻旅客,其中有不少人从游客变创客,成为新村民,带来新业态 [2] - 新兴职业包括民宿管家、咖啡师、旅拍师、滑雪教练等,新业态层出不穷 [2] - 民宿管家需要提供迎来送往、制订旅行计划、答疑解惑以及精通咖啡调制、花艺、茶艺等服务 [2] - 村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新鲜血液的注入带来新的活力与创意,并带动经济发展 [3] 本地居民参与与返乡创业 - 禾木村旅游的火爆让本地年轻人看到更多机会,例如90后哈萨克族姑娘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通过直播推介禾木村 [3] - 当地牧民通过出租房屋、马匹等方式参与旅游业,获得了可观收入 [3] 旅游吸引力与特色 - 禾木村的自然景观独特,包括白桦林的金黄、松树的墨绿和远处雪山的银白,如同一幅油画 [1] - 特色咖啡馆保留了小木屋原有的质朴风貌,与雪山、草甸相互映衬,以其独特的闲适与宁静吸引游客慕名而来 [2]
八大田园经济崛起
投中网· 2025-10-29 14:30
文章核心观点 - 一股由都市年轻人驱动的“田园经济”正在崛起,城乡关系被重新定义,乡村从单向接收城市辐射的末端,转变为能够持续输出价值、与城市平等对话的重要角色[4][34][35]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出游人次超过42亿,旅游总花费达4.35万亿元,其中乡村旅游增长尤为强劲,仅一季度就接待游客近8亿人次,创下历史新高[4] - 新型乡村经济模式通过创意与设计,将乡村原有的生态、空间与文化资源转化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与服务,重新定义了乡村本身的价值[4] 稻田咖啡 - “稻田咖啡”在长三角乡村持续走红,一杯定价30-40元的咖啡比市区连锁品牌贵出近三成,但游客仍愿意排队预约[7] - 其吸引力在于构建了“沉浸式场景消费”体验,将都市咖啡文化嫁接到乡村原始稻田景观中,推动乡村游从浅层打卡走向深度沉浸[7] - 该模式精准踩中年轻人核心痛点:既想逃离城市喧嚣,又不愿放弃都市生活品质,还需社交平台“独特素材”,小红书上“稻田咖啡”话题浏览量超500万次[7] - 此模式改变了城乡关系的传统认知,证明乡村可立足自身生态与文化禀赋走特色振兴之路,但需不断注入新文化内涵和开发衍生产品以避免昙花一现[8] 宠物主题乐园 - 2024年国内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城市养宠空间局促与消费升级的矛盾,让乡村宠物主题乐园应运而生[10] - 乐园有效盘活乡村闲置林地、草地与溪流,打造城市稀缺的“宠物自由空间”,并通过延伸服务链条(如宠物派对)将空间优势转化为体验优势[10] - 该业态带动周边联动升级:民宿改造为“宠物友好型”,小卖部增设宠物商品,合作社推出便携蔬果礼盒,形成以“宠物+”为切入点的乡村价值重估[10][11] 乡村天文科普研学 - 乡村的暗夜成为被重新发现的珍贵资源,以星空为课堂的天文科普研学为乡村旅游开辟新路径,已在浙江安吉、云南高美古、甘肃冷湖等地成功验证[13] - 安吉江南天池天文台为30人以上团队提供专业讲解,入住合作民宿满8人即可享受导师带队观测,低门槛产品设计有效扩大客群[13] - 该模式折射家庭教育理念升级,家长追求激发探索精神的深度体验,同时使乡村在互动中重建对自身生态价值的深度认同[13][14] - 便携式天文望远镜普及与价格亲民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在“双减”政策与素质教育需求增长推动下迎来发展机遇[14][15] 青年养老院 - 针对遭遇职业发展停滞的年轻人,提供以周或月为单位的中长租服务,单日住宿成本与民宿相近,并组织农业劳动、篝火晚会等活动,重新定义居住价值[17] - 通过将闲置农房改造为现代疗愈空间,乡村实现从“物理空间”到“情感场域”的升级,为乡村注入全新活力与外部资源链接[17] - 该业态被视为“养老”概念向全年龄段延伸的创新实践,但目前运营机构仍在探索可持续商业模式,面临客源积累、成本控制等挑战[18] 田园民宿 - 田园民宿已成为连接城市消费力与乡村资源的纽带,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深度挖掘“本土建筑智慧”(如夯土墙、马头墙)并与现代设计融合[20] - 上海青浦金泽镇国庆黄金周期间全镇客流量超10万人次,64家民宿共568间房入住率达100%,客房创收196.8万元[21] - 民宿通过打造差异化体验(如乡野漫步、自然手工课、桨板运动)销售高度定制化的生活方式解决方案,并带动本地农产品销售、创造就业岗位,形成微型商业生态[21][22] 乡村认养 - “认养农业”模式核心是消费者预付费用获得指定地块农产品专属收获权,农场以绿色有机标准管理,消费者可亲身参与农事或委托管理[24] - 该模式推动乡村产业从“卖产品”向“卖服务”与“卖体验”升级,延伸出代种植、个性化采摘、播种节等多元化服务,将一次性交易转化为长期互动[24] - 都市人通过认养一方土地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零距离体验,满足了健康饮食追求与亲近土地的精神需求,为城乡融合开辟新路径[24][25] 闲置建筑文创改造 - 将废弃校舍、粮仓、老宅等通过创意设计转化为文创空间,借助其斑驳墙面、木构桁架等“历史基因”成为独特美学符号与叙事载体[27] - 改造后空间成为乡村文化地标与旅游吸引点,带动人流并促进周边业态发展,同时对艺术家、设计师等“新乡村建设者”形成强大吸引力[28] - 创意社群聚集激活乡村文化生态,催生精品民宿、主题餐饮等配套业态,形成有机联动的创意经济生态圈,实现资产价值提升与文化传承[28] 线上线下融合市集 - 乡村市集进化为线上线下无缝融合的立体化销售与体验网络,成为整合产品、体验、社交与文化的“场景化消费”平台[30][31] - 线下市集以鲜明主题(如“秋收艺术节”)为核心,打造融合乡土风情与审美体验的休闲场景;线上市集通过小程序、电商平台持续对接城市消费群体[31] - 该模式完成从“节庆式交易”向“常态化运营”转型,线上线下双向赋能,拓宽销售半径,并通过数据反馈驱动供应链优化与产品迭代[31][32]
游客变创客 新疆老村“圈粉”年轻人
中国新闻网· 2025-10-29 14:10
藏于深山的禾木村曾经鲜有人知。近年来,随着新疆旅游业快速发展,禾木村逐渐成为新疆乡村旅游的 一张名片,吸引各地年轻旅客纷至沓来,其中有不少人从游客变创客,成为"新村民",带来新业态。 中新社新疆阿勒泰10月29日电(苟继鹏 常轶茹)"禾木的秋天像打翻的调色盘,白桦林的金黄、松树的墨 绿,还有远处雪山的银白,全都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幅油画。"来自上海的"00后"摄影爱好者李雯29日 说。 眼下新疆秋意正浓,位于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的禾木村层林尽染,游人如织。 喜欢走南闯北的李睿,现是禾木村一名民宿管家。"去年和朋友一起来新疆旅游,到了禾木,这里的青 山绿水让我无比放松,就动了留在村里发展的念头。"李睿说,面对新职业,开始时会有一些不适应, 现已完全融入。 "迎来送往、制订旅行计划、随时答疑解惑,还要精通咖啡调制、花艺、茶艺等,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 群体的需求。"李睿说,好的民宿服务要有温度,只有把服务做得更好更细,才能吸引客人、留住客 人。 民宿管家、咖啡师、旅拍师、滑雪教练……随着当地旅游越来越火,留在禾木村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新业态层出不穷。 来自云南的"90后"姑娘杨帆同样被禾木村吸引,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别具特 ...
近悦远来·营城兴业丨火井镇“老粮仓”焕新颜,一杯咖啡“泡”出消费新场景
搜狐财经· 2025-10-29 04:45
阳光明媚的邛崃火井镇, 10月27日, 晨雾刚刚散去。 在秋意正浓、 文井江畔的老粮仓 已经迎来第一批客人。 这座拥有近1500年历史的古镇, 正以一杯咖啡的醇香, 开启全新的一天。 @ 火井粮仓咖啡 上午10时,阳光洒在粮仓咖啡馆内。三五桌客人正悠闲地品尝着特色咖啡,远处江面上白鹭掠过,近处茶香四溢。这座始建于20世纪的老粮仓,在保留原 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巧妙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化空间。 火井镇未来乡村众创中心主理人 陈莎 "我们火井粮站提供女状元文创咖啡和冬季围炉煮茶体验,还设有非遗馆供亲子互动。此外,这里还有状元文化展馆和火井镇历史文化展馆,是了解当地 文化的绝佳场所。" 与此同时,非遗体验馆内已有游客在老师的指导下,沉浸式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两位年轻人眼神专注,指尖循着传统技法慢慢勾勒,让文化传承的深 度与温度在此刻清晰可见。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相结合的创新模式,让老建筑焕发出全新活力。 火井镇未来乡村众创中心主理人 陈莎 "自去年10月国庆开业以来,经营状况一直非常好。今年国庆期间更是座无虚席,我们的产品、服务和体验项目都广受游客欢迎。" 在大林茶事,当地村民正围坐品茗 ...
“绕世界一圈后还想留塘口” 广东打通农文旅价值新链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18:25
把古迹旅游、创客社群和数字化运营编织进生活日常,塘口镇开启了一种"可居、可业、可游"的乡村生 活新方式。 来旅游,你可以去碉楼买文创、在粮仓书店喝咖啡,感受历史与当下同框;来创业,"IE公社"向你敞开 大门,助你成为直播电商、网络文学等新兴赛道的创客,抑或一家特色门店的"主理人";来生活,你既 可以做连接世界的数字游民,也可以沉浸于四季食堂、文化沙龙等社区烟火,在乡野中建立真实的邻里 关系。 (原标题:"绕世界一圈后还想留塘口" 广东打通农文旅价值新链路) "绕世界一圈后还想留塘口",这句创客的由衷感慨,正诠释着江门开平塘口镇的硬核蝶变:曾是9 户"空心村",如今却有23家民宿、372家初创企业、落地运营项目50余个;2024年,塘口镇工业投资和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双增长;旧粮仓书店年收500万、吸引150万游客。通过"世遗+创客+数字文旅"探 索,构建"政府+市场+人才"生态,塘口镇打通农文旅产业增收链路,让乡村兼具"诗与远方"的韵味与产 业活力,实现农文旅从观光到全链条价值创造的升级,成为"百千万工程"的鲜活案例。 近年来,塘口镇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通过政府统筹盘活资源、政策环境吸引人才、业态融合振兴产 ...
扎堆“有风的地方”,这八大田园经济崛起
36氪· 2025-10-28 13:14
前脚踏出办公楼,后脚扎根田间地头——让都市里的年轻人渴望大自然的自由和生机,一股消费力量驱动的"田园经济"正悄然崛起。 《2024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出游人次超过42亿,旅游总花费达4.35万亿元。其中,乡村旅 游增长尤为强劲,仅一季度就接待游客近8亿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乡村旅游人数的增长,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乡村场景的向往,也为拉动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置身乡村场景,融合 农业、旅游与文化的乡村经济新形态不断涌现。借助创意与设计打开城乡互动的新局面,乡村原有的生态、空间与文化资源也被转化成更 具吸引力的产品与服务,重新定义了乡村本身的价值。 稻田咖啡的吸引力,在于其构建的"沉浸式场景消费"体验。在城市里,咖啡的价值(更准确地说是价格),依托于门店租金、店内装修、 品牌溢价和咖啡师手艺。而稻田咖啡,则将都市消费者熟悉的咖啡文化,嫁接到乡村最原始的稻田景观之中。两种看似割裂的元素碰撞出 极具冲击力的混合体验,推动乡村游从浅层打卡走向深度沉浸。 稻田咖啡的成功,不是因为咖啡豆有多稀有、传递了怎样的品牌理念,而是因为它精准踩中了当代年轻人的核心痛点:既想 ...
变化的是阵地 不变的是冲锋姿态(青春日记)
人民日报· 2025-10-28 06:33
我出生在山东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石老山村,2019年从部队退役后回到了家乡。刚回村时,村里的现状 令人揪心,全村82户,常住仅剩22户,其中六成是60岁以上的老人。2022年,我成为村党支部书记,深 感重担在肩。 石老山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乡亲们守着绿水青山却找不到"金钥匙",如何把村庄发展好、带领村民 增收致富,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大难题。 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桃乡",但这些年受制于品种单一、管理粗放,桃子销量走低。我决定蹚出一条新 路。赴河南等地调研后,我发现早熟品种价格高、管理周期短、效益好。为打消村民顾虑,我将自家5 亩400多棵老桃树全部更新,引进优质早熟品种试种,结果喜人—新桃品相口感上乘,上市提前20多 天,管理成本降低。 眼见为实,村民们纷纷主动求变。后来,村里70%以上桃农更新桃园,引进8个新品种,提升桃子品质 和上市时间优势。 2024年"五一"假期迎来首场大考。在镇党委带领下,我们片区的干部群众一起发力,对接市场、后勤服 务、安全保障……5天奋战,公司净盈利近2万元,周边农家乐日日爆满。我们相视而笑,终于干成了以 前不敢想的事! 一年多运营,公司营业额突破90万元,光我们村集体就增收超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