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保水务
icon
搜索文档
深水海纳:国资赋能 打造生态环保智慧治理新图景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5:4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 [1] 战略发展 - 2025年迎来发展拐点 国资战略入股 智慧水务生态构建 海洋经济前瞻布局及政策红利释放共同推动公司进阶 [1] - 加入茂名市发展集团体系 获得国资资本背书及区域资源协同与政策对接战略通道 [2] - 国资深度介入提升环保服务商应收款项安全边际与项目回款保障 [3] - 针对性建立《应收账款催收考核办法》 对不同财力状况地方政府采取分级管理策略并配套计提坏账准备等风控手段 [3] 技术布局 - 依托开鸿系统技术底座升级构建云—边—端一体化数字生态 形成鸿蒙+AI智慧基座 [4] - 技术自主可控 基于开源鸿蒙操作系统及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开发环保领域专用操作系统与智能终端 [4] - 平台覆盖水厂 污水厂 管网 流域水环境等全环节 推动无人值守与智慧决策落地 [4] - 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厦门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 承担省市级重大专项如再生水中难降解微量有机物去除技术与装备 [4] 业务拓展 - 前瞻性布局海洋智能养殖装备及泛水相关领域 探索与主业协同发展新路径 [5] - 通过内部孵化与外部合作并举方式 推动海洋智能养殖装备在设计 制造 销售 投融资及运营环节布局 [5] - 构建多元化盈利机制与可持续盈利结构 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业务增长极 [5]
深水海纳:国资入主助力长期发展,开鸿系统技术底座驱动水务变革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9:3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 亏损1567.62万元 [2] 国资入主影响 - 公司加入茂名市发展集团体系 获得地方实力国资平台支持 [3] - 国资入股注入雄厚资本背书 打开区域资源协同与政策对接战略通道 [3] - 国资背景有助于项目获取优势 在审批 土地获取 政策扶持等环节更加顺畅 [3] - 国资背景有望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更优惠贷款条件 降低融资成本 [3] - 国资深度介入提升公司应收款项安全边际与项目回款保障 [3] - 公司已建立《应收账款催收考核办法》对不同财力状况地方政府采取分级管理策略 [3] 技术发展与数字化转型 - 公司依托开鸿系统技术底座升级构建"云-边-端"一体化数字生态 [4] - 构建"鸿蒙+AI"智慧基座 技术自主可控 可开发环保领域专用操作系统与智能终端 [4] - 平台覆盖水厂 污水厂 管网 流域水环境等全环节 推动无人值守 智慧决策落地 [4] - 智慧环境能源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已投入运营 配备GC-MS ICP-MS等高端研发设备 [4] - 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厦门大学 澳门大学 广州大学 天津大学等开展技术合作和应用研究 [4] - 公司承担"再生水中难降解微量有机物去除技术与装备"等省市级重大专项 [4] 业务拓展与战略布局 - 公司战略性扩展业务边界 前瞻性布局海洋智能养殖装备及泛水相关领域 [4] - 探索与主业协同发展新路径 推动构建多元化 可持续的盈利结构 [4] - 随着应收账款压力逐步缓解 以及轻资产运营模式优化 公司资产结构有望持续改善 [5] - 公司有望从传统水务服务商蜕变为生态环境智慧治理的集成者 [5]
深水海纳8月26日获融资买入2618.76万元,融资余额1.42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09:45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8月26日公司股价下跌2.72% 成交额达2.41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2618.76万元 融资偿还1823.43万元 实现融资净买入795.34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42亿元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4.01%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1] 融券交易状况 - 8月26日融券偿还与卖出量均为0股 融券余量维持100股 [1] - 融券余额2005元 同样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区间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31日 2021年3月30日上市 总部位于深圳南山区 [2] - 主营业务为环保水务高新技术服务 定位水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服务商 [2] - 收入构成:工业污水处理运营服务52.27% 优质供水运营服务24.02% 优质供水工程建造10.10% 供汽运营业务9.68% [2] 股东结构变动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2.66万户 较上期大幅增加50.72% [2] - 人均流通股5701股 较上期减少33.65%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716.10万元 同比减少24.36% [2] - 归母净利润1021.04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1218.70% [2] 分红政策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347.33万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金额为0元 [3]
菲达环保: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0:30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90亿元,同比增长5.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8.67%,主要受益于项目毛利率提升和科技创新 [2][3][12] - 大气污染治理和环保水务双核心业务协同发展,紧抓政策红利窗口期,在超低排放、污水处理及CCUS等新兴领域强化布局 [3][4][5][6][7] - 通过收购菲达保盛95%股权及宁波禹成51%股权解决同业竞争,优化产业链结构,股权投资项目总额达1.21亿元,同比增长1,121.74% [17][18][20]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5.90亿元(YoY +5.13%),营业成本11.56亿元(YoY -1.28%),毛利率提升主要因项目执行优化及降本增效 [2][16] - 研发费用5,900万元(YoY +51.96%),销售费用3,045万元(YoY +53.62%),反映公司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投入 [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41万元(YoY -85.76%),主要因保函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支付增加 [16] - 总资产121.49亿元,资产负债率61.12%(较年初+1.10pct),因子公司浦江水资源新增长期借款12亿元 [12][17] 行业动态 - 大气治理行业受益于钢铁/水泥节能降碳专项行动,目标吨钢能耗降2%以上、节能量2,000万吨标煤,超低排放改造需求扩容 [3][4] - 环保水务行业聚焦减污降碳协同,政策推动2025年建成100座污水处理绿色标杆厂,智慧水务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亿元 [5] - 固废处理行业资源化率目标60%,焚烧发电日处理能力达80万吨,CCUS技术获金融创新支持加速商业化 [6] - 能源设备更新政策要求2027年煤电节能改造占比超60%,新增碳捕集技术改造要求 [3][4] 业务进展 - 大气治理业务采用"EPC+装备制造"模式,落地三峡蒙能东胜智慧碳管项目,开拓船舶降碳新赛道 [7][8] - 环保水务业务深化"投资+运维"模式,打造浦江水资源项目水权交易样板,推进区域一体化治理 [7][12] - 成立菲达澜创拓展船舶降碳装备,投资建设真空热管自动化生产线推动产品迭代 [8] - 子公司紫光环保运营项目覆盖浙江、江苏等省份,襄阳/浦江污水处理项目净利润超600万元 [20] 技术创新 - 新增授权专利81件,发布行标7项/团标4项,智慧环保及碳足迹技术获国际先进水平认定 [9][10] - 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7项 [15] - 与浙工大共建环保数智化联合实验室,推进CCUS系统联合调试及"领雁"项目检测 [10] - 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省级平台11个,包括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 [14] 战略与管理 - 完成"战略-专业-业务"三级管控体系重构,整合科发与海外事业部,强化市值管理并获万得ESG"AAA"评级 [10] - 制定合规管理"1234N"体系,梳理92个风险防范点及255条管控措施,通过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认证 [11] - 2024年度分红每10股派1元,收购菲达保盛及宁波禹成股权解决同业竞争 [10][18] - 人才队伍拥有正高职称8人、高级职称121人,引进"国千人才"1人及硕士10人 [11][16]
中持股份: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拟通过公开征集转让方式协议转让公司股份的提示性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5 00:39
股权转让计划 - 长江环保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转让方式协议转让所持中持股份全部63,132,978股 占公司总股本24.73% 股份性质均为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1][2] - 转让完成后长江环保集团将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导致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 [2] - 转让价格将不低于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算术平均值与最近会计年度经审计每股净资产值中的较高者 [1] 转让实施条件 - 转让需取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等有权机构批准后方可实施 [1][2] - 若公司发生派息、送股、转增股本、配股等除权除息事项 转让价格和股份数量将相应调整 [2] - 具体公开征集时间、受让方资格条件等信息以后续披露为准 [2] 不确定性因素 - 能否取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及批准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2] - 后续能否进入公开征集转让程序及进入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2] - 在完成公开征集程序前 受让方存在不确定性 [2]
上海实业环境(00807)公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净利润达3.443亿元 同比增长7.1%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17:44
财务表现 - 总收入同比下降4.4%至31.771亿元人民币[1] - 股东应占净利润同比增长7.1%至3.443亿元人民币[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40.1亿元人民币[1] 收入构成 - 服务特许安排收入26.501亿元人民币 较2024年同期增长4.9%[1] - 委托运营收入1.19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0%[1] - 服务特许安排收入增长主要因售水量提升[1] - 委托运营收入增长由新项目贡献[1]
上海实业环境公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净利润达3.443亿元 同比增长7.1%
智通财经· 2025-08-12 17:4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总收入31.771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4.4% [1] - 股东应占净利润3.44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1% [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0.1亿元人民币 处于健康水平 [1] 收入结构 - 服务特许安排收入26.50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9% 主要因售水量增加 [1] - 委托运营收入1.19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0% 主要来自新项目贡献 [1]
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诉讼进展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12 03:09
诉讼基本情况 - 2021年11月公司因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被中节能水务工程有限公司起诉至贵阳市云岩区人民法院,涉案金额约3318万元 [3] - 公司提出管辖权异议但被驳回,2023年1月案件首次开庭审理 [3] - 2023年4月一审判决公司需退还2634万元并支付利息,公司随即提起上诉 [4] - 2024年5月贵阳中院裁定一审事实不清,撤销原判并发回重审 [5] 重审进展 - 重审期间原告变更为无锡惠山环保水务有限公司(中节能合并后主体),公司提起反诉并申请工艺包质量鉴定 [6] - 2025年5月鉴定报告显示:MBR膜片间距偏小(主因)和封边强度不足(次因)导致产水量未达12万吨/日合同标准 [6] - 2025年7月重审一审判决公司需退还1931万元及利息(按LPR从2021年10月起算),驳回双方其余诉求 [6] - 公司承担诉讼费137663元、反诉费53948元及全额鉴定费 [6] 财务影响 - 公司已在2022-2023年计提预计负债和存货减值准备 [2] - 本次判决为阶段性结果,公司计划在15日内上诉,最终利润影响需以终审判决及审计结果为准 [7]
中山公用(000685) - 中山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7月30日)
2025-07-30 18:48
参会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2] - 参与单位包括长江证券、博时基金等多家机构人员 [2] - 时间为2025年7月30日9:00 - 10:00 [2] - 地点为线上交流互动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周飞媚女士 [2] 新能源产业布局 -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区域能源碳管理平台等项目,实施电网友好型电站与车网互动技术应用 [3] - 拓展产业园区等领域应用场景,打造系列标杆项目 [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业务拓展至全国20多个城市,建成分布式光伏项目80多个,并网装机容量达300兆瓦 [3] 本地售水业务 - 2024年本地售水量达4.5亿吨,同比增长7.5% [3] - 增长得益于“供水一盘棋”战略落地,整合覆盖全市22个镇街及两大核心功能区,服务用户突破146万户,市场占有率提升至94% [3] 项目收购情况 - 收购长青能源和长青热能项目,长青能源设计产能1050吨/日,长青热能设计产能1200吨/日 [3] - 收购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行业前景好,项目本身优质,具备协同效应,符合公司战略方向 [3][4] 业务布局与协同发展 - 构建“强链补链、资源共享”生态服务体系,环保水务、固废处理、新能源三大主业与其他业务板块深度融合 [4] - 2025年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发行规模5亿元、票面利率1.66%的超短期融资券 [4] 与广发证券合作 - 与广发证券保持多年股权合作关系,未来将在绿色金融、创新业务、投融资服务等方面深化战略协同 [5]
中山公用固废板块营收7.63亿占13.4% 拟4.94亿收购两公司股权扩大业务体量
长江商报· 2025-07-29 07:31
资产并购 - 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公用环保能源拟以4.94亿元受让长青能源和长青热能100%股权 [1][2] - 长青能源和长青热能主要从事发电、输电、供配电、污水处理及固体废物治理等业务,垃圾焚烧设计规模2250吨/天,已全部建成投运 [2] - 2024年和2025年前4个月,长青能源营业收入分别为5333.73万元和1654.37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77.59万元和115.85万元;长青热能营业收入分别为1.48亿元和4795.7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6348.49万元和2021.37万元 [3] - 截至2025年4月末,长青能源与长青热能的资产总额分别为1.55亿元和3.77亿元,净资产分别为1.5亿元和1.78亿元 [3] 固废业务发展 - 2024年公司固废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63亿元,同比增长32%,占营业收入比重由上年的11.12%提升至13.43% [1][5] - 垃圾发电业务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9%;环卫服务业务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63.48% [5] - 2024年公司旗下垃圾焚烧发电厂合计处理生活垃圾138.25万吨,总发电量达5.69亿千瓦时,每吨垃圾发电量达460.38千瓦时,较上年同期提升6.23个百分点 [6] - 株洲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024年处理生活垃圾60.87万吨,日均处理量超过1500吨,同比增长11.09% [6] - 环卫服务市场份额超40%,承接深圳市5个垃圾填埋场运维项目 [6] 主营业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78亿元,同比增长9.22%;净利润11.99亿元,同比增长24.02%;扣非净利润11.88亿元,同比增长30.06% [7]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7亿元,同比增长8.25%;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05亿元和3.04亿元,同比增长62.19%和92.11% [7] - 环保水务板块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3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5.32%,同比增长7.43%;其中供水业务收入8.05亿元,同比增加11.60%;污水处理业务收入6.33亿元,同比增长2.55% [6] 公司战略 - 公司通过收购、资产整合等方式持续扩大固废板块体量,与下属其他固废项目形成协同效应 [1][3] - 2024年内完成多项收购,包括以2026万元增资取得广东香山城市服务科技80%股权,以6300万元收购中山投控环境科技70%股权,以510万元受让中山市港口环境科技51%股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