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con
搜索文档
中兴通讯屠嘉顺:从酷技术到好应用,Agent堵点在哪里
和讯· 2025-11-21 18:15
AI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生成式AI技术高速发展但商业落地缓慢 美国公司采用付费AI产品的比例出现停滞迹象 麻省理工学院报告指出95%的生成式AI应用项目效果不佳或中途夭折[2] - 约90%的垂直企业并未真正理解AI技术 存在生搬硬套问题 需要定制开发专业大模型和Agent数字人才能融入企业业务流程[3] 大模型技术演进路径 - 行业共识认为AGI未来将是融合多模态输入的世界模型 针对特定场景可通过裁剪提升效率降低成本[6] - 主流大模型持续进化 百度文心5.0多模态理解能力突出 MiniMax M2专为Agent和代码设计 成本仅为Claude 3.5 Sonnet的8% Kimi k2 Thinking在token效率等工程化方向迭代[6] - 发展路径包括科技巨头研发终极通用模型后通过蒸馏剪枝技术适配不同场景 以及先发展行业专有模型实现商业闭环再向通用大模型迈进 例如特斯拉从自动驾驶FSD模型逐步升级至机器人应用[7] Agent技术落地进展 - 2025年Agent技术成为产业热点 开始落地到医疗教育5G网络运维等领域 中兴通讯与上海第十医院合作的医疗总检系统已投入应用[8] - 2026年Agent将大规模出现在各行业 但当前规模化落地仍受限于大模型多模态能力不足 多模态训练对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8][9] - 算力紧缺是国产AI产业瓶颈 国产GPU企业如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加速上市进程 推动国产替代 DeepSeek OCR等多模态模型进化将促进Agent进步[9] 端侧AI发展趋势 - 2026年端侧AI产业链将加速成熟 手机端侧大模型可能率先突破 Super CLUE实验室测试显示手机小模型在自动点单等场景准确率超90% 中兴星云小模型在13款应用中获银牌[10][11] - AR眼镜等设备受硬件限制难快速突破 电池小导致续航差 摄像头过热问题未解决 普及仍需时间[11] 具身智能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 演示多依赖人工遥控 工业场景中存在机械自主动作控制等技术难点 C端缺乏可靠技术支撑[12] - 人形机器人需要兼容人类社会环境 制造方案中具身大脑的自主控制能力最为稀缺 是商业落地瓶颈[12][13] - 发展路径将先从B端工业场景开始 环境相对简单任务流程固定 可实现7×24小时作业 3C电子和汽车制造领域已实现突破[13][14] - 走进C端家庭预计还需5-10年 因生活场景对灵活性安全性要求极高 当前价格昂贵 但资本投入有助于加速产业链迭代[14][15]
AI圈大变天!阿里千问硬刚ChatGPT,开源免费掀翻行业规则
搜狐财经· 2025-11-21 16:48
产品发布与市场策略 - 阿里巴巴于11月17日突然官宣其AI产品“千问”APP公测,直接对标ChatGPT [4] - 千问基于全球性能第一的开源模型Qwen3,并采取免费策略,整合了淘宝、钉钉、高德、饿了么等阿里生态应用 [4] - 该产品旨在将AI从聊天工具转变为实用助手,功能包括比价下单、旅行规划、自动生成会议纪要,搅乱了AI to C市场格局 [4] 技术积累与模型性能 - 公司在AI基础设施领域投入了3800亿元,并持续迭代Qwen开源模型,强调底层功底的长期主义路线 [7] - Qwen3-Max性能超过GPT-4和ClaudeOpus,进入全球前三;开源的Qwen系列在2023年至今迭代三代,Qwen3性能比肩GPT5 [9] - Qwen系列全球下载量反超Llama,成为最火的开源模型;斯坦福大学报告指出中美顶级AI模型性能差距仅为0.3% [9][11] 行业路线与生态影响 - 千问代表的开源免费路线与ChatGPT的闭源付费路线形成正面较量,核心是AI应服务少数精英还是普惠所有人 [13] - 开源策略使千问被硅谷广泛采用,亚马逊用于训练人形机器人,苹果适配IOS系统,英伟达以Qwen为基座开发模型 [15] - 美国AI专家惊叹硅谷建立在Qwen之上,此举被认为可能削弱美国的技术领导力,并改写了全球AI行业的游戏规则 [17] 战略愿景与行业展望 - 公司的野心是打造AI时代的超级入口,让AI融入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挑战过去十年由美国闭源模式主导的AI话语权 [17] - 千问的出现预示着AI未来应向普惠、开放的方向发展,随着更多企业加入开源阵营,行业将回归让每个人受益的本质 [19]
After Posting 68% Revenue Growth in Q3, Is SoundHound AI Proving to Be an Underrated Buy?
The Motley Fool· 2025-11-21 16:00
公司股价表现 - 尽管人工智能行业备受关注,但SoundHound AI股票今年表现不佳,进入本周交易时已下跌约40% [1] - 公司当前股价为11.29美元,当日下跌2.92%,市值约为50亿美元 [2][7] 财务业绩表现 - 截至9月30日的季度收入为42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510万美元大幅增长68% [3] - 当季净亏损高达1.093亿美元,是去年同期2180万美元亏损的五倍多 [4] -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48.6%下降至上季度的42.6% [5] - 过去九个月,公司日常运营活动消耗了7630万美元现金,略高于去年同期的7580万美元 [8] 运营与增长策略 - 公司通过收购实现业务多元化,例如去年收购了在多行业有合同的AI公司Amelia,从而推动收入增长 [3] -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收购,这可能使投资者对其有机增长情况产生误解 [11] 现金流与财务状况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689亿美元,表明短期内不会耗尽资源 [9] - 尽管收入增长强劲,但公司运营仍未产生正现金流,未来可能进行股票增发导致股权稀释 [8][9]
“AI教母”李飞飞最新访谈:没想到AI会这么风靡,下一个前沿是空间智能
金十数据· 2025-11-21 15:38
AI行业现状与影响 - AI被视为文明级技术,影响范围深远,触及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和未来[2] - 当前AI技术的权力集中在少数大型科技公司手中,主要来自美国[3] - AI投资金额巨大,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 技术发展方向 - 空间智能被定义为AI下一个前沿,即理解、感知、推理并与三维世界互动的能力[1][4][25] - 空间智能与语言智能互为补充,是视觉智能的延续和拓展[4][25] - World Labs公司开发的Marble模型能够根据简单提示生成三维世界,应用场景包括设计构思、游戏开发、机器人仿真训练和AR/VR教育[26] 市场竞争格局 - 中美两国被公认为全球AI领域的领先国家[24] - 中国AI专利和论文数量激增,Deepseek等产品引发关注[24] - 全球多个地区都渴望在AI领域占据一席之地[24] 就业市场影响 - AI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劳动版图,Salesforce公司50%客服岗位已交给AI处理[28] - 技术革新将带来岗位重塑,个人需要持续学习,企业和社会也需承担责任[1][28] - 历史经验表明,蒸汽机、电力、电脑等技术都曾经历阵痛期[28] 能源消耗挑战 - 训练大型模型需要消耗大量电力,数据中心能源需求巨大[31] - 能源领域的创新是关键解决方案,需要发展更多可再生能源[1][31] - 各国需要审视能源政策和产业结构,为可再生能源投资提供契机[31] 技术应用前景 - AI应用前景广阔,涵盖软件工程、创意、医疗保健、教育和金融服务等领域[31] - 市场将持续扩张,AI可作为助手或协作工具提升人们的生产力和福祉[31] - 技术突破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为研究提供资金支持至关重要[31] 教育理念应对 - 在AI时代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批判性思维和责任感等传统价值观[1][30] - 教育需要关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尊严和个性发展,而非单纯焦虑专业选择[30] - 避免依赖AI偷懒,要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有效学习[33] 内容真实性风险 - AI技术可能被用于制造虚假图像、虚假声音和虚假文本[33] - 信息真实性问题既是AI面临的挑战,也是社交媒体主导的交流方式带来的问题[33] - 需要防止技术被滥用,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3]
鸿海计划与OpenAI在美国打造下一代AI基础设施硬件
经济观察网· 2025-11-21 15:37
经济观察网据智通财经消息,11月21日,鸿海科技集团与OpenAI宣布,双方将合作聚焦在下一代AI基 础设施硬件的设计工作与制造。作为合作的一部分,OpenAI将分享对AI产业新兴硬件需求的洞察,协 助鸿海的设计与开发工作,以及在美国工厂的生产。OpenAI将拥有优先评估这些系统,并拥有采购选 择权益。此合作将结合OpenAI对当前及未来模型需求的洞察,以及鸿海的制造能力,强化美国在地供 应链,加速先进AI系统部署。 ...
首批“中关村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出海服务港”正式揭牌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21 14:41
服务体系建立 - 首批“中关村人工智能企业出海服务港”正式揭牌,由四家机构作为挂牌主体,旨在解决AI企业出海的现实痛点与共性难题[1] - 服务体系由“出海服务港”和“出海服务站”协同配合,提供“出海前有指引,出海后有支撑”的全流程服务保障[3] - 服务港解决出海前政策不熟悉、备案及资质申报等问题,服务站则提供落地海外后的资源链接、市场拓展及应急维权等支持[3] 挂牌机构优势 - 中关村京港澳青创中心拥有成熟跨境孵化经验与港澳资源,已协助瑞莱智慧、云迹科技等AI企业落地香港数码港[4] - 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全球设立20个创新网络节点,正通过合作加快柔佛-新加坡创新中心建设,服务企业拓展东盟市场[4] - 北京启迪创业孵化器以启迪之星为旗舰品牌,全球布局200多个孵化器,正与新加坡联合推出“启新汇”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 - 中关村科学城公司布局3大海外加速器、6个海外加速站,正推进中关村迪拜海外联络处建设,助力AI企业进军中东市场[4] 企业出海成果与反馈 - 北京以广西为“桥头堡”推动智谱AI、数据堂等企业将底层算力、大模型等技术整体落地东盟多国,实现从技术出海到“产业链输出”的升级[5] - 智谱AI评价该体系精准解决信任建立、合规风险和资源对接三大痛点,是海外市场的“信任桥梁”与落地“加速器”[5] - 集思科技认为政府整合资源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是战略性举措,将大幅提升中国AI企业的出海效率和竞争力[5] - 爱诗科技表示港站结合的服务体系抓住了市场准入、本地化运营等核心痛点,为中小企业铺设了“出海快车道”[5]
Exclusive: UAE's G42 secures Nvidia's most advanced AI chips
Youtube· 2025-11-21 14:34
战略意义与加速效应 - 美国批准不改变公司战略,而是加速了其与可信赖美国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国家规模AI基础设施的多年计划 [2] - 公司致力于在清洁能源基础上构建低延迟的先进推理环境,并保持关键数据集的主权,以支撑增长 [2] - 公司正进入能源与智能融合的阶段,突破性进展的时间被压缩,对此前景感到兴奋 [3] 部署时间表与项目规模 - 自5月15日以来,公司每日以三班倒的方式持续建设AI基础设施 [4] - 与OpenAI合作的Stargate UAE项目,其首个200兆瓦的锚定部分(总规模1吉瓦)预计在2026年完成,并最终向5吉瓦的USU AI园区扩展 [5] - 1吉瓦AI算力的部署(包括芯片、液冷、网络设计和发电)总投资额估计在300亿至500亿美元之间 [17] 安全与合规框架 - 公司已运营受美国监管的技术多年,并设计了名为“受监管技术环境”的黄金标准来保护关键技术安全 [6][7] - 安全措施结合了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类似于核能技术的保障协议,以防范预期风险并确保技术向善 [7] - 网络安全采用多层方法,严格控制访问权限,仅限经过审查且有合理使用理由(如医疗、教育、政府服务)的客户使用算力 [11][12] 区域定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将自身定位为“力量倍增器”,旨在负责任地传播技术,确保AI的公平获取,避免数字鸿沟 [10] - 公司认为其竞争优势在于阿联酋早期承诺、建立的强大国际伙伴关系以及稳健投资,目前已有在美国、欧洲和阿联酋的成熟部署 [21] - 公司是全球性企业,总部位于阿联酋,将继续执行其路线图,与美国合作伙伴共同扩展地理覆盖范围,以在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中提供公平的智能访问 [22] 技术应用与基础设施愿景 - 公司的关键绩效指标是GDP,业务核心是数字国家建设,所有部署(如算力数据中心、主权云、基因组学平台、地理空间系统)均达到国家规模,以提升整体经济生产率 [16] - 公司正在构建“智能电网”以传播AI技术,满足市场对代理AI工作流、多模态(语音、视频)等计算密集型任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16] - 阿联酋的地理中心性使其能够以低延迟连接覆盖全球约一半人口,微软和OpenAI等合作伙伴视阿联酋为重要的推理超级节点 [18]
联想即将打造个人超级智能体,人工智能AIETF(515070)持仓股中科星图大涨超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21 14:32
市场表现 - 11月21日A股三大指数低开低走,截至14点13分,上证指数跌2.05%,深证成指跌2.80%,创业板指跌3.31% [1] - 人工智能AIETF(515070)受大盘影响下跌3.52% [1] - AIETF持仓股中,中科星图、晶晨股份、昆仑万维涨幅居前,协创数据、北京君正、新易盛跌幅居前 [1] 公司动态与战略 - 联想集团计划在明年创新科技大会上推出个人超级智能体,该智能体能协同各类可穿戴与环境感知设备,调度便携式设备,并通过个性化算法持续学习用户习惯 [1] -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不认为AI市场会出现泡沫,并指出下一阶段将是AI的普及化阶段,技术将从高端应用走向大众化 [1] - 联想集团将抓住AI普及机遇,持续推动AI技术创新与应用 [1] 行业趋势与展望 - 生成式AI正迈入以AI智能体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2] - AI智能体发展将沿“先2B再2C,最后终端”的轨迹推进 [2] - 中国在机器人等终端应用领域具有比较优势 [2] - AI商业化的深入对底层算力基础设施(如服务器、光模块)的规模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2] 产品与指数构成 - 人工智能AIETF(515070)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930713),成分股选取为人工智能提供技术、基础资源以及应用端的个股 [2] - 该ETF聚集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中游,被视为“机器人‘大脑’缔造者”和“万物互联‘地基’” [2] - 其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中际旭创、新易盛、寒武纪-U、中科曙光、科大讯飞、豪威集团、海康威视、澜起科技、金山办公、紫光股份等国内科技龙头 [2]
抢先报名!MEET2026最新嘉宾阵容官宣,一起热聊AI
量子位· 2025-11-21 14:29
大会概况 - 大会主题为"共生无界,智启未来",聚焦AI技术穿透产业、学科与场景边界的趋势[3] - 会议涵盖强化学习、多模态、芯片算力、AI+行业、AI出海等前沿技术话题[4] - 活动将呈现学术前沿与商业落地的最新碰撞,展示Infra、模型、产品产业领域的技术成果[5] - 大会预计吸引上千名科技从业者参与,百万观众线上围观,近百家合作媒体联合曝光[107] 嘉宾阵容 - 张亚勤院士为数字视频和AI领域世界级科学家,拥有图像视频压缩传输技术专利,曾任百度总裁和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12][13] - 孙茂松主持国家973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20余项科研项目[17] - 王仲远发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及期刊论文100余篇,获得ICDE 2015最佳论文奖,拥有美国专利5项和中国专利50余项[22][23] - 何晓冬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引用6万余次,带领团队打造JoyAI大模型并应用于零售、物流、金融、健康等行业[30] - 韩旭带领文远知行在11国超30城开展自动驾驶业务,公司2024年登陆纳斯达克,2025年登陆港交所[35][36] - Daniel Povey为Kaldi语音识别工具创始人,其LF-MMI建模方法成为商用语音识别系统标准技术,论文引用近52000次[40] - 尤洋获ACM-IEEE CS George Michael Memorial HPC Fellowship,为高性能计算领域谷歌学术引用最高的博士毕业生[48] - 赵俊博首创数据库大模型TableGPT,突破通用模型局限,参与PyTorch早期研发[72] - 刘凡平主导实现国内首个非Transformer架构大模型,提出"群体智能"理念推动AGI发展[81] - 王潜团队为国内最早发布端到端视觉-语言-动作统一大模型的团队之一[91] 发布内容 - 大会将权威发布人工智能年度榜单和年度AI趋势报告[6][102] - 人工智能年度榜单从公司、产品、人物三大维度评选五类奖项[103] - 年度AI趋势报告将提名十大AI趋势并分析代表机构和最佳案例[104] 会议信息 - 大会时间为2025年12月10日,地点为北京金茂万丽酒店[2][105] - 观众报名通道已正式开启[8][105]
太炸裂了!全网实测Nano Banana Pro,网友:这模型里到底装了什么鬼东西!
量子位· 2025-11-21 14:29
一水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炸裂!太炸裂了! 谷歌Nano Banana Pro 一出世,全网都开始直呼: 这模型里到底装了什么鬼东西! 硅谷VC大佬Deedy首先分享了自己的实测案例,看完只能说真不怪网友大惊小怪(doge)。 扔给它一份英伟达最新财报PDF文件,结果它秒秒钟生成了一张重点突出、内容精致的图表: 又或者直接将未加工的Graphviz图表代码丢给它,结果一次性就生成了带logo的可视化效果图: 更别提各种论文流程图、核心概念解释图了 (连Transformer架构图都能AI直出) : 呼~Nano Banana Pro真有这么强吗?咱们这就实测见真章。 实测Nano Banana Pro 前情提醒,Nano Banana Pro是谷歌趁着Gemini 3 Pro好评如潮而推出的最新、最强文生图模型。 它又名 Gemini 3 Pro Image ,整合了Gemini 3 Pro的多模态理解能力以及谷歌搜索的知识库,能理解现实语义与物理逻辑。 其主要升级之处体现在: 目前, 普通用户可以在Gemini应用中免费体验 ——选择"创建图像"功能时就能使用,不过免费用户有额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