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储能

搜索文档
中国工商业储能系统出货量TOP20榜单发布!
起点锂电· 2025-06-22 13:3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出货量达13.6GWh,同比增长60%,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达21.2GWh,同比增长55.9% [1] - 2024年国内市场出货量13.8GWh,同比增长35.3%,海外出口市场出货量7.4GWh,同比增长117.6% [1] - 预计2025年国内工商业储能系统有效需求达13.8GWh,海外需求达7.4GWh [10]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工商业储能系统出货量TOP20企业包括阳光电源、奇点能源、融和元储等 [5][6] - 行业集中度CR10为68%,显示行业仍处于新兴阶段,布局企业多且发展速度快 [7] 产品与技术趋势 - 工商业储能产品向更高容量、更低成本方向发展,2024年下半年主流产品由215KWh切换至261KWh [11] - 电芯产品由280Ah逐步转换到314Ah,预计2025年314Ah电芯占比将超70% [11] - 2025年国内工商业储能系统平均价格将从0.8元/Wh下行至0.6元/Wh,最低价跌破0.5元/Wh [12] 区域市场分析 - 欧洲市场预计2025年有效需求超4GWh,同比增长超100% [13] - 非洲地区需求量增长迅速,整体可达GWh规模 [13] - 拉美地区需求主要集中在智利、墨西哥和巴西,预计需求量0.5GWh [13] - 中东地区工商业储能尚处探索阶段,预计出货量约百MWh [13]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专业化发展,面临市场增速下降和供需失衡 [11] - 行业将加速洗牌,淘汰资金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较弱的企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14]
霍普股份工商业储能再创佳绩 5MW/10MWh项目成功并网
证券日报网· 2025-06-20 11:48
项目概况 - 上海霍普建筑设计事务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运营的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5MW/10MWh工商业储能项目正式并网投运 [1] - 该项目是继四川华侨凤凰纸业10MW/20MWh储能示范项目后,公司在工商业储能领域的又一标杆力作 [1] - 项目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储能解决方案,深度融合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与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1] 技术亮点 - 创新打造"储能+智能调控"双轮驱动模式,赋予系统毫秒级电力调节响应能力 [1] - 在用电高峰时可及时释放储备电能,在用电低谷时高效吸纳富余电力 [1] - 显著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大幅提升厂区供电稳定性 [1] 战略规划 - 公司将以用户侧储能为支点,持续深化综合智慧能源管理服务能力 [2] - 加速推进光储充一体化网络布局,全力推动虚拟电厂业务落地见效 [2] - 致力于构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的新能源服务生态 [2] 业务布局 - 公司聚焦碳中和赛道,深耕社区、厂区、园区三大应用场景 [2] - 已构建涵盖能源规划、技术实施与运营管理全链条的零碳综合解决方案体系 [2] - 彰显公司在绿色能源赛道的持续深耕,为储能业务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1]
变量下的工商业储能如何破局?
中国电力报· 2025-06-18 10:48
政策与市场动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峰谷价差收窄、市场交易规则调整对传统商业模式形成挑战 [1] - 2024年全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达2.95吉瓦/7.02吉瓦时,行业企业数量超20万家,市场需求呈现爆发态势 [1] 技术竞争格局 - 远景科技集团通过"内循环+外循环"双圈模式,以软件能力实现需量优化与虚拟电厂交易策略制定 [2] - 宁德时代2024年储能业务营收达572.9亿元,毛利率提升至26.84%,推出液冷储能系统将电芯衰减率降低30% [2] - 比亚迪刀片电池储能系统循环寿命达12000次,自产电芯优势形成从材料研发到系统集成的技术闭环 [2] - 远景电芯12000次循环寿命数据基于全球30吉瓦时交付量实证,实现温度场控制精度提升与宽温域运行能力 [3] - 宁德时代研发投入占公司营收5.14%,通过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提升电芯能量密度与安全性 [3] - 比亚迪工商业储能产品MC Cube具有智能运维、高适配性等特点,满足多场景应用 [3] 软件与生态构建 - 远景EnOS智能物联操作系统连接全球3.24亿台智能设备和788吉瓦能源资产,发电功率预测与负荷预测技术获南网大赛双料冠军 [4] - 阳光电源智慧能源管理平台iSolarCloud系统通过云计算与边缘计算融合架构实现全场景能源终端统一管理 [4] - 海博思创虚拟电厂管理系统整合分布式储能资源提升用户收益确定性 [4] - 远景推出EGC微网协同控制器统一管理光伏、储能、充电站等设备 [7] - 华为与宁德时代联合推出"光储充一体化"方案在多地工业园区落地 [7] - 亿纬锂能与地产企业合作将储能嵌入商业楼宇微电网 [7] 商业模式创新 - 远景"益企储"计划将融资利率从行业平均8%压降至4.5%,设计资产证券化退出通道 [6] - 宁德时代增资先阳新能源至持股比例99.5051%,疏通工商业光储项目开发模式 [6] - 林洋能源"能源托管"模式为用户提供全周期服务实现收益共享 [6] 全球化布局 - 远景在欧洲以软硬件一体化方案进入高端市场 [9] - 华为数字能源在欧洲推出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进入德国、英国市场 [10] - 宁德时代在北美布局集成基地,德国工厂产能提升并获得大众汽车集团双认证 [10] - 比亚迪储能产品出口至北美、欧洲、中东等地区 [10] 行业展望 - 工商业储能行业正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2025年全国新增装机有望突破5吉瓦 [11]
环球可持续观察|工商储“远景公式”重磅发布 在“不确定”把握“确定性”
搜狐财经· 2025-06-16 15:49
政策环境变化 - 2025年初我国密集出台新能源政策,形成市场机制、基础设施融合、产业技术和数字赋能四大板块协同推进的矩阵,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顶层战略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136号文",明确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 [1] - 2021年《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3] - 2024年《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完善了工商业储能的盈利模式 [3] 工商储行业特点 - 工商储部署在企业园区、商用建筑或工业厂房等非居民用户侧,用于负载削峰填谷、提升用能效率与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3] - 区别于户用储能和大型电网侧储能,工商储能更强调与企业负载联动、能源管理灵活性及ROI的可量化性 [3] - 行业正从简单的峰谷套利走向复杂的虚拟电厂,竞争维度正在提升 [9] 远景公司解决方案 - 推出"内循环+外循环"场景化双循环解决方案,包含峰谷套利、容需管理优化、能量时移、需求侧响应、现货交易与辅助服务六大盈利增长引擎 [3] - 内循环圈通过微网协同控制器与云端EnOS能量管理平台实现秒级实时交互,实现峰谷差套利、能量时移、需量优化等策略 [4] - 外循环圈通过虚拟电厂软件能力进行负荷、发电功率、电价预测,优化交易策略 [4] - 推出"远景公式":电站收益=【能量价值×转化效率×SOH×可利用率×置信度×(1–利息)+ Bonus】×安全系数,综合考量多维度要素 [5] - 2024年首推"益企储"合作新模式,提供资金、产品、建设、运维、出售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8] - "益企储"模式已在四川、重庆、广东、江苏、浙江、上海、河北等多区域批量签约渠道商近百家,交付超千台储能柜 [8]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行业政策驱动发展模式发生根本改变 [1] - 工商业储能正面临商业模式重构 [5] - 行业从政策导向走向市场导向 [9] - 只有坚守以用户为中心的长期主义者才能越过周期 [9]
价差收窄?10企眼中工商储的黄金区
行家说储能· 2025-06-09 12:42
分时电价政策调整对工商业储能的影响 - 分时电价政策调整导致峰谷价差缩小,单纯依赖峰谷套利的盈利模式受到冲击[2] - 政策调整呈现两大特点:将中午光伏大发时段调整为谷段/深谷,上午峰段调整为平段[2] - 电价波动对储能投资商短期利空,但长期推动储能多价值发展[3] - 政策倒逼储能系统集成商提升电价预测和充放电策略优化能力[4] 江苏市场分析 - 江苏2024年新政降低峰谷价差,加权电价差下调0.2元/kWh,收益率急剧下滑[8] - 新政引发三重市场反应:投资方更谨慎、系统向4小时长时储能演进、投资模型调整[8] - 江苏峰谷价差降至0.64元/度,但仍为全国最高,1万伏工业用户价差达0.62元/度[10][11] - 新政增设午间谷段,晚高峰延长至8小时,储能放电时间翻倍[10] - 明确充放电价格为储能运营提供价格依据,夏冬两季尖峰时段放电可获更高收益[11] 山东市场分析 - 山东构建储能容量租赁、电量交易+辅助服务三维收益模型[12] - 分时电价细化后,储能从"两充两放"升级为"三充三放",电费节省率提升4.5%[14] - 光伏上网电价低至0.0159元/KWh,通过光储协同模式峰段放电价达1.3元/KWh[16] - 光伏大发时段电价降幅达90%,一充一放市场得到释放[17] 其他区域市场分析 - 浙江:中午低电价窗口配合光伏充电,一天充放两次能效更高[19] - 湖南:峰谷价差超1元/度,回本周期短,但政策波动大[21] - 广东:全国最大电价差叠加地方补贴,收益空间广阔[22] - 湖北:大工业用户价差涨至0.58元,回本周期缩至5年[23] 企业应对策略 - 阳光电源:不同区域政策差异大,需具体分析[2] - 弘正储能:推动多价值应用,重视运营能力[7] - 天合光能:通过光储融合实现能量时移,光伏发电100%自发自用[8] - 鹏辉能源:利用谷电储能+峰电自用模式减少高价购电依赖[9] - 新艾电气:为制造业定制"午间快充+晚高峰放电"方案[10] - 创维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和需求响应增加收益[11] - 海尔新能源:采用"光储协同、动态充放"模式[16]
工商业储能下半场突围战,光储龙头的破局锚点
行家说储能· 2025-06-03 14:37
行业转型与政策影响 - 6月成为工商业储能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战略转折点,行业进入市场化驱动新阶段[2] - 江苏分时电价新政实施导致峰谷价差收窄至0.6199元/kWh(1-10kV用户),同比降幅28.2%,冲击传统峰谷套利逻辑[9] - 新政推动行业从低质低价竞争转向"拼解决方案、比服务、重运营"的下半场,企业需构建新竞争壁垒[2][7] 企业战略与市场应对 - 天合光能完成从设备制造商向"解决方案+运营服务"的战略升级,强化动态适应能力[7] - 公司推出光储云平台,通过AI算法优化光伏、储能、用电负荷和电价耦合,提升项目收益5%-8%[8] - 软件和服务溢价占比预计超过20%,成为新利润增长点,系统成本将稳定在1元/Wh[8] 技术变革与收益模型 - 储能系统成本已下探至1.2-1.5元/Wh,但部分厂商牺牲寿命和安全进行恶性价格战[7] - 江苏新政导致投资模型调整:客户分成比例从3:7变为1.5:8.5,系统配置向4小时长时储能演进[9] - 光储融合模式在1MWp光伏项目中配置储能可将收益率从10.97%提升至13.55%,回收期缩短1.3年[14] 区域市场案例 - 山东分时电价调整后,储能从"两充两放"升级为"三充三放",电费节省率提升4.5%[15] - 山东酒店项目通过动态充放策略结合光伏多余电量充电,展现收益弹性[15] 行业竞争范式 - 行业竞争从硬件参数对比转向全生命周期价值重构,运营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18][20] - 光储融合2.0时代要求系统能力全面比拼,而非设备简单叠加[18]
继续推荐AIDC压缩机,底部持续推荐光储板块
2025-05-14 23:1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IDC 压缩机、光储(光伏、工商业储能) - **公司**:申菱环境、泰嘉股份、麦格米特、英维克、阳光电源、爱旭股份、固德威、上能电气、望通装备、通威、大全、捷星、新特、隆基、天合光能、金溢科技、激光拉普拉斯设备、丹佛斯、江森自控、特灵、麦克维尔、美萌环境子公司东华布什、天津飞旋、祥子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鑫磊股份、联德股份、格力、美的、海尔、盾安环境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AIDC 板块 - **投资机会与风险**:中美关系缓和但美国仍封锁 AI 产业链,中美关系越差国产替代链条弹性越大,华为液冷、ACDCPSU 等配套零部件产业链更具弹性,如申菱环境和泰嘉股份;国内利用工程师红利的麦格米特和英维克在 NVIDIA 供应链有投资机会;随着风险偏好提升及国产产业链落地,将扭转市场悲观预期;火山引擎开源大会等事件将提升算力需求预期,液冷技术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新技术磁悬浮压缩机有涨价机会[1][3][4] - **磁悬浮压缩机需求**:磁悬浮压缩机需求旺盛,丹佛斯 CMV 压缩机机头需求同比翻倍,因其 COP 高、适合数据中心 DPUE 要求、变频式设计适应芯片性能波动[3][20] - **市场空间**:2025 年预计新增五个吉瓦的数据中心需求,带来约 100 亿人民币市场空间,全封闭涡旋压缩机及其配套组件市场潜力大,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预计 2025 年销量增幅 30%-50%[3][22][26] 光伏行业 - **行业位置与投资机会**:光伏行业处于底部,供给侧改革是关键,借鉴钢铁煤炭供给侧改革经验,通过压减产能、收储等方式有望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升行业盈利能力,光伏板块有向上弹性[1][5] - **供给侧改革措施**:相关政策文件出台可能性大,多为方向和原则把握;行业自律由第三方机构主导,政策为其提供框架支持;低于成本价控制价格可能违法;收储方案方向正确但实施难度大[6][7][9] - **主要问题**:产能过剩,行业产能约 300 多万吨,合理需求量 150 - 200 万吨,导致企业开工率低、竞争激烈,部分产能成僵尸产能,加剧供需失衡[8] - **僵尸产能解决办法**:通过收储方式市场出清,淘汰约 100 万吨落后产能,但实施难度大,需考虑企业意愿、发起方实力和资金来源[9] - **行业自律效果**:已实施半年,企业开工率显著下降,但价格未明显回暖,效果不理想可能有进一步措施[10] - **多晶硅期货市场**:期货价格标准高于现货,存在交割品短缺风险,资金面或推动价格上涨,若供给侧自律或政策落地,多晶硅料价格有望底部反转,持偏多观点[1][11] - **硅料供需及价格**:5 - 6 月供需失衡担忧增加,市场风险增大;头部企业控制产量甚至减产,预计 5、6 月硅料产出不会大幅增产;价格已跌破 40 元,行业希望价格回升,通过控产和下游备库有望实现;价格不太可能进一步大幅下跌[12][13][15] - **硅料行业未来供给侧**:名义产能超 300 万吨,存在大量僵尸产能和老旧设备,政策出清后老旧和新进入者易退出市场,需求端旺季对应年化 140 - 150 万吨名义需求,政策调整后硅料环节有望恢复健康,龙头企业受益[16] - **电池片新技术进展**:BCB 和 TOPCon 技术竞争激烈,有条件企业通过投资升级迭代或新建新技术实现盈利能力改善;BCC 今年有望突破性进展,量产有潜力;TOPCon 效率提升,部分存量产能面临淘汰,龙头企业优势凸显[1][17][18] 工商业储能行业 - **发展状况与企业推荐**:市场处于快速爆发阶段,2025 年是利润弹性元年,头部企业欧洲发货量翻倍,小型企业收入弹性更快;欧洲电网政策补贴等推动增长,亚非拉地区需求也刺激增长;今年市场空间预计翻倍至 100 - 120 亿人民币,2026 年预计仍有 50%增长,推荐关注阳光电源、爱旭股份等企业[1][2][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内压缩机市场现状**:具备生产高端数据中心使用的 CMCS 机头能力的企业少,天津飞旋表现较好,丹佛斯对全国 SG 压缩机机头需求高,国产替代空间大,整机和机头价格有差异[22] - **压缩机供应链情况**:上游供应链包括铸件、轴承等,丹佛斯采购外资品牌或进口零部件,国产零部件少,整机制冷设备供应商有格力、美的等,各企业生产能力有差异[23][24] - **国内压缩机制冷设备竞争企业**:天津飞旋、祥子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未上市公司表现突出,美的、鑫磊股份、联德股份等各有优势[25]
新特电气:特种变压器龙头,AIDC新机遇拾级而上-20250514
民生证券· 2025-05-14 11: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4][8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特种变压器龙头企业,行业份额及技术实力领先,持续拓展数据中心、电动船舶等高增速新兴业务板块布局,储能作为第二成长曲线预计由拖累项转为贡献积极增量,2025年轻装上阵,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4][8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公司是高压变频用变压器领军企业 - 公司专注特种变压器领域超40年,是高压变频器配套的变频用变压器国产替代先驱,2020年市场占有率超25%,产品广泛应用于多行业 [11][13] - 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受多因素拖累出现亏损,2025年起有望轻装上阵,25Q1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4] - 公司核心产品变压器毛利率近年略有下降,但除2024年外,2020 - 2023年维持在35%左右的较高水平 [16] - 谭勇、宗丽丽夫妇为公司实控人,股权结构集中,通过控股子公司苏州华储、联营企业为方能源布局新业务领域 [18] - 公司核心高管从业经验丰富,董事长谭勇有超20年变压器行业从业经验 [21] 2 高压变频用变压器:设备节能降耗的核心装置 - 变频器可高效调速,高压变频器用的高压变压器技术壁垒高,成本占比约29%,主要应用于大功率场景,行业稳步增长,新兴领域将提供新增长空间 [23][31] - 数据中心对变压器有刚性需求,超大型数据中心需配置高压变压器,HV变压器定制制造交付时间长,巴拿马电源和固态变压器SST方案优势突出 [35] - 公司深耕高压变频器用变压器领域,市场份额领先,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速布局电动船舶等新市场,在石化行业技术领先 [48][53][60] 3 储能:公司布局工商业储能,培育新业绩增量 - 2025年全球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量预计达6.1GW/15.26GWh,增速达40%,盈利模式多样,成本端优化,经济性提升 [62][67][68] - 公司2022年投资设立控股公司苏州华储发力储能市场,实现业务协同发展,苏州华储产品技术领先,覆盖全功率段和直流电压等级 [75][78] 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变压器业务收入分别为4.87/6.14/7.67亿元,增速分别为40%/26%/25%,电抗器业务收入分别为0.21/0.28/0.36亿元,增速分别为40%/30%/30% [83][84] - 选取科华数据、麦格米特、鹏辉能源为可比公司,公司2025 - 2027年PE分别为38X/27X/20X,当前估值较为合理 [87]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为5.28/6.70/8.43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40.2%/26.7%/25.8%;归母净利润为0.92/1.31/1.74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89.5%/42.7%/32.9%,给予“推荐”评级 [4][89]
开勒股份2024年营收3.31亿元 AI产品实现多点开花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1:4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791.28万元,归母净利润-516.84万元,同比减亏415.10万元 [1] - 2024年全年营收3.31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364.43万元,同比增长19.83% [1] - 2024年研发费用2275.09万元,同比增长26.51% [1] 主营业务动态 - HVLS风扇业务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8.22%,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营销网络优化及品牌建设对冲风险 [2] - 工商业储能业务2024年营收4961.38万元,同比增长224.62% [2] 战略转型与新兴业务 - 以锂电池技术应用业务为突破口,同步拓展海内外市场,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2] - 通过合资公司豫资开勒布局AI+场景,包括智慧办公、智慧出行、智慧医疗 [2][3] AI产品商业化进展 - 智慧办公领域与人民网合作推出AI智能公文处理平台,已部署于多地政企及事业单位 [4] - 智慧医疗领域推出AI医学写作平台及"MAAS医疗AI科研训推一体化平台",落地多家三甲医院 [4] - AI产品采用软硬一体化形态,聚焦数据安全需求高的政企、医疗等领域 [3] 未来规划 - 2025年将继续深耕HVLS风扇与锂电池技术业务,巩固行业地位 [4] - 加速AI+场景落地,推动智慧办公、医疗等领域的战略转型 [4]
工商储血战2025|深度
24潮· 2025-04-28 05:54
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工商业储能相关企业新增5万家,平均每天新增150家,2024年涉及开发商超过1000家[2] - 2024年国内新增并网工商业储能规模3.9GW/8.8GWh,占全年新增并网储能规模的8%[2] - 上千家集成商中约有20%没有订单,2024年已有超1万家储能系统集成商倒闭,占行业总数的16%[3] - 价格战导致头部厂商报价从2023年中的1.55元/Wh降至2025年1月的0.499元/Wh,降幅达68%[2][3] 价格战与盈利状况 - 2023年12月厂商明美新能源液冷一体柜最低价0.88元/Wh,2024年7月中车株洲所报价0.7125元/Wh[2] - 2024年9月科陆电子报价0.598元/Wh,沃橙新能源报出0.58元/Wh,2025年1月博时储能报价0.499元/Wh[2][3] - 0.5元/Wh以下的工商储能系统单价无法覆盖企业生产成本,真正达到预期收益的项目仅20%-30%[3] - 科陆电子2024年亏损4.77亿元,同比下降31.63%,连续8年合计亏损超53亿元[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浙江、广东等地拟要求集成商按项目金额5%缴纳保障金,企业普遍认为将加剧现金流压力[3] - 2024年新型储能领域融资事件同比锐减73%,融资金额平均缩水50%[3] - 全国范围内峰谷电价差缩窄趋势显著,2024年1-8月最大峰谷价差同比下降6.7%[4][5] - 浙江省分时电价调整导致峰谷价差下降幅度超20%,工商业储能收益率下滑幅度最大[4] 安全与质量风险 - 2024年上半年电化学储能电站非计划停运1779次,同比增长72.72%,75%以上由质量问题导致[3] - 新投运电站运行不稳定,2024年投运2年以内电站平均非停次数比投运2年以上的高40%[3] - 浙江省已备案的2000多个储能项目中90%以上将面临消防整改,预计2025年能继续运营的项目可能少于一半[4] - 温州、杭州的储能安全整改将推高0.2元/Wh的非技术成本,单个电站消防整改成本最高增加10万元[4] 区域收益率差异 - 广东工商业储能收益率最高达16.23%,云南最低为-11.21%[6][7] - 全国有10个地区峰谷电价差减小,20个省份价差扩大,2个省份保持不变[5] - 云南、甘肃、宁夏等十个地区的工商业储能收益率为负数[5] - 实际利用天数对收益率影响显著,280天利用天数下IRR为7.75%,340天可达11.74%[8][9] 商业模式挑战 - 工商业储能盈利主要依赖峰谷价差套利,但电力市场化交易趋势下价差波动将成为常态[9][10] - 优质项目稀缺导致居间费居高不下,业主分成比例从10%提升至35%甚至50%[10] - 项目可行性研究常对未来峰谷价差假设过于乐观,实际收益率低于理论值[9][10] - 投资商已开始控制单个省份的投资金额以规避政策波动风险[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