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矿产勘查
icon
搜索文档
自然资源部: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
人民日报· 2025-07-10 10:17
矿产发现进展 - 全国上半年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其中大中型25处 [1] - 黑龙江省发现全省首个特大型铀矿 [1] - 河北省兴隆县新增铷资源量337万吨,达到特大型规模 [1] - 河北省隆化县新增钴资源量2.7万吨,达到大型规模 [1] - 贵州省松桃县新增锰资源量2285万吨,达到大型规模 [1] - 新疆特克斯县新增金资源量81吨,累计查明近百吨,达到超大型规模 [1] - 绝大多数矿种已提前完成"十四五"找矿目标任务 [1] 矿产勘查投入 - 全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资金69.93亿元,同比增长23.9% [2] - 社会资金投入33.59亿元,同比增长28.2%,占总投入48% [2] - 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36.34亿元,同比增长20.1% [2] - 锡矿、铝土矿、钨矿、铜矿、磷矿等矿种勘查投入同比增长50%以上 [2] - 煤炭、铅锌矿、钼矿、金矿、石墨等矿种勘查投入也有不同程度增长 [2] 探矿权与政策支持 - 2024年战略性矿产探矿权投放581个,创十年新高 [2] - 2025年上半年战略性矿产探矿权投放318个 [2] - 自然资源部争取中央财政资金、超长期国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找矿行动的支持 [2] - 未来将加强紧缺战略性矿产勘查,加大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力度 [2]
新发现矿产地+38!上半年我国重要矿种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快讯· 2025-07-10 10:06
矿产勘查进展 - 2025年上半年我国重要矿种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1] - 新发现矿产地38处 [1] - 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继续增长 [1]
万里石: 关于公司签署框架协议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8:59
协议签署概况 - 公司与中核地质勘查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及萨特巴耶夫地质科学研究院签署《关于联合开展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跨境战略资源成矿带对比研究的框架协议》,旨在推动中哈跨境战略资源成矿带合作,实现"地质科研合作→资源政策协同→地缘战略互信"的递进升级 [1] - 协议为框架性协议,不涉及实质性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无需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 [2] 交易对方介绍 - 中核地质勘查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1日,注册资本50,000万人民币,由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持股60%,中核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持股40%,经营范围包括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等 [2][3] - 萨特巴耶夫地质科学研究院由哈萨克斯坦地质学奠基人创立于1940年,具备区域地质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科研能力,并与多国科研机构开展合作 [4] 框架协议的主要合作内容 - 推动中哈跨境战略资源成矿带对比研究纳入两国高层公告,破解"中国新能源矿产对外依存度高"与"哈萨克斯坦资源出口附加值低"的双向瓶颈 [4] - 聚焦铀/锂/稀土等战略资源成矿条件对比,构建巴尔喀什-准噶尔、下伊犁-伊犁等跨境成矿带三维动态模型,绘制《中哈跨境战略资源潜力热力图》 [5] - 推动下伊犁-伊犁铀矿带联合开发方案纳入《中哈核能合作中长期规划》,并推动哈方将跨境成矿带列入"国家地质调查优先区" [5] - 在下伊梨盆地建设跨境数字化铀矿勘查开发基地,针对斋桑盆地锂辉石矿带联合研发"盐湖提锂—硬岩锂矿"协同开发技术,共建中哈锂电材料联合实验室 [5] - 联合开展气候影响、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技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助力中哈两国减碳目标实现 [5] 对公司的影响 - 合作聚焦各方业务领域协同,形成联合行动方案,共同探索行业发展机遇,推进中哈资源走廊一体化开发及跨境战略资源成矿带三维动态模型构建 [6] - 控股子公司万里石(香港)负责获取天然铀项目并参与开采销售,万里石矿业资源主导生物堆浸试验及工业化应用,开发高效环保的生物冶金新工艺 [6] 其他项目进展 - 万里石(香港)拟收购哈富矿业持有的赛富矿业和唐资源公司全部股权,目前哈富矿业与哈原工正在商业谈判中 [7][8] - 万里石(香港)拟收购中核资源(纳米比亚)开发公司21%股权,目前各中介机构正推进尽职调查工作 [9] - 公司与关联方共同出资2,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合资公司厦门万里石矿业资源循环有限公司,并与中国铀业(纳米比亚)矿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处于生物浸铀小试阶段 [10]
科海观澜/用科技打通更多“两山”转化路径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20 10:05
科技创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动力,通过技术突破、机制重构和平台赋能系统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问题 [1] - 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评估和量化 [1] - 新技术将森林固碳能力转化为可交易碳减排量,推动生态资源数字化确权与价值转化 [1] - 数字化平台实现一键核算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显著提升生态价值识别效率 [1] - 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重塑生态产品交易模式,"两山云交易""林业碳超市"等平台降低交易成本并确保全流程可追溯 [1] 生态产品数量质量双提升 - 关键技术攻关破解生态修复难题,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 - 新技术应用助力传统绿色产业升级,通过深加工延伸产品链提升附加值 [2] - 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兴起为农民开辟新增收路径 [2] 核心技术突破方向 - 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生态价值核算中的应用,开发更精确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工具 [2] - 加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应用,推动实验室成果规模化转化 [2] - 加速绿色能源技术产业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2] 市场化机制创新 - 推动网络交易系统迭代升级,建设高效便捷数字化交易环境 [2] - 打通跨区域数据壁垒,实现生态数据互联互通互认 [2] 地质矿产研究突破 -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聚焦紧缺战略性矿产,在川东北普光气田预测锂资源量55.5万吨 [8] - 在云南、湖南等矿集区新增锡资源量约10万吨,贵州、新疆等地新增锰矿石资源量 [8] - 四川会理矿集区深部铜矿调查新增铜资源量26万吨,阳山等矿区新增黄金资源量近10吨 [8] 找矿技术方法创新 - 实验室利用同位素质谱仪等设备在川西马尔康加达矿区新发现大型锂辉石矿,新增氧化锂资源量12.84万吨 [9] - 发展"天-地"矿产资源遥感勘查技术,创新高寒深切割地区"空地一体"快速勘查技术方法 [10] - 开发矿物电子探针分析方法,支撑河北丰宁窟窿山地区铂族金属矿找矿工作 [10] 华南古生物发现 - 中国地质大学课题组在广东肇庆怀集县首次发现华南白垩纪哺乳形类足迹,记录恐龙与哺乳形类足迹组合 [16] - 哺乳形类足迹呈扇形排列,形态与巴西切利足迹相似,显示该类动物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 [16] - 兽脚类恐龙足迹长度95厘米,暂归类为兽脚龙足迹形态型 [17]
院士领航 深部找矿——胶莱盆地西南缘找矿研讨会在日照召开
齐鲁晚报网· 2025-06-03 18:40
5月15日,由山东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主办的"胶莱盆地西南缘深部找矿研讨会"在日照市圆满落幕。此次会议聚集胶莱盆地西南缘找矿 勘查工作,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李铁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 源战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敏等权威专家,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委常委、副局长刘祥元,矿产地质处处长高明波,日照市自然 资源和规划局土地储备中心主任丁仕亮等参加会议,围绕胶莱盆地西南缘及五莲七宝山矿集区找矿理论与技术创新展开深度探讨,为推 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动能。 战略部署,科技攻坚与人才培育双轮驱动 5月14日,与会专家、领导赴五莲七宝山矿集区开展实地考察,重点针对前期发现的长老庄铜多金属矿带和翁山含矿火山机构进行了观 测。毛景文院士指出,翁山地区地表网脉状构造发育,火山机构特征显著,与中国东部典型斑岩型矿床特征吻合,具备开展斑岩型矿床 勘查工作的基础条件。 会上,刘祥元对毛景文院士关心支持山东省地矿局地质找矿工作致以诚挚谢意。他指出,会议凝聚的专业智慧与前瞻性建议,将有力推 动地质找矿事业迈向新高度。他要求,八队作为全省有色金属勘查 ...
“钻孔在哪儿,帐篷就搬到哪儿”
人民日报· 2025-05-10 06:29
2012年的大庆油田之行,让李宽印象深刻。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 油田"的铿锵誓言,叩击着这名钻探工程专业学子的心。毕业时,他毫不犹豫地加入山东省地矿局第六 地质大队——这支队伍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荣誉称号。 初入职场,为夯实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李宽主动请缨前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时值深 秋,在一片枯黄的草原和遮天蔽日的狂沙中,昼夜温差达20摄氏度,李宽裹着棉袄调配防冻泥浆,在钻 机的轰鸣中成长起来。 "一开始,看着其他同学生活多姿多彩,我内心曾有些许波动。但当看到前辈们说起找到矿时神采奕奕 的样子,我心里就有了底气,也明白了坚守的意义。"施工过程中,李宽和同事潜心研究、认真分析, 解决了钻孔缩径、掉块、漏失等多个技术难题。 李宽在检查设备。 受访者供图 "轰隆隆……"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猪拱塘铅锌矿区,钻机轰鸣声中,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 地质大队探矿工程处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李宽身穿橘黄外套、头戴安全帽,紧握操作杆,开启向地球深 部的又一次"进军"。 常年户外作业,李宽皮肤黝黑,"最近在贵州、重庆、甘肃多地奔波,要是有'分身术' ...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山东取得哪些新成果
大众日报· 2025-05-08 08:58
科技创新与矿产资源勘查 - 山东省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探获煤炭资源量24.84亿吨,相当于2024年全国原产煤总量的一半以上 [1] - 在德州、莱芜等地实施铁矿项目7项,助力齐河-禹城地区成为全国首个亿吨级富铁矿资源基地 [1] - 莱芜铁矿普查项目钻获稳定富铁矿矿层,有望成为下一个战略找矿重点突破区,目前正在加快实施9个中央、省级地质勘查铁矿重点项目 [1] - 创新提出"煤铁共盆"成矿理论,首次在煤系地层内发现大规模厚层富铁矿,开辟了我国富铁矿找矿新方向 [1] - 首次将煤田地震探测技术运用于富铁矿深部找矿,破解了深部富铁矿体的定位探测难题 [1] 绿色勘查与能源开发 - 在全国推广绿色勘查技术,打造"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绿色勘查技术体系,获评全国绿色勘查示范项目2项 [2] - 在济宁等地开展260万平方米浅层地温能能效检测,利用浅层地热能智慧能源管理平台,能效提高约22% [2] - 实施煤层气、页岩气等项目46项,年出气量超5000万立方米,有效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2] 盐穴储能与低碳发展 - 开展盐穴储能储气项目10余个,约占全国同类项目的1/3 [2] - 率先在全国构建起盐穴储能领域"地—井—腔"协同勘查技术体系,技术支撑全国规模最大盐穴储能示范应用基地落户泰安 [2] - 地下废弃盐穴被改造为"储能聚宝盆",支撑电力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