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探索

搜索文档
NASA预算倒退60年,靠裁员渡过难关?
虎嗅· 2025-08-21 08:54
当前裁员计划 - NASA将通过自愿辞职计划裁减约3870名员工 占员工总数1.8万人的近20% [1] - 裁员是特朗普政府削减联邦雇员规模计划的一部分 [1] 历史员工规模变化 - 1958年成立时员工约8000人 由总部和原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实验室人员组成 [4] - 员工数量峰值达3.4万人 出现在20世纪60-70年代美苏航天竞赛期间 [4] - 1982年员工数降至2.2万人 1986年挑战者号事故后重新加强工程师招聘 [4] - 1992年出现第二高峰达2.57万人 当时以航天飞机为核心执行哈勃望远镜等重大计划 [5] - 2000年员工数降至约1.75万人 因克林顿政府要求削减50亿美元预算并进行重组 [7] - 2024年前维持约1.8万人规模 通过内部调整消化了航天飞机退役影响的3200名承包商 [8] 预算变动情况 - 2010财年预算请求为186.86亿美元 2025财年预算提案为253.84亿美元 [8] - 特朗普政府2026财年预算提案将NASA预算从248亿美元削减至188亿美元 降幅达24% [9] - 此次预算削减幅度为NASA历史上最大 [9] 项目调整与终止 - 火星样本返回任务被取消 [9] - 月球轨道空间站(Gateway)项目终止 [9] - 金星探测任务和"新视野"号太阳系外围探索任务被取消 [9] - 国际空间站载人货运次数及研究项目削减 预计2030年退役 [9] - 当前预算重点聚焦重返月球竞赛和首次载人登陆火星 [10] 历史背景与影响因素 - 员工数量变化反映国际竞争格局、美国社会认知和政府预算调整的影响 [11] - 20世纪90年代员工大降与冷战结束相关 1999年美国国防开支比1989年下降29.2% [8] - 2011年退役航天飞机项目后开始将更多任务外包给SpaceX等商业公司 [8] - 当前裁员后员工数量和预算金额将跌至1961年以来最低水平 [13]
美欲在月球建百千瓦核反应堆?专家表示操之过急
科技日报· 2025-08-12 09:02
项目概述 - NASA宣布启动月球核反应堆招标计划 目标开发100千瓦核裂变系统 计划2030年前发射升空 [1] - 该项目被定位为"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关键组成部分 并被视为赢得新太空竞赛的战略筹码 [3] 技术规格 - 反应堆设计采用铀燃料紧凑型裂变结构 配备多层辐射屏蔽系统 使用斯特林发动机或热电转换系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7] - 系统需满足月球基地100千瓦电力需求 支持栖息地运转 生命支持 通信 科学实验及工业运营 [6] - 反应堆可部署于月球永久阴影区 通过风化层掩埋减少辐射暴露并调节温度 采用远程监控实现无人值守运行 [7][4] 技术挑战 - 现有设计方案面临重量限制难题 此前三家公司的40千瓦反应堆方案均未达到6吨重量红线 [6] - 月球环境存在极端挑战:310℃昼夜温差 低重力条件运行 废热管理 以及辐射防护要求 [9][3] - 新型着陆器如SpaceX星舰和蓝色起源蓝月亮理论载荷达15吨 但尚未完成开发 [9] 战略意义 - 核能系统可解决月球14天长夜黑暗环境供电问题 克服火星沙尘暴对太阳能的限制 [4] - 提供不依赖太阳能的持续供电能力 对长期科考和基地运营具有关键作用 [4] - 项目背后体现美国对太空主导权的战略考量 中俄已宣布合作计划于2030年代中期建成月球反应堆 [4] 研发背景 - NASA自新世纪起累计投入2亿美元研发太空核电系统 曾授予洛克希德·马丁 西屋电气和直觉机器公司各500万美元合同 [6] - 尽管技术可行性得到国家实验室专家认可 但多数专家认为2030时间表过于激进 审批流程可能耗时数年 [9][8]
NASA要在月球建核反应堆
齐鲁晚报· 2025-08-07 09:26
美国月球核反应堆计划 - 美国交通部长兼国家航空航天局代理局长肖恩·达菲主导推进月球核反应堆建设计划 这是其被任命为代理局长以来的首项重大举措[1] - 目标在2030年前完成100千瓦级核反应堆的发射与部署 美航天局正在寻找有能力在2030年前发射核反应堆的企业[1] - 指令要求美航天局在60天内征询业界意见并指定负责人统筹推进项目[1] 技术路径与战略意义 - 核裂变技术对未来深空探索任务至关重要 尽管太阳能将在月球部分关键位置发挥作用[1] - 美国已在该领域投入数亿美元进行研发[1] - 该计划旨在为长期载人探月和火星探测任务奠定能源基础 同时在新一轮太空竞赛中占据先机[1]
NASA要在月球上建核反应堆 靠谱吗?
新华网· 2025-08-07 09:07
美国月球核反应堆计划核心观点 - 美国交通部长兼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主导加快月球核反应堆建设 目标2030年前完成100千瓦级核反应堆的发射与部署 [1] - 计划旨在为长期载人探月和火星探测任务奠定能源基础 并在新一轮太空竞赛中占据先机 [3] - 核能相比太阳能可提供持续可靠电力 支持月球居住区 生命维持系统及工业操作 [4] 计划时间表与执行要求 - 指令要求NASA在60天内征询业界意见并指定项目负责人 [1] - 正在寻找有能力在2030年前发射核反应堆的企业 [1] - 原计划与能源部合作研发40千瓦级核裂变发电系统 目标本世纪30年代初期部署 [2] 技术优势与可行性 - 核裂变发电系统不受月球极端温差 长达两周黑夜等环境条件影响 [4] - 小型反应堆设计方案已存在 技术上只要投入足够资金2030年前部署可行 [8] - 核能技术已应用于"旅行者"号和"好奇"号等深空探测器 验证太空可行性 [7] 资金与预算状况 - 美国已在核裂变技术领域投入数亿美元研发资金 [1] - 特朗普政府2026财年预算提案大幅削减NASA科学预算 取消部分行星探测任务 [9] - "阿耳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任务一再推迟且资金保障不明确 [9] 技术挑战与实施障碍 - 放射性物质发射存在安全隐患 需获得特殊许可 [9] - 需解决核材料着陆 稳定运行和废热管理等技术难题 [9] - 尚无美国私营企业展示可靠登月能力 SpaceX"星舰"测试屡次爆炸 未达托运数百公斤铀燃料安全标准 [9] 能源需求规模 - 建立简单月球基地需要兆瓦级发电能力 仅靠太阳能和电池无法满足需求 [6] - 100千瓦级核反应堆部署目标与基地所需兆瓦级规模存在显著差距 [1][6]
NASA宣布:要在月球上建核反应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07:56
项目概述 - 美国交通部长兼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主导加快推进月球核反应堆建设计划 目标2030年前完成100千瓦级核反应堆的发射与部署[1] - 该计划旨在为月球探索任务提供能源基础 并为深空探索和火星探测任务奠定基础[3] - 指令要求NASA在60天内征询业界意见并指定负责人统筹推进项目[1] 技术优势 - 核裂变发电系统可提供充足持续电力 不受月球极端温差和长达两周黑夜环境影响[4] - 核能支持居住区、生命维持系统、科学实验及采矿和燃料生产等工业操作[4] - 相比太阳能和电池 核反应堆是满足兆瓦级发电需求的理想方案[6] - NASA已在"旅行者"号和"好奇"号等深空探测器中验证核能技术的太空可行性[6] 研发进展 - 美国已投入数亿美元研发核裂变技术[3] - NASA与美能源部及工业界合作研发40千瓦级月球表面核裂变发电系统 计划本世纪30年代初期部署[3] - 现有小型反应堆设计方案表明 技术上2030年前部署月球反应堆具有可能性[6] 实施挑战 - 核材料发射存在安全隐患 需获得特殊许可 且需解决着陆、稳定运行和废热管理等技术难题[7] - 资金保障不明确 NASA科学预算遭大幅削减 部分行星探测任务被取消[7] - 缺乏可靠合作伙伴 目前尚无美国私营企业具备可靠登月能力[7] -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星舰"火箭测试屡次爆炸 未达到托运数百公斤铀燃料安全标准[7] - 蓝色起源公司"蓝月"着陆器尚未投入使用 可靠性存疑[7]
NASA要在月球上建核反应堆,靠谱吗?
新华社· 2025-08-06 20:50
项目背景与目标 - 美国交通部长兼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主导加快月球核反应堆建设计划 作为其上任后的首项重大举措 [1] - 计划目标为2030年前完成100千瓦级核反应堆的发射与部署 支持月球探索任务 [3] - NASA要求在60天内征询业界意见并指定项目负责人 正寻找有能力在2030年前发射核反应堆的企业 [3] 技术优势与必要性 - 核裂变技术可提供持续可靠电力 不受月球极端温差、长达两周黑夜等环境条件影响 [4][5] - 核能系统支持居住区、生命维持、科学实验及采矿等工业操作 为长期载人探月和火星探测奠定能源基础 [4][5] - 小型月球基地需兆瓦级发电能力 仅靠太阳能和电池无法满足需求 核反应堆被视为理想且必然选择 [5] - NASA已在"旅行者"号和"好奇"号等深空探测器中应用核能技术 验证太空可行性 [5] 研发基础与资金投入 - 美国已在核裂变领域投入数亿美元研发 与能源部和工业界合作开发40千瓦级月球表面发电系统 [4] - 英国专家认为现有小型反应堆设计方案技术可行 只要资金充足2030年前部署月球具备可能性 [5] 实施挑战与障碍 - 核材料发射存在安全隐患 需获得特殊许可 且需解决着陆、稳定运行和废热管理等技术难题 [7] - 资金保障不明确 NASA科学预算遭大幅削减 "阿耳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任务因资金问题一再推迟 [7] - 缺乏可靠合作伙伴 尚无美国私营企业具备可靠登月能力 SpaceX"星舰"测试屡次爆炸 无法满足数百公斤铀燃料安全运输标准 [7] - 蓝色起源公司"蓝月"着陆器尚未投入使用 可靠性存疑 [7]
商业利益超越宏大使命,个人诉求主宰太空雄心,NASA如何跌落“神坛”
环球时报· 2025-07-31 06:44
机构历史与地位演变 - 成立于1958年美国政府信任度巅峰时期 旨在展示美国优越生活方式[2] - 阿波罗计划雇佣40万名员工 耗资280亿美元 成为国家能力象征[2] - 登月直播吸引全球五分之一人口观看 宇航员形象被好莱坞传奇化[2] 预算与资源变化 - 1970年代火星计划被否决 年度预算从100亿美元请求降至30亿美元[3] - 2026年预算提案削减近25% 员工数量预计减少三分之一[5] - 10亿美元资金从NASA拨款转用于支持私营火星探测计划[5] 运营模式转型 - 预算紧缩导致赋予私营企业更大航天器设计权[3] - 长期依赖波音等大型承包商 存在成本高昂与业绩不佳问题[3] - 当前重心转向SpaceX等私营企业 公共事业私有化趋势明显[5] 战略方向调整 - 科学使命被削减 探索重点转向商业利益导向的火星殖民[5] - 宇宙探索从人文价值导向转为火箭动力技术痴迷[5] - 探测器火星科研任务(钻探岩石、寻找水源与生命痕迹)价值难以被私营企业货币化[6] 外部环境因素 - 两党政府均存在缺乏真知灼见与资金不足的执行困境[1] - 公众偏好转向教育养老等社会项目 政府公信力持续衰落[3][4] - 私营企业创始人获得过度影响力 具备卫星群控制等战略能力[5]
美国NASA惊现离职潮
搜狐财经· 2025-07-29 17:14
NASA员工离职潮 - 约4000名NASA员工递交离职申请 占员工总数20%以上 [1] 预算削减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航天预算并限制对NASA资助 影响科研正常运行和国际领导地位 [3] - 预算削减使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推进受阻 火星任务目标面临不确定性 [3] 管理层空缺与政治干预 - NASA局长职位自5月起空缺 由交通部长肖恩·达菲临时兼任 [3] - 政府任命和政策反复无常导致科研人员失去工作动力 [6] 国际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天宫空间站取得显著进展 俄罗斯积极推进月球和火星计划 [4][6] - SpaceX等私人企业快速崛起 挑战传统航天大国地位 [4][6] 结构性危机与领导力挑战 - NASA面临财政紧张 管理混乱和人才流失等多重困境 [6] - 科研团队流失导致项目推进停滞 公众信心下降 [6][8] 国家战略与科技竞争力 - NASA代表美国科技竞争力 承载国家在全球舞台的荣光 [8] - 政治环境恶化影响科技领域合作与发展 可能导致丧失太空领域领导权 [8]
知名机构突发!4000名员工集体辞职
中国基金报· 2025-07-28 07:03
NASA员工离职潮 - 截至7月26日 NASA已有约4000名员工提交离职申请 占员工总数的20%以上 [1] - 离职潮背景为员工对特朗普政府削减预算的不满 可能影响美国未来太空开发 [1] - 包括NASA科学家在内的约360人于7月21日发表联名声明 批评政府预算削减及太空政策 [2] NASA管理层与项目进展 - 特朗普政府上台逾半年 NASA实际负责人职位持续空缺 [2] - 特朗普于今年5月撤销贾里德·艾萨克曼的NASA局长提名 改派交通部长肖恩·达菲临时兼任 [2] - NASA正推进"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 特朗普政府提出宇航员登陆火星目标 [2] 行业影响评估 - 美国顶尖人才大量流失可能阻碍未来太空探索中的作用 [2] - 媒体报道称离职潮可能持续 进一步影响太空开发进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