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

搜索文档
新职业观察|编织历史与科技经纬 他们让文物在光影中“活”起来
央视网· 2025-06-24 05:58
博物馆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7046家 [1] - 2024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4.3万个 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 同比增长15.5% [1] - 数字文博展兴起 通过光影技术活化文物 掀起文博热潮 [1] 数字化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 - 南京博物院采用3D建模 激光扫描技术为文物制作数字分身 [3] - 数字策展人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将动态展品搬进展厅 [3] - 典型案例:对宽1.92米 长3.8米的《坤舆万国全图》进行数字化呈现 [3] 数字策展工作模式 - 需要计算机专业背景 技术员转型为数字化策展人 [3] - 跨领域协作模式 涉及多专业团队反复沟通协调 [5] - 项目周期较长 《坤舆万国全图》数字化项目筹备近1年 [5] VR技术在展览中的创新应用 - 通过VR设备实现时空穿越体验 展示九重天图 天地仪图等场景 [7] - 复现消失的历史遗迹如大报恩寺塔 [7] - 计划于7月10日正式上线VR大展 [9] 数字文博的社会价值 - 数字化手段打开"时空胶囊" 构建可触达的数字文化图谱 [9] - 每个数字展品具有独特性 创造全新观展体验 [11] - 实现文物资源的社会化触达 [11]
上海多种尝试解锁文博消费新方式
搜狐财经· 2025-06-14 21:29
文化消费新场景 - 首届"申活集"文物文创巡回市集在上海杨浦区大学路街区举办,集结上海代表性文博机构、文创品牌,构建"文化消费+技艺传承+科技交互"的城市文化体验空间 [1] - 上海博物馆带来《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爆款文创,包括猫神巴斯泰特、荷鲁斯之眼等,搭配市集限定优惠引发抢购热潮 [1] - 上海科技馆以特展《中国恐龙大展》为主题推出古生物化石系列文创,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西夏文物展汲取灵感推出融入西夏文字与纹饰的文创产品 [1] - 敦煌当代美术馆精选《境象敦煌》艺术元素推出文创产品,将经典壁画转化为可收藏的美学符号 [1] 文创产品创新 - 上海大剧院推出东方舞台美学文创,包括苏绣香囊包挂、中式扇形旅行收纳包等跨界之作 [4] - 张园安垲第文创空间联合允上生活推出"园香挂",跨界融合历史与香道文化 [5] -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博物馆、世界技能博物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等场馆带来纪念品、衍生品及特色文创吸引众多民众 [5] 互动体验活动 - 市集设置沉浸式互动装置、创意文化衍生品及趣味集章等创新形式,打造"可参与、可体验、可收藏"的文化消费新场景 [3] - 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提供民间收藏文物(瓷器)公益鉴定服务,上海观止矿晶博物馆带来趣味标本制作活动 [3] - 上海工业设计博物馆邀请民众DIY复古自行车模型、拼贴创意帆布袋、组装迷你扫把车和制作精巧八音盒 [3] -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带来《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特别印章,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推出相片打印DIY冰箱贴制作 [3] 非遗文化展示 - "丝路非遗"第十届上海杨浦非遗节以丝路文化为核心,通过艺术表演、快闪演出、工作坊、市集等形式搭建沪甘两地文化交流平台 [5] - 来自甘肃的百名艺术工作者带来多民族歌舞与器乐演奏,包括西北民族大学创排的《飞天伎乐》重现敦煌壁画乐舞场景 [7] - 快闪巡游队伍身着少数民族传统服饰表演豪迈舞蹈《雪域汉子》、马头琴联奏、裕固族舞蹈《盛装舞》等节目 [7] - 剪纸服装秀将传统剪纸技艺与现代时装设计融合,产生惊艳视觉冲击 [7] 传统艺术表演 - 静安寺小百花越剧团"小梅花"得主们表演越剧,静安淮剧艺术中心师徒同台献艺 [8] - 北站少儿京剧团表演《野猪林》,青年昆曲演员演绎《牡丹亭》选段 [8] - 静安戚毕青年越剧团由白领组成,以专业级唱腔和身段展示传统文化传承 [8]
文脉华章·文博日历丨长沙,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央视新闻· 2025-06-14 09:56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长沙举行 [1] 长沙历史文化背景 - 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5万年至2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活动 [4] - 自秦朝设立长沙郡以来 城名、城址未曾改变 见证了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清及现代的变迁 [4] 长沙博物馆资源 - 长沙拥有国有博物馆(纪念馆)32座 非国有博物馆20座 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10] - 长沙必打卡的8个宝藏地包括湖南博物院、长沙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炭河里青铜博物馆、隆平水稻博物馆等 [4][5][10] 湖南博物院必看国宝 - 素纱单衣:仅重49克 透光率达75% 薄如蝉翼 轻如烟雾 [11] - T形帛画:深埋地下2000多年 据研究是一种招魂幡 暗藏古人"生命观" [13] - 长寿绣几巾:我国目前发掘出土的唯一一件几巾 用途类似今天的沙发巾 [17] - 商代大禾人面纹方鼎:我国目前唯一以人面纹为饰的鼎 内壁铭文"大禾"印证古人"禾下乘凉梦" [19] - 辛追夫人"漆"彩斑斓的生活:西汉辛追夫人家的"客厅"复原展示 展现西汉漆木器工艺 [21] 长沙博物馆必看国宝 - 唐长沙窑青釉"鸟飞平无近远"瓷盘:唐代长沙窑瓷器 反映唐朝流行文化 长沙窑是釉下多彩的重要发源地 [23][24] - 象纹大铜铙: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商周铜铙 用于古代两军交战时的撤退信号 [27] 长沙简牍博物馆必看国宝 - 龙纹漆木瑟:汉代出土的瑟中仅此一"见" 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弹拨丝弦乐器 [31] - 简牍:1996年长沙走马楼出土十余万枚简牍 勾勒出吴国人的生活图景 现代词汇"合同""杀青"源于简牍 [34][36] 专题特展信息 - "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华文明展":2025年6月14日至10月12日 展出200余件(套)重磅文物 包括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 [37][39] - "心象——古干的汉字书法抽象艺术展":2025年5月16日至8月16日 展出古干60幅代表作品 融合汉字与现代抽象视觉艺术 [39][41] - "寻找《史记》中的古国"专题展:2025年4月26日至6月29日 展出180件珍贵文物 探索神秘古国历史 [41][43] - "文脉在兹 谊居千年"特展:2025年4月30日至2026年5月31日 展示西汉长沙王太傅贾谊的思想及古长沙人日常生活场景 [44][46]
北京博物馆季科技月启幕 探索科技赋能与文化惠民融合
中国新闻网· 2025-06-06 09:49
博物馆科技月活动 - 2025北京博物馆季科技月5日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启动 主题为"玩得转的科技 摸得到的历史" [1] - 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局 北京市科委 中关村管委会 海淀区人民政府和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1] - 旨在推动科技与博物馆深度融合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 跨界资源协同创新"的战略平台 [1] - 创新构建"政府主导 市区联动 社会参与"协同机制 深度整合全市博物馆与科技资源 [1] - 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文化参与门槛 运用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效能 [1] 展览活动 - 国家自然博物馆举办"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的艺术科技与自然韵律"展览 [3] - 展览联合意大利策展团队共同举办 展示最新研究成果 [3] - 从自然与科技融合 中西方文明互鉴互融的视角 创新虚实融合技术应用 [3] 科技应用 - AI数智人讲解员"噗噗"发布科技月活动内容 邀请博物馆和科技企业共同探索"科技+文博"路径 [1] - 通过"博物馆+科技"跨界融合手段 注重科技赋能与文化惠民相结合 [1]
上城区发布2025年“百家星级馆”地图
每日商报· 2025-05-19 10:36
上城区"百家星级馆"地图发布 - 上城区2025年"百家星级馆"地图在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正式发布 该地图为观众提供文博场馆打卡指南 包含场馆概况和语音讲解功能 [1] - 配套小程序集成导航 预约 讲解等服务 观众可点击查看场馆详情并接触地域人文典故 [1] 新增文博场馆及特色展览 - 2023年新增12家成员馆 包括梅红玲青瓷艺术馆 珎伝岚庐森林古慧美术馆等 [2] - 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同步推出"梅红挹翠"青瓷文化展 展出80余件从原始青瓷到近现代的器型及创新作品 展览持续一个月 [2] - 清河坊推出新老照片展 联动珎伝岚庐 一本堂铁文化艺术馆等场馆 通过影像和短视频形式在老房子内展示历史故事 [2] 上城区博物馆群落建设战略 - 出台杭州市首个博物馆建设扶持政策《上城区博物馆群落建设扶持办法》 引进此时艺术空间 一本堂铁文化艺术馆等构建清河坊核心圈 [3] - 采用"121"建设新模式 打造1个宋韵核心圈 2条博物馆展示带和100个星级馆 目前星级馆已达103家 [3] - 未来将通过馆际对话 馆校合作等形式共建文化新高地 形成文化地标 [3]
广西推出博物馆季系列活动 同步开展近百项主题活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09:12
活动概况 - 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西主会场活动在百色启幕 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由自治区文旅厅 文物局和百色市政府联合主办 [1] - 同步推出"广西博物馆季"系列活动 包含近百项主题活动 涵盖特色研学 非遗工坊体验等多元形式 [7] 文化展示与创新 - 启动仪式呈现《向着光》《猴鼓·瑶人》等跨界艺术节目 展现传统文化活态传承 [2] - 文创市集汇聚10余家文博单位 展出100余款创意产品 包括文物复刻品 非遗手作等 [3] - 推出限定文创"14地市代表文物透卡" 市场反响热烈 [3][5] 学术与行业交流 - 举办学术研讨会 近200位行业专家 学者围绕"博物馆+科技""文物活化路径"等议题探讨 [6] - 揭晓2024年度广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及2022-2024年度十佳文博学术成果 [2] 文旅融合项目 - 发布9条革命文物主题游径 以百色起义 龙州起义 湘江战役为主线串联红色资源 [2] - 精品线路联动18处红色场馆 包括百色起义纪念馆 龙州起义纪念馆等 [7] - 实施高流量文博艺术大展奖励政策 开设"庞贝文物特展""毕加索艺术展"等国际文化交流展览 [7] 公众参与与教育 - 设置文物保护法科普区 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展等六大展区 普及文物保护知识 [3] - "跟着文物古迹游广西"活动引导公众深度体验历史文化 [7]
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启动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6 16:25
大湾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大会 - 大会聚焦"博物馆与社会参与""博物馆文旅融合""博物馆建设运营趋势"三大议题,汇聚500余名博物馆馆长、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 [1][2]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3年举办25个展览,访客超30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亿港元 [2] - 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重塑博物馆形态,AI导览、VR技术等创新应用成为趋势 [2] 文博科技企业展示 - 力天文化科技集团推出MR智能导览眼镜,计划与南越王博物院合作上线墓室场景体验项目 [3] - 快语科技公司定制AI导览讲解小程序,已服务南越王博物院、滕王阁等文旅场馆,并推出数字人互动功能 [3] "博物馆之夜"活动 - 活动通过全息投影、动态舞台与演员互动,呈现韶关从马坝人时期到现代都市的历史画卷 [4] - 晚会融合舞蹈、古诗吟唱、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现韶州地区历史文化底蕴 [4] 主题展览与特色活动 - 韶关市博物馆推出《风度得如九龄否》特展,展出200余件唐代文物 [5] - 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推出《古虞名郡 风度韶州》等展览,展示韶关历史地位 [5] - 主会场举办"南粤鉴真"公益行、文创研学荟、博物馆主题游径首发团等活动 [6]
山西“1+N”人才政策体系扩容升级
中国发展网· 2025-05-07 18:20
山西省人才政策体系升级 - 山西省出台6项人才政策文件 旨在完善"1+N"人才政策体系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省委会议精神 [1] - 政策文件包括人才融通推动"四链"融合 三晋英才计划优化 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等六大领域 [1] 人才融通与"四链"深度融合措施 - 提出人才共用 利益共享 政策共商 理念共融四大方向 包含23条具体措施 [2] - 实施校院企人才互聘共享行动等9条措施完善人才项目体系 [2] - 支持创新联合体建设等5条措施搭建合作平台 [2] - 完善横向组织协调机制等3条措施创新工作机制 [2] - 实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专项行动等6条措施培育创新生态 [2] 三晋英才计划优化 - 针对首批实施中评价方式单一问题 提出单列指标 自主评审 "以赛代评"等优化举措 [2] 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 - 规范高等教育 医疗卫生 国有企业等领域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担任领导的实施办法 [3] - 对引进方式 资格条件 工作流程等环节进行系统规范 [3] 乡村人才振兴计划 - 启动"1513"群雁行动 建设规模宏大 结构合理的乡村人才队伍 [3] - 聚焦5方面重点任务 落实13项人才培育支持政策 [3] 文旅人才队伍建设 - 提出19条具体措施 涵盖引才 培育 "人才兴链" 使用四大方面 [3] - 目标将文旅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3] 文博人才发展改革 - 提出16条举措加强文博人才队伍建设 [4] - 涉及文物保护力量配备 高层次人才引进 产业人才培养等方向 [4]
在辽宁省博物馆,沉浸式与历史对话
新华网· 2025-05-07 09:39
新华社沈阳5月3日电(记者赵洪南)戴上VR眼镜,便可化身白鹤翱翔天地,飞至北宋都城汴京,也可置身汉代宫殿、街市,在趣味互动中破 解海昏侯国的未解之谜……这个"五一"假期,观众在辽宁省博物馆的数字展览上"走进"古老的文物,沉浸式感受厚重文脉。 "唐宋风华——数字画境中的艺术世界"展厅。新华社发 "唐宋风华——数字画境中的艺术世界"展厅。新华社发 "沉浸式体验,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代入感,让历史文化更加生动直观,也让观众感受到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魅力。"董宝厚说。 近年来,辽宁省博物馆不断探索线上线下的数字化转型,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通过数字化展览,观众可以获取更多的文物信息,了解到更 多的文物故事。"董宝厚说,数字化展览构建了观众与历史的对话场景,文化与科技的"双轮驱动",更勾勒出了文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前景。 在"唐宋风华——数字画境中的艺术世界"展览上,辽宁省博物馆通过超高清、沉浸式的数字空间,展示《洛神赋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秋窗读易图》《簪花仕女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瑞鹤图》等馆藏画作,给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奇观。 "展览通过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动游戏等,不仅还原了 ...
“五一”假期消费强劲 “流动的中国”涌现澎湃活力
央广网· 2025-05-07 09:29
文旅市场表现 - "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 [1] - 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1] - 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3.35万场,票房收入21.59亿元,同比增长3.60% [1] - 乡村游成为文旅市场新风尚,更多二三线城市加入演艺游阵营 [1] - 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49.19万人次,同比增长17%,创历史新高 [2] 消费行业增长 - 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2% [3]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及通讯器材类商品消费需求旺盛 [3] - 家居用品及珠宝首饰消费增幅较高 [3] - 上海近百场新品首秀轮番上演,"首发经济"释放集聚效应 [3] - 某商业综合体"五一"期间客流增长15%至20% [3] 支付与跨境消费 - 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234.39亿笔、金额7.64万亿元,分别增长20.49%、3.21% [3] - 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金额分别增长244.86%、128.04% [3] - 全国边检机关保障1089.6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外国人出入境111.5万人次,增长43.1% [4] - 入境外国人中免签政策入境38万人次,增长72.7% [4] 物流与综合消费 - 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投快递包裹超48亿件,同比增长超两成,创历史同期新高 [4] - 邮政快递业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等多业态融合,支持多元化消费场景创新 [4] -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食品小吃、文创、住宿等服务产品销售同比增长超12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