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

搜索文档
2025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在京开幕
北京商报· 2025-07-05 16:48
大会概况 - 2025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在北京召开 主题为"领航全域 展翼未来" [1] - 大会特点为技术纵深探索 设置四大前沿技术专题会议:无人机系统技术 测控与通信导航技术 任务载荷与智能识别技术 智能无人控制技术 [1] 同期活动 - 举办十余场高规格行业交流会议 包括低空安全与无人机警务应用 地理信息服务低空经济安全发展 农业无人机应用 大中型无人机产业与航空应急救援等主题 [4] - 同期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无人机及无人系统博览会 展期3天 展区2万平方米 汇聚500余家全球顶尖展商 [4] - 博览会展示超千套产品 覆盖无人机整机 防控技术 低空经济装备全产业链 包括机器狗 机器人 无人车 无人船等 [4] 竞赛与人才培养 - 举办2025全国无人机创新技能大赛 设置六大竞技项目:应用技能赛 创新设计赛 应用场景赛 性能指标赛 空地协同赛 创意表演赛 [4] - 大赛目标为促进技术 研究 产业融合 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4]
“F1”遇上“五菱宏光” 深圳低空经济玩出了新花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5 15:30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深圳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实践,覆盖无人机消防、物流配送等多场景应用[1] - 南山区聚集500余家低空产业企业,形成完整消费级无人机产业链,2024年累计飞行超十万架次[6] - 深圳通过立法支持低空经济,南山区出台专项扶持措施构建"两区一廊"发展格局[5] 泽芯未来(FPV穿越机领域) - 产品具备0.8秒破百、时速300公里的高机动性能,类比"空中F1赛车"[2] - 业务涵盖FPV研发、赛事培训、模拟游戏,与国家无人机竞速队合作形成闭环生态[2] - 技术应用于公安反恐侦察、消防破障等场景,3米/秒敏捷转向能力可穿越狭窄窗口[3] - 建设12000平方米无人机测试中心,集成测试、训练、赛事运营等功能,预计2024年7月投用[3] 微至航空(无人运输机领域) - 开发载重500公斤、航程500公里的运输机,货舱5立方米可容纳2个标准托盘,定位"空中五菱宏光"[4] - 机型适配非铺装路面起降,400米起降距离覆盖全国通航机场,量产后成本仅为同类产品1/5[4][5] - 瞄准300-800公里支线物流痛点,测算胡焕庸线以西1%陆运替换需求可释放2万架无人机市场[5] - 已完成200小时安全测试,计划2026年取得适航证,目标2027年实现50架年销量[5] 行业活动与政策支持 - 深圳举办低空经济专场路演,8家企业展示飞行汽车、无人机物流、智能航行等前沿技术[1] - 南山区推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培育产业链与创新载体[5] - 行业高校科研机构达12个,高能级创新载体11家,推动技术商业化落地[6]
无人机出口量飙升252%!“四个一”服务体系助力“智慧翅膀”飞出亮眼成绩单
广州日报· 2025-07-05 12:02
行业动态 - 2025年1~5月广州市无人机出口量达6134架 同比激增252% 其中农业植保机型占比超50% [1] - 广州市创新构建"四个一"服务体系 包括一条通道 一套机制 一个平台 一项赋能 支撑低空经济出海 [1] - 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产业被纳入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战略性先导产业重点培育 [6] 政策支持 - 广州市商务局开辟绿色审批通道 将无人机出口许可证办理时间从2个月大幅缩短 [2] - 建立无人机出口"白名单企业库" 对通过AEO认证企业给予优先通关支持 [3] - 出台16项增量政策 发布39条政策服务包 开展49期宣讲 服务企业超4000家次 [4] - 推动头部企业100%获取AEO高级认证 落实全国首份《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合规管理指南》 [6] 企业案例 - 极飞科技为全球领先智慧农业科技公司 产品覆盖70余国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 - 通过广交会服务机器人专区展示农业无人设备 政府协调核心展位并组织精准对接会 [4] - 红鹏直升机遥感科技获贷款利率下调1.2个百分点 年省息6万元 研发周期缩短3个月 [4] 技术创新 - 极飞科技运用机器人 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技术 打造精准高效可持续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2] - 产品线包括农业无人飞机 农机自驾仪 智能水肥管理系统等无人化设备 [4] - 探雷无人机生产线投产 体现"研发-检测-通关-售后"全链条生态建设进展 [4][6] 市场拓展 - 农业无人机应用场景覆盖东南亚稻田 南美农田等全球农业区域 [1][4] - 通过合规管理优化申报流程 确保产品用于合法领域 建立可持续发展路径 [2][3] - 金融机构"一企一策"提供融资支持 解决企业出海资金卡点 [4]
三个场景,看广东产业体系向新(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7-05 05:56
广东产业实力 - 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 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 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 [1] - 形成电子信息 新能源等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拥有8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 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1] 传统产业升级 - 潮州三环突破高端MLCC生产技术 陶瓷介质层从5微米降至1微米 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 通信 汽车等领域 [2] - 2023年广东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技改数转 佛山 江门入选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3] - 惠州打造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新材料产业集群 [3] 新兴产业发展 - 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研发单人喷气飞行背包 最高时速100公里 可用于应急救援 [4] - 深圳联合飞机Q100农业无人机适用于多种农业作业 2025年销量有望达10万台 营收突破10亿元 [4] - 广东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 聚集企业1.5万余家 开通5G-A基站超1.1万个 [5] 未来产业布局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研发医疗 家政 工业等多场景机器人 已申请专利300多项 [6] - 奥比中光3D视觉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70% 应用于服务机器人领域 [6] - 珠三角形成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 2024年产业集群营收超900亿元 居国内第一梯队 [6]
航天彩虹: 第六届监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5 00:34
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公司第六届监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25年7月4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会议通知已于2025年6月30日通过书面、邮件和电话方式发出 [1] - 会议应参加表决监事3名,实际参加表决监事3名,由监事会主席胡炜先生主持 [1] - 会议的召集、召开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合法有效 [1] 监事会会议审议表决情况 - 审议通过《关于变更回购股份用途并注销的议案》,监事会认为该事项符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9号——回购股份》相关规定 [1] - 变更回购股份用途并注销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经营、研发、债务履行能力产生重大影响,也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1] - 公司股权分布情况仍然符合上市条件,不会影响公司的上市地位 [1] - 审议通过《关于开展套期保值业务防范汇率波动风险的议案》,公司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旨在降低汇率波动风险,减少汇兑损失,控制经营风险 [2] - 公司制定《公司货币类衍生业务管理办法》严格流程管控,以严守套期保值、风险中性为原则 [2] - 同意公司开展规模不超过4,400万美元的套期保值业务,单笔最长期限8个月(展期额度不重复计算) [2]
焦点访谈|新职业新工种亮相,藏着哪些机会?一起了解就业新方向
央视网· 2025-07-04 21:52
新职业发展背景 - 人社部公示拟新增17个新职业与42个新工种 包括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 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 睡眠健康管理师等 [1] - 新技术 新产业 新业态推动新职业新工种涌现 为劳动者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1] - 新增职业大多具有数智化 绿色化和生活化特征 反映产业升级新趋势 [18] 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 - 王幻从事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工作 负责设计脚本 镜头 用AI工具制作动画场景 [3] - 该岗位需掌握多种AI工具 精准沟通AI 并进行后期调整修改 [3] - 中影年年公司利用积累的三维动画素材和AI技术研发垂类大模型 应用于日常工作 [3] - 建模技能被AI拉平后 美学和艺术理解在岗位中越来越重要 [5] - 数字内容市场规模已超十万亿 行业增长将带动更多人才加入 [5]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 - 徐唐昊从事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工作 负责创意设计 编程操控 指挥无人机群飞行轨迹 [7][8] - 该岗位需融合艺术创意与数字技术 编写代码确保无人机精准执行动作 [10] - 无人机表演市场需要建模功底人才 徐唐昊从3D建模师转型 [8][10] - 团队中00后越来越多 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12] 旅拍定制师 - 李粉从事旅拍定制师工作 为游客定制旅游路线 拍摄风格 穿衣搭配 提供情绪价值 [12][14] - 旅拍行业快速发展 从汉服租赁转型 累计接待上万笔定制服务 [14][16] - 团队增至近20人 涵盖策划 造型 摄影 后期等全流程 [16] - 黔阳古城汉服旅拍机构从1家增至十几家 反映文旅市场持续火热 [16] - 游客对文旅体验品质要求提升 催生旅拍师等高品质服务职业 [16] 其他新职业 - 新职业还包括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 睡眠健康管理师 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 保鲜花制作工等 [18] - 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持续拓宽职业赛道 [18]
政企学研共育无人机领域专业人才
科技日报· 2025-07-04 09:10
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揭牌及产教融合 - 中侨大学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揭牌仪式举行,现场展示低空经济实景课程,政企学研多方协同探索产教融合创新路径 [1] - 学校举办低空经济产业产教融合新生态论坛,与政府平台、研发制造及应用类企业签约,启动上海湾区低空应用技术市域产教联合体 [1] 无人机专业人才培养成果 - 中侨大学2019年获批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2020年首批招生,累计培养学员1000余名,与华东无人机基地企业合作开展培训项目 [2] - 学校设立10个24小时开放的无人机实验室,鼓励学生大胆操作设备,消除实践顾虑 [2] - 2022级无人机专业44名学生中,50%已被低空经济领域企业预订,毕业生将从事培训、巡检、三维测绘等工作 [2] 校企协同人才培养规划 - 学校未来将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衔接,支撑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全国首家硬科技支行,3年“贷”出多个行业第一丨五篇大文章调研行
华夏时报· 2025-07-03 22:20
硬科技企业创新应用 - 因诺科技开发的智能无人机巡检系统显著提升油气管道巡检效率,单次飞行效率提升26倍,异常识别准确率超95%,覆盖管道里程超4000公里[2][3] - 无人机系统具备自动寻库、自主换电功能,实现全天候不间断作业,300米巡航高度平衡识别精度与障碍规避[4] - 公司已部署185台机库和142架无人机,成为"一带一路"能源通道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力量[3] 金融支持模式创新 - 浦发银行硬科技支行专注服务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授信额度提升至5000万元,配套离岸直贷等综合金融服务[6] - 建立"五专"机制:专门评价考核、风险容忍、授信管理等,科技贷款占比超95%,余额突破15亿元[9][10] - 创新推出技术交易信用贷、创新积分贷等产品,构建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体系[10] 硬科技产业生态发展 - 西安依托科研优势打造"硬科技之都",高新区设立全国首个硬科技专业支行,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8][6] - 支行累计服务235家科技企业,包括33家国家级"小巨人"和51家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形成"商行+投行+生态"服务模式[16][18] - 通过高校合作(如西北工业大学)促成十余项成果转化,建立技术评估"五力模型"破解早期企业融资难题[11][13] 企业服务机制突破 - 客户经理采用横向竞争对比+纵向成长观察法评估企业,按行业集中管理提升风险识别能力[12] - 提供超越传统金融的增值服务,包括产业链撮合(已促成5家企业合作)、路演场地支持等[16][17] - 支行不良贷款保持"零记录",通过尽职免责等政策激发基层服务科技企业的积极性[9][12]
青春聚力低空腾飞:低空经济浪潮下的无人机人才培育实践
凤凰网财经· 2025-07-03 20:32
01 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蓝图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以低空空域为依托,涵盖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 飞行活动,并带动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 5059.5亿元,增长率高达33.8%。根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 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在无人机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及新一代通信技术等领域,我 国已跻身全球领先行列。截至2024年底,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217.7万架,比上年底增长98.5%;企业、事 业、机关等法人登记用户9.8万个,培育出大疆、小鹏汇天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用无人机龙头企 业。我国在电池、航空材料和飞行控制系统等细分领域掌握全球领先技术,而5G、人工智能、卫星通 信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无人机服务规模化引领中国低空经济新纪元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对低空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码,政策体系日臻完善。2021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规划,标志着其正式上升为 国家战略。此后, ...
厚积薄发:氢航科技助力低空经济发展之路
势银能链· 2025-07-03 15:37
公司业务发展 - 2025年5月氢航科技氢动力无人机中标某大型企业1000万元采购订单,创公司历史单笔中标金额最高记录 [2] - 氢电航空动力板块业务呈现爆发态势,已签订合同订单数千万元,主要来自行业领军无人机企业的生态圈合作 [4] - 氢动力改装方案使锂电池无人机航时延长1倍多,作业效率和人效大幅提高,电池可用寿命延长10倍,单位航时作业成本下降到原来1/3 [4] - 2025年氢航正式进入航空动力战略2 0时代,航空电源新业务规模已超过原有自有氢动力无人机业务 [10] 技术研发突破 - 2021年1月全球第一个完成零下20℃低温稳定飞行 [8] - 2021年3月国内第一个完成0-5300米海拔适应性测试 [8] - 2024年完成零下40℃的100分钟稳定飞行验证 [8] - 2024年全球第一个获得德国莱茵颁发的风冷燃料电池IEC安全认证 [8] - 开发67kW氢燃料电池阵列,应用于400公斤氢燃料电池动力无人机,载荷80公斤可飞行1小时 [12] 市场应用成果 - 目前电网领域绝大多数氢动力无人机应用都来自氢航 [10] - 大疆FC-30飞机在氢动力助力下实现舟山跨岛往返飞行 [10] - M-350在氢动力下满载可飞行1小时20分,大幅提高巡检作业效率 [10] - 中航通飞、钻石飞机等大飞机客户及以色列、英国无人机客户开始与氢航合作氢动力飞机研发项目 [12] 公司发展历程 - 2017年成立时选择氢动力航空作为切入点,而非主流的车辆应用 [6] - 采用"左手抓住关键技术入口,右手抓住创新产品出口"的战略 [6] - 从最初几个人发展到103人团队 [8] - 通过七年技术积累实现从氢动力无人机到航空电源业务的战略升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