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械

搜索文档
慈星股份推进定增收购军工标的 前次跨界军工被指“一地鸡毛”|速读公告
新浪财经· 2025-06-03 23:59
慈星股份跨界收购进展 - 公司拟通过定增和现金方式收购沈阳顺义科技75%股份 现金支付不超过交易对价的40% 剩余资金通过定增募资 发行价7 16元/股 [1] - 标的资产估值及定价尚未确定 初步测算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 公司称此次收购将切入国防科技行业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标的公司主营装备健康管理系统 智能检测设备等 产品主要应用于国防科技领域 [1] 公司转型背景与历史 - 此次收购是公司四个月内第二次跨界尝试 此前筹备收购武汉敏声转型半导体失利 显示公司从传统针织机械行业转型的迫切意愿 [2] - 2021年公司曾以1 4亿元受让北方广微35%股权 并承接7082万元债权 标的为红外探测器生产商 客户主要为军品厂商 [3] - 北方广微收购后续与公司控制权变更相关 交易终止后 公司在14个月内将股权及债权转让给控股股东宁波裕人 转让价1 48亿元股权+7379万元债权 [3][4] 历史收购争议与现状 - 北方广微股权转让遭董事质疑 称决策草率且不符合战略规划 但交易仍获股东大会批准 [4] - 截至2024年5月 公司已失去对北方广微财务和经营政策影响 但工商变更未完成 因标的股权被冻结 控股股东仅支付首期2500万元 剩余款项延期 [4]
又一A股大动作!明日复牌
中国基金报· 2025-06-03 22:34
交易概述 - 慈星股份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顺义科技75%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 股票将于6月4日复牌 [2] - 交易对方包括李英顺、中兵国调股权投资基金等10名主体 配套资金募集对象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 [5] - 公司明确表示本次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 [5] 战略意图 - 交易旨在丰富业务类型 切入国防科技行业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5] - 推动公司向新质生产力转型 增加利润增长点 提升持续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5] - 通过拓展国防科技业务 重点布局装备健康管理系统和智能检测设备领域 实现战略转型 [7] 标的公司业务 - 顺义科技主营装备健康管理系统、智能检测设备、维修保障设备及仿真模拟设备 产品应用于国防科技领域 [5] - 业务聚焦国防装备信息化、可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 [5] 财务数据 - 顺义科技2023年营收2.84亿元 净利润2771.6万元 2024年营收2.25亿元 净利润5487.97万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284.11万元 净亏损1177.69万元 [6] - 截至2025年3月末 公司总资产4.51亿元 负债1.85亿元 所有者权益2.67亿元 [7] - 2023-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 分别为-4774.64万元、-1321.06万元和-2328.71万元 [7] 市场影响 - 慈星股份当前股价8.99元/股 总市值71亿元 [8] - 交易预计将优化上市公司资产质量 增强抗风险能力 提升股东回报 [8]
慈星股份加速布局国防科技领域,开启转型升级新征程
证券时报网· 2025-06-03 20:24
交易概述 - 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沈阳顺义科技75%股份,交易对方包括李英顺、中兵国调等10名 [1] - 发行股份价格定为7.16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 [1] - 交易锁定期为12个月,业绩承诺方还需结合业绩补偿要求设置进一步锁定安排 [1] - 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关联交易、重组上市,完成后标的公司将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战略转型背景 - 公司主营电脑针织横机业务面临市场需求周期性波动和行业技术成熟带来的挑战 [2] -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已占据较高市场份额,但需构建第二增长曲线突破发展瓶颈 [2] - 国防科技领域因国家政策支持具备抗周期性特征,成为公司转型升级战略方向 [2] 标的公司情况 - 标的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深耕装备健康管理领域十余年 [2] - 已形成健康管理、智能检测、维修保障、仿真训练四大核心板块 [2] - 产品主要应用于国防科技领域,未来将拓展工业、石化、电力等民用领域 [2] 行业机遇 - 国防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带动装备健康管理、智能检测等细分市场需求增长 [3] - 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领域的空间广阔 [3] - 公司通过此次收购有望在国防科技领域实现突破,为长期发展注入新动力 [3]
上市公司重大重组乱象亟待制度规范
国际金融报· 2025-05-27 14:01
上市公司重组案例 - 深交所创业板某针织机械上市公司在终止前次重组仅三个月后再度推出跨界收购计划 标的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近90项 与主营业务相差甚远 且标的公司IPO辅导报告显示内控仍需持续整改 [1] - 该公司2016年曾高溢价收购两家互联网公司形成巨额商誉后爆雷 导致2019年和2020年连续巨额亏损 今年2月并购半导体公司失败后再次快速启动新收购 [1] 行业重组乱象 - 部分资质平平或存在问题的上市公司频繁运作资产重组 目的可能为制造重组题材刺激短期股价 但往往未能提升盈利能力 甚至导致经营恶化 [1] - 部分重组案例存在信息泄露和内幕交易问题 有的沦为半途而废的忽悠式重组 [1] 现行制度缺陷 - 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几乎无门槛 仅需履行披露义务即可启动程序 现行《办法》对一般性重组缺乏规范性门槛 [1] - 跨界并购约束条款仅使用"支持"表述 对"运作规范"缺乏明确定义 导致基本面欠佳公司频繁追逐热点行业 [2] - 重组期间内幕信息管理要求虽存在 但部分案例仍出现信息泄露和股价异常波动 [2] 监管改进建议 - 建议设定重大重组实施门槛 要求最近三年扣非净利润未亏损 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平均 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 [2] - 对跨界并购设立更高门槛 如财务指标需处行业前10% 需充分论证业务协同效应并披露整合计划 [3] - 建议建立重大重组冷却期制度 重组失败公司一年内不得再推新方案 [3] - 加强内幕交易监管 重组信息披露前五日股价偏离行业指数10%以上应立案调查 严惩违规行为 [3]
慈星股份再谋跨界并购 转型之路能否柳暗花明?
证券日报· 2025-05-20 20:35
公司动态 - 慈星股份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沈阳顺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证券自2025年5月20日起停牌 [2] - 沈阳顺义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6000万元,经营范围涵盖软件开发销售、仪器仪表制造销售修理等近90个项目,与慈星股份主营业务差异显著 [2] - 慈星股份成立于2003年,2012年创业板上市,主营智能针织机械设备研发生产销售,正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2] 跨界并购历史 - 2016年公司斥资6亿元和4亿元收购杭州优投科技和杭州多义乐网络科技100%股权,切入互联网领域但最终计提数亿元商誉减值,导致2019年亏损8.74亿元、2020年亏损5.27亿元 [3] - 2021年2月以1.401亿元收购北方广微35%股权并承接7082万元债权,一年后以1.48亿元转售给控股股东 [3] - 2021年12月以2亿元自有资金认购武汉敏声12.50%股权进入射频滤波器和MEMS行业 [4] - 2025年1月拟收购武汉敏声控股权但2月终止,5月又宣布筹划收购沈阳顺义 [4][5] 行业背景 - 针织机械领域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增长放缓、产能过剩、利润率下滑、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压力 [6] - 传统制造业普遍面临市场饱和、利润压缩等困境,企业通过跨界并购寻求转型升级 [6] - 跨界并购可快速获取新技术、新市场,突破传统业务瓶颈,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与消费升级趋势 [6] 战略分析 - 频繁变更收购对象引发市场对公司战略规划稳定性的质疑 [5] - 跨界并购可能带来拓展业务边界、进入高增长新兴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和分散经营风险的机会 [6] - 业务差异显著的并购需跨越文化融合、业务协同、技术整合等多重障碍,存在整合失败风险 [7]
跨界收购失败3个月后 慈星股份又看上了这家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公司
经济观察网· 2025-05-20 13:20
慈星股份收购沈阳顺义 - 公司拟通过发行A股股票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沈阳顺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股票自2025年5月20日开市时起停牌 [1] - 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1] - 沈阳顺义是一家以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布局健康管理系统、智能检测设备、模拟仿真设备、维修保障设备、智能控制系统五大产品领域 [1] - 沈阳顺义重视自主研发,拥有百余项知识产权,对研发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1] 慈星股份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要从事针织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智能针织机械设备,是国内首批电脑横机研制企业 [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18亿元,同比增长9.16%,归母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148.82% [2] - 公司正积极拓展非服产业,培育智能可穿戴、电子皮肤、碳纤维复合材料3D成型、先进医疗织物等科技针织方向的技术,融合人工智能优势资源,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 [3] 慈星股份资本运作历史 - 公司一直试图通过资本运作跨界热门行业,2024年1月曾筹划收购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股权,但20余天后终止 [2] - 2016年公司高溢价跨界收购两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形成商誉8.62亿元,后因商誉爆雷导致2019、2020年连续巨额亏损 [3] - 公司正动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3] 市场反应与质疑 - 在2024年1月收购武汉敏声前夕,公司股价两个交易日累计涨超35%,引发市场对内幕交易质疑 [2] - 公司表示在重组前期和期间都做了自查,董监高及相关人员均遵守保密协议,不存在相关股票交易行为 [2]
慈星股份拟购买沈阳顺义控股权 标的公司致力于智能高端装备制造
证券时报网· 2025-05-19 20:42
慈星股份收购沈阳顺义控股权交易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沈阳顺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证券自2025年5月20日起停牌 [1] - 交易方式为发行A股股票及支付现金 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 具体方案以后续公告为准 [1] - 交易对方初步确定为包括持股54.34%的法定代表人李英顺在内的沈阳顺义全部或部分股东 已签署意向性协议 [2] 沈阳顺义公司概况 - 沈阳顺义成立于2012年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专注智能高端装备制造 [1] - 公司布局健康管理系统 智能检测设备 模拟仿真设备 维修保障设备 智能控制系统五大产品领域 [1] - 拥有百余项知识产权 在复杂装备智能检测和健康管理系统领域具备核心技术 研发模式为自主创新驱动成长 [2] 慈星股份业务发展 - 公司主营针织机械研发生产 产品为智能针织机械设备 是国内首批电脑横机研制企业 设备覆盖全系列针距 [2] - 2024年表示持续专注主业 财务状况健康 正在动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设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3] - 公司强调将严格履行并购标的的信息披露义务 当前业务稳健推进 [3]
机会还是风险?半年近30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并购,已有6家失败
券商中国· 2025-03-26 14:15
并购六条实施半年回顾 - "并购六条"实施半年以来,允许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的监管态度受到市场关注,近30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跨界收购计划 [2] - 芯片产业上下游企业成为上市公司跨界并购的主要标的行业 [2] - 跨界并购存在企业炒作情况,核心条款难达成共识,整合难度大且失败风险高,过去半年至少有6单以失败告终 [2] 跨界并购市场表现 - 联储证券报告显示,"9·24"并购新政后16起披露交易属跨界并购,占2024年全年25起的六成 [3] - 16家发布跨界并购计划的上市公司股价平均最高涨幅达125.78% [3] - 16起跨界并购都属于新质生产力范畴,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标的最受欢迎 [3] - 今年以来首次披露跨界并购案例约13起,标的以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设备为主 [3] 典型跨界并购案例 - 群兴玩具计划收购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和运营商天宽科技不低于51%股权 [3] - 狮头股份计划定增收购机器视觉技术企业利珀科技100%股权 [4] 跨界并购失败案例 - 6起跨界并购因核心条款未达成共识而失败 [5] - 双成药业终止收购半导体企业奥拉股份100%股权 [6] - 永安行终止收购农机无人驾驶企业 [6] - 慈星股份终止收购集成电路芯片企业武汉敏声 [6] 跨界并购风险分析 - 跨界并购后续整合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易形成被并购方变现思维,对赌期后业绩可能大幅下滑 [7] - 2023-2024年A股94家强制退市公司中,45%曾实施跨界收购,部分公司业务出现"大换血" [8] - 联储证券认为从严监管上市公司盲目跨界并购非常必要,当前大部分跨界并购以二级市场炒作为主要目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