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糯玉米
搜索文档
中经评论:“藏粮于技”关乎农业发展方式变革
经济日报· 2025-10-09 08:09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水稻、小麦品种自主率达到100%,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这意味着我国已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种源自主可控,我们吃的每一碗米饭、每一个馒头,都源自中国人自 己掌握的"农业芯片"。只有"中国粮"用"中国种",才能在任何情况下端稳中国饭碗,避免外部断供引发 的战略风险。良种推广是粮食产量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杂交水稻、紧凑型玉米等品种显著提升单 产。当前育种目标已从增产延展到提质,培育出高筋小麦、甜糯玉米、高出米率水稻和功能性农产品,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现代良种普遍具备抗病虫、抗旱、抗倒伏等特性,有助于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藏粮于技"战略已结出累累硕果。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公布一组 数据:2024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良种覆盖率 突破96%。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人力畜力为主向机器为主转变,实现 了"中国粮"用"中国种",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技装备支撑。 农业科技正驶向广阔的星辰大海,深刻重塑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藏粮于技"战略的引领下,我 国 ...
“藏粮于技”关乎农业发展方式变革
经济日报· 2025-10-09 06:36
"藏粮于技"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更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远见。粮食生产从要素驱动向 创新驱动转变,从人力畜力为主向机器为主转变,实现"中国粮"用"中国种",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技 装备支撑。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水稻、小麦品种自主率达到100%,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这意 味着我国已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种源自主可控,我们吃的每一碗米饭、每一个馒头,都源自中国人自己掌 握的"农业芯片"。只有"中国粮"用"中国种",才能在任何情况下端稳中国饭碗,避免外部断供引发的战 略风险。良种推广是粮食产量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杂交水稻、紧凑型玉米等品种显著提升单产。当 前育种目标已从增产延展到提质,培育出高筋小麦、甜糯玉米、高出米率水稻和功能性农产品,满足消 费者多样化需求。现代良种普遍具备抗病虫、抗旱、抗倒伏等特性,有助于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推动农 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正驶向广阔的星辰大海,深刻重塑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藏粮于技"战略的引领下,我国农 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稳步迈进,逐步构建起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的新型农业发展路 径,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筑牢了科技根基 ...
丰收中国铺展美丽画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4 06:50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描绘了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全国各地的丰收景象和庆祝活动,展现了农业生产的丰硕成果和农产品产销两旺的繁荣局面 [9][10][11][12][13][14][15][16][17][18] 秋收生产情况 - 全国各地秋收工作全面展开,黑龙江地区水稻开镰收获,收割机田间作业呈现繁忙景象 [13] - 内蒙古锡林浩特土豆田采用收获机作业,土豆破土而出,农民进行分拣装车 [13] -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6.5万亩甜糯玉米迎来丰收,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 [13] -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32万亩水稻进入收割期,种植户组织农机开展收割 [13] 经济作物与水产丰收 - 山东枣庄百亩梨园硕果累累,采取订单销售、游客采摘和零售等多种销售方式 [14] - 贵州贵定县百香果种植基地果实挂满藤蔓,果农进行采摘 [14] - 江苏高邮湖和山东东营黄河口大闸蟹正式开捕,大闸蟹品相优良,迅速投放市场 [15] - 农业农村部介绍今年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增产,秋粮面积稳中有增,"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 [15] 丰收节庆祝活动 - 安徽宣城旌德县举办传统"打八响"农耕技艺展示,村民以传统方式庆祝丰收 [10] - 云南红河县哈尼族群众举行"卡农欧"传统仪式,吟唱祈福歌谣感恩自然馈赠 [10] - 北京通州区于家务国际种业会展中心设置八大展区,打造沉浸式丰收体验 [11] - 上海举办无人机航拍征集、主题市集和无人机灯光秀等城乡共庆活动 [12] - 海南儋州市开展"三农"成果展、惠农夜市、非遗文化展和农民趣味运动会 [12] - 重庆黔江区举办传统打谷接力赛、稻田摸鱼、挑粮等项目及丰收大集 [12] 农产品产销对接 - 河南郑州举行金秋消费季暨脱贫地区消费帮扶产销对接展会,近500家企业展出万余种农产品 [16][17] -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从9月持续至11月底,6家电商平台推出25项惠农措施,8家金融机构发布34项助农举措 [18] - 金秋消费季已累计带动销售农产品超1300亿元 [18] - 福建厦门举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30个省份的2000余种农产品集中亮相 [18] - 辽宁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凤城蚕蛹、东港杂色蛤等产品月销售额增长30%以上 [18] - 浙江上线"浙农优产·百县千品"产销对接平台,汇集1.14万个供应商和4.53万个商品,总销售额达8.95亿元 [18]
“和田优品”天津消费季活动启幕 打造味觉与文化盛宴
搜狐财经· 2025-09-20 22:28
活动概况 - 2025年"和田优品"天津消费季活动于9月19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 [1] - "和田优品"是天津援疆与和田地区携手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 [1] - 活动持续至9月21日 每日10:00至16:00向公众开放 为期三天 [13] 商业模式与推广策略 - 活动融合"消费帮扶+邮政电商+融媒体宣传"新机制 [3] - 创新打造"TV大巴扎"融媒体节目、场景化直播间及互动体验区 [3] - 通过"邮政助农""产地直发"等特色服务 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全国直达" [3] - 宣传推广依托海河传媒中心全媒体资源 构建"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口碑传播"立体传播矩阵 [9] - 通过宣传片滚动播出、新媒体话题营造、社区精准推送和达人直播探展等形式提升影响力 [9] 产品展示与消费者反馈 - 展会集中展示策勒大枣、于田玫瑰、安迪尔甜瓜等农特产品 [5] - 和田鑫玉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展出的甜糯玉米因3分甜7分糯的出色口感深受市民欢迎 [5] - 现场提供新疆空运羊肉制作的椒麻鸡、羊肉串等特色小吃 [7] - 文化展区展示五星出东方系列丝巾、冰箱贴及特色明信片等文创产品 [7] - 消费者对产品口味纯正、鲜嫩及文创产品的纪念意义和新颖图案给予积极评价 [7] 活动成效与未来规划 - 活动成功帮助80余家和田企业拓展销路 [11] - 预计带动特色产品销售额增长20%以上 [11] - 下一步计划在和田主要产区增设3个预处理中心以推动"产地直发"供应链建设 [11] - 将每月组织特色产品进机关、进社区活动并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常态化直播带货 [11]
山西朔州:鲜食玉米“香飘四方” 田间地头“丰”景如画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6:25
核心观点 - 山西朔州甜糯玉米产业迎来丰收季,生产规模与市场覆盖范围均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1][5][7] 生产规模与采收情况 - 朔城区利民镇东庄村拥有连片的玉米种植基地,面积达4000多亩 [3] - 玉米每日采收量接近200吨,田间呈现繁忙的机械化采收景象 [5] 市场销售与分布 - 新鲜玉米销路广阔,国内市场覆盖江苏、河北、广东、四川等多个地区 [7] - 产品同时出口至韩国等国家,进入国内外千家万户的餐桌 [7]
吉林桦甸招商活动在沪落幕:长白山好物牵手长三角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9-12 17:14
活动概况 - 吉林桦甸市在上海举行优质农产品下江南暨招商引资推介活动 旨在搭建产业合作和资源对接桥梁[1] - 活动由桦甸市政府与吉林市农发集团联合主办 桦甸市政协办 商务局 工商联共同承办[1] - "吉品贡"上海展销中心正式亮相 成为吉林优质农产品在长三角的常驻展示销售体验平台[1] 产品展示 - 展厅陈列数十种吉林特色产品 包括东北大米 白桦汁 甜糯玉米 野山参 木耳 杂粮 灵芝孢子粉等[2] - 产品涵盖天然饮品 有机食材 养生保健品和林下山珍 突出黑土地的生态优势[2] - 展销中心定位为吉林与上海山海协作的缩影 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 招商引资重点 - 桦甸市商务局以山水桦甸 投资沃土为主题 聚焦生态旅游 食品医药 现代农业 绿色矿业等优势产业[2] - 重点推介中国黄金博物馆 宝戏台景区 国家天文台120米射电雷达系统三大战略性支撑项目[3] - 配套包装夹皮沟黄金文旅小镇 120米射电雷达系统文旅配套 红石湖综合旅游开发等延伸项目[3] 合作成果 - 多家企业在会后明确表达合作意向 涉及农产品采购 深加工和文旅项目开发等领域[3] - 吉林市农发集团及桦甸 吉林市多家企业进行优质产品推介[4] - 政协委员与企业主播组成直播团队开展云推介 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形式持续推广产品[4] 后续推进 - 桦甸市商务局 工商联将组建专项团队对合作意向进行跟踪服务[4] - 采用现场对接加后期跟进的成熟模式 推动短期订单转化为长期合作[4] -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全方位支持 推动南北经济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3]
从滞销到畅销,密云爱心企业直播架起“暖心桥”
新京报· 2025-09-05 11:06
核心观点 - 密云区爱心企业通过直播带货、企业收购等多元化模式帮助受灾农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建立产销对接的绿色通道 [1][2] 企业行动与模式 - 北京密农人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开展原产地直播30余场 助农销售10万元 并协助采收交付8000多斤贝贝南瓜和1.5万根甜糯玉米 [1] - 密云邮政集团和密农人家电销平台为农产品提供大力宣传推广 达到良好效果 [1] - 密之蓝天、密水农家等多家企业积极收购糯玉米、木耳、蜂蜜、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 覆盖太师屯、高岭、冯家峪等镇 [1] - 北京合和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与5个受灾镇达成合作 收购价参考市场价上浮10% 预计总收购量达5万斤 [2] 受灾影响 - 强降雨导致农作物受损、道路中断和物流受损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严重农产品滞销问题 [1] 解决方案 - 通过直播带货将镜头对准田间地头和包装车间 全方位展示农产品特点和受灾情况 [1] - 采用电商平台销售、企业直采等多元化模式 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1]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乡村:时令果蔬迎丰收 “甜蜜经济”促振兴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09:35
浙江乡村时令果蔬产业 - 衢州市常山县芳村镇上猷阁村蓝莓种植基地今年产量约2.5万公斤 市场价每公斤40元至50元 [2] - 上猷阁村2019年利用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扶持资金开始种植"蓝美1号"蓝莓新品种 现已开发蓝莓汁 蓝莓酒 蓝莓酱等延伸产品 [2] - 宁波市余姚市丈亭镇渔溪村杨梅种植户超1.5万户 今年鲜果销售额预计超3亿元 梅农王家定70亩大棚杨梅去年收入80万元 [4] - 浙江省杨梅总产量预计达74万吨 形成浙东 浙南 浙中三大优势产区 [4] - 绍兴市嵊州市长乐镇开元村"90后"新农人周丹采用水旱轮作模式 承包2000多亩水田种植水果玉米 甜糯玉米等品种 [8] 农业创新发展模式 - 上猷阁村计划探索"农业+文旅+研学"融合模式推动乡村振兴 [2] - 余姚梅农采用大棚种植技术使杨梅采摘期提前20多天 提升果实品质 [4] - 开元村新农人实施水稻 玉米协同轮作 玉米秸秆作为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 [8]
振兴三题
人民日报· 2025-06-03 05:43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 昌汉白村脱贫户24户56人,其中因病致贫15户,因学致贫3户,缺技术致贫2户,缺资金致贫3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1户 [4] -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住院医保平均报销比例70%,普通门诊报销60%,特殊病门诊报销90% [4] - 旗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元应急救助资金,构建6道防线(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社会救助、应急救助)防止因病返贫 [4] - 教育帮扶政策覆盖各学段,包括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高中免学费住宿费+助学金、中高职/大学雨露计划+滋蕙计划+助学金,村集体还发放大学奖学金 [5] 产业振兴与销售模式创新 - 规模化种植甜糯玉米1000亩,亩均产值较普通玉米增加2000元 [9] - 发展订单农业:3200亩马铃薯由内蒙古农业公司订单收购用于深加工(年产36万吨马铃薯全粉/薯片),计划在杭锦旗打造20万亩种植基地 [11] - 建设辣椒加工厂延伸产业链,生产辣椒面、辣椒酱等产品 [10] - 多元化种植模式:19个大棚同时种植甜糯玉米、甜瓜、西瓜、辣椒等,通过订单试种南瓜新品种 [11] 人才振兴与返乡创业 - 常住人口从2017年1580人锐减至520人,60岁以上老人占比60% [14] - 村"两委"班子配备3名大学生+1名"乡招村用"大学生,储备3名后备干部 [15] - 返乡创业案例:退伍军人赵云成立合作社带动11户脱贫户年均增收1万元,5年累计助销农产品180万元 [15] - 盐碱地改良项目:袁占飞投资600万元流转1040亩地养殖南美对虾(售价20元/斤)并种植水稻,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突破技术难题 [16] 基础设施与集体经济 - 高标准农田改造使沙化荒地变为稳产水浇地,配套节水灌溉管网 [9] - 村集体通过特色果蔬种植实现年度分红2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 [15] - 巴拉贡镇计划在三盛公水利风景区设展销柜台并开设助农直播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