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产品种植与销售
icon
搜索文档
连云港海州区:双节“果盘子”“菜篮子”货足味鲜
央广网· 2025-09-30 16:21
供应链保障策略 - 公司采用“多点发力+双轮驱动”模式,统筹城郊农场与城区街道资源以保障节日期间“果盘子”和“菜篮子”供应充足[1] - 农场通过全链条服务实现从“田间鲜”到“餐桌边”的快速流通,街道则对接商超社区开通直供链路减少中间环节[1][2] - 公司依托“优质供给+高效流通”的组合策略守护市民节日消费需求[1] 生产运营与质量控制 - 云台农场在其云水湾湿地公园组织采摘、打包、配货各环节,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分工协作加班加点备足货源[1] - 农场严守绿色生产标准,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虫替代化学农药,并采用人工除草和果实套袋以最大限度减少农残[1] - 洪门街道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古安梨绿色种植,推广有机肥与物理防虫,并对采摘前的果实进行抽样测糖,仅糖度达15度以上的梨才可上市[2] 产品组合与销售业绩 - 云台农场精选1300亩湿地资源产出的“阳光玫瑰”葡萄作为节日明星产品,并筛选江苏农垦大米、食用油、优质牛奶等刚需品,形成“果蔬+粮油”供给矩阵[1] - 9月云水湾湿地公园已实现收益约76万元,具体包括4.6万斤葡萄礼盒、10吨大米、5吨粮油以及餐饮、垂钓等团建项目,且订单仍在攀升[2] - 洪门街道的古安梨恰逢丰收季,果肉细腻汁水充足,街道通过联合直播团队开展“云端尝鲜”并增派人手协助配送以保障供给并助果农增收[2] 市场拓展与客户服务 - 农场通过直播引流、产销结合、展会助力等方式拓展市场,其配送范围已覆盖本市及南通、南京等周边城市[1][2] - 公司完善全链条品控与售后回访机制,采购团队对每批货源严检溯源,销售团队细致记录订单配送信息,杜绝残次品入市[2]
对话唐羽:青年粤商不仅敢于走出去,更愿意走回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21:35
公司核心业务与成就 - 公司负责人唐羽荣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是今年广东省6位获奖者中唯一来自乡村农业领域的代表 [1][2] - 公司从三农博主起步,曾通过直播3天卖出15万斤滞销沃柑,后全力打造狗仔豆特色产业链,2024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2] - 公司创建“狗仔豆产业文化创意园”并于2024年试运营成功,成为农文旅融合案例,累计带动数千位农民加入种植,直接间接创造岗位超500个 [2] 产业发展与运营模式 - 公司采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系统推动种植、加工、电商、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 [9] - 狗仔豆种植规模从最初100亩扩大到500多亩,亩产可达一万斤,并开发出米粉、炸条、咖啡等深加工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形成完整产业链 [6] - 公司创办“阳春市互联网+特色农产品运营推广基地”,账号全网粉丝突破500万,单场直播最高成交额达百万元,累计销售额已超千万元 [9] 市场策略与品牌建设 - 公司起号成功关键在于2018年抓住短视频平台兴起初期三农内容稀缺的时机,并通过直播解决农产品上行痛点 [4] - 公司坚持内容原创与真实记录,在追流量环境下注重原汁原味乡村视频,以真诚建立长久信任 [4] - 品牌面临小众品类认知度不足、产业链协同效率待优化等挑战,正通过建设标准化加工厂和与高校产教融合来培养年轻人才 [11] 农文旅融合与创新 - 文创园定位为开放式体验工厂和乡土文化客厅,依托真实种植加工流程建设,避免“凭空造景”以控制成本并保证体验真实性 [7] - 为应对乡村文创同质化,公司采取小步快跑策略,定期举办采摘节、研学营等活动,并保证产品半年一次更新 [7] - 农文旅融合核心是通过“农业+”模式创造持续消费场域,实现“吃住玩购”一站式闭环,将体验转化为收益 [7] 社会影响与人才培育 - 公司累计举办80多场电商培训,覆盖上万人次,成功带动30多名青年返乡创业 [9] - 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规模达500多亩,平均每亩为农户创收约5000元,园区带动村民创办小作坊和销售点,实现每户每月增收约4000元 [9] - 公司与珠海科技学院等高校达成合作,计划共建直播实训基地,培养既懂农业又懂经营的年轻群体 [11]
连云港海州区:探索农场数字化营销新模式 流量变现助农增收
扬子晚报网· 2025-09-26 23:17
数字化营销策略 - 岗埠农场采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模式 线上组建10余人直播团队每日开展两场直播 线下设置4个专属展位吸引市民现场采购[2] - 云台农场通过趣味短视频内容破圈 组建新媒体小组拍摄73条作品 涵盖搞笑剧情与农产品展示等内容[3] - 双线联动形成营销闭环 线上引流视频累计曝光超150万次 线下引导消费者关注线上购买渠道[2] 销售业绩与用户互动 - 岗埠农场线上获订单800余单 销售额达15万元 线下展位出现顾客现场下单及朋友圈组团采购现象[2] - 云台农场短视频曝光量突破175万 单条视频播放量超11万 转发点赞量超1000人次[3] - 短视频热度直接带动直播间销量与用户互动率增长 实现内容热度向产品销量的转化[3][4] 品牌建设与资源整合 - 岗埠农场通过直播与展位强化"苏垦优品"及"岗埠农产"品牌认知 工作人员同步推介线上购买渠道[2] - 云台农场采用"三无团队"模式 由职工客串演员并众筹道具 深入调研农场特色资源创作原创脚本[3] - 两家农场分别通过营销大赛与文旅融合方式 整合农产品特色与数字化手段提升品牌影响力[2][3] 农业数字化转型成效 - 数字化营销将网络关注度转化为经济增量 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动能[1] - 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消费 探索出农业数字化转型可行路径并提升农产品销售额[4] - 不同创新路径均有效破解传统农业营销难题 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活力[4]
一个单品搭起全链条,一年卖出两亿斤的“南瓜密码”
齐鲁晚报网· 2025-09-23 11:35
公司运营规模与效率 - 公司日均贝贝南瓜出货量达70万斤,其中子公司柒亩田农业日均销量为30万斤(150吨)[2] - 仓库运营繁忙,每日从内蒙古产地直发15至20车货,仓库内另有4至5辆35吨半挂车的货量[2] - 采用“快进快出”模式以减少损耗,从产地采摘到运抵仓库仅需3至4天,到货后最快当天即可完成分拣发货,显著降低了仓储成本和水分流失[3] 销售渠道与市场分布 - 销售网络覆盖海内外,产品远销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国,中国台湾地区的订单常态化,占总销量的10%[2] - 国内渠道包括京东、美团等电商平台、知名商超及批发市场,线上渠道表现火爆,抖音平台拥有100多万粉丝的账号货源全部来自该公司,每日需为其发出5个半挂车的货[2] - 海外订单批量大,例如发往马来西亚的订单一批次包含6000个礼盒装加两三万件散装产品[2] 产品品质管理与分级 - 实施严格的品质分级制度,礼盒装每盒5斤,出货价约10元,普通散装每斤0.8元至1元[2] - 分拣环节要求严格,工人对每颗南瓜进行检查,剔除水大、有疤、不粉糯的“次果”,以确保口感与品质[2] - 海外运输质量稳定,例如上月29日发出的货物经20天海航顺利送达,未出现质量问题[2] 全产业链整合与基地布局 - 公司构建了“种源筛选-基地种植-技术跟踪-分拣销售”的全产业链框架,通过整合资源掌握市场主动权[4][5] - 种植基地分布广泛,覆盖内蒙古、甘肃、新疆、海南、云南以及缅甸、老挝等地区,老挝自有基地规模达2300亩[4] - 对合作基地有规模要求,通常需200亩以上,并为每个基地配备专业技术员,从播种到采摘实行标准化流程管理[4] 核心技术优势与种子研发 - 种子选育是核心优势,总部通过多年试验筛选出口感好、产量高、抗病毒的品种,目前主推“黑贝1号和黑贝9号”贝贝南瓜[5] - 种子选育流程严谨,第一年试种10个品种并筛选出1至2个优良品种,第二年小范围推广测试适应性,第三年成功后再全国铺开[5] - 公司具备种子、技术、农资、销售四大关键板块的明确分工,全链优势保障了365天持续供货能力,从而掌握大型客户资源[5] 区位优势与资源协同 - 公司深度依托潍坊寿光作为“中国北方最大蔬菜集散中心”的区位优势,此地生鲜品类齐全,约95%的蔬菜可找到流通渠道[6] - 寿光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公司提供了坚实支撑,本地走出去的技术员遍布全国,形成了技术外溢效应[6] - 与电商平台共享仓储物流资源,贝贝南瓜可与其他品类(如红薯、小番茄)一同发货,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6]
【两化一振兴】从“愁卖”到“俏销”!上桥村靠电商激活“双果”经济
搜狐财经· 2025-09-19 23:15
近日,临河镇上桥村的田间地头一片红火,长枣挂满枝头,鲜红脆甜;西梅紫润饱满,果香四溢。从昔日"丰收愁卖"到如今"订单不断",上桥村立足资源 优势,以"电商+特色农产品"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村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上桥村西梅供应链分拣车间,员工们卸货、分拣、装箱,操作有条不紊。西梅经分拣线按大小分级后,被装入不同规格的包装箱。宁夏星耀供应链管理 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尚介绍说,每天的订单量大概在2000单,分拣线每天能处理1万到2万斤西梅,当天收的果子当天分拣装箱,保持新鲜度。销售渠道除了 直播带货,还会供应商超。 上桥村依托独特气候与水土光热条件发展种植,但过去每到果实成熟季,"积压滞销、中间商压价"的难题总让枣农、梅农犯愁。为破解销售难题,上桥村 党支部打出"产业配套+模式创新"组合拳,牵头成立长枣销售服务队把控品质,领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对接市场,建成长枣市场、冷库、分拣车间等设 施,构建"采-分-储-销"全链条。同时搭建电商桥梁,推行"电商+物流+直播带货"模式,吸引人才返乡直播。 记 者:周宇翔 本期编辑:吴伟婷 责任编辑:卜 雨 审 核:蒋 涛 签 审:陈玉华 如今的上桥村,特色产业旺、村民腰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 大漠小城迎交通“蝶变” 乡村振兴搭上“快车道”
央视网· 2025-09-14 09:48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于田县2020年开通机场 2022年开通铁路和高速公路[10] - 当前拥有4趟每日列车和8条航线连接疆内外[10] - 高速公路网络穿沙跨河实现纵横延展[10] 交通效率提升 - 于田至乌鲁木齐飞行时间缩短至2小时[5] - 乌鲁木齐至北京飞行时间仅需4小时[5] - 实现当日从县城乘机晚间即可抵达北京[5] 物流运输升级 - 冷链车可直接通行田间地头运输生鲜产品[16] - 高速公路出口直通工业园区[16] - 苗种通过空运保障鲜活度 成品通过高速运输至西藏青海等市场[14] 农产品流通 - 于田玫瑰核桃红枣等农特产品远销全国[14] - 盐碱地成功发展海鲜水产养殖产业[14] - 交通网络使种植基地与全国市场紧密连接[16] 旅游产业发展 - 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旅游旺季游人如织[5] - 便捷交通大幅缩短于田与外界距离[5] - 当地居民出行选择多样化且特别方便[12]
新生代企业家橙乡攀“高”逐“新”
搜狐财经· 2025-09-11 18:45
核心观点 - 廉江市通过优化服务体系和招商政策吸引本地人回乡创业及外地企业家投资兴业 推动农业和家电产业发展 [8] - 多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和市场拓展实现业务增长和国际化布局 [9][15][20][25] 农业企业发展 - 橙乡人家农业公司建成2000多亩种植基地 核心团队30余人 带动2200户农户稳定就业 [13] - 公司推动超千吨荔枝和廉江红橙远销加拿大、英国、荷兰等国家 [13] - 从轻资产贸易转型自主种植 曾因管理不当亏损超百万元 后通过技术改良实现稳定生产 [11] - 攻克燕窝果种植技术并培育水果牛奶玉米 采用"技术帮扶+订单保障"模式联动农户 [12] - 未来规划打造定制式家庭农业项目和三产融合发展方向 [13] 电商与数字化服务 - 润橙直播基地占地7亩 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成为粤西数字化电商标杆企业 [15] - 自主研发RCAI电商智能系统 实现AI内容生成、直播管理和数字IP打造 [18] - 年均GMV突破3亿元 累计孵化品牌超百个 合作企业数量增至221家 [18] - 通过润橙商学院孵化互联网营销人才超2000人 团队规模从7人发展至120余人 [18] - 2022年与华强电器合作推出低糖电饭锅 日均销量达1000单 成功打开市场 [17] 家电制造与外贸 - 创志电器专注电热水壶生产 2022年跻身规上企业 预计今年营业额突破8000万元 [21] - 产品畅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 依托廉江成熟供应链提供全品类配件矩阵 [20][22][23] - 首次外贸订单即获60万元合同 未来计划开发专业机型和拓展阿根廷等新市场 [22][24] - 廉江家电产业规模显著:早期有500家企业 年产电饭锅和电水壶近3000万只 占全国销量30% [26] 产业链整合与投资 - 力高尔电器公司年产值超5000万元 生产温控器、电热水壶等产品 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 [27][29] - 将温控器生产线迁至廉江 补齐当地电热水壶生产链条 [25] - 推动建设浙商产业园 包含5个配套项目 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2亿元 带动800多个就业岗位 [28][29] - 廉江温控器年需求量达2000万套 本地70%家电企业曾采用该公司产品 [27]
上级媒体看青州 | 潍坊青州:电商助力优质农产品“出圈”
搜狐财经· 2025-09-05 22:03
公司业务发展 - 佳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青州市谭坊镇农业龙头企业 聚焦高品质瓜菜种植 实现良种覆盖率100% 无公害率达90% [3] - 公司组建电商直播团队 线上销售以贝贝南瓜为主 后续拓展辣椒西瓜甜瓜等品类 订单量逐步攀升 [1][3] - 计划建设直播基地 搭建农副产品直播间 并通过短视频传播农业知识及种植方式 [3] 电商运营模式 - 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线上销售结合线下供货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3] - 李马村搭建场景式直播间 日均订单量高峰超2000单 低峰数百单 除本地农产品外还扩展周边优质产品 [5] - 通过电商流量反哺种植端 以"卖得好"引导"种得好" 集中推广特色产品种植并激发村民种植热情 [5] 行业政策支持 - 青州市强化电商创新赋能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鼓励农业主体借力电商平台融合线上线下资源 [3] - 多渠道组织开展电商培训 推动电商业态发展 充分发挥直播电商企业及供应链基地辐射带动作用 [7] 经济效益数据 - 青州市2023年1-7月实现网络零售额41.3亿元 同比增长32.7% [7] - 电商模式创造本地就业机会 形成本村供应链体系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5]
从滞销到畅销,密云爱心企业直播架起“暖心桥”
新京报· 2025-09-05 11:06
核心观点 - 密云区爱心企业通过直播带货、企业收购等多元化模式帮助受灾农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建立产销对接的绿色通道 [1][2] 企业行动与模式 - 北京密农人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开展原产地直播30余场 助农销售10万元 并协助采收交付8000多斤贝贝南瓜和1.5万根甜糯玉米 [1] - 密云邮政集团和密农人家电销平台为农产品提供大力宣传推广 达到良好效果 [1] - 密之蓝天、密水农家等多家企业积极收购糯玉米、木耳、蜂蜜、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 覆盖太师屯、高岭、冯家峪等镇 [1] - 北京合和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与5个受灾镇达成合作 收购价参考市场价上浮10% 预计总收购量达5万斤 [2] 受灾影响 - 强降雨导致农作物受损、道路中断和物流受损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严重农产品滞销问题 [1] 解决方案 - 通过直播带货将镜头对准田间地头和包装车间 全方位展示农产品特点和受灾情况 [1] - 采用电商平台销售、企业直采等多元化模式 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1]
潍坊青州:电商助力优质农产品“出圈”
搜狐财经· 2025-09-04 14:48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组建电商直播团队 线上销售贝贝南瓜 辣椒 西瓜 甜瓜等特色农产品 订单量逐步攀升 [3] - 公司实现良种覆盖率100% 无公害率达90% 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设备 聚焦高品质瓜菜种植 [3] - 公司计划建设直播基地 搭建农副产品直播间 拍摄农业知识及种植方式短视频以增强品牌传播 [3] 电商运营表现 - 李马村电商订单量高峰时达每天2000多单 低峰时数百单 销售范围从本地农产品扩展至周边优质产品 [5] - 电商直播通过"卖得好"引导村民"种得好" 集中推广特色产品种植 供应链本地化增加村民就业机会 [6] - 青州市1-7月实现网络零售额41.3亿元 同比增长32.7% 电商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渠道 [8] 行业政策支持 - 青州市持续强化电商创新赋能 加大政策扶持 鼓励农业企业借力电商平台融合线上线下资源 [3] - 政府推动电商业态发展 组织多主题电商培训 发挥直播电商基地辐射带动作用 [8] - 农村搭建场景式直播间 同步销售农产品和传播乡村文化 探索电商赋能新路径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