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林下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让科技密钥解锁森林宝藏
经济日报· 2025-08-28 06:20
行业技术应用现状 - 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用于林下参苗长势精准监测[1] - 智能大棚传感器实现温湿度实时调控 使部分林下食用菌产量倍增[1][2] - 区块链溯源技术提升产品信任度与品牌溢价能力[2] - 林菌 林药 林菜 林禽等复合经营模式在全国多地落地 包括吉林林下参 浙江竹荪工厂化生产 云南有机石斛[1] 科技赋能产业价值 - 新技术使单位面积产量与品质稳定性大幅提升[2] - 立体复合经营模式最大化挖掘林地光热水气资源潜力[2] - 科技推动产业向加工 旅游 康养领域延伸 提升整体附加值[2] - 助力农民从传统生产者向技术应用者转变 提升农村人力资本[2] 行业发展瓶颈 - 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关键技术瓶颈难以突破[2] -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 多数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2] - 从业农民缺乏科技知识 专业人才不愿深入基层导致推广难度大[2] 政策支持方向 - 政府设立专项研发资金攻关优质品种选育 高效栽培 病虫害防控技术[3] - 创新金融工具设立专项信贷或保险产品降低新技术应用门槛[3] - 建立科研机构与经营主体对接平台 通过示范基地加速成果转化[3] - 对应用科技成果的经营主体给予补贴奖励[3] 人才培养机制 - 开展技术培训提升现有从业者科技素质[3] -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科研机构专业人才深入基层[3] - 在项目支持 职称评定上倾斜扎根基层的科研人员[3] 产业发展前景 - 科技成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1] - 产业从零散粗放转向集约高效 从单一产品转向复合经营[1] - 通过科技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4] - 为乡村全面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动力[4]
以“绿”生“金”,海南自贸港绿色账本“提现”了
海南日报· 2025-08-25 20:40
林下经济发展 -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南利村在橡胶林下套种柊叶5000亩 每户每年可增收约1万元 年总收入达800多万元[1] - 海南全省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相对集中林地达876.6万亩 上半年林下经济发展总面积160万亩 较去年增加30万亩 产值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5] - 白沙 琼中 儋州等市县规模化种植虎乳灵芝 以琼中握岱村为例 种植面积65亩 采收3.6万斤 产值约70万元[4] - 海南划分五个林下经济发展区:东部林禽和林特 南部景观利用 西部林菌和林草 北部林花和林禽 中部森林康养 明确区域发展重点[5] - 鼓励扩种椰子 沉香 油茶等乡土树种 并复合套种凤梨 人参果 南药等作物以短养长 提高林地生产率[5] 花卉产业增长 - 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建成12个文心兰种植基地 总面积500亩 占全国文心兰种植总量四分之一[2] - 全省形成"一叶五花"特色产业态势 包括金钱树 鲜切叶 阴生观叶以及三角梅 热带兰花等五大花类[2] - 借助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增量退费比例达30% 激发创新活力[3] - 全省花卉苗木全产业链种植面积约14.01万亩 上半年产值约25.8亿元[3] - 2024年底海南热带花卉交易(拍卖)市场开业 拓展对外销售渠道[3] 林业经济整体表现 - 上半年全省林业产值56.8亿元 同比增长18% 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0.7个百分点[1] - 林业部门计划全年完成造林43万亩 森林抚育510万亩 林下经济200万亩 稳步推进一产增长[7] - 重点打造木材精深加工 沉香全产业链 热带花卉深加工等特色园区 做大做强二产[7] - 依托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资源 发展森林旅游 康养 自然教育等特色产业 做精做优三产[7] 生态修复与绿化建设 - 上半年完成造林绿化20.3万亩 包括沿海防护林修复9874亩 新增红树林708亩 红树林人工修复992亩[6] - 完成森林抚育249.35万亩 推动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6] - 开展"绿美自贸港"三年行动 聚焦三绿并举和美化彩化 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6] 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 - 上半年全省实现森林旅游2862.2万人次 收入22.41亿元 森林康养802.11万人次 收入7.8亿元[7] - 保亭神玉岛等依托山地湖泊 热带雨林等自然奇观发展生态旅游[7] - 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发展手工茶坊 农家乐等多重收入来源[7] - 上半年谋划林业产业招商项目42个 完成签约金额15.1亿元 超额完成年度目标[8] - 下半年继续推动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项目落地 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8]
林下经济铺就“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生态富民路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13:34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 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 森林面积达2.31亿公顷 林下空间资源丰富[2] - 林下经济规模化经营面积超6亿亩 从业人数超3400万人 人均年增收超1万元[5] - 目标2030年经营面积稳定在10亿亩以上 年产值突破1.5万亿元[6]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务院2012年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2020年十部门联合发布促进高质量发展意见[2] - 国家林草局出台系列规划纲要和发展指南 包括《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2] - 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向林下经济倾斜 部分地区试点自然灾害保险[4] 创新模式与典型案例 - 浙江安吉打造"竹林+生态旅游"融合模式 以全国1.8%竹林面积创造20%竹业产值[3] - 安吉竹林碳汇项目累计分红近5亿元 带动167个村集体均增收100万元 5.1万户林农户均增收6500元[3] - 贵州毕节发展"林药+特色产业"立体模式 2024年前三季度林下经济面积416.55万亩 产值90.68亿元[3] - 毕节天麻种植产业规模占全省57% 综合产值达40亿元[5] - 福建三明推行"菌+智慧农业"科技模式 综合亩产均值超2.8万元 较传统模式增长12倍[3] 技术应用与机制创新 - 建立林下经济大数据平台 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溯源[3] - 应用智能监测系统控制温湿度 使用自动化喷淋系统降低管理成本[3] - 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林-禽/林-蜂/林-菌/林-药/林-游复合模式[4] - 政府开设用地审批绿色通道 完善产权制度与承包权经营权改革[4]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 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配套加工车间生产天麻酒黄精膏等高附加值产品[3] - 发展养生酒 药食 美妆 康茶等多元化产品线[3] - 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壮大市场主体[4] - 带动加工物流电商等关联产业创造多类就业岗位[5] 生态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 形成以菌养林生态闭环 实现生态反哺提升森林覆盖率与质量[3][5] - 通过不砍树也致富模式激活生态资本价值 实现守绿换金添绿增金[2] - 将生态红利转化为生活实利 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5][6]
海南琼中—— 林下经济成为“绿色银行”
经济日报· 2025-08-16 06:43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琼中县依托86.17%森林覆盖率优势 推动"林下+"产业模式 包括林+药、林+菌、林+果、林+旅游等多业态融合 [1] - 2023年累计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793万元 用于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及森林景观利用项目 [1] - 形成"橡胶+柊叶+广地龙"立体种植养殖模式 充分发挥土地效益 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1] 广地龙养殖产业 - 黎明村建设20亩养殖基地 投苗6000斤 采用"公司+村集体"模式 与家庭农场签订购销合约 [2] - 生长周期3-4个月 每亩活体产量达1500斤 产值达数万元 可加工成广地龙粉提升附加值 [2] - 与3个乡镇签订64亩保底收购协议 未来5年计划打造50亩人工养殖示范基地 [2] 新寨鸡林下养殖 - 新寨村成立农民合作社 规模化散养新寨鸡 养殖周期9-10个月 肉质紧实口感鲜甜 [3] - 4000余只鸡出栏预计销售额60万元 形成"海岛新寨鸡"品牌 实现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3] - 鸡粪为林地提供有机肥料 减少饲料成本 形成生态循环 带动农户参与养殖管理 [3] 草豆蔻种植产业 - 种植规模从200亩扩展至1200亩 公司承包农户874.99亩林地 支付50元/亩年租金 [4] - 与农场合作103.77亩林地 支付150元/亩年租费 促进垦地融合与资源共享 [4] - 雇佣农户参与种植管理采摘 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赢 被列为林下经济"1+N"模式代表 [4] 产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截至2025年上半年 林下经济总面积超24.2万亩 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 [4] - 将黎苗药发展纳入产业规划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践行"两山"理论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4]
800亿“绿色钱景”官宣!绿美广东林下经济三年行动方案出炉!| 绿美热榜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09:32
广东省林下经济三年行动方案 - 广东省林业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6][7] - 目标到2027年林下经济总产值达800亿元以上 [5] 地市生态建设与绿化进展 - 广州市推进绿化管养品质提升百日行动 举办物业绿化精细化管理公益培训 [19][20][21] - 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凤凰片区交通改善工程包含6条道路 总长3.37公里 [23][24] - 深圳市南山区环西丽湖碧道示范段建设"小微湿地+"项目 [29][30][31] - 珠海市累计建成碧道268.5公里 [35][36] - 珠海香山云道全长11.2公里 近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修复 [38][39][40][41] - 茂名市圩镇绿化新增面积21.12公顷 新增绿化长度225.43公里 新增树木54644棵 [88][89] - 阳山县森林覆盖率达73.53% 林地面积402.55万亩 [104] - 潮州市打造生态茶园5.7万亩 推广"以草治草"生态种植模式 [107][108] 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 - 广东省林业局印发《广东省保护鸟类工作方案》 每年9月至次年4月开展鸟类保护 [14][15] - 江门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植物新种"七星坑球子草" [73][74][75][76] - 湛江市烟草专卖局组织青年植树活动 助力红树林湿地保护 [80][81][82][83] 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博罗县横河镇依托环南昆山—罗浮山最美旅游公路带动民宿产业和旅游发展 [58][59][60] - 电白区霞洞镇上河古荔园总面积1300亩 为茂名四大古荔园之首 [91][92]
【牢记嘱托·看见美好中国】绿了山村 富了乡亲
央广网· 2025-08-07 20:02
产业发展模式 - 马鞍山村建立山葡萄专业合作社并引进酒企 形成种植+收购+加工的产业链条[5] - 当地酒庄投资3.5亿元建设度假酒店 开发集婚礼会议、亲子旅游、户外拓展于一体的综合文旅项目[5] - 利用林场资源建设100亩林下经济试验示范基地 种植木耳、赤芍等经济作物[6] 农业经济数据 - 单棵葡萄秧产量约10斤 亩产约3000斤 每亩销售收入约6000元[2] - 超过半数村民参与山葡萄种植 酒庄实行统一收购模式[5] - 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9年实现翻倍增长[8] 旅游资源开发 - 打造花海观光点与民宿一条街 形成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强村的发展路径[8] - 旅游旺季村民通过销售土特产、根雕等商品获得额外收入[8] - 林场与赤峰市林研所合作新建百余亩示范基地 提供体验式采摘场景[6] 基础设施改善 - 村内道路拓宽 民宿设施升级改造[5] - 村民收入增长带动住房装修更新及电动代步车添置[5]
广东六部门联合印发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06 16:21
政策规划 - 广东省六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重点部署8项任务包括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加工业、森林景观利用等 [1] - 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省林下经济经营林地面积达3500万亩以上,总产值超800亿元 [1] - 计划建设40个省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和300个林下经济(含森林康养)基地 [1] - 目标培育15家以上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和50家以上省林业龙头企业 [1] 产业发展方向 - 要求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差异化发展,推广林粮、林药、林菌等复合种植模式和林畜、林禽等养殖模式 [2] - 重点培育野生菌类、竹笋竹虫类、森林蔬菜等采集加工业 [2] - 开发利用"双一百"森林旅游线路和南粤森林人家等景观资源 [2] - 打造"粤林+"特色品牌体系,包括"粤林山珍""粤林康养"等 [2] 实施路径 - 强调科技支撑,鼓励科研机构攻关林下经济"卡脖子"技术问题 [2] - 加强乡土专家培育和技术培训,提供人才保障 [2] - 广东已发展林下经济面积3241万亩,产值527亿元,形成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模式 [2]
广西将试点建设10个林下经济产业综合体
广西日报· 2025-08-06 10:36
广西林下经济产业综合体试点建设 核心观点 - 广西将分三个批次试点建设10个林下经济产业综合体,建设周期从2025年7月至2030年6月,每个综合体建设周期为3年 [1] - 第一批次试点将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资源县、富川瑶族自治县3地实施 [1] - 目标是打造"种养加"成链、"产供销"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综合体,培育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品牌价值高的林下经济"排头兵" [1] 试点规划与实施 - 试点建设依托现有设施,包括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风景名胜区、乡村旅游示范区、油茶种植基地、国家储备林基地等 [1] - 以乡镇(分场)为建设单元,将县域(林场)整体打造为林下经济产业综合体 [1] 发展优势与目标 - 广西作为南方重要集体林区和生态屏障,具有林下空间充裕、资源丰富、生态良好的优势 [1] - 通过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林农增产增收、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治理优的有机统一 [1]
广东印发林下经济三年行动方案,2027年总产值将达8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6:59
政策方案概述 - 广东省六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1] - 方案重点部署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林下采集加工业、森林景观利用等八项重点任务[1] - 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省林下经济经营利用林地面积达3500万亩以上、林下经济总产值达800亿元以上[1] 产业发展目标 - 目标建设省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发展基地40个、林下经济(含森林康养)基地300个以上[1] - 目标培育林下经济类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5家以上、省林业龙头企业50家以上[1] - 目标基本形成全省地域特色明显的林下经济复合经营模式[1] 具体发展路径 - 要求各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推广林粮、林药、林菌、林菜等复合种植模式及林畜、林禽、林蜂等发展模式[2] - 培育发展野生菌类、竹笋竹虫类等林下产品采集业 开发利用森林旅游特色线路和品牌地[2] - 培育"粤林山珍"、"粤林康养"等"粤林+"特色品牌 打造林下经济特色县和产业集群[2] 支撑保障措施 - 强调加强科技支撑服务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聚焦"卡脖子"问题开展技术攻坚[2] - 积极培育林下经济乡土专家 加强技术培训以提供人才保障[2] 产业基础与前景 - 近年来广东林下经济发展面积已超3241万亩 产值突破527亿元[2] - 下一步将高质量建设林下经济产业引领县区 加快打造千亿元级林下经济产业[3]
聚焦“三新”驱动,共话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实践
新华网· 2025-08-04 16:25
核心观点 - 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聚焦"新质生产力:新智造 新消费 新生态"主题,探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1][2] - 新质生产力发展需结合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三者缺一不可[3] - 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成为新赛道[5] - 新消费趋势推动服务型消费占比提升,新型服务业电商成为拉动内需新引擎[7]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构建新生态,推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解决融资难题[9][10]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地方政府需依据本地实际情况深化改革,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和营商环境[3] - 企业家需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吸引创新要素汇聚,形成新竞争力[3] - 黑龙江发展低空经济具有工业基础、人才储备和应用场景优势[3][4] - 东北林下经济发展需把握生态保护、长期主义、技术创新和规范化四个关键点[4] 新智造与技术突破 - 中国制造体系全球规模最大,但需科技创新实现从"制造"到"智造"跨越[5] - 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在工业、巡检、消防等场景应用[5] - 智能体与生成式大模型是AI发展不同阶段,智能体可降低AI使用门槛[6] - 数实融合朝技术融合、场景拓展、制度创新三个方向深化发展[6] 新消费与需求侧升级 - 新消费趋势推动服务型消费占比显著提升,技术驱动效率变革[7] - 新型服务业电商将成为拉动内需新引擎,平台侧积极布局[7] - 文旅消费市场"软硬结合",科技创新与人文价值深度融合[7] - 会展业对经济拉动效益为1:9,促进贸易消费重要平台[8] 新生态与资源配置 - 长期稳定资金支持是解决新质生产力产业融资难题关键[10] - 建议吸引国有及社会资本投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完善投资退出机制[10] - 中国企业从"跟随者"向"规则定义者"转变,需升级认知主动定义未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