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轨道交通设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34亿并购造假案判了,中介机构“一个也跑不掉”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18:11
证券虚假陈述诉讼进展 - 南京中院对1名机构投资者诉讼作出一审判决 公司被判赔偿损失并承担案件受理费合计3309.31万元[1] - 国泰海通 苏亚金诚 东洲评估 嘉源律所及两名自然人分别按50% 40% 15% 2% 2% 2%的比例承担连带赔偿责任[1] - 截至目前共有17名投资者提起索赔诉讼 累计诉请金额3.83亿元 一审判决公司负担赔偿损失和案件受理费合计8315万元[5] 投资者诉讼处理情况 - 已按判决履行完毕对9名普通投资者的赔偿义务 合计赔偿损失金额139万元[6] - 2名投资者索赔诉讼正在二审程序中 6名投资者索赔诉讼为待生效一审判决[6] - 对法院已受理但尚未立案的其他400余个投资者预提损失 累计计提投资者索赔损失金额2.16亿元[6] 历史并购事件追溯 - 2017年以34亿元对价收购广东龙昕科技100%股权 交易金额占2016年净资产逾50%[7] - 龙昕科技在2015年至2017年间通过虚增收入 利润等方式实施财务造假 导致重组报告书存在虚假记载[7] - 2018年对龙昕科技计提大额预计负债及坏账准备10.67亿元 当期归母净利润大幅亏损31.51亿元[7] 资产处置与追偿行动 - 2019年将龙昕科技以4亿元出售剥离 较收购价34亿元大幅折价[8] - 2018年向南京中院提起民事诉讼 要求龙昕科技20名原股东承担违约赔偿责任[8] - 持续追偿涉及股权转让价款返还 业绩承诺未完成补偿等方面[8] 财务数据明细 - 机构投资者诉请全额67,319,390.77元 一审判决赔偿损失32,907,933.08元 案件受理费185,117元[4] - 在另一判决书案号(2022)苏01民初3953号中 国泰海通对54.77万元赔偿在50%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5]
34亿并购造假案判了,中介机构“一个也跑不掉”!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18:06
诉讼案件概况 - 康尼机电因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被投资者起诉,南京中院一审判决公司赔偿1名机构投资者损失并承担案件受理费合计约3309.31万元[1] - 截至目前,共有17名投资者提起索赔诉讼,累计诉请金额为3.83亿元,一审判决公司负担的赔偿损失和案件受理费合计8315万元[6] - 公司已按判决履行完毕对9名普通投资者的赔偿义务,合计赔偿139万元,另有2名投资者的诉讼处于二审程序,6名投资者的诉讼为一审待生效判决[7] 中介机构连带责任 - 本案中券商、审计、评估、律所等中介机构全部被判承担连带责任,属罕见情况[2] - 南京中院判令国泰海通、苏亚金诚、东洲评估、嘉源律所及两名自然人分别按50%、40%、15%、2%、2%、2%的比例承担连带赔偿责任[2] - 例如在判决书(2022)苏01民初928号中,国泰海通需在50%范围内对康尼机电约3309万元的赔偿承担连带责任[5][7] 并购事件背景及财务影响 - 事件源于2017年康尼机电以34亿元对价收购广东龙昕科技100%股权,该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8] - 事后查明龙昕科技在2015至2017年间财务造假,导致康尼机电2017年披露的重组报告书存在虚假记载[8] - 收购次年(2018年),公司对龙昕科技计提大额预计负债及坏账准备10.67亿元,导致当期归母净利润大幅亏损31.51亿元[8] - 为化解危机,公司于2019年将龙昕科技以4亿元出售剥离[9] 公司后续追偿及财务计提 - 康尼机电已对龙昕科技原股东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违约赔偿,并持续追偿股权转让价款及业绩补偿[9] - 除已判决的17件案件外,公司对法院已受理但尚未立案的其他400余个投资者索赔预提损失,累计计提投资者索赔损失金额为2.16亿元[7]
年报涉嫌存虚假记载 华铭智能停牌戴帽
证券时报网· 2025-07-04 23:16
公司违规及处罚情况 - 公司因2020年、2021年年度报告涉嫌虚假记载收到上海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华铭",7月7日停牌一天后于7月8日复牌 [1] - 违规源于2019年收购的聚利科技在ETC产品销售中会计处理不当,将第三方居间、代理等服务费用错误确认为研发费用而非销售费用,且未按权责发生制计提销售费用 [1] - 2020年虚增利润总额2531.54万元(占当期利润18.76%),2021年虚减利润总额3570.37万元(占当期利润16.9%)[2] - 上海证监局对公司处以15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合计罚款250万元 [2]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已完成自查整改并于2023年10月27日发布更正公告,对相关年度财报进行追溯调整 [2] - 计划采取措施消除影响以尽快撤销风险警示,同时加强子公司内控管理 [2] 业务及市场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BRT领域自动售检票系统终端设备研发制造 [2] - 6月20日至24日因数字货币概念股价累计涨幅超30%,最新收盘价12.28元/股,市值22.25亿元 [3]
香港东铁线站台门加装项目投入运作 方大集团“即装即用”技术打造轨道交通安全标杆
证券日报网· 2025-06-05 20:49
项目概况 - 香港东铁线站台门加装项目比原定计划提前约6个月完成,标志着香港百年东铁线迈入智能化、安全化的新纪元 [1] - 项目覆盖全线13个车站、35侧月台,共安装1575道半高站台门及智能安全系统 [3] - 香港东铁线日均客流量超百万人次,是香港首条连接内地口岸的铁路 [3] 公司技术实力 - 公司是我国首批从事地铁站台屏蔽门系统开发、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的高新技术企业,主持编制了国内首部站台屏蔽门系统行业标准 [3] - 公司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站台屏蔽门系统,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认定 [3] -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43个城市,承接100余条地铁线站台屏蔽门系统工程 [3] 施工亮点 - 团队在凌晨1:30至3:30的列车停运窗口期内完成全流程作业,曾创下3小时安装调试3个单元门、4周完成整侧站台的行业纪录 [4] - 首创"单元滑动门中心折点设计",攻克弧形站台和伸缩缝并存的安装难题 [4] - 采用激光雷达技术的智能乘客探测器(PDS系统),安全等级达SIL2,有效杜绝夹人风险 [4] 技术创新 - 设备通过IP65防护认证,抗台风"八号风球"级暴雨,电缆采用抗紫外线材料 [4] - 研发高可靠性信号模拟器,在安装期间模拟门体状态,实现"零故障"过渡 [4] 行业影响 - 项目成功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全球轨道交通站台门工程提供宝贵借鉴,推动行业技术革新 [5]
方大集团2024年报:AI赋能智造,全球布局领航未来
证券时报网· 2025-04-22 09:4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4.24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亿元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2.71亿元 [1] - 核心业务稳健增长 订单储备创历史新高 [1] AI技术赋能战略 - 设立智能智造+AI专项小组 建立订单-设计-生产智能快速响应机制 缩短产品交付周期 [2] - 采用AI+BIM驱动的参数化工具提升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结合拓扑优化算法控制材料用量并降低碳排放 [2] - 通过AI优化生产流程和施工顺序 结合无人机航拍和CV技术识别质量及安全问题 [2] - 赣州低碳智能总部基地投产 推行全链条数字化管理 实现ERP系统全流程覆盖 [3] - 通过AGV无人物流和AI排版优化生产 生产节拍精确至秒级 车间管理达国际8S标准 [3]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 全球率先研发成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屏蔽门系统 应用AI视觉识别列车车型及定位 [3] - 高铁屏蔽门系统可调节开门位置和幅度 适应不同车型需求 已获36项专利 [3] - 涂装中心获生态环境部绿岛项目认证 实现污染物统一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 [3] 全球化与海外业务 - 深耕一带一路市场 在新加坡 印度 澳大利亚 孟加拉等地设立分支机构 [4] - 推行技术+服务双输出模式 提升本地决策效率 [4] - 幕墙海外订单同比增长60.98% 澳大利亚墨尔本项目以247米高度刷新纪录 [4] - 轨道交通屏蔽门新增菲律宾等项目 全球开通运营线路120多条 [4]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3.07% 巩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