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汽车
搜索文档
中年男人的梦中情车,崩盘了
盐财经· 2025-10-29 17:54
财务表现急剧恶化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收入为268.6亿欧元,同比下降6% [2][4] - 经营利润仅4000万欧元,较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暴跌99% [2][4][13] - 第三季度出现9.66亿欧元的经营亏损,而去年同期盈利9.74亿欧元 [2][12] - 经营回报率从去年同期的14.1%骤降至0.2% [4] - 全球交付量为212,509辆,同比下降6% [4][15] 资本市场地位显著下滑 - 公司股价整体下跌,市值蒸发数十亿欧元 [16] - 被从德国DAX指数中移出,降至中盘股MDAX指数,象征性地被“降级” [16] - 与2022年上市时高达750亿欧元的估值及一度突破830亿欧元的市值形成强烈反差 [4] 核心市场遭遇严重挫折 - 中国市场前三季度销量仅为32,195辆,同比大幅下滑26% [15][17] - 中国市场第一季度销量暴跌42%,仅9,471辆 [17] - 失去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地位,该市场曾连续八年贡献全球销量近30% [17][18] - 北美市场销量增长5%至64,446辆,但利润被关税成本侵蚀 [15][27] - 德国本土市场销量下降16%至22,492辆 [15] 电动化战略遭遇重大挑战与调整 - 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上市计划,延长燃油和混动车型生命周期 [25] - 终止电池自产计划,并为此支付约27亿欧元的重组费用,是利润暴跌最直接原因 [25] - 原定2030年纯电车型占比超80%的目标被重新规划 [25] - 2025年前三季度纯电车型占比仅23.1%,远低于“2025年超半数新车电动化”的原计划 [26] 面临多重外部压力 - 美国关税支出今年已达3亿欧元,全年预计损失7亿欧元,迫使未来提高售价 [27] - 战略重组与关税造成的总成本预计高达31亿欧元,其中12亿将直接冲击现金流 [27] - 在中国市场面临激烈的新能源价格战,国产品牌如小米、理想、问界等迅速占领豪车价位区间 [31] - 德系豪华车品牌如奔驰、宝马也面临销量下滑和利润预期下调,集体失去定价权 [31] 内部改革与战略转向 - 任命迈克尔·莱特斯为新任CEO,将于2026年上任,其兼具传统豪华车与新能源车管理经验 [39] - 计划未来几年裁员1900人,并在年底前削减2000个临时岗位以削减成本 [40] - 在上海新设立研发中心,组建约300人团队专注于本地化车机系统开发,计划2026年搭载全系车型 [37] - 计划到2026年将中国经销商数量减少至约100家,集中资源投向一线城市 [37] - 公司将未来竞争焦点转向“让汽车更个性化、更独特、更具吸引力”,而不仅是性能与品牌 [33]
一代中产“人人都想要”的身份象征,过气了
凤凰网财经· 2025-10-29 14:03
核心观点 - 保时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业绩危机,其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遭遇严重挫折,反映出公司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中的滞后以及品牌优势的削弱 [1][2][3] 财务表现恶化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收入为268.6亿欧元,同比下降6% [1] - 同期营业利润为4000万欧元,较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暴跌99% [1] - 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4.1%大幅下滑至0.2% [1] - 公司已三次下调盈利预期,对利润率的预测从年初的10%-12%一路下调至“略高于零”的水平 [3] 全球及中国市场销量下滑 - 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累计交付21.3万辆,同比下降6% [2] - 德国本土市场销量2.2万辆,同比下降16% [2] - 欧洲(不含德国)市场销量5万辆,同比下降4% [2] - 中国市场销量3.2万辆,同比大幅下滑26%,为跌幅最大市场 [2] - 2024年全年保时捷全球新车交付量同比降低3%,而中国市场是唯一下降的市场,跌幅达28% [2] 中国市场失宠原因 - 国产新能源高端品牌崛起,削弱了外国豪车在性能和技术上的比较优势 [2][4] - 公司电动化转型步伐迟滞,未能满足中国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 [4] - 主力车型如Macan需面对问界M9、蔚来ES8和仰望U8等强劲竞争对手 [4] - 电车时代使得高性能加速变得平价,瓦解了保时捷燃油性能车的核心优势 [6] - 个性化选装配置(如座椅通风、全景影像等)价格高昂,而这些在竞争对手车型上多为标配 [6] 产品与技术短板 - 智能化功能未能让消费者满意,与中国品牌在城区复杂路况的智驾能力存在差距 [7] - 智能座舱功能被吐槽单一,仅能听音乐和导航 [9] - 纯电版Macan定价高于燃油版,消费者接受度低 [6] - 小米SU7等车型的出现,降低了百万级车型Taycan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感 [6] 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 - 第三方投诉平台显示针对保时捷的投诉内容多达1662条 [15] - 车主投诉存在品控问题,如新车多次召回维修、行驶中熄火、燃油泄漏等 [12] - 近期保时捷Taycan被曝出行驶途中自燃起火事件 [15] - 公司曾多次发布涉及电池的召回公告,并为Taycan安装诊断软件以检测电池模组潜在问题 [18] 公司自救措施 - 采取降价策略,旗下卡宴、帕拉梅拉等车型最大折扣力度高达七折 [20] - 计划收缩销售渠道,预计到2026年底将经销商数量从145家削减至约100家 [20] - 宣布任命迈克尔·莱特斯为新任CEO,自2026年1月1日起生效 [20]
利润暴跌99%,保时捷在中国卖不动了?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10-28 08:06
核心观点 - 保时捷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同比暴跌99%至4000万欧元 业绩遭遇多重危机形成的“完美风暴” [5][6][8] - 公司电动化战略摇摆不定产生约27亿欧元重组成本 几乎吞噬全部利润 [10][11] - 中国市场销量持续大幅下滑 成为公司业绩最大拖累 [4][12] - 传统豪华车品牌普遍面临严峻挑战 电动化目标转向更为务实 [16][17][22]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268.6亿欧元 同比下降6% [8] - 营业利润从去年同期40.35亿欧元降至4000万欧元 降幅99% [5][8] - 营业销售回报率从14.1%降至0.2% [8] - 全球交付量下降6%至21.25万辆 [8] - 股价较2022年上市发行价82.5欧元下跌近58%至34.81欧元 [9] 中国市场表现 - 2024年在华销量同比暴跌28%至5.69万辆 [4][12] - 2025年前三季度在华销量再降26%至3.2万辆 [4][12] - 电动车型Taycan在中国销量下滑49% [14] - 2024年新能源车交付占比仅27% [14] - 车机系统流畅度与本土化功能落后 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智能化需求 [14] 战略调整与成本 - 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推出 延长燃油和混动车型生命周期 终止电池自产计划 [10] - 战略调整产生约27亿欧元额外支出 [11] - 计划裁员1900人 并在今年内裁减2000个临时岗位 [21] - 与产品战略调整相关的特殊费用、组织变革费用、美国进口关税增加是利润下滑核心因素 [12] 行业挑战 - 奔驰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跌幅达55.8% 宝马下滑29% 奥迪下滑37.5% [17] - 2025年1-7月奔驰在华销量同比下滑18% 宝马下滑20% 奥迪下滑17% [19] - 奔驰实施大规模裁员 约4000名员工已接受遣散方案离职 目标通过多种方式每年节省约50亿欧元 [20] - 奔驰将2030年全面纯电动化目标暂缓 调整为新能源车型占比最高50% [22] - 奥迪不再设定明确停售燃油车时间表 未来7到10年继续生产燃油车和混动车型 [22]
保时捷营业利润暴跌99%,卖最好的燃油Macan却要停产
36氪· 2025-10-27 17:17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为0.4亿欧元,同比暴跌99% [1][6] - 第三季度营业亏损9.66亿欧元,税后净亏损6亿欧元 [1][8] - 前三季度税后净利润同比暴跌95.9%至1.14亿欧元 [8] - 前三季度营收为268.64亿欧元,同比下降约6%,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238.3亿欧元,同比下降8% [3] - 汽车板块核心业务前三季度营业亏损2.28亿欧元,营业利润率降至0.2%,远低于上年同期的14.1% [1][8] - 公司将全年业绩预期下调至营收37-38亿欧元,利润率0-2% [10] 全球市场交付量 - 前三季度全球交付量为212,509辆,同比下滑6% [2][3] - 中国市场交付量降幅最大,为32,195辆,同比下滑26% [2][3] - 北美市场交付量为64,446辆,同比增长5% [2][3] - 德国市场交付量为22,492辆,同比下滑16% [3] - 纯电车型占比从去年同期的7.3%大幅提升至23.1% [2] 战略调整与成本 - 公司决定放缓电动化进程,未来将推出更多燃油及插混车型,并与大众集团合作重新设计2030年电动车新平台 [14] - 产品策略调整产生约17亿欧元的额外支出,是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14][16] - 电池业务调整,包括收购VARTA旗下电池公司V4Smart,产生约4亿欧元额外支出 [16] - 为应对美国市场加征关税,公司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上调美国市场售价 [20] 运营自救措施 - 公司宣布到2029年前裁员1900人,并计划在今年年内裁减2000个临时岗位 [18] - 公司在发布财报前更换了任职十年的CEO [18] - 决定停产三款车型,包括燃油版Macan、718 Boxster和Cayman,其中燃油版Macan预计在2026年中期停产 [20] - 燃油版Macan是公司销量最好的车系,前三季度贡献了总销量近三成,交付量达6.48万辆,同比增长17.8% [20] 电池业务与安全问题 - 公司终止了电池自产计划 [22] - 纯电车型Taycan在10月24日于西安发生自燃事故,官方初步确认车辆未发生碰撞,起火原因待鉴定 [24] - Taycan车型在三年间曾因电池相关问题被三次召回 [23]
保时捷利润下滑99%!
上海证券报· 2025-10-26 16:39
财务业绩显著恶化 - 第三季度销售额为87亿欧元,低于市场预估的90亿欧元 [2]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利润仅为4000万欧元,较2024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同比大幅下滑99% [3][4]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为268.6亿欧元,同比下降6% [4] - 第三季度亏损达9.66亿欧元 [4] 电动化转型受阻与重大重组支出 - 公司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推出,延长燃油和混动车型生命周期,并终止电池自产计划 [4] - 相关重组措施带来约27亿欧元的额外支出 [4] - 旗下纯电车型Taycan前三季度销售12641辆,同比下滑10% [6] 外部经营压力加剧 - 美国关税政策在2025年前三季度带来3亿欧元的额外成本,预计全年损失约7亿欧元 [4] - 公司计划未来几个月针对美国市场上调售价以应对关税影响 [4] 中国市场表现与战略调整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销量为32195辆,同比下跌26%,全球市场份额从巅峰时30%缩水至15% [6] - 中国市场销量下滑部分源于受到中国本土高端汽车品牌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冲击 [6] - 公司正推进中国本土化战略,成立上海研发中心,300人团队开发专属车机系统,计划2026年搭载全系车型 [7] - 公司计划2026年将中国经销商缩减至100家左右,并在一线城市加码投资 [7] - 2025年被定位为“校准年”,计划2026年重启市场进击 [7] 成本削减与组织优化 - 公司已启动组织结构优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裁员1900人,并于2025年内裁减2000个临时岗位 [4] - 第二轮裁员方案预计在2025年年底前公布 [4] 未来业绩指引 - 公司预计2026年销售回报率无法达到两位数,目标将在后续年份实现 [2]
保时捷任命新任首席执行官;乐道汽车第10万辆车交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07:05
奇瑞汽车全球化战略 - 公司明确2025年开启资本市场全球化新征程 按照世界500强和全球化上市公司标准提升治理水平 [1] - 公司当前海外市场营收已接近总营收的一半 未来海外营收贡献和海外员工数量将远大于国内 [1] - 公司的全球化布局可能带动汽车产业链加速出海 助推零部件及物流等相关板块国际化进程 [1] 采埃孚产能与技术布局 - 采埃孚制动系统武汉新工厂正式投产 扩展了电子驻车卡钳产能 [2] - 新工厂规划引入下一代线控制动卡钳生产线 该产品是线控制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此举强化了采埃孚在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市场地位 并可能带动本土线控底盘产业链协同发展 [2] 乐道汽车市场进展 - 乐道汽车作为年轻纯电品牌 达成第10万辆车的交付里程碑 [3] - 公司认为10万辆仅是新开始 未来仍需持续努力 [3] - 此成绩有望增强资本市场对其品牌成长性的认可 为新能源整车板块再添成长案例 [3] 保时捷管理层变动 - 保时捷任命迈克尔·莱特斯为新任首席执行官 自2026年1月1日生效 奥博穆将不再担任此职 [4] - 奥博穆将继续担任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 任期至2030年底 [4] - 新任首席执行官在超跑领域的经验可能为保时捷电动化转型注入新的技术视野 [4]
中国研发中心首个成果将于明年“上车” 保时捷潘励驰:赢回中国市场是一场马拉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17:17
全球及区域销量表现 - 前三季度全球累计交付新车21.3万辆,同比下滑6% [1] - 北美市场销量约6.4万辆,同比增长5% [1] - 德国本土销量约2.2万辆,同比下降16% [1] - 欧洲(不含德国)销量5万辆,同比下降4% [1] - 中国市场销量3.2万辆,同比下滑26% [1] - 其他海外及新兴市场销量4.3万辆,同比增长3% [1] 中国豪华车市场环境 - 国内豪华车市场整体承压,前8个月累计零售销售约154.5万辆,同比下滑12.2% [1] - 国内豪华车市场份额为10.5% [1] 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公司将2025年定为重新校准之年,计划于2026年重启进击模式赢回中国市场 [4][7] - 公司已成立中国研发中心推进本土化研发,并推出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4][5] - 公司对经销商渠道进行了优化 [4] 本土化研发与产品策略 - 全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由本土团队主导开发,预计2026年搭载于多款车型 [5] - 中国研发中心落户上海嘉定,已有超过300名员工,旨在提供面向中国市场的解决方案 [6] - 全球产品战略调整,决定新增更具品牌特色的内燃机车型,并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的上市节奏 [7] - 定位高于Cayenne的全新SUV系列将率先推出内燃机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7] 经销商网络与品牌体验优化 - 目标到2026年底将经销商规模降低至100家左右 [7] - 对市场需求较低的二、三线城市4S店进行优化,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继续加大投资 [8] - 通过资源整合优化渠道,如北京两家保时捷中心合并迁址 [8] - 在上海揭幕亚洲首家品牌快闪空间,展示品牌文化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8]
金价、油价,都跌了
搜狐财经· 2025-10-10 13:46
美股市场表现 - 美国三大股指周四集体收跌,道指跌0.52%,标普500指数跌0.28%,纳指微跌0.08% [1] - 市场下跌部分原因是投资者在标普500指数与纳指创下收盘历史新高后获利了结 [1]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导致关键经济数据(如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8月批发销售额环比数据)未能公布,投资者交投谨慎 [1] 公司财报与股价 - 百事可乐公司2025财年三季度营收与每股收益均高于预期,股价周四收涨超过4% [3] - 达美航空2025财年三季度营收大幅增长并预计营收前景显著改善,股价周四收涨超过4% [3] - 法拉利发布低于预期的2030年长期净营收目标,且电动化转型步伐缓慢(预计2030年纯电车型占比仅20%),导致其股价暴跌15.41%,创公司史上最大单日跌幅 [3] - 法拉利股票收盘价为407.380美元,当日下跌71.830美元,跌幅14.99% [4] 欧洲市场与公司动态 - 欧洲三大股指周四涨跌不一,英国股市跌0.41%,法国股市跌0.23%,德国股市微涨0.06% [6] - 汇丰集团宣布拟以大幅度溢价收购恒生银行少数股东持有的所有余下股份,其伦敦上市股票价格收跌5.39%,拖累欧股银行板块 [3] - 法拉利股价暴跌对欧洲市场相关板块造成影响 [3] 大宗商品市场 - 国际油价周四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61.51美元,跌幅为1.66%;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65.22美元,跌幅为1.55% [6] - 油价下跌因分析师预计巴以冲突缓和将逐步抹平"地缘风险溢价",油价将向下修正 [6] - 国际金价周四跌超2.4%,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黄金期价收于每盎司3972.6美元,跌破4000美元整数关口 [6] - 金价下跌因中东地缘冲突缓和降低避险情绪,且美元指数显著上涨 [6] - 金融机构分析师提示金价近期快速上涨受大量投机头寸推动,积累回调风险,未来若风险事件平息或美联储降息路径改变,金价可能进一步回调 [6]
德系豪华车,失守中国市场
第一财经· 2025-10-09 22:08
德系豪华车企三季度在华销量表现 - 宝马三季度在华销量为14.7万辆,同比下降0.4% [2] - 奔驰三季度在华销量为12.5万辆,同比下降27%,是已公布车企中降幅最大的 [2] - 保时捷三季度在华销量为1.1万辆,同比下降20.7% [2] - 奔驰7月在华零售量环比下降超40%,至2.7万辆,为5年来月销量首次跌破2.8万辆 [2] 保时捷在华长期销量趋势与战略调整 - 保时捷在华销量在2021年达到峰值,逼近10万辆 [3] - 2024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为3.22万辆,同比下降26% [3] - 2024年全年,保时捷在华交付量为5.69万辆,同比下降28% [3] - 公司战略转向“质大于量”,主动优化经销商网络并加速本地研发 [3] - 保时捷调整产品战略,重新向燃油和混合动力倾斜,并放慢电动车步伐 [5]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问界、理想等中国品牌凭借智能化电动化优势,在30万元以上市场加速抢夺份额 [4] - 豪华品牌过去依赖的机械性能和品牌溢价在智能电车时代不足以支撑竞争力 [4] - BBA(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终端价格已出现大幅跳水 [4] - 在电动车市场,仅有宝马推出的电动车具有一定声量,但与国内新能源车企销量仍有差距 [4] 德系豪华车企电动化转型动态 - 奔驰将逐步弃用“EQ”子品牌,未来电动车型将采用“Electric”命名方式 [4] - 奔驰基于纯电MMA平台的首款国产车型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将于今年秋季上市 [4] - 保时捷未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专属电动车型,市场表现未达预期 [5] - 保时捷原定于2030年代推出的电动平台研发计划将重新规划时间表 [5]
FERRARI CAPITAL MARKETS DAY TARGETING NEW HEIGHTS
Globenewswire· 2025-10-09 17:47
公司财务目标 - 公司为2030年设定净收入目标约90亿欧元,复合年增长率约5% [2] - 2030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目标至少27.5亿欧元,利润率至少30% [3] - 2030年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目标至少36亿欧元,利润率至少40% [4] - 2025年净收入指引从超过70亿欧元上调至至少71亿欧元,提前一年超越2026年盈利目标 [1][5][7] - 2025年调整后每股盈利指引从至少8.60欧元上调至至少8.80欧元 [5] 现金流与资本支出 - 2026至2030年期间目标累计产生约80亿欧元工业自由现金流 [4][7] - 同期计划累计资本支出约47亿欧元,其中大部分用于下一代跑车 [4][7] - 现金流转化率将提升至50%以上 [4][7] 股东回报 - 提议将股息支付率从35%提高至40%,自2025年年度业绩开始 [6][7] - 2027至2031年期间累计股息分配预计约35亿欧元 [6] - 计划从2026年开始执行新的约35亿欧元股份回购计划 [7][8] - 计划期内股东总回报约70亿欧元,由股份回购和股息平均分配 [7] 收入驱动因素 - 收入增长主要由产品组合丰富化及个性化定制驱动 [2][3] - 跑车及其他汽车相关活动是主要增长动力,订单可见性提供支撑 [2] - 赛车和生活方式业务收入预计将对公司业绩做出积极贡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