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制药
icon
搜索文档
王者归来,“创新药一哥”再签9.5亿美元大单!高弹性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续涨逾1.5%喜提4连阳
新浪基金· 2025-09-03 10:35
市场表现 - 港股创新药板块9月3日早盘领涨 港股通创新药ETF场内价格上涨1.53% 实现日线四连阳 实时成交额达2.6亿元[1] - 权重龙头股集体走强 石药集团上涨约5% 中国生物制药和三生制药涨幅超2% 科伦博泰生物-B跟涨[2]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115.87% 在同类创新药指数中涨幅领先[4] 行业动态 - 百济神州与美国Royalty Pharma达成协议 出售塔拉妥单抗中国以外地区特许权使用费权利 获得8.85亿美元首付款 并可能额外获得6500万美元[3] - 年初以来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达83项 接近去年全年总量 同比增长57% 涉及总金额845.31亿美元 较去年488.13亿美元增长185%[3]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编制方案修订 剔除CXO企业 专注于纯创新药研发公司 新方案将于9月8日生效[5][7] 投资前景 - 创新药板块被视为主线投资品种 预计下半年世界肺癌大会 欧洲肿瘤大会和美国血液年会将公布中国创新药关键临床数据[3] - 海外大型药企授权旺季来临 多个中国潜在BIC(best-in-class)品种进入谈判中后期 创新药板块有望重现5月美国肿瘤大会期间的行情表现[3] - 指数剔除CXO后纯度提升 能更准确反映创新药行业周期 规避外包服务商对行情的干扰[7]
创胜集团-B拉升逾28% 中期净亏损同比收窄17.9% TST001研究数据首次亮相ASCO
智通财经· 2025-09-03 10:29
股价表现 - 盘中拉升逾28% 截至发稿涨28.27%报4.9港元 成交额2144.93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中期收入271.1万元同比减少40.6% 主要由于CDMO服务减少 [1] - 期内亏损约1.1亿元同比收窄17.9% 每股亏损0.27元 [1] 研发进展 - TST001与PD1/CAPOX联用一线治疗胃癌82例患者中位生存期达20.4个月 [1] - 26例CLDN18.2中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1.7个月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6.6个月 [1] - 确认客观缓解率68%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16.5个月 [1] - TST001针对胃癌/胃食管癌即将启动全球III期临床试验 [2] - 抗骨质疏松药物Blosozumab在中国进入II期临床并取得积极早期结果 [2] - 首创ADC及双抗药物在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取得早期临床进展 [2]
港股异动 | 创胜集团-B(06628)拉升逾28% 中期净亏损同比收窄17.9% TST001研究数据首次亮相ASCO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10:27
股价表现 - 盘中拉升逾28% 截至发稿涨28.27%报4.9港元 成交额2144.93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中期收入271.1万元 同比减少40.6% [1] - 期内亏损约1.1亿元 同比收窄17.9% [1] - 每股亏损0.27元 [1] - 收入减少主要由于CDMO服务减少 [1] 研发进展 - TST001与PD1/CAPOX联用一线治疗胃癌 82例入组患者中位生存期达20.4个月 [1] - 26例CLDN18.2中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达21.7个月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6.6个月 [1] - 确认客观缓解率68%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16.5个月 [1] - TST001针对胃癌/胃食管癌即将启动全球III期临床试验 [2] - 抗骨质疏松药物Blosozumab(TST002)在中国进入II期临床并取得积极早期结果 [2] - 针对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的首创ADC及双抗药物取得早期临床进展 [2]
GIC与AZ双重押注,和铂医药-B(2142.HK)凭什么成为创新药赛道"稀缺资产"?
格隆汇· 2025-09-03 09:43
行业背景 - 2025年中国创新药行业迎来高光时刻 政策大力扶持 License-out交易频繁落地 创新药成为资本市场最炙手可热板块之一 [1] - 中国创新药企估值逻辑从管线估值转向以平台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为核心的平台定价 [17] 公司股价表现 - 和铂医药-B股价年内涨幅达691.94% 截至2025年9月2日收盘 跻身港股创新药板块涨幅前四 [1] - 公司股票走势显著跑赢恒生指数 [3] 战略投资情况 -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以每股均价12.7133港元增持4022.2万股 斥资约5.11亿港元 持股比例从1.62%升至6.37% [4][6][8] - 阿斯利康于2025年3月以每股10.74港元价格斥资1.05亿美元认购9.15%新发行股份 认购价较协议签署日收盘价溢价37.2% [1][11] - GIC管理资产规模超7000亿美元 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资产管理机构之一 [7]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中期业绩盈利同比增长超50倍 [1] - 2025年至今对外合作总金额突破60亿美元 [1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达1.54/1.10/1.44亿美元 归母净利润0.82/0.47/0.63亿美元 [12] 技术平台优势 - 拥有全球稀缺的HCAb全人源仅重链抗体平台和Harbour Mice®技术平台 [1][9][11] - 通过技术授权+联合开发+股权投资的三维合作模式 已完成超40项BD授权或技术合作 [11] - 技术平台从单一工具升级为产业赋能引擎 形成可复制的商业化闭环 [11] 发展战略规划 - 从抗体技术平台向抗体+战略生态进化 包含诺纳生物临床前一站式赋能 全球创新平台出海和创新疗法开发三大价值体系 [12] - 计划到2028年完成向全球顶尖平台型制药企业的蜕变 [12] 机构评级观点 - 东吴证券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18.80港元 认为抗体平台具备全球稀缺性 技术授权交易确定性持续强化 [12] - 多家国际投行同步上调评级 凸显资本市场对公司技术出海模式的共识 [12]
南向资金净流入站上万亿港元关口 重仓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等公司
上海证券报· 2025-09-03 09:40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 - 截至9月2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金额突破1万亿港元,达到10002.21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1] - 自2014年沪港通开通以来,南向资金流入港股市场合计达4.7万亿港元 [3] - 2024年南向资金流入规模达8079亿港元,是2015年1271.77亿港元的6.35倍 [3] 南向资金市场影响力 - 南向资金每日成交额占港股比重从沪港深通开通初期的5%上升到目前的35% [1] - 南向资金为港股市场注入流动性,改变和优化了港股市场的投资结构和定价逻辑 [1] - 南向资金已成为港股的"稳定器",内地投资者话语权显著提升 [2] 南向资金配置方向 - 南向资金重点持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高股息价值股及创新生物医药公司 [2] - 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为南向资金持有市值增长前三,分别增加2169.2亿港元、1517.5亿港元、1004.7亿港元 [2] - 南向资金偏好高股息资产,配置金融、能源、电信股,近两年这些板块估值显著提升 [2] 南向资金流入驱动因素 - 港股市场估值水平显著低于A股市场,存在明显折价,吸引投资者购买 [4] - 2020年起新经济巨头赴港上市,内地资金南下抢筹 [4] - 2022年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港股低估值叠加高股息资产吸引力,推动资金流入新高 [4] 南向资金主体结构变化 - 南向资金从散户主导变为公募、保险、私募等专业机构主导 [6] - 专业机构投研能力和价值发现专业性大幅提升 [6] - 南向资金对港股上市的内地公司更熟悉,持续发挥"价值发现者"功能 [6] 南向资金未来展望 - 南向资金有望持续涌入港股,改变和优化港股投资结构和估值逻辑 [5] - 2025年港股市场在估值中枢修复与盈利预期改善双轮驱动下具备较大收益空间 [5] - 南向资金涌入是对中国经济未来产业方向进行长期战略配置的体现 [5][6]
药明合联(02268.HK)拟向药明生物定向增发2413.4万股股份,总筹约14.2亿港元
格隆汇· 2025-09-03 08:21
公司融资安排 - 药明合联与药明生物订立认购协议 有条件同意发行及配发2413.4万股认购股份 [1] - 认购价为每股58.85港元 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61.30港元折让约4.00% [1] - 总代价约为14.20亿港元(约1.82亿美元) 所得款项净额约14.14亿港元(约1.81亿美元) [1] 资金用途分配 - 约90%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扩大服务能力及产能 包括生物偶联药物、原料药及药品的临床与商业生产产能 [1] - 约10%所得款项净额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及一般公司用途 [1] 股份发行条款 - 认购股份根据特别授权发行及配发 每股净价约为58.61港元 [1]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预期为14.20亿港元 相当于约1.82亿美元 [1]
药明合联拟向控股股东药明生物发行2413.4万股认购股份 净筹约14.14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03 08:08
交易概述 - 药明合联与控股股东药明生物订立认购协议 拟发行2413.4万股认购股份 每股认购价58.85港元 总代价约14.2亿港元 [1] - 认购事项净筹资金额约14.14亿港元 [1] 资金用途 - 约90%净筹资将用于扩大服务能力及产能 包括生物偶联药物、原料药及药品的临床与商业生产产能 [1] - 约10%净筹资将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及一般公司用途 [1] 关联关系 - 认购人药明生物为药明合联控股股东 属于联交所上市规则项下的关联人士 [1]
Prime Medicine, Inc. (PRME) Presents At Citi's Biopharma Back To School Conference Transcript
Seeking Alpha· 2025-09-03 08:07
PresentationThank you. So why don't we just start off with a little bit of background. Allan, you've been in the CEO role now at Prime for a couple of months. Just tell us a little bit about that transition and your vision for the company.Allan ReineCEO & Director We made an announcement on May 19. So one, as you said, took over as the CEO. In addition to that, we finished what I would call sort of the final stage of our pipeline prioritization, something that we started last year. And I'd say we ultimately ...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关于参加2025年天津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半年报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将于2025年9月11日15:00-17:00以网络远程方式举行 [2][4] - 投资者可通过全景路演平台、微信公众号或APP参与互动交流 [2][4] - 会议类型为天津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半年报业绩说明会 [3] 参会人员安排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XUEFENG YU(宇学峰)将出席 [5] - 董事会秘书崔进及代财务负责人刘明共同参会 [5] - 参会人员可能根据特殊情况进行调整 [5] 会议内容重点 - 公司将围绕2025半年度业绩进行说明 [3] - 会议将涉及公司治理、发展战略及经营状况等议题 [3] - 通过互动平台与投资者进行沟通交流 [3] 联系方式 - 董事会办公室为指定联系人 [6] - 提供联系电话022-58213766及邮箱ir@cansinotech.com [6] - 鼓励投资者积极参与本次活动 [6]
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自愿披露关于GB08注射液I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的公告
药物研发进展 - 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科兴研发的GB08注射液完成I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给药[1][2] - GB08注射液为公司首个自主研发的I类创新药 属于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创新型生物制品"[1] - 该药物采用DNA重组技术将人生长激素基因与IgG4亚型Fc段基因连接表达 形成同源二聚体蛋白结构创新药物[1] 临床试验详情 - 临床试验为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对照的II/III期临床研究[2] - 研究于2025年7月获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伦理批件 批件号2025-IEC-0009-P-01[2] - 研究旨在评价GB08注射液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受试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 药物特性与潜力 - GB08注射液为Fc融合蛋白长效化生长激素 专门针对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研发[1] - 该药物显著提高产品安全性及患者用药便利性和依从性[1] - 如成功研发上市将为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手段[1] 财务影响 - 本次临床试验进展对公司近期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3]