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卤味食品
icon
搜索文档
市值缩水500亿的“鸭脖大王”,又因违法“藏富”变身“ST绝味”
观察者网· 2025-09-26 10:29
公司财务违规与处罚 - 公司因信息披露违规被湖南证监局处以850万元罚款 其中公司罚款400万元 董事长戴文军罚款200万元 财务总监彭才刚罚款150万元 彭刚毅罚款100万元 [3][9] - 2017-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 少计营业收入占各年度营收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累计隐瞒收入达7.24亿元 [8] - 通过员工个人账户走账进行财务违规操作 且资金最终流向未明 [8][12] 资本市场反应与风险警示 - 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简称变更为"ST绝味" 复牌后连续两日一字跌停 [7] - 此次违规触发机构减仓和散户抛售 再融资通道收窄 并揭示内控及治理结构深层隐患 [10] 门店规模与经营业绩 - 门店数量从2023年末的15950家锐减至10725家 减少超5200家 相较于2024年6月末减少超4200家 [15] - 2024年上半年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 扣非净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52.6% [16] - 核心卤制品业务收入23.40亿元同比下降16.67% 鲜货类产品营收下滑19.15% [16] 行业竞争与战略对比 - 卤味行业整体面临消费疲软挑战 上半年四大巨头营收均下滑 [18] - 周黑鸭通过提升直营比例实现净利润1.08亿元逆势增长228% 煌上煌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0% [18] - 公司高度依赖加盟模式抗风险能力不足 当前总市值约83.75亿元 [20] 历史发展与治理问题 - 公司曾通过员工个人账户收取门店营业款、加盟费、管理费合计2107.07万元 构成资金占用 2023年才追回 [11] - 2022年因关联交易问题收到上交所监管函 2023年因信息披露问题被湖南证监局警示 2024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1]
603517,连续2日跌停
第一财经· 2025-09-24 13:18
股票交易异常 - 公司股票于9月24日开盘后跌停 报价13.77元/股[2] - 公司股票于9月23日复牌首日遭遇一字跌停[2] - 公司股票被实施风险警示 A股简称变更为ST绝味[2] 行政处罚与信息披露问题 - 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3] - 2017年至2021年期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 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3] - 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3] - 公司2017年至2021年各年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3] - 公司被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处以400万元罚款[3] - 涉事高管被处以总计450万元罚款[3] 风险警示实施 - 公司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8.1条规定的其他风险警示情形[3] - 公司股票自9月22日停牌一天 于9月2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3] 加盟业务模式 - 实行加盟制度的连锁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向加盟商售卖原料和收取管理费用[3] - 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是这类公司的收入来源之一[3] 财务表现 - 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8.2亿元 同比下降15.57%[4] - 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下降40.71%[4] - 营业收入变动主要原因是内销量下降[4]
603517,连续2日跌停
第一财经· 2025-09-24 13:15
股票表现与风险警示 - ST绝味于9月24日开盘跌停 股价报13 77元/股 复牌首日9月23日同样遭遇一字跌停[3] - 公司股票因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 8 1条规定的其他风险警示情形 自9月2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A股简称变更为ST绝味[4][7] 行政处罚与财务违规 - 公司因2017年至2021年期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 导致各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 对应年度占比分别为5 48% 3 79% 2 20% 2 39% 1 64%[7]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对公司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处以400万元罚款 同时对涉事高管处以总计450万元罚款[7] 经营业绩与收入结构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8 2亿元 同比下降15 57% 归母净利润1 75亿元 同比下降40 71%[8] - 加盟制度连锁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向加盟商售卖原料及收取管理费用 装修业务收入是此类企业的重要收入组成部分[8]
绝味食品连续2日跌停,因少计营收被“ST”,还被罚850万元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4 12:49
股价表现与风险警示 - 公司股票于9月24日开盘后跌停 报13.77元/股 实行5%涨跌停板制度[1] - 9月23日复牌首日遭遇一字跌停 同日A股简称变更为ST绝味[1][3] - 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因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8.1条规定[3] 行政处罚与财务违规 - 公司收到湖南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涉嫌2017年至2021年期间信息披露违法违规[3] - 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 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3] - 少计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48%(2017年)、3.79%(2018年)、2.20%(2019年)、2.39%(2020年)、1.64%(2021年)[3] - 被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公司处以400万元罚款 涉事高管总计罚款450万元[3] 经营业绩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8.2亿元 同比下降15.57%[4] -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下降40.71%[4] - 营业收入变动主要原因为内销量下降[4] 行业经营模式 - 加盟制度连锁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向加盟商售卖原料及收取管理费用[4] - 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是此类企业的常见收入来源之一[4]
绝味食品五年少计营收超7亿元被ST
新浪科技· 2025-09-23 22:29
公司财务违规 - 绝味食品因五年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1] - 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已由湖南证监局调查完毕[1] - 2017年至2021年五年期间少计营业收入合计达7.24亿元[1]
“鸭脖大王”陷入至暗时刻
36氪· 2025-09-23 11:05
公司财务与监管事件 - 绝味食品因2017年至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财务数据虚假记载 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 股票简称变更为"ST绝味" [1] - 五年间少计营业收入合计7.24亿元 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48%(2017年) 3.79%(2018年) 2.20%(2019年) 2.39%(2020年) 1.64%(2021年) [2] - 湖南监管局对公司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处以400万元罚款 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被罚200万元 财务总监彭才刚被罚150万元 董事会秘书彭刚毅被罚100万元 [2]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20亿元 同比下降15.57% 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下降40.71% [5] - 门店数量从2023年底15950家高峰降至2025年8月15日的10838家 较2024年中减少4131家 [5] - 2023年门店增长874家但鲜货类产品销量同比下降4.36% 其中禽类和蔬菜制品销量双双下滑 [5] 行业竞争格局 - 卤味行业三大企业2025年上半年营收均下滑:绝味食品28.20亿元(-15.57%) 煌上煌9.84亿元(-7.19%) 周黑鸭12.22亿元(-2.9%) [11] - 2024年卤味品类市场规模1573亿元 同比增速仅3.7% 预计2025年微增至1620亿元 增速进一步放缓 [11] - 行业集中度较低 2022年卤制品CR3仅为3.89% 门店数50家及以下品牌占比85.6% 500家以上仅占1.4% [12] 业务模式与战略调整 - 加盟模式存在财务漏洞 总部与加盟商利益博弈导致信任裂痕 [2][4] - 推出"绝味Plus"店型尝试转型 增加堂食空间和产品创新 但效果有限未能扭转下滑趋势 [8] - 产品定价被消费者称为"价格刺客":鸭脖60元/斤 鸭肠130元/斤 鸭舌200元/斤 近八成消费者减少购买频次 [10] 市场环境与消费趋势 - 消费降级背景下人均消费金额下探 25元以下门店占比持续升高 [12] - 健康意识提升使年轻人减少高盐高油卤味消费 Z世代需求与社交、情绪、场景深度绑定 [12][13] - 热卤品牌(如盛香亭热卤、研卤堂)凭借现制新鲜体验与正餐化场景延伸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2] 同业对比表现 - 周黑鸭通过提升单店运营效能带动平均单店销售额增长 控制收入降幅 [6] - 煌上煌在原材料价格低位时加大采购力度 拉低加权平均成本 实现净利润逆势增长 [8] 市值表现 - 截至9月19日收盘股价报15.25元/股 总市值92.42亿元 较高点蒸发约537亿元 [15] - 较2021年2月超630亿元市值蒸发近85% 四年多时间市值缩水速度远超门店关闭速度 [15]
“鸭脖大王”被罚400万,一年半关店超5000家
虎嗅· 2025-09-23 07:4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财经 (ID:finance_ifeng),作者:DW,原文标题:《年轻人爱吃的"鸭脖大王"被罚400万!一年半关店超5000家》,题图 来自:视觉中国 "追剧配卤味"曾是大家的心头好,这催生了休闲的网红产品,也让绝味食品市值一度突破600亿。 从"中国鸭王"到即将戴帽ST,这家拥有逾万家门店的卤味国民品牌,正同时经历着业绩下滑、门店收缩和法律追责的三重考验。 9月19日,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收到湖南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2017年至2021年期间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公司将被处以 400万元罚款。 A股ST理由千千万,万万没想到,绝味给大伙儿上演了一出"反向操作"。别家都是"吹牛"吹过头,虚增收入被逮;绝味倒好,玩起了"谦虚",愣是少报了 几个亿的收入。结果,"谦虚"过了头,喜提ST大礼包一份。投资者们纷纷表示:活久见。 | 今开 | | | 最高 | | | 成交量 | | | --- | --- | --- | --- | --- | --- | --- | --- | | 昨收 | 15.25 | | 最低 | | | 成交额 | | | 换手率 | | ...
绝味食品突遭ST!熟悉的鸭脖,为何栽在「虚减收入」?
36氪· 2025-09-22 22:36
核心事件概述 - 绝味食品因2017年至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财务报告少计营业收入,被实施ST处理 [2][3] - 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9月23日起更名为"ST绝味",成为四家同日被ST的上市公司之一 [3][5] - 累计隐瞒收入比例对应年度营收分别为5.48%、3.79%、2.20%、2.39%、1.64%,推算累计金额达数亿元 [3][8] 财务违规细节 - 通过财务部员工个人银行账户进行装修款收支,资金完全脱离上市公司体系 [3][6] - 董事长戴文军知悉业务但未纳入规范管理,财务总监彭才刚直接安排操作 [6][9] - 湖南证监局对公司处以400万元罚款,对戴文军罚款200万元,对彭才刚罚款150万元,合计850万元 [6] 行业背景与操作动机 - 加盟行业普遍通过指定装修公司获取20%-30%溢价利润,且多采用体外公司运作模式 [8] - 公司IPO招股书中仅列示"加盟费管理收入",未将装修业务纳入主营收入范畴 [9] - 可能动机包括:规避关联交易监管、为加盟商提供隐性补贴、管理层利益安排或平滑业绩 [9][10] 经营状况分析 - 2025年上半年鲜货类营收21.12亿元,同比减少5亿元(-19%),在营门店10838家,较2023年底减少超5000家 [11] - 合同负债1.43亿元(同比-9.4%),加盟商管理收入2712万元(同比下滑)反映加盟体系收缩 [11] - 单店月均销售额从高峰期3万余元降至2万元左右,加盟店普遍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12] - 上半年销售费用率升至10%,广告宣传投入9231万元(同比增1420万元)但未扭转颓势 [12] 财务表现对比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亿元(-15.57%),净利润1.75亿元(-40%),毛利率29.92%低于周黑鸭(58.6%)和煌上煌(31.96%) [13][14] - 禽类制品收入15.91亿元(-20.8%),蔬菜产品收入2.77亿元(-11.6%),其他产品收入2.26亿元(-14.3%) [14] - 股权投资连续亏损:2022年亏9421.85万元,2023年亏1.16亿元,2024年亏1.6亿元 [15] 投资者分歧 - 部分投资者认为ST导致被动抛售可能形成超跌机会,摘帽需满足财务重述及规范运作满12个月 [12][13] - 社保基金2025年一季度新进持股800万股,二季度增持至1000万股 [13] - 市值较高峰期600亿元下跌85%至92亿元,但基本面面临加盟体系塌陷和商业模式系统性挑战 [14][17] 监管环境变化 - 监管对财务信息失真采取"零容忍"态度,无论虚增或虚减均同等处理 [6][7] - 东方通因连续四年虚增收入4.32亿元被强制退市,反映监管标准较康美药业时期显著收紧 [4] - 注册制推行下信息披露真实性成为市场基石,企业规模及品牌声誉不再提供豁免空间 [7][17]
绝味食品突遭ST!熟悉的鸭脖,为何栽在「虚减收入」?
36氪· 2025-09-22 22:28
事件概述 - 绝味食品等四家上市公司因财务信息披露违规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其中绝味食品因在2017年至2021年期间连续五年少计营业收入而受到关注 [5] - 绝味食品的违规操作是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各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累计隐瞒收入可能达数亿元 [5][12] - 公司股票自2025年9月23日起被实施ST,A股简称由“绝味食品”变更为“ST绝味” [6][9] 违规操作手法 - 时任财务总监彭才刚安排财务部员工出借个人银行账户,用于处理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款项,使得该部分资金完全游离于上市公司体系之外,形成“体外循环” [5][9] - 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知悉公司实际管理加盟门店装修业务,但未将其纳入上市公司经营和核算体系 [9] - 湖南证监局对公司处以400万元罚款,对戴文军处以200万元罚款,对彭才刚处以150万元罚款,合计850万元 [10] 行业背景与潜在动机 - 在特许经营模式中,装修费是比加盟费更大的利润来源,行业普遍做法是总部推荐“指定”装修公司,报价通常比市场价高出20%-30%,这部分差价形成隐性利润 [12] - 一种推测认为,少报收入可能是为了平滑业绩,减轻后续增长压力,在竞争激烈的卤味赛道中降低竞争对手的警惕性 [13] - 另一种推测是,通过体外循环的方式处理装修费,可以给加盟商在账面上“减负”,降低其加盟成本,并进行更灵活的利益分配 [15] 公司基本面与经营困境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鲜货类产品营收为21.1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12亿元减少5亿元,下滑超19% [17] - 在营门店数量为10838家,较2023年底的15950家减少超5000家,显示加盟体系出现系统性收缩 [17] - 2025年上半年合同负债为1.43亿元,同比下滑9.4%,加盟商管理收入为2712万元,较去年同期的3402万元下滑明显,反映加盟商拿货积极性和数量质量的双重下滑 [17] - 单店月均销售额从高峰期的3万多元下降到2万元左右,大量加盟店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1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广告宣传费用支出9231万元,同比增加超1420万元,但销售费用率从8.9%攀升至10%,营销效率下降 [1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滑超40% [19] - 主要产品品类收入全线下滑:禽类制品收入15.91亿元(同比下滑20.8%),蔬菜产品收入2.77亿元(同比下滑11.6%),其他产品收入2.26亿元(同比下滑14.3%) [20] - 公司毛利率为29.92%,显著低于竞争对手周黑鸭的58.6%和煌上煌的31.96% [20] 投资者观点分化 - 部分投资者看到“困境反转”机会,认为公募基金因合规要求清仓ST股票可能导致股价非理性下跌,形成短期超跌机会 [18] - 摘帽条件相对明确:待证监会正式处罚决定书满12个月且完成财务重述后,可申请撤销ST [18] - 社保基金在2025年一季度新进成为前五大股东,持股800万股,并在二季度增持至1000万股 [19] - 公司市值从高峰期超600亿跌至92亿,跌幅达85%,乐观者认为利空出尽,悲观者则担心加盟体系萎缩和业绩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20] 战略选择与长期挑战 - 疫情期间,面对市场压力,周黑鸭选择关店提质并研发新消费场景,而绝味食品延续2017年以来的“万店战略”,疯狂扩张加盟商,导致供应链与资金链承压 [21] - 公司通过股权投资尝试转型,但投资的新企业持续亏损:2022年亏损9421.85万,2023年亏损1.16亿元,2024年亏损1.6亿元 [21] - 公司在健康化和年轻化方面未能做出有效差异化,持续依赖加盟商收割模式,若经营无改观,基本面困境将比ST标签更致命 [22][24]
年轻人爱吃的“鸭脖大王”被罚400万!一年半关店超5000家
凤凰网财经· 2025-09-22 21:45
核心观点 - 公司因连续五年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被处罚并实施ST 风险警示 反映其治理与内控严重失效 [2][17] - 公司业绩显著下滑 营收与净利润大幅下降 行业增长陷入停滞 [19][22] - 行业面临门店大规模收缩 公司关店幅度超30% 粗放扩张时代结束 [23][27] 财务违规与处罚 - 公司2017年至2021年未按规定确认加盟门店装修收入 导致年报营业收入被少报 [8] - 各年度少报收入占公开营收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8] - 以2017年为例 当年营收38.5亿元 未计入金额达2.11亿元 [11] - 湖南证监局对公司处以400万元罚款 时任董事长、财务总监、董秘分别被罚200万、150万和100万元 [2][17] - 公司股票自9月2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简称变更为"ST绝味" [2]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亿元 同比下降15.57% [19]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暴跌40.71% [19] - 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明显下滑 净利率同比锐减超31% [22] - 2017年至2023年营收从38.5亿元增长至72.6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1.15% [12] 行业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卤味四巨头(紫燕食品、周黑鸭、煌上煌、绝味食品)总营收约65亿元 同比减少超一成 [22] - 四家企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合计4.65亿元 同比下降超两成 [22] - 行业正经历门店大规模收缩 集体从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 [24][27] 门店变化 - 公司门店数量从2023年末近1.6万家峰值锐减至2025年9月8日的10838家 [23] - 近一年半时间关闭超过5000家门店 缩减幅度高达32.3% [23] - 同行也出现显著关店:煌上煌减少1154家(降幅近30%) 周黑鸭减少近600家(降幅17%) 紫燕百味鸡减少近800家 [25][26] 加盟模式问题 - 加盟体系中装修费用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品牌手中 环节不透明且利润空间最大 [11] - 加盟押金及装修费用无公开标准 需通过官方小程序审核后才能获知 [15] - 不透明流程为体外循环操作提供空间 可能涉及利益输送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