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数字化

搜索文档
镜观·回响丨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新华社· 2025-10-08 20:5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 - 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以文化课程进课堂、入社区的方式,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7][8] -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六中学将国家级非遗图什业图刺绣引入校园,开设校本课程并成立兴趣社团 [8] - 海南省五指山市打造“非遗进校园”工程,在14所公办中小学开设非遗课程 [9] -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社区联合组织学龄前儿童举办开蒙礼活动,浙江省宁波市中城小学在孔庙内举办传统开学礼并朗诵三字经 [9][10] - 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社区开展谷雨节气主题活动,济南大学附属小学学生在曲阜市参加研学活动并诵读经典 [10][12] 红色文化的弘扬与思政教育 - 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节点,通过用好红色文化讲好“大思政课”,为培养时代新人打下坚实基础 [12] - 山东省临沂市组建沂蒙红孩子文艺先锋队,通过歌舞、朗诵、故事讲述等红色主题文艺节目增强红色文化感染力 [13] -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建成扎西会议纪念馆等展馆,设计开发精品研学课程,200余名学生参与编织草鞋、制作蜡染等实践 [13] - 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展“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从馆藏中精选100件革命文物带进学校课堂 [15] - 四川通江县300名中小学青少年代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开启“纪念碑下的思政课”,为25048名红军烈士寄去哀思 [16]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与技术赋能 - 新技术、新形式重塑文化教育形式,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使命带来全新发展图景 [16]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西安举行,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及9个国际组织约800名嘉宾参与,论坛设有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项目展如敦煌研究院《寻境敦煌》项目 [17] - 湖南省怀化市五溪非遗园运用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打造42个沉浸式非遗体验项目 [17] - 西安落成多座以科普科创、文化阅读等为主题的地标性建筑和场馆,如长安云“一带一路”城市展示体验中心 [19] - 故宫大高玄殿数字馆举办“腾跃古今——马文化数字艺术展”,借助沉浸式投影、三维互动等技术展示500余件超高清文物影像数据 [20] - 北京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基于扩展现实技术,用沉浸式光影展讲述文化故事,并与其它博物馆合作展示数字化文物模型 [21]
构建敦煌学研究的“数字基座”
人民日报· 2025-09-27 05:45
公司数字化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历经1950年更名敦煌文物研究所 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 2017年形成"一院六地"管理格局 负责敦煌莫高窟等六处文化遗产管理[1] - 自1980年代末启动数字化保护探索 已完成300个洞窟数字化数据采集 200个洞窟数据处理 212个洞窟三维重建 45身彩塑重建 16处遗址重建 5万余张历史档案底片数字化 总数据量达500TB[1] 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 2022年12月8日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 开放6500余份高清数字资源档案 涵盖莫高窟遗址及藏经洞文献[2] - 平台提供官方授权资源获取功能 支持用户上传创作成果进行共创开发 实现文物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数字化创新应用成果 - 2025年5月31日推出"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 通过数字化形式实现海外流失文物的解读与共享[1] - 开发"数字藏经洞"云游戏 高精度还原敦煌藏经洞原貌 结合游戏技术与历史叙事演绎文化故事[3] - 构建涵盖实景洞窟复制 沉浸式展示 三维重建等多元形式的数字展览体系 2014至2025年在国内外举办超50场数字展览[3] 行业技术实践与影响 - 开创文化遗产数字化参与式体验新模式 推动数字文博进入创新发展阶段[3] - 通过深度挖掘数字资源价值 结合科技与艺术手段 实现传统文化数字化创新弘扬[3] - 构建敦煌学研究"数字基座" 为学术研究及多元利用提供持续支持[4]
彩塑壁画碰撞数字技术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02:18
论坛活动概况 - 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专业沙龙在徐悲鸿纪念馆举办,主题为“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与交流互鉴”,汇集近百位国内外文博专家学者、策展人和媒体 [1] - 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局承办,徐悲鸿纪念馆协办,包含两场聚焦不同主题的沙龙对话 [1] - 沙龙嘉宾中有60位是来自北京地区策展人培训班的策展人学员,学员代表认为活动对深入理解数字化与文化遗产的关系及提升国际视野有重大帮助 [2] 数字化技术应用与案例 - 上半场对话聚焦“彩塑壁画的数字化阐释与展示”,探讨法海寺、佛光寺、永乐宫等案例的数字化赋能方向与途径 [1] -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以佛光寺东大殿为例,强调数字化工作中需坚持原真性、专业性与跨界合作的重要性 [1]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者皮德罗指出,数字化技术已成为现存文物研究的关键工具,并认为通过虚拟重建可重新发现中国失落的文化遗产 [2] 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 - 下半场对话聚焦“文化遗产对话世界文明”,讨论如何通过文化遗产链接世界 [1] - 学者皮德罗分享了基于欧洲和中国博物馆藏品、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取得的“琉璃釉陶塑雕像”研究新进展 [2]
探元计划及其共创项目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案例集——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高质量传承
腾讯研究院· 2025-09-19 15:48
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发布 - 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发布《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从全球数百个申报项目中遴选出40项代表性案例[1] - "探元计划2024"成功入选案例集,其三个创新资助项目同步入选,包括龙门石窟微痕浅浮雕三维建模、长城遗产价值挖掘方案及云冈石窟缪子成像技术项目[1] 探元计划2024项目概况 - 项目由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指导,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腾讯研究院及社会价值投资联盟联合发起[7] - 聚焦文博场景"防、保、研、管、用"共性需求,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实现壁画修复、丝织品复原等关键技术突破[7] - 构建跨域共享的文化数字化融合共创空间,探索"技术普惠+双价值导向"创新路径[7] 龙门石窟微痕浅浮雕数字化项目 - 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武汉大学在腾讯探元计划资助下,针对微痕特征提取难题开展技术研发[8] - 项目实现采集设备成本大幅降低及采集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提升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8] 长城遗产数字化保护方案 - 天津大学通过无人机低空航测获取超200万张高清图像及厘米级三维数据,解决山脊沙漠等区域采集难题[10] - 依托WebGIS搭建长城全线实景三维数据库,结合目标检测技术自动提取遗产空间特征,形成大尺度线性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框架[10] 云冈石窟缪子成像技术应用 - 腾讯探元计划与云冈研究院、兰州大学共建项目,利用宇宙射线缪子强穿透性实现非侵入式三维密度成像[12] - 技术规避传统钻探对文物的破坏性,为大型文物内部结构探测提供新范式[12] 探元计划系统性创新路径 - 创新"场景方+技术方+平台方"共建模式,打破领域壁垒形成可持续跨界协作生态[14] - 攻克AI虚拟修复与高精度采集等核心技术,形成可复用标准化数字保护解决方案[15] - 项目成果惠及文化传播与公共教育,通过多终端提升可视化与国际传播力,带动数字文化科技企业发展[16]
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苏州日报· 2025-09-19 08:59
案例核心与全球认可 - “数‘绘’千年古城”案例入选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并在精品项目展览上向全球分享最新成果和姑苏经验 [1] 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创新 - 借助物联网、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完成对胥门、阊门、金门等古城墙及数十处重点古建筑的安全监测 [2] - 构建覆盖广泛的文物安全智能感知网络,汇聚全区200余个监测点位数据,涵盖墙体裂缝、位移、倾斜、沉降等关键指标 [2] - 通过“数字姑苏驾驶舱”平台实现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与异常自动预警,使古建筑保护从被动模式转向主动预防模式 [2] 文化遗产活化与产业发展 - 案例通过“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元宇宙+文旅融合”等项目采集文化资源要素,推动古建老宅活化利用 [1] - 利用“平江九巷元宇宙”和CIM+数字孪生平台构建高精度三维实景模型,真实还原九巷区域文物建筑的形态、材质、色彩与空间尺度 [2] - 游客可通过佩戴VR设备沉浸式体验江南街巷与水上景观,以先进技术手段赋能古城旅游新体验 [2]
《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发布
陕西日报· 2025-09-19 07:05
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发布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发布《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1] - 案例集收录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40项代表性数字化案例[1] - 全球征集阶段收到近200项申报案例[1] 秦兵马俑数字化修复技术案例 - 西北大学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合作的"基于AI的秦兵马俑数字化及虚拟修复技术案例"入选案例集[1] - 创新构建AI驱动的破损文物数字化修复体系[1] - 采用高精度三维建模、智能碎片匹配、虚拟—实体双轨修复等技术突破[1] - 解决传统手工修复效率低、误差多、依赖经验的痛点[1] - 推动行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与算法协同转型[1] 案例集价值与意义 - 案例集展现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考古研究、展示利用等领域的创新应用[1] - 为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提供宝贵经验[1] - 是对现阶段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的重要回溯和面向未来的实践参考[2] - 旨在促进各国在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经验交流与技术合作[2] - 推动创新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推广应用[2]
数联古今 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3:19
论坛概况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于9月17日在陕西西安开幕[1] - 论坛主题为数联古今 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2] - 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及9个国际组织约800名嘉宾参会[4] 战略方向 - 加强数字技术研发运用 推动数字化保护从单一数字化存档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演进[2] - 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拓展[2] - 积极运用人工智能 VR AR等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孪生平台等展示空间[2] - 拓展可视化呈现 智慧化交互 沉浸式体验等典型场景[2] 国际合作 - 深化不同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传播[2] - 建立健全开放包容的多方合作机制[2] - 努力弥合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2] - 防范数字化发展失衡可能带来的数字失忆风险[2] 活动内容 - 主论坛围绕保护·传承 技术·创新 产业·赋能 开放·共治四个议题展开讨论[4] - 举行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 工作组专题会议 保护主题研修班等配套活动[4] - 发布《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4] 参与机构 -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文物局等政府部门参与[2][3] - 巴基斯坦 加纳 赞比亚等50余个国家代表出席[3][4]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埃及文明国家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参加[3]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陕西西安开幕
中国经济网· 2025-09-18 13:08
论坛背景与规模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于9月17日在陕西西安开幕 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承办 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及9个国际组织约800名嘉宾参会[1][5] 数字化技术应用方向 - 加强数字技术研发运用 推动数字化保护从单一数字化存档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演进 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拓展[2] - 运用人工智能、VR、AR等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孪生平台 拓展可视化呈现、智慧化交互和沉浸式体验等典型场景[2] - 通过互联网传播优势建设数字博物馆等平台 深化不同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传播[2] 国际合作与机制建设 - 建立健全开放包容的多方合作机制 努力弥合发展中国家数字鸿沟 防范数字化发展失衡带来的"数字失忆"风险[2] - 以文化遗产领域交流合作为纽带 在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和平台共建等方面拓展国际合作[3] - 论坛期间发布《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并举行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组专题会议[5] 区域发展定位 -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 将统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 深入挖掘数字时代文化遗产价值空间[3] - 通过提升数字化管理完善保护格局 应用数字化技术赋能考古实践 创新数字化表达拓展转化路径[3] 论坛活动形式 - 主论坛围绕"保护·传承""技术·创新""产业·赋能""开放·共治"四个议题展开讨论[5] - 配套举行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主题研修班等活动[5]
全球40项案例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
中国经济网· 2025-09-18 11:35
文化遗产数字化行业动态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西安召开 发布《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集中呈现领域前沿成果与创新实践 [1] - 论坛征集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项申报案例 涵盖文化遗产保护 考古研究 展示利用等多个方向 [1] - 经过两轮全球权威专家评审 最终遴选出40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 展现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 [1] 案例分布与技术特征 - 40项优秀案例涉及文化遗产保护方向24项 展示利用方向11项 考古方向5项 [2] - 入选案例凸显保护优先理念与可持续发展 如浙江大学高保真采集与活化应用体系 AMD×永乐宫AI赋能文物数字化 绍兴市古城保护利用信息管理系统 [2] - 技术融合深入且应用创新显著 如敦煌研究院石窟寺群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西北大学AI秦兵马俑数字化及虚拟修复技术 [2] - 跨界协作广泛且国际合作密切 如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 数字洛阳 中突合作突尼斯本·阿鲁斯森林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2] - 公众参与增强且展示方式创新 如科大讯飞AI智能语音方言保护平台 苏州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联合申报亚述之王特展交互式展示 [2] 企业合作案例 - AMD与永乐宫合作AI壁画修复项目通过展览展示 [3]
数联古今启新程 智绘文明谱华章——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科技日报· 2025-09-18 10:14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西安开幕 聚焦文化遗产数字化主题[1] - 论坛设立保护传承 技术创新 产业赋能 开放共治四大议题 回应全球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关切[2] - 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举办文化遗产数字化专题论坛 西安继2024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后再次承办[2] 技术应用案例 - 西安城墙通过数字方舱系统实现全域全时段健康诊断与智能巡防[2]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完成兵马俑数字化存档[2] - 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唐墓壁画VR体验项目[2] - 展览展示AI修复破损古籍 三维呈现古城遗址等近百项创新成果[3] - 敦煌莫高窟实现数字永生 巴黎圣母院依托数字建模技术恢复重建[3] 行业影响与共识 - 数字化技术改变文物保护基本方式 重塑传播模式与体验形态[3] - 推动文明记忆从静态留存转向动态传承[3] - 为教育 旅游及文化产业创造新机遇[3] - 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交近200项案例 将精选40项编撰成集[4] 国际合作与发展方向 - 大会将持续推动数据共享 标准共建与国际合作[4] - 探索数字技术承载人类共同价值 使文化遗产成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神纽带[4] - 数字化被国际专家视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