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油气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海油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方案
中国化工报· 2025-06-11 10:25
公司战略与行动方案 - 公司发布"人工智能+"专项行动方案 按照"算力统管、数据统治、平台统一、场景统筹"原则实施 [1] - 重点聚焦"场景领航"、"数据脉动"、"平台筑基"、"人才引智"4个方面 推动AI技术与海洋能源产业链全链条深度融合 [1] - 目标到2027年打造10个以上海洋油气高质量数据集 研发3个以上专业级模型 落地8个以上AI标杆场景 [1] 数智化产品发布 - 海能BMS实现集团总部至作业公司全业务流程贯通 聚焦勘探开发核心业务指标与数据精准溯源 [2] - 海能EAM以工单为核心实现设备管理领域软件自主化 提升设备可靠性并延长资产寿命 [2] - 海能-智擎作为智能油气田数字底座 提供全栈技术服务支撑技术降本与应用提质 [2] - 璇玑云具备实时监测预警等8大功能 实现海内外"璇玑"作业100%覆盖 [2] - 天枢云贯通LNG全产业链6大环节 通过数据流通破解行业壁垒 [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提升科技创新与数智化转型能力 推进"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实施 [3] - 重点任务包括科技与数智化体制机制改革 目标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 [3]
“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百亿立方米 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6-08 07:56
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 "十四五"期间海南在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成功探获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气田陵水36-1和国内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宝岛21-1 [1] - 建成"深海一号"一期和二期项目,带动海南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1] - "深海一号"气田自投产以来长期保持高产稳产,连续三年天然气产量超30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 [1] "深海一号"项目进展 - 2024年二期项目加入后,"深海一号"整体产量持续攀升,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华南地区保供主力气田的地位 [1] - 项目相关成果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成为当年海洋工程领域唯一的一等奖 [1] - 项目前期投入巨大,但在生产运行中展现出良好经济性和科技成果 [1] 海洋能源基础设施发展 - "深海一号"等海上油气项目拉动海南海洋能源开发基础设施更新,包括里程更长、管输量更大的海底管网 [2] - 三亚、澄迈等地的油气处理终端、物流码头建设规模扩大,物资吞吐数量和种类显著提升 [2] - 相关设备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提高,为开发"海上万亿大气区"奠定基础 [2]
石化行业共绘能源“3060”蓝图
中国化工报· 2025-05-06 10:53
能源转型与政策导向 - "十五五"规划期间中国将继续引领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化石能源定位转向化工原料,新能源和CCUS技术将取得长远发展[1] - 中国坚持"先立后破"策略,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预计2035年一次能源需求达70亿吨标煤峰值,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升至78%[1] - 全球气候目标与行动存在巨大鸿沟,新能源发展需进一步提速以实现气候目标[1] 氢能与海洋能源发展 - 氢能将在能源转型中发挥战略作用,预计2060年达到8600万吨产业规模,呈现多元应用格局[1] - 海洋油气资源已成为国内石油增储上产主力军,海上风电预计2060年装机总量超3.5亿千瓦,发电量超1.1万亿千瓦时[2] - 能源管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全国一张网"基本形成,预计2040年油气管网总里程达30万千米以上[2] 炼油与化工行业转型 - 炼油行业正从传统燃油生产向化工原料生产转型,面临产能封顶和产品结构调整压力[2] - 原油加工量将于2060年降至3亿吨,主要用于生产化学品及材料,催化裂化工艺将聚焦重质原料处理[2] - 煤化工行业面临结构性供需矛盾,需从"用好煤"向"用好碳"转变,提前布局绿色碳源和耦合技术[3] CCUS技术与碳中和发展 - CCUS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中国已取得显著进展,未来将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3] - 预计到2060年中国将实现碳埋存量30亿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3] - 企业需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动煤化工行业转型升级[3]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海洋经济发展向新向好
新京报· 2025-04-29 13:28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3个百分点 [1] - 海洋经济呈现向新向好发展态势 [1] 海洋船舶工业 - 全国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手持海船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波动,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 [2] - 手持海船订单量同比保持较快增长 [2] - 骨干船企生产状态良好,接单强度和造船生产处于较高水平 [2] 海洋旅游业 - 一季度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3842亿元,同比增长7.5% [2] - 沿海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文化引领、科技赋能催生旅游新场景新方式 [2]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 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1%、114.3%、24.2% [2] - 自主研发全球最新一代风电安装船"志高号"和"志远号"完工交付 [2] - OCV海工作业船1号船正式开工,覆盖传统油气开采与海上风电运维双重需求 [2] 海洋能源开发 - 南海海域发现亿吨级惠州19-6油田,北部湾海域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 [3] - 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13.8% [3] - 海上风电发电量、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分别增长1.4%、41.6% [3] 海洋渔业 - 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 [3] - 深远海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下水,风渔融合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伏羲一号"完成入级检验 [3] - 万吨级南极磷虾船"福远渔9199"号启航前往南极作业 [3] 海洋科技创新 - 海洋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发布,推动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 [4] - WinGD10X92DF-M-1.0甲醇发动机、CPGC-MAN L21/31DF-M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研制取得新进展 [4] - 世界最大功率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首型高替代率甲醇燃料船用中速机正式交付 [4] 碳捕集技术 - 文昌9-7钻井平台首次应用"火炬气回收+等离子点火"方案,实现火炬气"零排放" [4] - 世界上第一艘安装碳捕集和封存设备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建造完毕 [4] 海洋对外贸易 - 一季度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1% [5] -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长10.8%,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同比增长43.2% [5] 港口建设 - 建成自动化码头50余座,规模全球领先 [5] - 青岛港智慧化通用散杂货码头操作系统全面上线 [5] - 宁波舟山港、天津港实现DeepSeek本地化部署 [5] 海运航线拓展 - "黄石—厦门—非洲"海铁联运线路开通 [6] - "烟台—古巴"件杂货国际航线开通 [6] - 泉州港开通首条直航东帝汶航线、首条巴西散货航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